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類
-
3452025-06-25這回南韓戒嚴風波後,針對軍警涉案人士展開的調查,又發現一個驚人內幕。政府曾預謀在戒嚴當晚,對MBC電視台等四家媒體,斷水、斷電,尹錫悅政權將黑手伸入媒體的陰謀,昭然若揭。
事實上,尹錫悅就任總統後,南韓政媒關係,重新陷入緊張。追查第一夫人金建希炒股案的記者與媒體,紛紛被檢調扣押搜索或起訴;最大的公共電視台KBS,被親政權人士空降後,也儼然成為尹錫悅擦脂抹粉的傳聲筒。
第二大公共電視台MBC,則積極透過各種訴訟與假處分申請,力阻政權的箝制,也在新聞中,透過調查報導揭發政權的弊端,拉大對尹錫悅的批判力道。這幾年,南韓媒體出現什麼樣的變化?《獨立特派員》實地走訪KBS與MBC兩家電視台,帶您深入探究南韓的新聞自由現況。
第908集
文字 楊虔豪 攝影 羅盛達 -
3452023-12-13
-
345
-
345
-
345
-
3452020-10-14
-
3452019-11-20在日本,不同障別的障礙者,為了讓自己能夠選擇、決定、負責地過自立生活,倡議了三十幾年。透過推動不同議題的運動,改變日本政府、社會跟不同障礙者的觀念,達到他們所訴求的目標。
而台灣跟日本的自立生活運動,則因為第一位赴日研修生林君潔產生連結。他2004年到日本幾個重要城市的自立生活中心,參加研修課程,把日本自立生活的重要觀念帶回台灣。
2006年林君潔開始在國內倡議,2007年台灣第一個自立生活協會-台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正式登記成立。十幾年來,協會已經帶了三屆研修生,到日本參加「身心障礙者青年領導人才」培訓,希望讓這些種子回台灣之後可以開枝散葉。今年非常特別,四位研修生的障別很多元,分別屬於脊髓損傷、肌張力不全症、自閉症、精神障礙者。
他們從大阪到東京,實際到自立生活障礙者的家見習。這趟日本自立生活的全新體驗,日後對他們的內心跟生活,還有觀念與做法,又會帶來什麼樣的衝擊跟改變呢?
第622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張智龍 -
345
-
3452018-06-27最近地震頻傳,日本大阪6月18日發生規模6.1的強震,造成17萬戶停電、新幹線一度停駛、三百多人受傷。日本學者還提醒,這次斷層活動有可能刺激周邊活斷層,再引發之後的大地震。
地震幾乎是日本跟台灣無法預測的天災,今年2月6日發生的花蓮強震,造成最大傷亡的雲門翠堤倒塌事件,花蓮地檢署也剛偵查終結,依涉嫌業務過失致死罪,就相關人員提起公訴。
花蓮地震後獨立特派員曾跟著中央大學追震小組,在花蓮佈設密集的地震站。透過地震儀開始偵測追蹤206地震之後,餘震的走向與地層構造的變化,以及米崙斷層與206地震的關係。現在追震小組有了初步的結果,同時展開另一波新的計畫。
第551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 -
3452018-05-14在日本非常流行的共生住宅,最近這幾年在台灣也開始興起。其實十年前,在高雄有一位香港牧師,他將廢棄的國小重新整理,讓一群社會邊緣人在那裡一起工作、生活,幫助他們能在社會重新站起來。他們有些曾經犯法,有的吸毒,也有街友以及身心障礙者。
通常政府對這些邊緣人的協助,就是分別安置在不同機構,給予輔導,但對一些曾經犯法或是吸毒的人來說,他們往往最需要的是一種家庭的溫暖與支持,而不是光從行為矯正就能解決問題。這群人在一起生活就像一個家,他們以相互扶持的方式共同生活。目前共生家園總共有87個人,他們沒有向政府申請任何經費補助,自給自足,除了做冰棒來賣,未來還想賣咖啡。一起來看他們的故事。
第545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黃政淵 -
345
-
345
-
345
-
3442022-04-27每年元宵節,馬祖四鄉五島會舉行祭祀酬神的擺暝祭典,張燈揚旗、迎神繞境、設供燃燭、食福祈安,是當地人心中比過年圍爐更重要的節日。已經登錄為全台第21個國家級重要民俗的擺暝文化祭,今年在北竿塘岐村重現了睽違14年的「送狀元船海疆巡安」海祭習俗,傳承文化的努力頗有成效。
不過,距離北竿南方30公里,目前人口僅剩兩三百人的東莒島,因為受到人口外移以及國軍裁撤影響,擺暝祭儀近年遭逢傳承的困境。
在東莒,有一個在此地深耕數年,成員絕大部分由外地人組成的大浦plus計畫團隊。他們如何學習在地文化,與當地居民建立信任?如何以自身專長為島嶼帶來新的思考方向?而當地居民又是如何看待外來力量對家鄉文化產生的影響?讓我們帶您一塊兒來了解。
第747集
文字:尹雯慧 / 攝影:羅盛達 -
344
-
344
-
344
-
3442018-05-14台灣一旦出現世界冠軍,不僅是個人、產業或整個社會都覺得與有榮焉,而最近出爐的是電競世界冠軍陳威霖。
過去很多家長不鼓勵孩子玩電玩遊戲,不過隨著時代產業的改變,電玩產業有了全然不同的面貌。台灣去年立法院三讀通過,將電子競技列入運動產業,電競更是2022年亞運正式比賽項目,到底電競是在競什麼?台灣目前電競產業又發展得如何?
我們先從螢光幕前最受矚目的電競冠軍看起。陳威霖這一位畢業於台大,奪下爐石戰記世界冠軍,抱回七百萬台幣獎金的選手,背後經過哪些努力?很多年輕人嚮往的職業戰隊,他們過的又是什麼樣的生活?當選手面臨職業生涯的抉擇,又要面臨什麼樣的掙扎與考量?
第545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
344
-
3442017-03-28農曆春節,高品質的香菇是許多人送禮的好選擇,以及年菜不可或缺的重要食材,不過現在香菇卻正面臨減產危機。台灣的香菇,每年種植超過2.1億個太空包,比起2011年的1.8億,成長了16%以上,但是產量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三成。
產量減少,連帶的價格上揚。早期一公斤的乾香菇,大約5、600元,這幾年飆升到上千元。但是菇農卻笑不出來,因為香菇菌種弱化,導致良率和產能大幅下降。
台中新社地區是乾香菇的大宗產區,每年種植1.6億個太空包,但是所使用的菌種卻只有兩種,而且還是30年前的。比起鄰近的韓國、日本和中國大陸,台灣的香菇菌種又老又少,連帶的讓台灣的香菇產業競爭力下滑,菇農更對產業的未來感到憂心。
第481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振元 -
3442009-10-29已經花了2億的澎湖望將橋宣佈停建後,如果要復舊善後,竟然還要再砸1.9億元?台灣不只有蚊子館,還有兩億元蓋不好的「奈何」橋!在台灣有許多閒置的公共建設,政府花大錢蓋好了,卻沒有妥善的利用,我們說那是「蚊子館」。不過今天我們要看的不是閒置的蚊子館,而是一座蓋了六七年沒完工,現在卻連要蓋要拆都不知如何是好的「奈何橋」。 在澎湖有兩座小離島望安和將軍澳,兩島之間相距大約三百公尺,開船只要五分鐘就能到達對岸。
在1995年,政府喊出「一日生活圈」的口號,希望為澎湖群島規劃出一個完善的交通網絡,連結望安和將軍的「望將大橋」也在這個計畫當中,到了2002年,終於開始興建。不過蓋了六、七年,最後卻宣佈停建。預計六億的工程款,已經花了兩億元。兩億元成就了一組無法便利交通、反而妨害行船的障礙物,更教人進退維谷的是,現在兩座小島、海上陸上已經都被橋梁工程弄得一團糟,政府沒錢繼續蓋橋也就罷了,如果要復舊善後、裝作沒這回事,也竟然還要再砸一點九億元,到底要怎麼辦呢?
現在政府似乎可以有三個選擇:
1. 兩億元認賠殺出,只見橋墩、沒有橋身的望將橋,以及岸上的廢土堆繼續存在,管他居民罵到臭頭
2. 再花一點九億元,清除所有的障礙。就當是用三點九億元蓋了座「國王的新橋」
3. 再花四億元或者更多,重新發包工程,蓋出一座居民不見得很需要的橋
這三個選項好像都不是很優。
只好說,這還真是一座讓人莫可奈何的「奈何」橋!台灣是政治人物的天堂嗎? 難道也要套句最近幾年很夯的話來說嘴,說這也是「歷史共業」嗎?請和我們一起來關心,莫可奈何望將橋。
第121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
3432022-09-28隨著新冠疫情趨緩,世界各國紛紛開放邊境,行政院也宣布,分兩階段開放國境。9月29日起,入境台灣恢復免簽,機場PCR採檢也將改成發放四劑快篩。如果實施順利,最快10月13日開始,就會進一步取消原本入境後居家隔離3天、加上4天自主防疫的3+4規定,可望放寬到0+7,等於是入境不用再居家隔離了。
因應國境開放,桃園機場已經開始模擬,未來旅客大增之後的動線。而從9月12日開始,從美、加、紐、澳、歐洲入境台灣的遊客,都已經可以免簽證,雖然來台還是得先隔離三天,但有不少旅遊玩家已經提早來台灣踩點。他們發現經歷兩年疫情的台灣有那些改變?疫情過後台灣又應該如何吸引更多觀光客?
第769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
343
-
343
-
343
-
3432019-01-07《官方發起篇》
因應人口老化而照顧資源有限,和鼓勵更多資深公民投入社會服務,許多國家嘗試用非金錢的時間交換服務創造多贏,也就是在台灣俗稱的時間銀行,台灣好幾個縣市也在實施。其實這類構想並非獨創,但如何設計讓民眾認同,永續經營才是關鍵。
除了台灣持續在努力,在歐洲的瑞士,時間銀行已經被視為國民年老後,除勞保年金、私人儲蓄、私人醫療保險外,第四種安老支柱。主責者覺得銀行容易讓人窄化為僅僅是利益交換,其實這制度背後隱含的是更寬廣的互助精神。聖加侖市是積極投入的例子。
《民間自主篇》
人口七萬的瑞士聖加侖市採取由政府設立擔保金進行時間銀行的實驗計畫。但瑞士其他城市考量民情和設立初衷,也有其他不同的方式。例如由民間主導,集合行政和醫療社工等專才,政府資源只是多重募款來源之一,用於草創階段而已,之後這個由民間主導的時間銀行就可以靠會員制獨立運作。初步評估一個城市只要會員達到一千人以上就能自給自足。希望未來的長照服務多些人和人的連結,而不是被窄化為金錢對金錢的交易,更不是政治對政治的交換。
第579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
3432018-12-04
-
3432018-02-19過年前的強震讓花蓮人過了一個不平靜的年,有人的家沒了,四十幾年歷史的統帥飯店也倒了。206地震規模由6.0上修到6.26,震央在立霧溪口,最大震度7級。
而花蓮從1815年就有地震紀錄,過去百年十大災害地震,花東地區就佔了兩次。第一次是一再被提及的1951年花東縱谷地震系列,不只連震兩個月以上,規模大於七以上的地震就多達四個,造成的傷亡和災情讓老一輩的花蓮人,仍記憶猶新。第二次是1986年規模6.8的花蓮地震,間接催生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的成立 。其中1951年花東縱谷地震系列後出現的米崙斷層,跟花蓮206地震接近。
獨立特派員記者跟著地調所了解米崙斷層沿線破壞情形,也跟著中央大學追震小組,記錄他們如何佈設地震站,透過抓地底下的餘震,來了解花蓮地層弱面部分,以及哪裡有地震斷層。
花東縱谷是板塊交界的地方,台灣有70%的地震都在這個區域,這裡也是未來五十年發生規模七以上的地震,機率最高的地區之一。透過這次206地震突顯出來的問題,要怎麼解決?
第533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 -
343
-
3432017-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