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類
-
2442019-08-28繼去年以核養綠公投以後,今年又有好幾項跟核四有關的公投連署跟進,包括核四重啟、廢核再生、核廢料處理等。核四到底有沒有辦法重啟,也成為2020年總統大選各方人馬交鋒的熱門議題。
核四計畫從民國69年首度被提出之後,到現在已經四十年,歷經五任總統、多位行政院長與經濟部長的更迭,期間風風雨雨。幾度因為民意反對喊停,然後又動工,停工,再復工,台電好幾次提出商轉時間表,不只一延再延,最後都跳票沒有兌現。
主要的原因到底是民意反對?還是核四一直無法通過安全測試的根本性問題呢?最重要的,核四廠的地質安全、附近海域和陸地是不是有活動斷層,會不會威脅到核四廠,也一直沒有被釐清。
第611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張智龍 -
2442019-07-24
-
2442019-01-15亞洲第一部保障病人自主權利的專法《病人自主權利法》在1月6日正式施行上路了。從近年台灣對於安樂死議題的熱烈討論,就知道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如何面對死亡是許多人關切的議題。
不過病人自主權利法並不等於安樂死,而是讓年滿20歲,或是未成年但已婚者,都可以先和一位二等親內的家人,去指定院所,進行預立醫療照護的諮商。接著與兩名見證人完成公證後,就可以依法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選擇要不要接受維生治療、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
而當簽署人意識昏迷或無法清楚表達意願時,是要由醫療委任代理人代為決定,或是在一段時間內接受嘗試治療後停止,這個預立的醫療決定會被註記在健保卡上。當簽署人成為末期病人,或發生不可逆昏迷、永久植物人、重度失智及其他公告急重症時,就可以啟動預立醫療決定的機制。
凝視死亡對當事人或親友來說,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們要帶您來看兩位癌末病人的故事。一位獨自撫養兒子成人的單親媽媽王少華,以及一位十一歲卻和癌症對抗了六年的蘇小妹妹。他們及家人在走人生最後一段路時,要經歷什麼樣的糾結與掙扎,並一起思考當病人自主權利法上路後,對他們或對我們每個人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第580集
文字:其他 / 攝影:其他 -
244
-
244
-
2442017-03-283月26日香港將選出第五任行政特首,這也是香港自回歸二十年來,最具爭議的一次民主考驗。十年前中國曾承諾,讓香港循序漸進,在十年後也就是今年,可以一人一票選出特區行政長官。
但在2014年的8月31日,中國政府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2017年特首選舉,將繼續以1200個選委,少數人的小圈子,代表370多萬多數香港選民,行使選舉權。
眾所周知,也因為「831框架」,引發了79天的雨傘運動。透過這場社會運動累積的能量,香港的政治板塊開始鬆動:先是去年9月的立法會議會選舉民主派大勝,緊接著12月負責選特首的選委選舉,也搶下了超過四分之一的席次,這是香港自從有選舉以來,民主派最大的勝利。
中國精心設計的小圈子選舉,裡應外合,看似給了香港人參與民主的機會,實際上卻是透過不完全民主的機制,掌握選舉結果。從過去兩屆的經驗,民主派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無論他們推舉誰出來競選,制度就是不可能讓香港人選出一個擁護民主的特首。
於是雖然他們今年握有三百多張選票,是史上最多的一次,但是他們放棄提名,提出「Lesser Evil」兩害取其輕的口號,拿選票跟魔鬼交易。打算把三百多張選票全數押在某一個比較有勝算,比較可能推動普選的候選人身上,他們想賭一把,看看能不能,讓中國輸了這場選舉。中國政府又是怎麼想呢?
第488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黃政淵 -
244
-
2442017-03-23
-
244
-
2442014-11-17上星期來自大埔竹北桃園台南等各地的反徵收自救團體,到總統府前抗議,公布最新版的全國浮濫徵收地圖,比三年前他們抗爭,促成立法院修訂土地徵收條例時,又增加了十九處徵收案,總面積五千七百多公頃,裡面最大的當然屬桃園航空城,其他還包括台南鐵路東移,要被遷走的五公頃四百多戶居民。到底這些徵收有沒有必要,開發計畫要怎麼做?今天窩台灣系列報導就來探討台南鐵路地下化問題。
台南是台灣排名第三的老府城,如果從明朝時候算起,有350年歷史,一個老城要現代化很不容易,再加上人口密集,使得八公里長,跨越九處平交道、四個地下道以及三座陸橋的台南市區鐵路地下化工程,談了二十年,一直無法施行。就拿高雄市來說,中央地方共同出資的高雄、左營和鳳山三處鐵路地下化工程,十五公里,總經費快一千億,眼看著106年底就要同步完工了,屆時切割高雄為南北的七處平交道,及十六處公路立體交叉,將全部消除、縫平,還可以帶動週邊商機,但是台南卻困在原地。
居民長年等火車通過平交道,其實早就不耐煩,卻無奈,誰不期待新的市容?但是反對的人一定都有自己的一番道理,原本第一排店面得拱手讓人,幾十年的生活被打亂重新來過,怎麼辦?這是未來的台南市長得繼續頭疼的問題。
第374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
2442014-09-23餿水油新聞連報了三個星期,這次最要感謝的是那位舉發郭烈成地下油廠的農民,讓大家正視這個長久存在,卻一直視而不見的食安問題。雖然說這是食品問題,但源頭卻是跟環保有關的廢油回收,這個部份長期以來根本沒人管,而獨立特派員追蹤這個荒唐的現象,查訪賣炸雞排的業者,他們說,買一桶油要七八百塊,但是用過以後的廢油,一桶竟然還值兩百到兩百五,只要有人上門收購,哪個攤販會拒絕,看誰的價錢高就賣給誰。
環保署說了一句話,表示廢油既然有那麼高的回收價值,就不算廢棄物,這樣的說法恐怕很多民眾都無法接受,因為主管機關連工業、飼料、食品用油都不分,當然也就無從管理。依據現行的廢棄物清理法,必須申報列管的都是資本額五千萬以上的連鎖速食店,一般餐廳、攤販和夜市小吃、都不在管理名單上;保守估計,每年全台有七成的廢油不知去向,其中不知道有多少已經在我們的肚子裡。
第366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2442014-09-09人經常站在自己的高度,輕視其他物種,但終究還是無法違逆自然,古今中外的許多經驗,不斷提醒我們這個鐵律。金門小水獺的走失是一項警訊,而遠在歐洲的萊茵河流域,也有一段鮭魚無法迴游的歷史,背景是工業化產生的嚴重污染。但我們今天要帶大家來看看,這幾年當地如何亡羊補牢。
在工業革命後的兩三百年間,世界人口迅速增加,為了發電為了航運,萊茵河流域沿途築起十座水壩,以穩定水量與流速,但如此一來,雖然馴服了大河,河裡的生態卻受到衝擊,五十年前盛產的鮭魚從此絕跡。
可能有些觀眾朋友還記得,獨立特派員先前曾拜訪美國奧林匹克國家公園,那裡的印地安人有個古老傳說:相信鮭魚消失的那天就是世界盡頭,這個故事還真的有科學根據,因為鮭魚的確是一種環境指標,當河流不適合鮭魚生存,又怎麼能養活人類呢?於是美國人動手拆除艾爾華流域的大壩,讓鮭魚重返,而歐洲人現在也想讓萊茵河的鮭魚回來,但是從北海迴游返鄉,得游上千里路,萊茵河的鮭魚辦得到嗎?
第364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
2442013-06-03唸書是脫貧的機會
達祖小學復校
讓村民看到了希望
見證了美麗的奇蹟
智慧型手機正夯,在台灣持有率32%,你沒有,好像還真的有點落伍呢,但是調查有七成的青少年睡前必看手機,52%大學生在上課時用智慧型手機上網。文明真的是一件好事嗎?就像一些少數民族因為傳統習俗文化,在接受文明的過程中產生偏差,他們來到都市反而迷失了,今天獨立特派員就將深入報導一個在四川一個在蘭嶼的故事。
中國四川涼山自治州都是大山,這裡有最大的彝族聚居區,還有其他13個少數民族,其中瀘沽湖遠近馳名,美麗的風景和獨特的人文風情是觀光客的最愛。就在湖畔有一所達祖小學,十多年前一度停辦,孩子因為跨區上學路途遙遠,失學的愈來愈多,幾個來這裡旅行的台灣人看到了,其中包括一個當年才22歲的年輕人林子閎,他們動員當地人一起為達祖小學復校。偏遠的大涼山什麼都缺乏,但重新啟動的達祖小學讓村民看到了希望。2009年,為了一句承諾,林子閎又回來了,並且從此留了下來,把觸角延伸到更遠的山裡,尋訪更多失學的孩子。他才三十出頭,為什麼寧願離鄉背井成為遊子?這背後有個動人的故事。
對被邊緣化、落後的大山、偏鄉來說,唸書是唯一脫貧的機會,因此達祖小學復校被視為瀘沽湖的希望工程,去年達祖小學拿到中國最美的鄉村教師團隊獎。不只如此,林子閎還把達祖的愛極大化,成立公益平台,希望在教育醫療方面,幫助更多大涼山的孩子。這一趟採訪,獨立特派員除了跟著林子閎的腳步往山裡頭跑,也看到達祖孩子特有的繪畫天份,還有,他們在學東巴文,要知道自己的民族、文化。我們問林子閎為什麼要把這些孩子的責任都揹在自己的身上,他說,只想讓每個孩子都能得到平等的機會,做這些工作,讓他的人生更有意義。
第297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 -
244
-
2432019-05-151959年3月藏人領袖達賴喇嘛被迫離開西藏,在印度北邊的山城達蘭薩拉建立流亡政府。獨立特派員將從政治、文化以及社會三個面向,帶您一起了解西藏流亡政府以及流亡社會目前的概況及處境。
60年來,位於達蘭薩拉的西藏流亡政府,根據「流亡西藏憲章」的規定,幾經變革,目前已經是一個司法、立法、行政三權分立的政治體。這個在他國境內的小政府有自己的行政體系,公務員要經過選拔及考核,每五年也要進行議會議員及最高行政首長的民選投票,甚至流亡藏人每年也要繳稅。
許多研究西藏流亡政府的文獻指出,西藏流亡政府有兩大貢獻,一是建立了民主的體制,二是保存了西藏傳統文化。在流亡社會中,有一個名為「白色星期三」的特殊活動,在這一天藏人們要穿藏裝、吃藏菜、說藏語,學校裡甚至會進行許多傳統儀式,希望讓流亡中的下一代與西藏文化依然能夠緊密相依。
自己的文化自己救,西藏流亡社會為這句話做了最好的示範。然而隨著經濟發展,流亡藏人除了要積極保存文化、凝聚認同之外,也面對著族群四散的危機。流亡藏人不再只侷限在印度、尼泊爾、不丹等群居地,越來越多藏人前往西方國家,追求更好更穩定的生活。這一股移民潮對流亡社會帶來哪些衝擊?他們如何彼此互助、穩定族人的向心力?
第596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
243
-
243
-
243
-
2432015-04-13近代在世界航海史上最嚴重的船難,除了大家熟知的鐵達尼號、太平輪,就屬去年4月16日南韓的世越號。一艘載著四百多人包括檀園高中師生的輪船在去濟州島的途中翻覆,304人喪生,至今還有九個人沒找到。一年後的今天,兩百多名罹難者家屬從家鄉安山一路遊行到首爾,要求政府還給他們真相,訂定法令,嚴格管理船隻安全。
世越號慘案歸咎於違法改裝船隻,當時船上除了人還載了不少貨,因為沒固定好,以致在顛簸中貨物滾向一側造成船身傾斜。意外發生當時,船長還叫學生安靜待在艙底不要亂動,自己卻第一個落跑,事後雖然被判36年徒刑,卻讓多少條生命枉死。
韓國政府將發放給死亡學生每人超過台幣一千萬的賠償金,但失去孩子的家長至今還在哭泣在抗爭,他們要的不是錢而是真相與公道。南韓獨立媒體「打破新聞」取得船沉沒前最後的影像紀錄,滿是驚恐和混亂,他們也拿到官方通話資料,揭露錯失救人黃金時刻的真相。台灣觀眾對這件事可能只看到片段,但它牽涉到人命、政策與船舶安全,讓我們了解它的全貌。
第393集
文字:其他 / 攝影:其他 -
2432013-12-05美國核能發電商業運轉六十週年
毀滅性的武器轉變為和平用途
獨立特派員特地走訪美國
看看他們如何面對下一個六十年
今年是美國核能發電商業運轉六十週年,從二次世界大戰核能被當成毀滅性的武器轉變為和平用途,今年,有重大意義。但是碰上了日本311核災,核能科技也面臨許多新的挑戰,雖然包含台灣美國都考慮不再新建核電機組,但是怎麼應付未來電力需求? 最新態勢是: 將原本屆齡退休的老電廠延役,美國104部機組,半數以上都快到40年使用期限,已經申請延役到60年,但是安全嗎?
台灣核一二三廠也勢必面臨這樣的抉擇,沒有替代能源就得延長運轉,因此獨立特派員特地走訪美國,看看他們如何面對下一個六十年。 即使現階段美國正努力開發新能源頁岩氣,也有人主張用再生能源、風力發電,但這些需要政府的補貼無法市場化。台灣更小資源更少,我們要怎樣借力使力,順應自然?
第324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
2432013-03-21能源與公安的拔河,
六次公投失敗經驗,
核四問題依然訴諸公投?
能源問題從核解決?
紛擾台灣社會長達30年的核四爭議,最近政府決定交由全民公投,決定核四要不要續建?將來要不要運轉?但是歷經三任總統、四次追加預算、12位行政院長、投入三千億,公投真的能解決問題嗎?過去台灣曾經辦過六次結合大選的公民投票,但因為公投法的同意門檻非常高,加上議題不吸引選民興趣,最終都以失敗收場。
但這次核四公投,是實行公投法以來,第一次沒有與其他選舉共同舉辦的政策投票,加上核四爭議不斷,反核人數今年首度超越擁核的一方,交由全民表決,很可能改寫公投歷史。政府為什麼在這個時候拋出公投提案?台電和能源局、原能會最近都在備戰狀態,如果真的廢核要如何因為未來的能源問題?
民眾也可以理性客觀的自省,究竟要怎樣永續生存?而不是高喊口號一昧嚮往桃花源,到頭來卻無薪可燒、無米可炊。
第287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賴振元 -
2432012-11-30
-
2422019-02-27霸凌的問題,在各個學校中,都是重要的議題,相關單位都在極力防止這樣的問題發生。法律扶助基金會和烏犬劇場,連續三年在烏來地區,舉辦法律與生命教育計畫。透過戲劇,帶入不同的主題,來和不同年紀的學生互動。
今年寒假,在福山國小所舉辦的戲劇營,以霸凌為主題,探討當中的衝突管理和當中的人際關係。這個戲劇營,孩子不只是單純地看戲,還要參與其中,一起為角色找出解決之道。透過更全面地觀看,讓孩子更了解在霸凌與被霸凌的角色之間,不再只是單一的觀點,有時候霸凌他人者,可能只是不經意地,對他人做出霸凌行為,或者在其他時候,也是一個被霸凌者。
在戲劇營中,學童們熱切地關注故事的發展,積極地為角色尋找辦法,甚至入戲至深,連結到個人遭遇,已分不清戲裡戲外。一起看看,在烏來山區的一場戲劇營,演出了什麼樣的戲與人生。
第585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李金龍 -
242
-
242
-
2422015-06-22
-
2422014-06-035月31日立法院這個會期結束,即使策馬加鞭還是有很多重大法案待審,包括攸關大家未來的長照保險。台灣已經是老人國了,有照顧需求的失能者共有七十萬,65%由家屬照顧,28%交給外籍看護,剩下才是機構或政府提供的居家照顧。2005年政府推出長照十年,但回頭檢視,快十年了,本國照顧人力增加有限,外籍看護反而快速攀升,如今突破二十萬大關。
獨立特派員長時間到各地觀察,想知道真相,就發現基層照顧問題還真不少,給老人量血壓,我們親眼見到有人上午就填好下午的數字,這是衛福部官員和學者在台北看不到的事,未來社區居服員需求達數萬名之多,這樣的素質怎麼讓家屬放心?尤其東部和山區根本沒人想去,給老人送吃的還得騎車一百公里,碰到不負責的照顧員,老人很可能幾天沒吃甚至沒水喝。跟著獨立特派員一起長照社區最前線。
第350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
2422013-07-04嘉義東石以蚵仔和漁產聞名
但當地只剩老年人
外籍媳婦成為現代青蚵嫂
如何透過休閒產業創造新契機?
且看東石如何翻轉漁村
暑假到了,想去哪裡玩呢,嘉義東石這幾年一直努力在發展休閒產業,他們設計各種套裝行程,帶遊客坐觀光漁筏,出海採蚵,或是到漁塭拋網捕魚,享受現撈現煮的樂趣。
東石是蚵的故鄉,海岸線14公里是重要的經濟命脈,這裡有全台灣最大的外海養殖蚵棚,蚵的產量佔三分之一以上,可是和台灣其他農漁村一樣,十幾年來人口大量外流,我們以前常說的青蚵嫂,現在只剩下從國外嫁來的媳婦,以及一群六、七十歲的老阿嬤。
政府努力推動農村再生計畫,究竟能為東石帶來甚麼轉機?
第302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張智龍 -
2422013-07-01政權改變
緬甸有如重新發動的火車
金磚上的窮國
如何擺脫貧窮?
國土面積是台灣的19倍,境內森林覆蓋率超過50%,不但林業資源豐富,還蘊含豐富玉石及寶石等貴重礦產,甚至擁有石油及天然氣等天然資源,完全符合地大物博的概念。這幾個條件講的是東南亞第二大國緬甸。
雖然具備剛剛提到的各種先天優異條件,但是在國際貨幣基金會的統計中,2011年緬甸平均每人所得只有1325美元,在東南亞國家中敬陪末座,這個結果與緬甸內部長達半個世紀的軍事獨裁有關。
在過去的50年當中,緬甸內部紛亂難平,先有軍政府的奪權專政,後又有一連串對於境內各族群的強勢鎮壓,其中包括排華運動以及與少數民族的武裝鬥爭,而近年更因為軟禁民運領袖翁山蘇姬,以及由僧侶引發的袈裟革命,都讓緬甸長期壟罩在鎖國以及貧窮的陰影中。
不過這個國家,卻在2011年有了戲劇性的改變,軍政府將政權轉交給溫和開放的政黨,現任總統登盛也開始了一連串的改革開放政策,緬甸就像一部重新發動的火車積極想在東南亞國家中嶄露頭角。
挾著豐富天然資源以及充沛勞動人口的優勢,緬甸確實引起全球矚目,包括台灣商人也躍躍欲試。從去年以來,已經超過50個台商考察團進入緬甸積極布局。獨立特派員從幾個月前就規劃這趟採訪,眼看著旅館價格往上飆高,機票一位難求,終於帶回第一手觀察。來看看這個國家的美麗與矛盾。
第301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賴秉寰 -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