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類
-
523
-
522
2018-10-01上街吧去玩(東京篇)
台灣大街小巷,汽車摩托車來來往往,兩側畫上停車格,還有盆栽或路障違規佔用,路人在邊線水溝蓋上行走,久了,大家已經習慣街道的模樣。不過除了最基本的通行功能,街道其實也是民眾公共活動的空間,所以有街頭遊行、廟會慶典、馬拉松比賽、乃至於商業市集,只要經過申請,都可以合法佔用街道。
如果我們把時光回推到更早的七八十年代,很多人的童年時光,少不了在家門前的巷道空地玩耍的記憶。只是當高樓大廈、車水馬龍逐漸成為城市的時髦樣貌。現在孩子玩的空間,也跟著受限在學校、運動場、公園等特定空間,或者就窩在家裡打電玩。
2009年,住在英國布里斯托同一個社區的兩位媽媽,意識到問題嚴重性,他們挑戰當地政府,提出在特定時間內將社區一條非主要幹道封路,讓孩子在馬路上自由玩耍,獲得熱烈迴響,後來更正式立法。
為孩子爭取道路遊戲權的「街道遊戲」行動,迅速在全英國開展,超過250個團體紛紛響應,甚至延伸到澳洲、美國及加拿大。而亞洲的日本與新加坡,最近幾年也開始「街頭遊戲」計畫。什麼是街頭遊戲?怎麼玩?安全嗎?
獨立特派員要先帶您來看日本東京的做法。從千葉縣柏市,搭快速電車大約35分鐘就可以抵達上野,這裡可說是大東京生活圈的衛星城鎮,每兩三個月柏市就有一場街頭遊戲,在沒有公園,沒有遊戲場的鬧區火車站前進行。看他們如何透過「上街去玩」營造同村共養、世代融合的理念。
上街吧去玩(新加坡篇)
要不要讓小孩上街去玩,大人最在乎的是安不安全,而政府封路的首要考量,還包括髒亂與秩序。在新加坡亂丟垃圾會被罰新幣1000元,折合約台幣23000元,如果破壞公物甚至塗鴉,除了兩倍罰金之外,還要坐牢三年。這樣一個強調嚴刑峻罰的國家,卻在這幾年許可民間組織舉辦過上百次的封街遊戲。
這上百次封街遊戲背後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新加坡跟台灣一樣,面臨少子化的國安級問題。2017年全球生育率排名最低的國家,就是新加坡,台灣相差不遠,排名倒數第三。除了實質的經濟補助與青年夫妻購屋優惠,新加坡政府在去年,也是最近一次的「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國家報告裡,特別強調要落實育兒家庭的支持性措施。最近幾年,新加坡大幅度翻新公園遊戲場、開放封街活動,減輕父母親帶孩子出去玩的壓力,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國家好,搶救生育率。
♦延伸閱讀 →把街道封起來,讓孩子瘋一下,行不行?
第565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黃政淵 -
522
-
522
-
522
-
522
2009-11-25國內知名的觀光景點南投廬山溫泉,上個週末舉辦了溫泉季的開幕活動。廬山溫泉在去年的辛樂克颱風受到重創,今年的莫拉克也同樣災情慘重。
基於安全考量,政府開始規劃廬山的遷建案,如果成功,它將是國內第一個風景特定區的遷村案例。您也許也到過廬山泡湯旅遊,但是您知道嗎:三十多年來,這整個區域,幾乎是違建大集合。從商店、到民宿,幾乎沒有建照、也沒有使用執照。本報導帶您到廬山走一趟,看看實際的狀況。同時,也討論廬山在遷村與不遷村之間的進退兩難。
走過將近半個世紀的風華,廬山和溫泉,已經成了不可分割的兩個名詞。但是一年兩次風災,卻讓溫泉業者的投資,真的泡了湯。一座吊橋,將廬山分成了兩個世界,受災的想走,沒受災的想留。 吊橋靜靜地佇立著,數十年來,它承載過無數的遊客,來來往往。吊橋依舊,廬山,卻變了容顏。
塔羅灣溪的下游,怪手和砂石,正在進行一場澎湃的疏浚交響曲。對於民宿業者來說,這可不是件浪漫的事,多年的經營,就這麼給埋在土石堆裡。 業者達成共識,把一樓當作地基,不再清理了。因為這樣的損失,已經不是第一次。好不容易清理完,又來一個八八水災,所有的投資都泡了湯。有業者叫苦連天,也有人不玩了。 蔡鬆田的民宿,就位在吊橋下方,自從去年辛樂克之後,一直沒有恢復營業。今年七月本來打算重起爐灶,卻是天意難違。看著以前的泡湯區,只剩下眼前的一堆廢鐵,蔡鬆田打算,永遠放棄這個地方。
當地人以吊橋為界,將廬山分為兩個區域,下游受災嚴重,上游幾乎沒有災情,業者對於遷村的看法,大致上也是以此做為區隔。廬山地區總共有六十多家業者,幾乎全數不合法。這個問題,得追溯到民國六十五年,廬山溫泉被指定為風景特定區,卻沒有立即公告禁建,造成一股搶建風潮。當年違法濫建的問題,如今因為風災而浮上檯面,業者希望遷村,並不是毫無條件地離開。但也有業者自知違法在先,只想維持現況,繼續在廬山營業。
不過這些業者也點名南投縣政府,當初沒有盡到規劃的責任,之後又不積極取締違建,他們認為責任不能完全推到他們的頭上。我們訪問了南投縣政府,發現經歷了兩次風災,廬山應不應該遷村?違建要不要拆?縣政府的態度,果然真的是三十年來如一日。
南投縣政府委託逢甲大學教授高孟定,進行廬山溫泉的遷建計畫。高孟定參與多次行政院召開的相關會議,知道中央原本的態度認為,補償不合法的業者,既沒有法源依據,也不合乎情理。不過今年的莫拉克重創廬山,莫拉克的災後重建特別條例,卻替這種不合情理法提供了的補償解了套。根據第二十條的內容,只要被劃定為特定區域的災區,必須強制遷村者,就能夠獲得相關的救助和補償金。
聽起來,不合法的業者可以因此而獲得補償,社會的公平正義好像成了最大的輸家。但這個問題在辛樂克和莫拉克之後,似乎也不該再拖下去了!因為中央地質調查所從民國九十六年,就開始監測緊鄰廬山的母安山的地層滑動狀況。根據地調所的監測,辛樂克颱風當中綺麗飯店的倒塌,和母安山的滑動有關,一旦豪雨或地震發生,可能引發大規模的崩塌,後果不堪設想。
地調所提出了嚴重警告,但是也有業者基於利益考量,對於這樣的評估卻寧願半信半疑。他們期待泡湯旺季的來到。但是過完這個冬季,之後呢?明年的颱風季節,會不會又重來一遍?不遷村,怪手的每一鏟,都要納稅人共同埋單。現在搭著重建特別條例的順風車,廬山長期以來不合法的問題總算有機會解套。 如果依照南投縣政府的評估,將業者搬到離廬山不遠的春陽台地安置,初步估算下游地區的遷建費用需要八億元。
至於該怎麼補償?社會輿論能不能接受?天平的兩端,就看南投縣政府,如何拿捏。這則報導,也請大家一起來思考,搬與不搬的兩難。不知道您贊成哪一個選項?
第125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李金龍 -
521
-
520
-
520
-
520
-
520
-
520
-
520
-
520
-
520
-
520
-
520
-
519
-
519
-
519
2018-12-26 -
519
-
518
2021-09-01台灣疫情經過108天之後,終於在8月25日這一天,首次沒有本土案例,雖然是好消息,不過台灣要回到五月前的生活可能還不是那麼容易。回想五月中旬,在疫情最艱困的那段日子,受到衝擊最大可能還不是一般民眾,而是在防疫上,有不同需求的不同障礙者,他們無論在食衣住行、甚至就醫、工作上,都受到很大的衝擊。
包括一下子被抽掉的人力支持,造成生活、就醫困難。必須戴口罩的規定,造成腦性麻痺者的生活困擾。影響聽障者跟別人的溝通。對視障者來說,到處都有的實聯制,以及台北捷運環狀線,在六月下旬試辦的引導杖方式,都沒有考慮到視障者真正的需求。這些都讓不同障礙者擔心,如果疫情反覆升溫,甚至萬一升高到四級,政府有一套超前部署的方案來協助他們嗎?
第714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
518
-
518
-
518
2019-05-29香港政府強行推動修正引渡條例,也就是所謂的逃犯條例。4月28日有13萬的香港人走上街頭,要求撤回條例,包括香港大律師公會以及各界團體也紛紛發表聲明反對,甚至前港督彭定康也表示,修訂逃犯條例是香港回歸以來發生「最壞的事」。
香港銅鑼灣書店事件的主角林榮基也因此申請來台居留,林榮基是2015年銅鑼灣書店五個被失蹤者其中一人,銅鑼灣書店事件不只引起全球關注,也讓許多香港人走上街頭聲援。後來林榮基雖然回到香港,但他的生活卻面對強大的壓力,處處受到監控。即使這樣,林榮基都未曾考慮馬上離開香港,不過這次他擔心修訂條例一旦通過後,會被引渡到中國受審,因此不得不離開。
他選擇來台灣,而不是到歐美國家,一來是他喜歡台灣,二來是希望可以讓銅鑼灣書店在台灣的土地上重生,對於經營書店,林榮基有自己的理念與使命。目前陸委會延長林榮基的來台居留時間到7月25日。一起從林榮基為什麼離開香港,來觀察香港人權與民主所面臨的重大挑戰。還有引渡條例一旦修正通過後,對台灣有什麼影響?
第598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張智龍 -
518
2019-02-12很多人在使用公共設施時覺得設計失當或不合用?這幾年流行參與式設計,讓使用者從設計到使用全程參與,更符合需求。這樣的概念在新加坡,落實到兒童玩的公園遊戲場。
2018年,新加坡政府在三巴旺的一處國民住宅,建造了一個與社區居民共同設計的室外冒險遊戲場,這個計畫有近1500位居民投入。民間組織更早從2017年開始推動,讓孩子自己設計遊戲場。他們在一座幼兒園先行實驗,使用回收材料製作遊具,經過了一年多到現在,改造計畫仍舊是進行式,而且是由幼兒園的孩子主導,步步實現他們想挑戰的空間。另外,地處熱帶的新加坡有「花園城市」稱號,來看他們如何善用環境遮蔭,讓孩子即使在酷熱高溫下,仍然可以在戶外快樂玩耍?
第583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黃政淵 -
518
2017-10-24 -
518
-
518
2014-06-11先來聽聽接下來這一段情節。有一個單親媽媽、在幫客人按摩時、以一顆安眠藥迷昏對方、洗劫了3萬元的財物。她後來被判了五年的徒刑,而這樣的刑期,您認為太重、還是太輕呢?身為法官、經常在情與法之間衡量、擺盪;有趣的是、世界各國都發現、在人民參與審判之後、判決會有比較寬鬆的情形。
當一群法律素人進入複雜的審判程序,面臨的各種狀況遠比他們事先想像地複雜,如果制度設計不夠嚴謹、就冒然讓民眾參與審判,恐怕將會是一場災難。模擬法庭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儘量呈現各種可能的問題和缺失、再回到制度面來做修正。接下來,我們就繼續進入模擬法庭、了解台灣的人民觀審制度、浮現出了哪些問題?
第351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陳民紋 -
518
2013-06-13海子捕魚處處受限
漁業傳承出現斷層
當老船長漸衰
年輕人不再回
馬祖還剩下什麼?
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又往下調,只有2.4%,算起來從2002年起我們經濟已經停滯了十年,大家都很悶,難道除了倚靠以出口為導向的電子產業,台灣就沒有可以利用的資源了嗎?
獨立特派員帶您從我們最實際踩在我們腳下的土地和環境來看,良田被荒廢,廣大的漁場也在萎縮,不只之前發生菲律賓海巡槍擊小琉球漁船的南海,北邊─國之北疆的馬祖也如此。因為有福建閩江出海帶來的豐富有機質,又有洋流經過,自古以來,馬祖附近六千平方公里的海域一直是重要的漁場,曾有黃魚故鄉的美名,當時漁民靠著捕撈黃魚,一夜致富的故事比比皆是。但過渡捕撈,加上大陸漁船炸魚,漁源漸漸枯竭。在早期兩岸對峙軍事管制年代,漁民出海捕魚處處受限,漁業人才出現斷層。
當老船長凋零,年輕人不回來也不再出海,馬祖還剩下甚麼?
第299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賴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