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類
-
2112013-03-14基改培養抗病蟲作物,
擔憂食用安全?
抑或違反自然定律?
基改是否有對話空間?
上個禮拜我們為大家報導台灣科學家在基因遺傳工程上的傑出成果,解開了作物的基因密碼,甚至可以在實驗室中種出基改作物,不過這些研究面對許多質疑,從食用健康安全問題,到是否影響自然生態、違反大自然定律的道德問題等等,但其實我們吃的豆腐豆漿玉米,絕大多數早就是基改作物,而且還吃了十六七年,動物飼料也都是基改玉米,人類間接也吃了不少!
基改的目的就在培養出抗病蟲害的作物,這跟現在提倡的有機農耕,不用殺蟲劑,其實用意相同,為什麼基改還是不行?美國有一種基改玉米,蟲一咬就死,但人吃了會怎樣?這就是基改讓人擔憂的地方。究竟這場基改和有機的拔河,有沒有對話和相容的空間?
第286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
211
-
2112011-02-17進一趟隧道要像汙染實驗室一樣痛苦,這是南部民眾通過高雄美濃月光山隧道的感受。
設計問題、通風器材、預算、行政體制......我們好多理由可以讓累積八年痛苦無法解決,這是我們要期待的政府嗎?
台灣因為地形的關係,山特別多,因此不管你是搭乘火車或開車,都有機會碰到大大小小的隧道。位於高雄市美濃區跟杉林區之間,有一座長達1670公尺的月光山隧道,從2002年通車以來,一直有民眾反映排煙不佳,讓原本應該氣定神閒的郊外之旅,反倒飽受空氣汙染之苦。
更糟的是,八八風災後,許多前往甲仙、六龜災區疏濬的砂石車、卡車,都轉由月光山隧道經過,更惡化隧道裡面的空氣,甚至到達民眾難以忍受的程度。
月光山隧道造成的困擾歷經八年難以解決,到底是甚麼原因?難道真的都沒有改善的方法,民眾得繼續這樣痛苦度日嗎?
第184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 -
211
-
211
-
210
-
210
-
210
-
210
-
210
-
210
-
2102015-05-26因為污染關廠23年,受害員工打官司打了16年的RCA案,終於在上個月司法判決底定,要求廠方賠償5.6億,事情就這麼結束了嗎?
RCA是當年台灣經濟起飛年代,很多人搶著要進去的美國公司,風光了22年,卻也留下至今除不掉的毒害。八萬多個工人有的做沒幾年,發現得了莫名的怪病。後來被揭發,工廠使用多種有機溶劑,沒有做好控管,污染了土壤和地下水,1300多人陸續罹癌,員工這才組成自救會,開始漫漫的訴訟求償之路,可惜有人等不到遲來的正義,早一步走了,當然活著的,拖著病體也很痛苦,他們對台灣經濟的犧牲奉獻無法以區區5.6億計算。
其實全球都如此,底層的勞工承受工業的最大傷害,有10%的癌症與工作有關,包括石化業、電子產業,在台灣,被判定職業傷害獲得賠償的比例偏低,誰是下一個RCA?
第399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210
-
2102013-01-24戰鬥部隊招不滿,
103年全面募兵,行嗎?
到軍隊學特種技能,台灣新兵日記。
對很多男生來說,當兵,有人覺得浪費時間,有人害怕,老一輩的人卻覺得是一種轉大人過程中的深刻記憶。從三年兵到兩年,現在甚至縮短不到一年,當兵究竟為了甚麼?台灣的國防究竟要怎麼防?
國防部計畫,明年要全面實施募兵制!但是真的行得通嗎?最近一份資料顯示,去年戰鬥部隊包括我們熟知的海軍陸戰隊根本招不到人,舉例來說,南沙太平島需要18個志願役,只有2人報名,當然通通錄取,募兵達成率11%,但是非戰鬥部隊卻爆滿。當兵不自由又浪費青春,是很多人的刻板印象,加上過去發生好幾次軍中意外事故,都讓人覺得當兵問題這麼多,沒必要!長年以來軍方為了保密安全非常封閉,讓一般人無法了解軍隊裏的真相。
獨立特派員花了將近一年時間從南而北,從屏東枋山飛彈基地到基隆海軍水下大隊,深入海陸空營地,取得很多珍貴畫面,是台灣民間媒體空前有計畫性的貼近部隊,從這週開始將系列報導,探討台灣該如何訓練一支現代國防軍。
第280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
2102012-10-26湛藍的天空、清澈的海水、新鮮的空氣,
這裡是比西里岸,「三仙台」這個名詞或許你會比較熟悉!
生活在都市叢林的你感到厭倦了嗎?
比西里岸的工作假期,讓你體驗嶄新的假期型態!
美麗的東海岸有個知名景點三仙台,阿美族叫比西里岸,是以前族人養羊的地方,但很多遊客不知其所以,每年四十萬人來這裡都是走馬看花,留下垃圾卻停不下匆忙的腳步,後來也有一些人響應淨灘運動當志工撿垃圾,但都跟當地的部落沒甚麼互動;再後來,嚴長壽想教原住民開民宿,提高花東旅遊品質。不過,這些都不及當地部落民眾自覺來得重要。
他們因為財團大軍壓境,小店沒法開,只能受雇,觀光財都給外地人賺走了,這才想要找出只有部落才有的特色,他們現在結合友善的志工朋友,以時下流行的打工兼度假方式,把人帶進部落,住到mamu家,這是一種互惠生活新型態。
第267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李金龍 -
210
-
209
-
209
-
209
-
2092013-07-25「投入社會運動當中
社會實踐當中去尋找你的夢想」
─中國維權人士 陳光誠
司法是為了主持正義維護人權,但法律如果無法保護人民,甚至侵犯人民權益怎麼辦?大陸盲人維權律師陳光誠不是學法律的,卻為了要幫村民、殘疾人士爭取權益,自學法律,曾經透過上訪,讓殘疾人士減免稅收,讓外地人和北京本地人都可以免費坐地鐵,被稱為赤腳律師。後來因為對外國媒體披露政府對一胎化強制墮胎這些不人道行為,而被軟禁,甚至以其他罪名關了四年多。
去年,他從家鄉躲過重重的監控逃了出來,後來到了美國紐約大學,三個星期前他來台訪問,呼籲年輕人從社會運動中去尋找自己的夢想。陳光誠說,人權應該像水跟風一樣自由,他雖然看不見,卻呼吸到、感受到、觸摸到台灣的自由氣息,立法院裡院外的推擠抗議,在他來說,都是台灣在社會轉型過程中,正一步步恢復的民主和人權。
第305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 -
209
-
2092012-09-06您對自己的社區瞭解嗎?隨著生活形態的轉變,
我們常常連對門鄰居是誰都不曉得,更何況自己住的環境了。
您對自己的社區瞭解嗎?隨著生活形態的轉變,我們常常連對門鄰居是誰都不曉得,更何況自己住的環境了。尤其現在正熱門的都更議題,在沒有社區文化和情感的基礎下,很容易讓人只看到錢這個字,像台北市萬華區大理街一帶,居民甚至不知道自己家的隔壁,就有百年古蹟,還差點被拆了蓋大樓。
一百年前這裡曾經是北部重要的甘蔗產區,裡頭有糖廠,後來被廢,興建國宅,1997年因為要蓋大型療養院,居民七百人遊行抗議,反倒從此凝聚彼此的感情。居民要求保留綠地成公園,真的被政府接受了,這是第一次由民間提出的都市計畫案,打敗了政府版,非常難得,百年糖倉也核定為市定古蹟,還連著十二年每年舉辦甘蔗祭。讓我們走進糖廍社區。
第260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秉寰 -
208
-
208
-
208
-
2082014-06-17台北市房價年漲14%世界第二,真的有這樣的身價嗎?有人不停買房置產卻有更多人一屋難求,雖然政府一再釋放打房政策,但一邊打一邊卻有人大開方便之門,新北市的淡海新市鎮就是如此。
為了紓解台北市的擁擠和抑制高房價,1992年劃出1756公頃土地做為淡海新市鎮,原計畫25年後也就是今年2014年要容納30萬人口,但過程當中就發現問題,監察院對前行政院長張俊雄提糾正案,指出這個計畫大而不當,未能考量台灣地區空屋太多供需過剩,就地喊停,只興建六百戶國宅,預估人口下修到13萬。
近年中央與新北市又數度提出要蓋淡水輕軌等交通利多因素,建商一窩蜂轉戰淡水林口汐止,投資客聞風而來。在爆發八德合宜住宅弊案後,這個案子也跟前營建署長葉世文牽扯上關係,獨立特派員長期關心土地正義,之前就注意到淡海新市鎮的問題,在我們的鏡頭下這裡建案多、新屋多,空房也很多。居民原先盼望的美麗願景二十年來猶如海市蜃樓,聯外交通的開發至今還多變數,回頭看看自己田地沒了、老宅荒蕪,這才懷念起早期農家生活的踏踏實實。來看獨立特派員的追蹤報導。
第352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陳民紋 -
2082014-05-21爭論多年的核四議題、前一陣子因為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以禁食的手段抗爭、再度成為媒體報導的焦點;而政府最後也做出封存核四的決定;不過、一些反對核電廠的人士、繼續堅守調降公投門檻的戰場。
而提到公投,其實早在20年前的五月22號、台北縣的貢寮就曾經針對核四廠、進行地方性公投,當時的投票率將近六成、其中有96%反對蓋核四;但是、立法院仍然在兩個月後、通過1125億的預算,開始長達三位總統、12任行政院長、四度追加預算的坎坷命運。
現在核四廠雖然要被送進冷凍庫,但未來如何發展、仍然有許多可能性。而獨立特派員今天就要帶您回到20年前、細數貢寮與核電廠的長年糾葛。相信很多觀眾朋友不知道、台灣在蓋第一座核電廠的時候、最早選定的地點就是貢寮,後來因為地質問題再加上鄉長反對、核一廠才搬到石門。
而暫時鬆了一口氣的貢寮人沒想到、核四廠後來還是找上了門;感覺受騙的居民結合環保團體、展開長期的反核四運動。二十年下來,有人挨告、有人被關,也有人從不中斷地用鏡頭紀錄歷史、拍下了一萬多張反核照片。我們現在就透過這些歷史資料、一起來了解貢寮人、堅持的是甚麼。
第348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 -
2082013-10-31服役如何不虛此行
又該如何進行管教
懲罰 關禁閉 還是視而不見?
以色列成立教育部隊
台灣拚觀光,離島也不例外。行政院原先核定要將大二膽駐軍全數撤離,移交給金門縣政府,開放觀光,但是引起國安上的疑慮,所以前兩天行政院長又宣布,國軍不會全數從大二膽撤走,將留下部分兵力,只開放部分區域給人參觀。中華民國國軍要精實化,但軍中屢屢傳出管教問題,除了懲罰、關禁閉,或者大家一起混日子,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提振素質與士氣呢?
以色列國防軍就把軍隊當成國民教育的一部分,裏頭成立教育部隊,除了要求年輕人報效國家,也相對的照顧年輕人就學、成家、立業,讓人可以安心當兵,甚至幫助在社會邊緣的少男少女,鼓勵他們將功贖罪,在退伍前可以申請清除犯罪記錄,軍隊因此成為教育的一環,軍隊裏面的訓練和精神也延伸到社會上。
以色列對軍隊投資了很大的教育成本國防軍,因此訓練出來的都是高科技兵種,是國家資產,因此曾經為了搶救一個大兵,用一千多名人質交換,難怪年輕人退伍後,成為大家搶著要的人才,可以馬上投入對國家有用的產業,兵強馬壯,值得借鏡。
第319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
2082013-10-03928世界狂犬病日
現階段台灣的疫情好像漸漸退燒
但是病毒永遠都藏匿在某些角落伺機而發
928世界狂犬病日,現階段台灣的疫情好像漸漸退燒,但是病毒永遠都藏匿在某些角落伺機而發,全球每年因為感染狂犬病死亡的有5.5萬人。有台灣病毒之父稱謂的中研院院士賴明詔就提醒大家,人類對狂犬病毒的了解太少,研究不多,台灣潛在威脅有多大? 傳染規模到底有多少? 都應該加速田野調查。
之前大家批評農委會不積極、動作慢,監測人員在準備一個多月完成防疫注射和採樣訓練後,最近終於要在南投、苗栗及臺東做田野調查了,獨立特派員持續追蹤報導。其實早在2002年已經有一個來自中國大陸的女性病例,來到台灣發病、死亡,當時主治的陳立光醫師親眼見到病人發病前後的情況,至今,這支病毒還被封存在實驗室裡。
致死率100%的狂犬病到底有沒有藥可救? 醫界都在拼命找答案,陳立光這十年間跟他的研究團隊也在尋找一把打開大腦的鑰匙,只有破除血腦障壁才有可能讓解藥進入大腦組織裡殺死病毒。我們也抽絲剝繭,按防疫地圖循線在靠山的鄉鎮搜尋可能的防疫漏洞。狂犬病SOS,全民都得上緊發條。
早在一個世紀前日據時代台灣就出現狂犬病,那時候已經知道要給狗狗打針還要做犬隻登記管理,前人的經驗足以警惕後人借鏡,防疫任何時候都不能鬆懈。
第315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 -
2082012-12-27印度系列最終章,不一樣的全球化,
再度跟著帶種的女人席娃和九種基金會,見證種子的影響力。
印度是一個新舊並陳的國家,南邊有最發達先進的高科技電子產業,北邊卻擁有最多貧窮人口,維持著傳統的農業和靈修聖地,這兩者都對世界有很大的影響力。由范達娜席娃創立的九種基金會不只改變了60幾萬印度小農的生活,每年也有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到種子學院上課,從種子保存、有機農耕技巧到全球農業政策,都有,並且串起了全球網絡,席娃說這是另類的全球化,透過種子學院的教育要教人類尊重土地和地上的種子,最好可以自耕自食永續社區。你可能想不到,一粒小小種子教我們很多你該知道卻不知道的生命的意義。
第276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