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類
-
-
人物故事系列報導:台灣設計嶄露頭角文字:婁雅君攝影:羅盛達
一位設計師在路上
走設計需要創意,年輕人常有創意,
但要當飯吃或者要得到更多舞台都不是一時衝動可以成全。
在國際間這是一條專業的路。
有夢很好,但怎麼實現?
有人覺得政府應補助他,您覺得呢?
二月18號到23號,英國倫敦正在舉行今年秋冬時裝展。來自台灣新銳設計師陳劭彥的作品參與靜態展出,這是他第三次在倫敦時裝週展出作品。對許多台灣剛畢業的學生來說,可能會很羨慕陳紹彥能夠參與國際時裝週的盛事。
不過,時裝展要付出的代價可不小,動態性的走秀,費用動輒百萬元,陳劭彥參與的靜態性展出,至少也要花費40萬元,這些經費都必須要自己想辦法。對很多正要嶄露頭角的年輕設計師來說,需要的是伯樂的及時支持,而不是在他們靠自己打出天下後的錦上添花,這也是台灣文創法如何厚植軟實力一大挑戰。
第185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羅盛達 -
-
-
-
2017-03-23政治經濟
255歲的願望
還有一群老當益壯的候選人,他們是台灣選舉史上的紀錄保持人,比毅力,比決心他們不輸給年輕人,年紀最大的是九十歲,最年輕也有八十歲,他們在台灣選舉中無役不與,雖然屢戰屢敗卻永不放棄。
這三位候選人,一位是投入高雄市立委選舉的林景元,已經選三十次了,主張油水電要大降價;一位是選四十年立委的方景鈞,人稱方大俠,主張大中小學、幼稚園學雜費全免;還有一位是曾經跟柯文哲、連勝文PK選台北市長的趙衍慶。
為了堅持選下去,有人把房子、土地都抵押了。 論年紀,他們最老;論理想,他們的政見也不輸人; 論國會改革,他們對立法院的亂象也有意見, 今年仍然希望可以在三百多位候選人中突圍,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的故事。
第431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 -
2017-03-23食品安全
頂新油爆
-
土地環境攝影:周明文
看見心社宅
台灣地狹人稠,再加上有土斯有財的觀念,使得房價長期居高不下。興建社會住宅是很多候選人選舉時的口號,然而從25年前訴求居住正義的無殼蝸牛運動以來,台灣社會住宅的比例到現在卻只有百分之0.08,居住正義成效低落。
看看其他先進國家,在荷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住宅是社會住宅,歐盟平均14%、美國6.2%,保障居住權不只是口號或選舉支票,而是真正落實的行動與政策。政府的腳步太慢,三年前,伊甸基金會索性在台南市自己買下一棟樓,做為社會住宅,專門租給老人、身障者以及中低收入戶,裡頭的設施與服務,好到讓附近居民都想搬去住,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棟台灣第一個由民間自己經營的社會住宅。
第421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
司法人權系列報導:核去何從攝影:羅盛達
無可奈核
核四確定封存,台電月底要提出機組封存計劃,估計每年得花二十億定期維修,讓機組長年保有可以運轉的功效,避免氧化鏽蝕,美國日本都有這樣的例子。不過對核四大家還是有意見,覺得何必為了一座根本無法安全運轉的機組每年耗費公帑? 台灣的核電問題還有得吵!
去年獨立特派員曾推出美國核電系列報導,探討在後福島時代的核能安全趨勢。一年不到,這個議題在台灣風起雲湧,從經濟部推出確保核安、穩健減核政策,到反核大遊行、林義雄禁食,最後政府宣布核四一號機封存、二號機停工,民眾看到聽到的都只是核電廠的輪廓,人云亦云,沒有幾個人真正了解台灣幾座核電廠的現況。
獨立特派員這次深入核四廠,特別拍攝因應核災台電建立的最後一道防線: 斷然處置措施,也就是用福島經驗,模擬一旦遭遇超大型複合式天災,廠方人員如何在可能發生輻射外洩前,第一時間交由第一線人員在全黑狀態下實施斷電灌水銷毀爐心的終極手段。公布了這套斷然處置措施,能不能說服民眾,還有待檢驗。
不過民眾現在可以暫時鬆一口氣,經濟部表示今明兩年電價都不會調漲!但是回頭來看,如果核四不運轉,台灣現有能源該怎麼維續? 核一二三廠勢必要延役。
最先該退休的是核一廠一號機,107年就要到期了,更糟的是暫時儲存用過的燃料棒的池子快滿了,核一廠想另建一座乾式貯存場,計畫還卡在新北市政府,沒過。1954年蘇聯建立世界第一座核電廠,成為人類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成功典範,大家都認為核電乾淨又便宜,但六十年來卻沒人能解決核廢料終極處理的問題,僅次於美國,擁有59座全世界第二多核電廠的法國就發現,核能發電成本持續增加,過去4年漲了20%,最大原因是維修和安全經費暴增,如果反應爐延役,未來二十年的總投資將高達一千億歐元,這是核能發電最終的問題,該怎麼解決?
接下來獨立特派員要帶您進入準備退役的核一廠,已經四十年的老電廠在還沒有找到替代能源前,能扛下重任延役嗎?
第353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
政治經濟系列報導:從歷年重大司法案件,看司法改革的關鍵進程文字:婁雅君
人民的審判
台灣是一個高度重視民主的國家,但也正是因為社會上有太多聲音、彼此又缺乏互信,以至於相互質疑。就拿司法來說,這幾年有好幾個判決的法官、被外界嘲諷為恐龍法官。但到底是法官不食人間煙火、離百姓生活太遠,還是人民自己欠缺法律知識?這一點又吵個不停。
目前、世界上有78個國家或地區、實施人民參與審判的司法制度,台灣也在兩年前提出人民觀審試行條例草案,先在士林、嘉義兩個地方法院、開辦模擬法庭;但是草案一推出、立刻引起司法界許多不同的聲音。
而獨立特派員今天要帶您實地參與、深入了解這項制度。不過、在這裡要先說明的是、每次進行的模擬庭、過程上都會有一些差異,我們在報導中只呈現當次模擬的版本,同時、為了方便節目的呈現、更動了部分的時間順序。好,現在我們就跟著觀審員、一起進入模擬法庭、看看一宗下藥取財案件,該如何審判?
第351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陳民紋 -
司法人權系列報導:公投及格了嗎?攝影:賴振元
核必公投
能源與公安的拔河,
六次公投失敗經驗,
核四問題依然訴諸公投?
能源問題從核解決?
紛擾台灣社會長達30年的核四爭議,最近政府決定交由全民公投,決定核四要不要續建?將來要不要運轉?但是歷經三任總統、四次追加預算、12位行政院長、投入三千億,公投真的能解決問題嗎?過去台灣曾經辦過六次結合大選的公民投票,但因為公投法的同意門檻非常高,加上議題不吸引選民興趣,最終都以失敗收場。
但這次核四公投,是實行公投法以來,第一次沒有與其他選舉共同舉辦的政策投票,加上核四爭議不斷,反核人數今年首度超越擁核的一方,交由全民表決,很可能改寫公投歷史。政府為什麼在這個時候拋出公投提案?台電和能源局、原能會最近都在備戰狀態,如果真的廢核要如何因為未來的能源問題?
民眾也可以理性客觀的自省,究竟要怎樣永續生存?而不是高喊口號一昧嚮往桃花源,到頭來卻無薪可燒、無米可炊。
第287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賴振元 -
公共安全系列報導:體檢交通
雪隧期中考
蘇花公路又因為連日豪雨中斷了,
東部交通一直都是問題。
通車六年的雪隧,
倒還真是功德一樁,抒解不少北宜交通流量,
為宜蘭人帶來每天五萬輛次的通勤和觀光人潮。
但是就在上星期,5月7日,發生火燒車事故,2死31傷,是雪隧通車以來最嚴重的死亡意外。雪隧是世界排名第五的長隧道,一場火就像一次大考,檢驗我們過去對長隧道的防救災工作,到底做得夠不夠?花41分鐘滅火、37分鐘排煙,一百多輛人車在嗆鼻的濃煙中摸黑逃命。
為了滿足更多用路人的需求,雪隧從原先每小時速限七十公里,提高到今天的九十公里,有人質疑,增加流量、提高車速,就是拿安全做代價。今天高公局和專家會商,討論速限和安全車距問題。台灣地形多山,橋樑隧道不可少,現在蘇花改也動工了,長隧道的救災安全與逃生常識,跟每個人都有關。
第244集
文字:黃淑敏 / 攝影:李金龍 -
-
土地環境系列報導:台灣重大水災啟示錄文字:婁雅君攝影:張智龍
崩壞之前廬山溫泉
您,還記得兩年前的八八水災嗎?
因為莫拉克颱風肆境,重創南台灣,
小林村遭滅村的畫面似乎還歷歷在目。
但如今兩年後,卻有專家學者擔心,
有「天下第一泉」之稱的盧山,有可能會成為下一個小林村。
八八風災位在小林村上方的獻肚山,在關鍵的110秒內,以每秒50米的速度向下崩塌位移,造成了令人遺憾的滅村悲劇。風災之後,國內幾個地質團隊聯手調查發現,小林滅村,豪大雨是外力,造成崩塌的主要原因,是這裡的地質破碎。
廬山溫泉也恐怕有同樣的命運:北側的母安山,追蹤研究將近四年的時間,專家發現它破碎範圍達100公尺,高於獻肚山的80公尺。更令人擔心的是,歷年來幾次豪大雨之後,母安山持續往下位移。這裡成了滑動次數最頻繁,規模最大的地區。是暑假也是颱風季節,獨立特派員深入廬山溫泉,給您最新消息。
第206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張智龍 -
2017-03-28政治經濟
打開檔案
在東德獨裁專制時期,許多人民長期被監控,生活在白色恐怖中,甚至可能因為一個線民的密告就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而「我們要把被偷走的人生要回來」這是東德人民的訴求,他們發起和平革命,要求拿回改變他們一生的祕密檔案。
於是兩德統一之後的第二年,德國國會就通過「東德祕密警察檔案法」,也就是史塔西檔案法,並成立史塔西檔案局,為德國處理前東德獨裁政權轉型正義問題,跨出最關鍵的一步。根據史塔西檔案法的規定,民眾可以申請調閱自己的檔案,知道當年的告密者是誰,而這些檔案資料也可以協助被害人進行司法訴訟爭取平反。
二十幾年來已經有三百萬人看過檔案,而從1991年到2015年,德國全國各行政機關為了進行公務人員人事審查,向史塔西檔案局申請調閱檔案更多達175萬件。值得一提的是史塔西檔案局預算雖然來自聯邦政府,但是它是獨立單位,三位局長都來自民間。
第一任高克是人權牧師,第二任畢特納也是東德人權鬥士,第三任楊恩局長,是前東德異議人士,當過記者,三位局長反應史塔西檔案局不同階段的任務。現任局長楊恩積極推動加害者與被害者和解,還主動邀請史塔西軍官一起來參加檔案局的座談會。
第485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 -
司法人權系列報導:航空爭議題文字:林珍汝攝影:張智龍
興航解散記
-
政治經濟系列報導:318學運十週年,太陽花世代的政治
憤怒的總和
這次太陽花學運創下很多台灣民主運動的紀錄,很多人拿他們和24年前的野百合、2008年野草莓相比,確實,在太陽花現場,看到了野百合世代的人物,有的已經從當年熱血少年為人師表;學運中的幾個領導人物林飛帆陳為廷也坦言,他們是從一次次的街頭運動,包含野草莓、大埔案、華隆案、反媒體壟斷等,學到經驗,得以鍛鍊成長。
獨立特派員為您回顧近代學運史:1990年野百合運動,最終解散萬年國會、廢除臨時條款,召開國是會議、並提出政經改革時間表,促成總統直選。2008年中國海協會長陳雲林來台,維安管制造成街頭衝突,引發野草莓運動,推動修改集遊法。這些不同世代間,因為學生熱情而串連起的社會運動,一次次高喊民主,取得社會的認同與正當性,也累積台灣的民主素養,值得珍惜。
第344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 -
醫療公衛系列報導:毒品成癮容易,戒治難
再見秋菊
台灣愛滋病 年輕化趨勢
關愛之家 一位難求
病患照顧病患
現在年輕人很多因為物質生活無虞,沒有太高理想,只求快樂一下,所以打工、上夜店成為某種生活型態,但是往往快樂一下代價極其昂貴。台灣愛滋病有年輕化趨勢,10到19歲發病個案每年將近百人,表示國中生不安全的性行為次數增加,毒品氾濫。
獨立特派員探訪全台唯一收容重症愛滋病患的關愛之家,重症床位一位難求,病人如果不符合低收入戶資格,就一點政府補助都拿不到,全靠募款。多年來大多是病患照顧病患,能動的照顧不能動的。這裏有昔日的梟雄老大,有才十幾二十歲的年輕人,他們都曾年少不羈,後悔,是這些過來人共同的感受,他們想對大家說的只有一句話,年輕人要三思而行。
愛滋病年輕化,雖然現在有最新的藥物可以長期控制,但費用很貴,也可以預見未來要被照顧的人更多,照顧時間更長,對有限的醫療資源來說都是一種沉重的負擔。
第319集
文字:呂培苓 / 攝影:陳宇範 -
-
-
-
政治經濟文字:婁雅君攝影:賴振元
地下世界怎麼管
去年發生的高雄氣爆即將屆滿一週年,災區的街道和商家大致復原,不過地表上的煥然一新恐怕只是表象,真正的禍首根源也就是地底下的工業管線,問題解決得了嗎?台灣總是在重大意外事件發生之後,才發現法規不足,或是執法不嚴。
高雄氣爆事件,就曝露出地下管線無法可管的缺失。一年來,中央政府對於地下管線的相關法規,遲遲沒有進展。反倒是高雄市議會在六月份通過了全台灣第一部管理地下管線的專法,地方政府對於地下管線管理,展現了高度的效率和決心。但是部分內容,卻出現了不小的爭議。甚至被行政院長毛治國說條例違憲,究竟高雄市既有工業管線自治條例,能不能有效實施,保障城市居民的公共安全呢?
第408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振元 -
土地環境系列報導:台灣歷年法規倡議與修法進度追蹤攝影:羅盛達
走味的BOT
從客觀的現實來看,以國內運動賽事的入場人數計算,這麼大的球場肯定無法單獨營運,而建商願意投資的誘因就是用商場養球場,但現在卻變成了大巨蛋安全疑慮的主要癥結。這項開發案也眼看就要變成台灣BOT另一個失敗的案例。
BOT這種開發模式在國外行之有年,當一個政府沒錢又不能停止建設,就只好跟有錢的生意人合作,但生意人將本求利一定要有賺頭,除了政府給予減稅等等優惠條件,准許開發周邊土地、像是蓋商場也是常見的手法。
國內目前為人熟知的案例包括大巨蛋、桃園航空城、還有高鐵站區、以及台北市的兩個國道客運轉運站。而這些由北到南、從中央到地方、無分藍綠執政主導的BOT,都經常被批評為圖利業者,讓財團把政府當提款機。在許多國家創造了讓政府業者和民眾三贏的BOT,來到台灣卻走了調。
第398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
醫療公衛文字:婁雅君攝影:賴振元
禽況不明 第383集
禽流感疫情持續擴大,農委會之前進行三天大消毒,沒效,因此又宣布,一直到今天中午為止,禁宰家禽四天。這一個月疫情爆發以來,總計撲殺了三百多家養殖場、近百萬隻禽類,目前還不曉得疫情何時結束。
這波禽流感究竟怎麼來的?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比對出包括H5N8的三種病毒株,認為是同一批候鳥帶來的。候鳥嗎?為了追查真相,獨立特派員特地跟著採樣的野鳥學會跑了一趟蘭陽平原,他們追查十幾年下來,從雁鴨的糞便驗出三十多型不同的禽流感病毒株,這次查到有H7N9 H4N6,就是沒有引發全面疫情的H5N8 H5N3。找不到證據,查不到源頭,如何防疫?
我們到一家養鵝場去看,業者現在除了每天例行餵養工作外,還時時刻刻揹著消毒桶到處消毒,甚至用土法放鞭炮趕鳥,因為沒人告訴這些禽農究竟該怎麼應付從天上來的病毒,在疫情期間,如何隔絕鳥類,成了每一個養殖業者最頭痛的問題,還有獸醫師教他們乾脆把樹砍了。
過去,多數養殖場防疫根本不夠,運送家禽和飼料的車子經常從這家到那家,進進出出,病毒或許因此很快蔓延開來,加上各地疫情未能即時公布,業者每天搞得神經緊張,不知明天又有哪間養殖場出問題。台灣禽流感每年都有,為什麼每次都搞得手腳慌亂人人不安。
第383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振元 -
土地環境系列報導:台灣歷年法規倡議與修法進度追蹤攝影:賴振元
稅改? 正義的假象
-
政治經濟攝影:賴振元
無良 ‧ 滅頂
頂新集團混油案,彰化地檢署出動十餘名檢察官,包括辦過大統長基跟富味鄉混油案、瘦肉精案的幾位,經驗豐富,短短八天起訴收押魏應充,可說是破了紀錄。
全台滅頂行動連馬總統也響應,當然最主要因為頂新從去年起,接連三次混油、餿水油事件都榜上有名,以台灣數一數二的食品大廠,年營業額在兩兆以上,卻一再出錯,牽連中下游廠商、消費者無數,尤其讓人氣憤。在一片撻伐聲中,不管是不是豬油,只要味全的產品都被抵制,味全鮮奶原本市占率第一,消費者拒買後,滯銷三分之一。生產線停擺、庫存暴增,最無辜的是員工。
這幾天最新的調查發現是: 頂新不是唯一從越南進口不明油品的廠商,過去三年半,最少四千三百萬公斤的越南飼料油流入台灣十五家工廠。在全球化物流四通八達的今天,顯然我們的邊境管制太寬鬆、有問題,即使南僑從澳洲進口非食用牛油最後檢驗過關,沒有毒害,但為什麼明明要給人吃的,報關單上卻寫著: industry use,industry這個字究竟是工業還是南僑解讀的產業?但不管怎麼說都絕非正規食用油,而是便宜的回收油,這樣的原料各式各樣來到台灣,還得加工添加各種化學成分,你說有多複雜,怎麼查?找誰查?食安形同國安,看似報關合法卻目的在法之外的邊境管制得趕快落實。
第370集
文字:劉伯姬 / 攝影:賴振元 -
藝術系列報導:他鄉亦故鄉,在台新移民的故事文字:婁雅君
珊珊的布袋戲
越南平陽暴動,勞工闖入224家台商工廠,能拿的拿走,要不就大肆破壞,其中18家甚至被縱火,幾百名台商像逃難似的逃回台灣。其實在全球化浪潮下,台灣很多人與貨物、資金自然而然在鄰近的中國大陸以及東南亞各國流動,哪裡有缺口就往哪裡去,來台灣打工的外勞和婚姻移民也是如此,兩者加起來已經多達八十萬,他們讓台灣呈現出更多元的面貌,也融入了台灣的生活和文化。
在布袋戲的故鄉雲林就有一個來自印尼的媳婦珊珊,不但台語說得呱呱叫,還會演布袋戲,他們一家三口經常開著小貨車穿梭在雲嘉地區的廟口,現在珊珊已經可以一個人主演一台戲,看這位印尼珊珊和布袋戲的故事。在全球化移動下,如果大家沒有設法跨越文化之間的代溝,消弭種族間的隔閡,就很容易造成衝突。近來各國的勞工權益抬頭,民族意識也在升高,獨立特派員將持續關注這個不只在台灣,而是影響國際間的重大議題。
第349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陳民紋 -
土地環境系列報導:拚觀光與環境保育的拔河攝影:鄭仲宏
玩翻墾丁
看見台灣這部片子賣座很好口碑更佳,引起很多人的省思甚至政府官員也拿來當教材和施政方向,但實際上有多大的效用呢?內閣閣員換了一批之後又能夠痛改積非成是、積習已深的環境問題嗎?獨立特派員在墾丁悠活事件爆發之後持續追蹤報導。
前幾個星期前我們播出了悠活復活,當時採訪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時,處長就表示,有心要輔導地方業者合法化,似乎這樣才能消化成長中的觀光人口,但是怎麼合法化?這幾年墾丁旅宿業快速成長,估計有上千家民宿,多數有合法爭議。
獨立特派員跟著屏東縣政府實地稽查,真的,地方只有一個稽查員每天都忙得不得了,每次政府被批評執行不力時,責難就落到他頭上,大陸港台各種消費爭議投訴,他也要處理,最近聽說他要離職了。我們採訪那天,感受到他的無力與無奈,罰單照開,一開三萬,但想想:為什麼業者罰不怕?一年七百萬人潮加上無限制擴張的民宿,恆春墾丁的遊憩品質與環境負荷正逐漸失控。
第338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
社福弱勢系列報導:他鄉亦故鄉,在台新移民的故事
鳥籠裡的男人
從大陸到台灣
鳥籠裡的男人
梁全威 用畫筆記錄他的心路歷程
全台現在60萬名外配,包含男性,幾乎可以用嫁來台灣形容。對於台灣多樣臉孔,我們究竟用甚麼包容的心去關照? 過去尤其對於大陸配偶,因為有政治因素考量,更加嚴格,現在即使放寬了也得四到八年才能拿到身分證,更不要說工作了,今天我們就來看梁全威的故事。
他是來自貴州的少數民族侗族,近年聚落文化遭到文明破壞,梁全威以畫筆想保留記憶中的侗家生活,來到台灣他也一樣用他慣常的表達方式─繪畫,吐露來到一個繁華又陌生的新家園的心路歷程,因為身分問題,他沒辦法擁有一份正常的工作養家,只能教畫賣畫,他想,唯一只有藉畫畫,讓一個窮鄉僻壤的少數民族翻身。
第324集
文字:范毓雯 / 攝影:陳宇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