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類
-
540
2015-09-22現在有很多年輕人回歸農村,希望用不一樣的經營方式讓台灣的農業有多元樣貌,也有許多準備接班的農民第二代,有自己的想法和理念,不過這些年輕的小農發現,他們面臨的挑戰比自己想像中還要巨大。
舉例來說,白肉雞,是台灣最重要的家禽養殖業,不過,受到進口衝擊影響,利潤非常低,十幾年來一些大型的飼料廠針對白肉雞產業一直在進行垂直整合,他們從飼料、種雞、經營電宰到市場通路一手掌控,以一條龍的生產方式做經營,一般雞農只剩代養的份,變成了養雞工人。 同樣有市場寡佔問題的,還有酪農業,國內三大乳品,味全、統一和光泉,台灣有八成以上的酪農都是把生乳交給三大廠。面對這樣的現實,追求安全與品質的農二代和小農想要掙脫寡占市場的枷鎖,力抗大鯨魚,走出自己的一條路。他們能成功嗎?
小蝦米究竟有沒有力量對抗大鯨魚呢?您知道全台通過產銷履歷驗證的養豬場有幾家嗎?答案是,34家,為什麼這麼少,因為豬肉和農作物不同,要通過產銷履歷,實在太難了。目前在超市,我們看到的履歷豬,大部分都是由大型的屠宰場或食品加工廠跟養豬戶契作經營,品牌是屠宰場或食品加工廠的,一般小農很難有談判空間。接下來的報導我們要來您來看,準備接班的第二代養豬農,卻發現辛苦養出來的無毒豬,因為具有產銷履歷的屠宰場要求的屠宰費用太高,以致找不到工廠代工,兩兄弟只好自個兒到傳統市場擺攤賣豬肉,怎麼將這些有想法的年輕農二代串聯,讓消費者知道他們的努力並建立綠色品牌,將是重大的挑戰。
第415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540
2013-10-11行政 V.S 立法
總統的堅持 + 立法院長保衛戰
政務停擺,全民買單
已經一個月了,立法院長疑似涉入關說,連帶扯出非法監聽國會事件,司法權啟動一波又一波的調查行動,也嚴重影響行政權與立法權的正常運作。總統的堅持加上立法院長保衛戰,兩者僵持不下的結果,就是政務停擺,全民買單。
兩周前,立法院新會期正式開議,依規定,行政院長必須在九月底前做施政報告,立法院這個會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審查政府下一年度的總預算,卻因為政治風暴陷入僵局,已經被批評議事效率很差的立法大院,再度空轉。大家開始注意到,立委諸公平常是怎麼喬事情的?在議長身後的那道門,門後面,又在進行甚麼樣不為人知的朝野協商。上個星期,立法院首度將朝野協商,全程錄音錄影,接受外界公評。究竟朝野協商是不能公開的密室分贓,還是提高議事效率的必要之惡?
政治本來就是一件複雜的事,在法案表決過程中原本該少數服從多數,但為了尊重少數擺平抗爭,就多了很多協商空間,這是這次馬王之爭的部分源頭。現在國民黨終於對王院長的假處分案,不再提抗告。做為國會龍頭,王金平院長有責任帶領國會檢討紀律和議事效率,打開密室協商的門,接受外界檢視。
第316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賴振元 -
540
2012-08-29經濟發展下的孤兒,獨唱望春風的勞工。
最近有好幾件陳年的勞資糾紛相繼被翻出來,一個是1995年華隆案,翁大銘兄弟惡性倒閉,陸續關了四個廠,僅剩的頭份廠撐到現在卻又轉賣出去,勞工被減薪甚至討不到退休金,六七十歲的老工人徒步北上抗議。
十六年前,幾乎同一時間,聯福製衣也因為把廠搬到國外,勞工領不到錢,在當時發生很大的抗爭,由政府以代位求償的名義墊付積欠的工資,十六年後的今天卻被勞委會追討。當年他們都是讓台灣經濟起飛的第一代勞工,如今都七十幾歲了,哪有能力工作又哪有能力還錢?他們用望春風改編成自救會的歌曲,唱了十六年,由壯年而老年,還是盼不到春風。到底這是一筆怎樣的惡債,為什麼勞工永遠是經濟發展下的弱勢和犧牲者?
第259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電視類 專題新聞獎
李婕綾、李金龍、卓冠齊、賴振元、張智龍 -
539
-
539
-
539
-
538
-
538
-
538
-
538
-
538
2015-04-07 -
538
-
538
-
537
-
537
-
537
2018-10-16為了落實居住正義,讓人人都租得起房子,政府這幾年積極推動社會住宅政策。雖然社會住宅本意是為了照顧最有需要的人,但以往將低收入戶集中的做法,使社會住宅常常被汙名化或視為貧民窟,要推展政策十分不容易。為了打破民眾對社宅的刻板印象,現在的社會住宅已經不單只限低收入戶,而是以多元混合居住的方式,去除標籤化。
不過,多元混合居住要怎麼分配比例,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今年監察院提出調查發現,目前台北、新北還有桃園以及台中各地方政府所蓋的社宅都保留了5%-30%的敦親睦鄰戶給當地居民。像以台北市在今年招租的兩處公宅來說,敦親睦鄰戶的比例高達30%,加上保留給弱勢30%,以及台北市民23%,再加上青年創新及原住民等,最後只有剩下5%的戶數是留給外縣市在台北就學就業的人。在現實與理想的情況下,社會住宅該如何做最有效的運用呢?
第567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李金龍 -
537
-
537
2014-08-12為什麼最近幾年社會上抱怨的聲音多了,仰賴社會福利補助的貧窮線也提高了,這其實是全球現象,自由市場運行的結果,大者恆大,弱者很難翻身,因此有人開始思考一定要大才是美嗎? 很多年輕人於是投入一種社會企業的行列,不以賺錢為出發點,而是弱者相互扶持,用賺來的錢持續投入,解決社會或環境問題,形成新的公民自覺運動,甚至可以改變政府的公共政策。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孟加拉的窮人銀行。在台灣也有社企相繼成立,想要簡單生活讓環境永續發展的年輕人陸續加入,農業就是最主要的部份,但農業得靠經驗、技術,很多都市人要入行得跨過這個門檻,還要克服一般印象中又苦又累體力上的考驗,加上如果以自然農法耕種,規模小,大型通路商嫌麻煩,根本不會找他們收菜,幸好有像王福裕這樣的人,成立了社區型的支持團體,少而多樣,雖不符合經濟效益,卻是對土地最友善的耕作方式,他的魔法食堂想要傳給年輕人一種快樂經濟學。在大家都想做大生意賺大錢,很多企業也轉而經營生機農場,也都以大、以企業化經營為導向,但是真的只有這樣才能存活才會快樂嗎?
第360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537
2012-09-27 -
536
2023-04-12少子化衝擊全國私校生存,尤其私立高中職首當其衝。目前已經有十幾所停招、停辦。而根據教育部統計,全國共有19所私立高中職學生人數不到一百人,面臨退場危機!
教育部制定的「私校退場條例」去年上路,希望能為私校退場建立完整機制。直到今年2月,已經有11所私立高中職,因為財政顯著惡化,嚴重影響學務運作,列入「專案輔導學校」,限期兩年改善,否則將強制停招、停辦。
而從已經停招、停辦或列入專輔的學校名單來看,多數位處於偏鄉地區,凸顯少子化浪潮,讓偏鄉私校更加陷入辦學困境。獨立特派員深入一所被列為專案輔導學校的嘉義縣私立中學,來看他們如何面對生存危機?校長和老師該怎麼找到解方,繼續走下去?
第796集
文字:賴麗君 / 攝影:彭家如 -
536
-
536
-
536
-
536
2013-12-16今年的台灣職棒,在經典賽與曼尼效應發酵下,平均票房突破六千人,比去年多出1.5倍,更是僅次於職棒三年,史上第二高記錄。風風雨雨24年,好不容易有回春的跡象,元老球隊兄弟象卻在十月宣布轉售。所幸尋尋覓覓,最終由中信金控接手,讓所有象迷總算鬆了口氣。
回顧當初,台灣之所以能有職棒,兄弟飯店創辦人洪家五兄弟功不可沒,尤其是洪家老大洪騰勝獨力奔走,找齊統一、三商、味全共組聯盟,才得以催生台灣第一個職業運動。若從業餘時代算起,兄弟象成軍29年,不僅戰績輝煌,更是球迷最多、票房最好的球隊,但為什麼最終卻無力經營,帶著十億的虧損決定放手?
就在轉售給中信金之後的隔周,獨立特派員走訪桃園龍潭棒球場,這是兄弟飯店為了要成立職棒,而先蓋好的球場。29年來,每周二下午,洪家兄弟都會約定在這裡打球,一向低調極少露面的洪家兄弟首度曝光,他們29年來對棒球熱情不減,為什麼會割捨兄弟象?透過曾擔任19年領隊的老四洪瑞河專訪,來探討不只是兄弟象,更是台灣職棒的經營問題。
第326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賴振元 -
536
2013-04-11火場vs. 公園社區,
打火英雄vs. 外籍看護,
自掏腰包傳授防災知識,
不願北門悲劇再重演。
台灣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主計總處統計,20到24歲的失業率超過13%,比前三年平均值都高。他們真的想賺錢嗎?沒有,三成五的人最希望工作穩定,有三成的人追求夢想與自我實現。來看這群逐夢世代不同於上一代的價值觀!
前一陣子聽到有消防員幫忙爬牆開鎖,前兩天,周末又有一群消防隊員頭一次上街頭抗議他們過勞,確實,過去我們很少了解這群以前叫做打火弟兄,現在卻成了民眾生活大小事通包的保母,他們的工作狀況:從地震火警,家裡路邊有人要急救了,到摘蜂窩、抓蛇、救被困的小貓小狗,都打119,他們真的很忙,事情很雜,但還是有人雞婆的攬下了原先沒有的工作。
您還記得半年前台南新營醫院北門分院的火警嗎?當時死了12名慢性重病臥床的老人,危急時刻大家慌了手腳那種景象讓在場的消防隊小隊長崔元先記憶深刻,這半年來他做了甚麼事?就是自己找人翻譯,在高雄去跟那些東南亞來的外籍看護溝通,做緊急醫療的宣導和教育,也幫他們檢查更新應變的裝備,這種苦口婆心加上親身示範的工作很少被外界看到,對台灣已經有20萬外籍看護,而且需要量還在增加的老人照顧來說,有這樣能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年輕人,真的很重要。
第290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
536
2012-09-20廬山地區的綺麗飯店整棟倒塌在河床的驚人畫面一定讓很多人印象深刻,
但「廬山溫泉區」似乎也伴隨著滾滾洪水,在人們的腦海中消逝,
你是否還記得,曾經是溫泉代名詞的老字號 -「廬山溫泉」。
今年颱風特別多,每次來得讓人提心吊膽,住在土石流警戒區的居民也習慣了每次都得撤離,然後又得清理家園,週而復始。頻繁的天災對地質脆弱的台灣來說,真的像是隨時會引爆的炸藥,不知道甚麼時候又來一次大災難。還記得2008年莫拉克風災時,廬山地區的綺麗飯店整棟倒塌在河床的驚人畫面嗎?
中央地質調查所提出警告,附近的母安山潛藏著大規模的崩塌危機,隨後展開了遷村的討論。但,四年過去了,母安山還在滑動,遷村卻不了了之,廬山溫泉照樣營業泡湯。它的難題就在於,廬山溫泉有太多非法業者,如果一起遷村易地重建,一起補償,總經費要40幾億,內政部認定這不符合公平正義原則,整個遷村案就此卡住,廬山在險中求生存。
第262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秉寰 -
536
2009-12-03週六就是第十六屆的縣市長選舉, 因為部分縣市升格為直轄市,今年只有十七個縣市進入選戰,其中有十位縣市長爭取連任,七個縣市將出現新面孔。 近年來媒體的施政滿意度調查推波助瀾,造成了一種現象:縣市長努力向中央爭取經費,做看得見的建設,以獲得「五星級首長」的評價。
但廢省後地方財政收入大幅縮減,幾乎都是靠中央統一分配資源的態勢下,地方建設需求,變成了藍綠兌現競選支票的機會。而有些縣市窮得沒辦法給公務員的薪水,卻照樣舉辦各種節慶、大興土木建設文物館,造橋鋪路的工程不減反增。
本報導帶您從地方政府的負債問題跟地方建設的成效 來觀察縣市首長的施政能力。明年地方政府將舉債三千八百億, 如果沒有中央補助,有十六個縣市連公務員的薪水可能發不出來。
在看縣市長做了多少建設之前,先來看看他們留下了多少債務。
第126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余榮宗 -
535
2020-02-19 -
535
-
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