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類
-
206
-
206
-
2062012-12-27印度系列最終章,不一樣的全球化,
再度跟著帶種的女人席娃和九種基金會,見證種子的影響力。
印度是一個新舊並陳的國家,南邊有最發達先進的高科技電子產業,北邊卻擁有最多貧窮人口,維持著傳統的農業和靈修聖地,這兩者都對世界有很大的影響力。由范達娜席娃創立的九種基金會不只改變了60幾萬印度小農的生活,每年也有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到種子學院上課,從種子保存、有機農耕技巧到全球農業政策,都有,並且串起了全球網絡,席娃說這是另類的全球化,透過種子學院的教育要教人類尊重土地和地上的種子,最好可以自耕自食永續社區。你可能想不到,一粒小小種子教我們很多你該知道卻不知道的生命的意義。
第276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
2062012-11-15行動不便的人,居然可以開著拉風的跑車?
進駕駛座不必用鑽的抱的爬的,有懸吊手臂可以將整個人搬上座位。
傑克!這真的太神奇了。一起來看看在日本驚奇的輔具展 。
隨著全球老年人口增加,健康照護器材的市場越來越大,在日本稱為福祉用具,每年九月十月在東京都有一場亞洲最大的輔具展,就像新車展一樣,也同時受到全球矚目。這裡不只身障者,也有老人和小孩的輔助器材,功能性十足,也有開大小不同的瓶口甚至罐子,對於手不方便的,或手還沒發育好的小孩,手沒力的老人都好用。還有光光一個簡單的扣鈕釦,或者旋轉把手的動作,他們也體貼入微。
日本是一個奇特的民族,因為天然資源少,因此為生活的方便,處處萌生創意。你有沒有想過一個行動不便的人,哪天居然可以開著拉風的跑車?進駕駛座不必用鑽的抱的爬的,有簡單現成的懸吊手臂可以將整個人搬上座位。傑克!這真的太神奇了。輔具展,有大品牌也有很多小品牌,連Honda這樣的大車廠也都搶進全車系的福祉車,並不貴,反映出日本廠商普遍投入輔具研發的積極心態。因為政策的導引,研發、購買都可以免稅,日本社會很早就反映出未來年輕人晚婚與老年化問題,蓬勃的福祉產業更促進很多就業機會。
第270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李金龍 -
2062012-09-20八月十四號,走過罷工第70天的華隆工會,
這次要用徒步百里方式走到總統府,
不少阿公阿婆忍著痛一步步地向前走著,
但他們始終大聲呼喊著「華隆罷工一定成功!」
抗爭了一百天的華隆員工,終於在上週拿到了第一筆積欠的退休金、資遣費跟薪水,罷工棚架下拆下的這一天,華隆員工拿來十幾年前進入公司的工作契約書,有人翻出廿五年進華隆寫下來的一封信,字字句句充滿辛酸,他們的老本、棺材本爭得好辛苦。華隆三百多位員工在暫停罷工之後,他們對社會宣誓示,要跟全國關廠工人,繼續推動勞基法擴大工資墊償基金的修法,還要到大學校園推動華隆經驗,希望能在多管齊下,幫助更多領不到退休金的工人。
第262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 -
206
-
2062012-05-17
-
206
-
206
-
206
-
206
-
205
-
2052021-01-13長久以來,偏遠地區醫療最大的問題,是專科醫師人力以及醫院的經費不足。在金門醫院已經服務29年的婦產科醫師陳根雄,接生過六千多名嬰兒,幾年前還發生,整個金門只剩他一位婦產科醫師,早上看診,晚上接生,一個月有二十天睡在醫院裡。
金門醫院做為金門島上唯一的醫院,得齊備所有科別,連年虧損成了常態,因為偏遠地區醫院,不論設備採購或人事成本,樣樣都比都市高,醫院經營相當不易。
再加上台灣已經邁入高齡社會,許多老老照顧或是獨居長輩的照護問題相當挑戰,原本基層的衛生所正好可以扮演多元照護的角色。但台灣的衛生所業務多、收入少,很多地方衛生所,經常招不到醫師。台灣醫師人力不是不夠,而是分布不均,如何解決難題?
第681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205
-
2052014-03-03勞委會在今年2月17日正式升格為勞動部,馬總統在致詞時對勞工開出支票,除了要滿足他們的生活需求之外,還要符合國際趨勢,打造一個更人性與尊嚴的勞動環境,但現況真如此嗎?勞動部不是還在跟關廠工人打官司嗎?還有大約一千名華隆退休員工因為領不到退休金,一年多來不斷走到街頭,爭取他們的養老金、棺材本。
前年九月獨立特派員曾報導華隆工會372個會員發起100天的罷工行動,他們平均年齡六十歲,有人在華隆工作四十幾年,他們多數投票否決了打對折的退休金跟資遣費,用百里行軍的方式從苗栗走到總統府。當年他們簽下退休金協議書,說好以分期付款方式支付退休金,結果卻跳票,於是只好自力救濟的方式成立自救會。這一年多來獨立特派員始終關注他們的狀況,今年一月過年前,就在砂石車衝撞總統府的第三天,華隆勞工又來到總統府前要讓社會大眾聽到他們的心聲。他們是創造台灣經濟奇蹟的第一代、第二代勞工,付出了青春跟健康,卻在終老之年遲遲等不到安養的一天,跟著獨立特派員關切他們實際的生活。
第337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 -
2052011-08-05
-
205
-
204
-
2042017-03-28歷史如何讓年輕世代感同身受,是推動轉型正義的重大挑戰。我們要帶您到柏林的巴伐利亞社區,當年這個中產階級社區有六千位猶太人消失。而從二十幾年前開始,社區特別立了八十個路牌,呈現當年壓迫體制如何加諸於猶太人身上,來做為歷史記憶之地。
同時在一所小學推動築牆計畫,這個築牆計畫不是再蓋另一個柏林圍牆,而是讓小學生們去找出自己和當年消失這六千位猶太人的姓名或生平的關連,畢業時在磚頭上對他寫下一句懷念的話,一個個磚塊所組成的圍牆,是孩子們對當年受害者所遭遇的迫害及歷史最深的凝視。
另外對於整個歐洲受難的猶太人要不要蓋一座紀念碑,德國社會早在統一前,就有歷史學者、柏林市民、媒體開始討論,而且整整辯論了十七年,終於有了共識。
第484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 -
2042017-03-28一位三十幾歲的年輕醫師余尚儒,全家在去年秋天搬到台東縣泰源的無醫村,跟醫院一起合作推動居家醫療跟社區照顧合作的故事。醫病關係是醫療體系中重要卻常被人忽略的一環,大學畢業後有機會到原鄉部落服務,跟著家醫科總醫師巡迴醫療的余尚儒,在原鄉部落體會了簡單而真摯的醫病關係。後來又參與安寧療護,並在就讀公衛研究所時,提出了醫療長照複合體的概念,認為醫療與照顧密不可分。
2014年後他年年參訪日本的在宅醫療,並決定將自己這幾年的綜合體悟,落實在工作中。去年秋天余尚儒應台東聖母醫院的邀請,全家搬到屬於無醫村的「泰源村」,希望由這裡開始做起,建立本土化的「在宅醫療連繫據點」模式。並讓台灣各地根據不同的需求,長出不同的果實,讓社區照顧體系能跟在宅醫療連結與合作,對病患、社區老人做最人性化的服務。
第478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 -
2042017-03-27就在今年二月,有一群承接父母養豬事業的第二代、第三代年輕人,成立「台灣養豬青年聯盟」。
瘦肉精對他們來說只是過渡性議題,他們關切的是怎麼讓台灣養豬產業回到國際競爭舞台,首要目標是希望農委會盡早讓台灣從口蹄疫國家除名。而對於新政府一心一意要加入的TPP,真的是自由貿易嗎?對台灣競爭力有幫助嗎?有學者提出質疑,強調TPP並非自由貿易,它設定的投資保障機制對公平、環境傷害很大。
但是農委會強調,在未做風險評估之前,沒有開不開放的問題,他們會設立獨立性的「風險評估委員」,也選定高雄試辦屠體評鑑,還要針對傳統市場肉攤發放「國產生鮮豬肉追溯標示牌」,但這些就能解決民眾對要不要開放含瘦肉精美豬的疑慮嗎?
第451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 -
204
-
204
-
2042015-01-13新官上任三把火,幾個新科市長最近都話題很多,力求百日革新,台北市長柯文哲就博走不少版面,包含拆違建,但實際上對台北市來說,除了違建,還有更多老舊房屋不只影響市容更可能危及公共安全的問題。
上個星期獨立特派員帶您檢視南機場難堪的現況,今天繼續由點而線,從南機場到水源路、基隆路以及士林劍潭等共23個地方,這是台北市最早為了拓寬馬路、蓋公園、建商場,安置拆遷戶,而蓋起來共一萬九百多戶整棟整棟的住宅,如今每一處屋齡都超過四十年,都又小又破舊,甚至危及居民和路人安全,為什麼不都更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問題!
長久以來都發局只幫社區在說明會上解釋法令與都更程序,其他就是里長和居民的事,想辦法自己去找建商,兩年前好不容易成立財團法人都更中心,進一步幫社區推都更,但居民那麼多,很多都搬到外頭,建商也不一定有利可圖,興趣缺缺,還是很困難,這就是為什麼大家期待公辦都更。難道都更不能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一定得讓建商賺錢才能做嗎?
第381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2042014-12-09除了買不起房子之外,台灣年輕人最常見的抱怨還有找不到工作,要不然就是薪水太低,從小唸書到大學甚至研究所畢業,結果連養活自己的能力都沒有,產學之間的落差相當嚴重。一個社會除了有白領階級,還得有更多人做藍領工作,當多數人都只想坐辦公室或做服務業,就業市場的供需就會失衡,也不利於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
今天我們來看看一個跟台灣觀念完全不同的國家。提到德國工藝,相信大家都會豎起大姆指,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後,全球經濟一片慘澹,但德國卻能安然度過風暴,這跟他們的中小企業始終保持堅強實力有絕對的關係。
德國政府從1969年開始推動雙軌制技職教育,年輕人一進高中,老師就協助尋找未來可能投入的職場,企業也可以儘早培育人才,由基層起步,經過日復一日的磨練,長年累積下來的技術是個人和企業,甚至國家的重要資產。
這裡要特別一提的是,德國的做法跟台灣的建教合作完全不同,他們的學徒跟正職員工一樣領全薪,絕對不會把實習生當做廉價勞工!難怪德國人說,全世界都來向他們取經,但卻極少看到複製成功的國家。
第377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
2042014-04-01反服貿活動和平落幕,不過學生回到立法院,繼續佔據國會,這已經兩個星期了,他們堅持要退回服貿協議,否則抗爭綿綿無絕期。但是台灣不像美國韓國在貿易上的強大,對大陸也好對國際也罷,籌碼不多,這也是政府堅持不能退的原因。馬總統表示,這週就會具體行動,包括服貿協議應該要回復到由立院逐條討論、逐條表決的行政程序,包括建立兩岸協議監督機制。但是立委呢,失去了議場的立法委員們一手製造了災難卻至今無法收拾,幾次朝野協商破局,讓人民惶恐焦慮,是不是也該有所作為?
如果大家依舊各執己見、杯葛打架、議而不決,我們還需要這樣的立法院做甚麼?在民主國家,占領國會是破壞憲政體制的嚴重脫軌行為,但是在台灣,學生占領立法院卻被當成英雄崇拜,從最初號稱反黑箱開始,學運一步步升高訴求,上綱到全面反服貿,除了政治原因,也包括很多人長期處在低迷的景氣中所反應的徬徨和焦躁,感覺前途未卜,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最終學生還是得退出議場,讓其他法案進行,讓全民上過這堂民主課程後,一起來思考服貿的下一步。
第341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
204
-
204
-
204
-
2042011-04-08言語行為暴力在國中小增加,成為校園大問題。
如果學校還是花多數時間訓練考試能力,這種問題可能還是欠缺改善機會。
但台北市有學校花時間在培養學生溝通衝突的危機處理能力,看看這所小學,怎樣將在課堂上 課本外,給學生最好的教育趨吉避凶。
在校園裡,如果一個班級,同學之間能夠相處融洽,其實可以減少很多的衝突與摩擦,更可以降低同儕之間的霸凌問題。不過,在少子化的社會裡,新一代的獨生子女往往比較缺少與其他人互動、合作的經驗,也讓如何與人相處成為一個很大的學問。
獨立特派員記者李婕綾張智龍今天要帶您參觀一個不太一樣的班級,這個班級裡,經常出現討論、演練的場景,而這些場景都跟課本裡的教材不太相關。一起來看看這些課本外的場景,可以有甚麼學習。
第190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