Toggle navigation
:::
Toggle navigation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最新報導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關於我們
首頁
主題分類
主題分類
全部類別
最新排行
熱門排行
172
土地環境
2011-10-28
看見東沙
很多人喜歡到夏威夷、帛琉,到巴里島等小島旅遊,
其實這樣的美景就在我們身邊,何需外求?
台灣四面環海,海洋資源豐富,但海洋生態的調查、保育、復育卻比陸地來得晚,過去有玉山、墾丁、太魯閣等六處國家公園,但絕大多數的人不曉得,我們現在有了第七個,面積比現有的六座總面積還大,那就是在國境之南的東沙環礁國家公園!
這裡有世界級的環礁地景,珊瑚、魚群以及海草床非常豐富,是南海海洋生物很重要的研究站,很少有人能踏上這塊由貝殼和珊瑚碎屑組成的沙灘。
第216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
邱峰欽
158
能源問題
文字:連忻
攝影:袁宏書
2025-11-12
漁電共生-虱目魚的未來
在台灣沿海,一場能源轉型的浪潮,正在改變魚塭的風景。政府2020年起推動「漁電共生」政策,期望漁電雙收。但初期規劃缺乏監督,光電板蓋好後,導致養殖戶不容易施作。
像在魚塭上架鋼柱的「立柱型」案場,漁民抱怨跨距太窄,人員和機具都不好進出,連撒網都成問題。作業條件受限,漁獲量難達標,就拿不到正式電業執照,等於魚養不起來,也送不了電。
目前全國核准漁電共生土地約2700公頃,一半落在虱目魚的故鄉台南。有地主發現,地目變更出租給光電業者收益更穩定,再加上極端氣候與成本上漲的考驗,讓虱目魚養殖面臨新挑戰。
第928集
最前
75
76
77
78
79
上一頁
Share
Tweet
:::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