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類
-
438
-
438
-
438
2014-03-17在83年前1931年台灣日據時代,一支來自嘉義的嘉農棒球隊打進了日本棒球最經典的甲子園大賽,還只差一步就拿冠軍,這段塵封已久的歷史,被拍成了《KANO》這部電影,讓大家熱血沸騰。
透過電影,觀眾重新認識這支由漢民族、日本人和原住民組成的棒球隊,從完全沒贏過一場的社團校隊,經過苦練,最終打入冠軍賽的傳奇歷程,很多人才初步認識日本甲子園大賽的意義。獨立特派員在2010年曾遠赴日本報導熱鬪甲子園這個專題,不僅實地進入甲子園球場,觀察舉辦了近百年的甲子園大賽對於日本社會深遠的影響,更深入報導近年來台灣高中生為了追求棒球夢,前進甲子園,到日本野球留學的真實故事。今天我們以特集的方式重新整理製作,帶您看看真實的甲子園。
第339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賴振元 -
438
-
438
-
438
-
438
-
438
2009-12-19馬英九總統在上星期三國際人權日的前一天,宣佈國際上兩個重要的人權公約,包括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以及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在台灣正式生效。人權這個字眼聽起來很抽象,但人權卻是我們生活週遭無時無刻都存在的議題。
就像是今年有23萬人休無薪假, 那麼這些勞工有沒有受到勞基法最低工資17,280元的保障?符不符合這兩部國際公約所訂定的標準呢?這就是勞動人權。回顧2009這一年,台灣人權促進會按照往例選出了台灣十大人權新聞,在這當中,還有很多違反兩公約的地方。他們呼籲政府在簽公約、贏得人權聲望的同時,也要回過頭來看看,台灣的人權狀況,到底有沒有名實相副呢?
2009人權問題的頭條新聞,就是馬總統宣佈「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以及「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在台灣施行生效。這兩個國際公約是聯合國在1976年宣佈生效的國際公約。是非常重要的人權法典。台灣在今年3月31號由立法院通過,12月9號由總統公佈在台灣生效,法務部也表示,將根據這兩個公約檢討台灣的法律法規有沒有違反人權之處。而台灣人權促進會也在2009歲末年終之際,邀請各界NGO,根據兩公約的精神,就台灣各方面的人權狀況,提出需要檢討的地方。
在勞動人權方面,台灣勞動陣線認為,23萬人休無薪假,政府坐視資方鑽勞基法漏洞。這違反了經濟社會文化國際公約第七條,對於工人工作條件的最低限度保障,給予所有工人的報酬,必須可以保證他們自己和家庭,有可以過得去的生活。因為不景氣而造成勞工必須無薪休假,勞陣認為,這並不是勞工的過失或責任,所以不管實際工作天數如何,勞工應該要有最低工資的基本保障。勞陣指出,許多勞工在休無薪假的同時,卻發現自己變成派遣人員,薪水和工作條件大打折扣。
在原住民人權方面,莫拉克災後重建條例讓原住民因為遷村,面臨文化滅絕的憂慮。這至少違背了ICCPR的第二十七條,少數族群享有自己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權利。
在新移民的人權方面,移民政策雖然小有進步,但是對中國配偶和其他國籍的配偶,還是有差別待遇,違反了兩公約第二條,不得歧視的規定。南洋台灣姐妹會認為,大陸配偶取得身份證需要六年,比其他國籍的外配需要更長的時間,這是明顯的族群歧視。 另外在司法人權方面,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主張, 羈押在看守所的被告並不是犯人,和律師見面的談話,不應該被監聽。這不但是ICCPR第14條的規定,也受到憲法所保障。
十大人權新聞,最後在公民與政治的權利方面,集會及言論自由相關修法,無法擺脫威權陰影。並沒有達到ICCPR第19條規定的標準。台灣人權促進會主張,集會遊行法應該從許可制改為報備制。 台權會認為,當人民要以集會遊行表達言論自由的時候,如果都必須得到政府的同意,那麼政府可能以各種藉口不同意。一年前,中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來台,掌握情資優勢的台北市政府,將多數路權都申請下來,阻止反對者到場集會抗議。第四次江陳會,執政者會以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抗議的群眾,在保障陳雲林的人身安全,以及台灣的言論自由兩者之間,完美演出呢?
第128集
文字:呂培苓 / 攝影:賴秉寰 -
437
2017-09-19從2013年台北華光社區以侵占國有地被強制拆除,許多公民團體開始關注台灣非正規住居者的居住權問題,這幾年因為政府要加速處理大批國有地被占用問題,許多地方居民紛紛被政府提告,要求搬遷。
其實早期都市發展,很多城鄉移民來北部打拚,沒有地方住,都是先在公有地自己搭房子,這些非正規住居成了另類社會住宅。過去台北市為了興建公共工程,即使要拆這些違建戶,也會有拆遷補償或安置,不過近幾年中央各機關作法通常就是對住民提告。
位於板橋浮洲的大觀社區,地方居民在那住了快六十年,2008年,他們被退輔會提告,侵占國有地,要求拆遷。不過很多聲援團體認為,這些非正規住居者通常都有歷史和經濟條件不得不的因素,應該考量修改國有財產法及其相關規定,區分占用的類型,並且給予必要的安置和協助。
第513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李金龍 -
437
2017-03-28歷史如何讓年輕世代感同身受,是推動轉型正義的重大挑戰。我們要帶您到柏林的巴伐利亞社區,當年這個中產階級社區有六千位猶太人消失。而從二十幾年前開始,社區特別立了八十個路牌,呈現當年壓迫體制如何加諸於猶太人身上,來做為歷史記憶之地。
同時在一所小學推動築牆計畫,這個築牆計畫不是再蓋另一個柏林圍牆,而是讓小學生們去找出自己和當年消失這六千位猶太人的姓名或生平的關連,畢業時在磚頭上對他寫下一句懷念的話,一個個磚塊所組成的圍牆,是孩子們對當年受害者所遭遇的迫害及歷史最深的凝視。
另外對於整個歐洲受難的猶太人要不要蓋一座紀念碑,德國社會早在統一前,就有歷史學者、柏林市民、媒體開始討論,而且整整辯論了十七年,終於有了共識。
第484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 -
437
2012-12-27印度系列最終章,不一樣的全球化,
再度跟著帶種的女人席娃和九種基金會,見證種子的影響力。
印度是一個新舊並陳的國家,南邊有最發達先進的高科技電子產業,北邊卻擁有最多貧窮人口,維持著傳統的農業和靈修聖地,這兩者都對世界有很大的影響力。由范達娜席娃創立的九種基金會不只改變了60幾萬印度小農的生活,每年也有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到種子學院上課,從種子保存、有機農耕技巧到全球農業政策,都有,並且串起了全球網絡,席娃說這是另類的全球化,透過種子學院的教育要教人類尊重土地和地上的種子,最好可以自耕自食永續社區。你可能想不到,一粒小小種子教我們很多你該知道卻不知道的生命的意義。
第276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
437
-
437
-
436
-
436
-
436
2014-10-20台灣從北到南現在正積極規劃八個自由經濟示範區,裏頭有很多食品加工廠 ,包括肉鬆肉乾茶葉等等,我們本地產的哪有這麼多?以後很多都得進口大陸的,因此將開放中國830項原料進來,包括茶葉,在台灣加工後掛上MIT,再賣到國外。
雖然出口數字可能推升得很漂亮,但會不會影響到本地一級產業的生存?消費者要選擇真正本地食品會不會更困難?台灣以小搏大,為了與國際市場自由競爭,這是一場冒險之旅。
就因為食安問題,現在消費者覺醒,很多人想自己動手做,很好,但實際上有困難,比如花生油,好的花生一斤要三百,得三斤才能榨出一斤油,你願意花這樣的成本?有這樣的功夫嗎?更重要的是,現在市面上已經充斥著來自不同地方的產品,如果自由經濟示範區開了,可以進口便宜的原料,真正台灣產、台灣製的只怕被淹沒更看不到了。
我們要食品安全,要修復台灣美食的國際名聲,都得講求品質。政府一再表示,推自經區是為加入TPP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做準備,這是朝野唯一有共識的政策方向,TPP是強調高質量、高標準的自由貿易協定,但為什麼自經區卻變成爭論不休的戰場,在立院召開五次公聽會後仍有82個版本需要整合。
第370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436
-
436
2013-09-26日據時代 漆藝在台紮根
蓬萊塗漆器 自成台灣漆
七十年後的今天
台日的漆藝情緣,又再度重逢。
台灣和日本之間一直有著很密切的關係。日據時代在台中有一家很有名的富貴亭餐廳,老一輩的人大約還有記憶,前一陣子當年餐廳的大小姐在70年後回到了故地,為了尋根也為了還願,他的爸爸就是帶來日本漆藝的山中公,還在這裡設立工藝專修學校,培養台灣第一代的漆工人才。獨立特派員幾個星期前曾報導台灣漆藝文化滄桑,當中的三位大師級人物就是山中公的徒弟,他們各有一片天。
在日本,每個地區的的漆器有不同的特色和名稱,台灣是日本殖民地,有蓬萊島之稱,因此在這裡製作的漆器就叫做蓬萊塗,山中公就奉命開發這項技藝,徹底將日本文化和生活融入台灣。今天獨立特派員追本溯源,這是公共電視首次和日本富士電視台合作拍攝,讓我們回到上個世紀的台灣,來看看這段台日漆緣。
第314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秉寰 -
436
2013-08-22在教育資源匱乏的痲瘋村
張春春透過教會協助讀完大學
回鄉教書成了她的心願
希望讓知識
成為改變村裡孩童命運的翅膀
在前幾個星期大涼山系列報導中,我們聽到孩子的心聲,有人立志當醫生,想醫遍痲瘋村的病人,有人想當老師,要幫助痲瘋村的孩子走出去跟文明接軌。今天就要報導這樣的故事。
四川西南大涼山地區一共有三百多個痲瘋村,獨立特派員這次翻山越嶺跨過冕寧、昭覺、喜德、鹽源、越西五個縣,除了報導痲瘋病人的下一代怎樣擺脫宿命洗刷烙印,跋山涉水去求學,也深入其中幾個村子,探訪被隔離了50年的痲瘋病人是怎麼度過這段漫漫長日的。
在往鹽源的路上,得先渡河,過去騎馬,現在好一點可以坐村民的摩托車或走路,沿著陡峭的山路左彎右拐,非常驚險,可以體會當年村民的孤立無援。我們來到最偏遠的一個村子,距離越西縣大營盤學校五百公里,這裡有位羅校長,十年前因緣際會來到這裡,目睹一切只能用震撼兩個字來形容,他於是拋棄一切,留下來教書,一教十年,唯一目的就是幫孩子改變痲瘋村現狀;除了羅校長,還有一個叫張春春的女孩,靠教會幫忙唸到師範畢業,如果留在外面他可以海闊天空,但春春的世界有自己的藍圖,他選擇回鄉,實現了替更多孩子改變命運的願望。在世界的邊緣一個最無助的地方,還是有人懷抱希望實現夢想。
第309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 -
436
2013-08-01韓國提出造船興國政策
造船市占率搶第一
台灣遊艇王國拱手讓位..!?
前陣子紅極一時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電影中場景最多的救生艇共有七艘,隨時間變換,這些都是台灣建造的船,從設計構圖到完工全一手包辦。
最早,台灣造船產業來自日據時代,日本人帶來了技術和經驗,它需要密集的勞力、精細的手工,台灣剛好這些條件具足,一度成為世界的遊艇王國,曾經替LV精品集團總裁改造72公尺的超級豪華遊艇,在歐洲頂級遊艇市場一砲而紅。
雖然台船、以及民間最大造船廠的中信到2014年前訂單全部接滿,但是卻敵不過韓國、中國整體造船業的強大競爭,他們相繼提出造船興國政策,韓國現在高居全球佔有率35%,前四大造船廠都是他們的,台灣不到2%。這是台灣又一個產業必須面臨的存亡之戰。
全球化帶動了運輸業一直往上走,蓬勃發展,每天共有四千艘貨櫃輪船穿梭在各大洋上,全世界的貨物80%以上都靠海運,如果少了貨輪,人類的經濟發展將倒退30年以上,台灣說要海洋立國,真的不能是口號
第306集
文字:范毓雯 / 攝影:賴勳毅 -
436
-
436
-
435
-
435
-
435
-
435
2015-01-13新官上任三把火,幾個新科市長最近都話題很多,力求百日革新,台北市長柯文哲就博走不少版面,包含拆違建,但實際上對台北市來說,除了違建,還有更多老舊房屋不只影響市容更可能危及公共安全的問題。
上個星期獨立特派員帶您檢視南機場難堪的現況,今天繼續由點而線,從南機場到水源路、基隆路以及士林劍潭等共23個地方,這是台北市最早為了拓寬馬路、蓋公園、建商場,安置拆遷戶,而蓋起來共一萬九百多戶整棟整棟的住宅,如今每一處屋齡都超過四十年,都又小又破舊,甚至危及居民和路人安全,為什麼不都更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問題!
長久以來都發局只幫社區在說明會上解釋法令與都更程序,其他就是里長和居民的事,想辦法自己去找建商,兩年前好不容易成立財團法人都更中心,進一步幫社區推都更,但居民那麼多,很多都搬到外頭,建商也不一定有利可圖,興趣缺缺,還是很困難,這就是為什麼大家期待公辦都更。難道都更不能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一定得讓建商賺錢才能做嗎?
第381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435
2013-07-26抗爭三年未果
苗栗大埔四戶還是拆了
公義路上 是否還有公平正義?
抗爭三年,苗栗大埔四戶人家還是拆了,苗栗縣府趁著自救會成員北上抗議舉行記者會的同時,策略性的發動拆除行動,招來外界批評,說不夠光明正大,而且違背之前吳敦義副總統答應原地保留的承諾,有失誠信。
獨立特派員從三年前報導大埔徵地問題,就持續關注它的發展,今年初還重回現場關切四戶居民的生活現況。雖然苗栗縣政府表示,這四戶當中,有的是把突出的鐵皮架拆除,有的只拆圍牆沒拆房子,有一戶已沒有所有權,只有張藥房的五層樓正當路口,顧及交通安全全拆了,在法理上或許站得住腳,但是對被拆戶的生活及後續安置補償,是不是該有更細膩的作法? 大埔拆屋究竟是公義還是僅僅這四戶的私利?地區發展非這樣不可嗎? 就像台北市文林苑王家至今堅持原地重建,真的有道理嗎? 大家都該冷靜理性的想想!
第305集
文字:范毓雯 / 攝影:李金龍 -
435
2012-10-25芬蘭的一個藝術創作營,參與的不是年輕的藝術創作者,
彼此互相認識,創造美好的共同經驗。
現在人生活越來越艱苦,雙薪家庭佔44.2%,因此小孩子教養實在是大問題,很多只好請祖父母代勞,到處可以看到老手牽小手這樣的畫面。保守估計阿公阿媽帶孫的有125萬人,隔代教養成了一種不得不的趨勢,不是不好,而是要進一步建構理想的世代關係。過去大家都認為跟父母有代溝,更何況祖孫之間。
在芬蘭,隔代教養倒是沒有台灣來得普遍,祖孫相處機會很少,但因此讓老人很寂寞,兒孫關係很淡,他們刻意舉辦祖孫藝術創作營,為老人小孩創造愉快的共同經驗,讓兒孫發現祖父母的才華,這比我們光是喊口號,提倡祖父母節來得實際。
第267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
434
2017-03-28今年是228七十週年,國內要求推動轉型正義的聲音不斷。多位學者、民間團體更提出多項具體建議,希望台灣的轉型正義能跨出重要的一步。
今天我們要把鏡頭轉向德國,來看看德國如何面對二戰結束之後,納粹留下來的罪行,以及東德共產黨垮台之後,必須處理威權遺緒問題,到底德國是如何推動兩次轉型正義的?
首先他們開放檔案,讓人民有知道真相的權利,同時配合司法追訴,及進行對加害體制、加害者的研究,避免歷史重蹈覆轍。而柏林可說是經歷兩段專制體制最典型的城市,柏林圍牆倒塌29年之後,德國社會是如何凝聚共識?
從理念到行動,從法律面到編列預算,把不能遺忘的歷史記憶之地,一個一個保留下來。這些紀念地、紀念園區或紀念碑,錯落在柏林市區中,從公車站、德國國鐵、百貨公司,甚至腳下的紀念石、絆腳石,不著痕跡的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讓人駐足柏林的同時,輕鬆卻深刻的重新省思這段歷史。
反觀台灣曾經歷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時期,當時很多歷史現場,現在變成飯店、戲院、火車站,看不到當年曾受壓迫的人們所留下的印記。柏林是怎麼在新舊交替之間誠實面對歷史傷口?
第484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 -
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