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類
-
601
-
601
2020-10-28很多人都很喜歡吃巧克力 ,不過我們吃的巧克力大部分都從國外進口。近年來台灣也有種植生產巧克力的原料可可樹,而且台灣巧克力到國際參賽,還常常得獎。像今年的ICA世界巧克力大獎亞太區競賽,就由屏東縣政府主辦,14個國家參賽,台灣巧克力業者就拿到超過一半的獎項,其中屏東更拿到7面金牌 35個獎項。
屏東大部分的可可樹都是種在檳榔園 ,以前檳榔價格好,曾經被視為綠金,不過吃檳榔對身體健康不好,政府鼓勵轉作。
18年前有農民託朋友從印尼帶回可可種子嘗試種植,花了8年時間才研發成功將可可做成巧克力。這幾年屏東巧克力種植的人越來越多,已經超過200公頃。屏東成為可可故鄉的同時,卻也 因為生產成本高,面臨產業發展瓶頸。
第670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601
-
601
-
601
-
601
2019-07-17香港反送中運動也引發國際關注,對國際社會及金融市場來說,被稱為東方明珠的香港,擁有高度自由化經濟體的優勢,有別於中國的獨立司法系統和公共機構更是最大的吸引力,讓香港成為許多外商銀行在亞洲布局的首選。
反送中運動後,國際領導人也都針對香港情勢發表談話,除了關心香港民主人權的發展外,更有在國際商業市場上牽涉的敏感利益。而對北京來說,美國國會在1992年通過的香港關係法,向來是中國繞過美國出口管制的制度漏洞,但反送中後,美國國會打算檢討香港關係法,很可能對中國利益造成影響。
而在六月底的G20高峰會中,縱使中國會前不斷放話警告不允許在G20討論香港問題,不過國際領導人還是把握機會表達看法。在各國利益夾縫中求生存的香港,在反送中後,商業地位是否會受到影響?變調的東方明珠,又要如何走下一步?
第605集
文字:其他 / 攝影:羅盛達 -
601
2019-01-24數位社群媒體興起,越來越多人少看電視新聞,上網或行動裝置成為重要的觀看管道。不少傳統媒體以強化衝突、戲劇性,或者增加災難犯罪的報導來留住觀眾。這樣的策略不一定有效,卻讓新聞媒體的報導品質日益低落,丹麥公共電視對這樣的狀況感到憂心,並提出建設性新聞學的採訪製播方式,希望媒體不要只丟問題,還要能探討怎麼改善問題。這種理念引起全球許多媒體共鳴。來看丹麥公共電視如何用新理念呈現新風貌。
我們曾介紹過發起建設性新聞學的丹麥如何從觀念及創新做法改變媒體生態,對社會做出貢獻。這股風潮也引發認同理念的媒體追隨。同在北歐的芬蘭,和台灣、日本並列世界前三個老化最快的國家。芬蘭公視的記者決定除了調查報導問題,還要更深入介入,他們發動安養機構改善計畫,結果在不增加開支及人力的條件下改善照顧品質,更擴散至其他城市造福長者和照顧者。
我們曾介紹過芬蘭公視記者發動甄選安養機構的改善計畫,以建設性新聞學的理念深入介入議題並提出解決方案,事實上他們還將這樣的理念延伸到教育改革的議題上。芬蘭有幾位老師發展激勵學習,雖然一開始不被看好,但芬蘭公視持續追蹤現場教學的發展過程,讓芬蘭公視成為全國教改的觀摩平台。
第582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
601
2018-05-02柬埔寨偏鄉孩子走過的路,台灣也曾有過,回到四、五○年代台灣經濟匱乏的時期,許多遭逢變故、失親貧困的孩子,也都接受過國外機構的扶助與認養。後來台灣成立了家扶中心,開始承接國內貧童的認養,更在1987年開始邁向國際,援助、認養國外的貧童,30年來累計有35個國家、20幾萬名孩子透過家扶有了不同的人生。
而許多過去接受家扶幫助的孩子,等到他們長大有能力時,也開始回饋,參與了國外貧童的認養,將這份愛持續傳遞下去。甚至曾經是低收入戶的七十幾歲夫婦,一認養就是十六位孩子,今年春天,他們第一次出遠門,從台灣飛到柬埔寨金邊,跟素未謀面的孩子有一場既期待又陌生的探親之旅。
第543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 -
600
-
600
-
600
-
600
-
600
-
600
-
600
-
599
-
599
2023-01-112019年是台灣地方創生元年,不過早在「地方創生」名詞還沒有出現之前, 地方創生的概念與想像,就已經在台灣不同的角落萌芽發展。
台東太麻里最南邊的多良村,有一間「向陽薪傳木工坊」,原本是一間閒置多年的小學,八八風災後,透過眾人力量催生,成了用心刻劃木藝生命的木工坊。早期以漂流木做為創作素材,提供部落族人學習木工技藝,並嘗試讓這裡成為結合木藝傳承、部落文化及社區產業的夢想基地。
除了多良,金崙更是走在地方創生觀念之前,透過兩位回到部落的年輕人,在一片荒煙蔓草中,從買地蓋民宿開始,用共好與永續的想法,改變部落的環境與觀念,翻轉金崙,讓金崙不僅成為南迴永續旅行的亮點,也吸引不少國外旅客來台灣就直奔金崙。
第784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
599
-
599
2020-03-25面對武漢肺炎全球大流行,各項防疫措施不斷滾動更新,務必要做到滴水不漏。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的第32例確診案例,是一位在醫院陪病雇主的失聯移工。也讓大家開始關注,目前在台灣將近五萬的失聯移工,是否會成為防疫破口?
民間關心移工的團體與學者,呼籲政府「不驅離、不處分、重新給予合法身分」,也就是無論移工的身分是否合法,都應該被納入防疫體系之內,讓失聯移工願意配合防疫。
獨立特派員記者訪問失聯移工,有人曾在SARS期間跟著雇主,走過和平醫院封院的風暴,如今也有一群外籍看護工,在這波疫情中,承受著極大的風險進出醫院。台灣目前缺工嚴重,不管是長照或相關產業,都是由71萬的移工補足缺口,有將近五萬名失聯移工,就代表台灣有近五萬名的雇主,非法雇用他們。
如何把這群失聯移工納我們的防疫體系,兼顧長照、農業與各個產業缺工的需求,勞動部應該提出具體辦法,解決移工制度三十年的沉痾,才能把台灣的防疫網補全。
第639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
599
2015-05-19從客觀的現實來看,以國內運動賽事的入場人數計算,這麼大的球場肯定無法單獨營運,而建商願意投資的誘因就是用商場養球場,但現在卻變成了大巨蛋安全疑慮的主要癥結。這項開發案也眼看就要變成台灣BOT另一個失敗的案例。
BOT這種開發模式在國外行之有年,當一個政府沒錢又不能停止建設,就只好跟有錢的生意人合作,但生意人將本求利一定要有賺頭,除了政府給予減稅等等優惠條件,准許開發周邊土地、像是蓋商場也是常見的手法。
國內目前為人熟知的案例包括大巨蛋、桃園航空城、還有高鐵站區、以及台北市的兩個國道客運轉運站。而這些由北到南、從中央到地方、無分藍綠執政主導的BOT,都經常被批評為圖利業者,讓財團把政府當提款機。在許多國家創造了讓政府業者和民眾三贏的BOT,來到台灣卻走了調。
第398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
598
2025-10-29馬太鞍堰塞湖潰壩後,獨立特派員記者前往災區,發現許多居民存在相同的疑問:不清楚要去哪裡避難才安全。其實早在十八年前就有相關政策,鄉、鎮、市、區公所應公告防災地圖和相關資訊。
以光復鄉重災區大平村為例,疏散避難圖標示出避難處所,也就是光復國中跟光復鄉公所,箭頭則表示建議的避難路線。但您可以發現,這兩處避難所也成了災區,如果居民真的按照這個地圖,恐怕是遭難,而不是避難。
再來看東華大學團隊協助規劃的疏散避難圖,清楚標示出大平村的行政範圍,避難收容處所是大進國小,上面有三種標示,代表發生水災、地震跟土石流等災情時,可以到這裡避難。不過,這項防災地圖的政策是否有被認真執行,以及看不懂地圖的弱勢族群該怎麼辦呢?
第926集
文字 邱惠恩 攝影 周明文 -
598
2020-06-03軟實力也得有良好的環境空間來培育滋養。政府2002年正式推動文化創意產業政策,2007年起,台灣菸酒公司繳回的舊酒廠土地陸續轉型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共有台北、台中、嘉義、台南、花蓮等五大據點,這五大園區,分別在不同的縣市,也因為地方屬性而有不同定位。
文創應該是門好生意,不過文創園區的商業經營挑戰重重。文化部的五大文創園區,花蓮園區去年與經營廠商終止契約、收回自管、進行轉型。台南文創園區,起初經營遇到瓶頸,去年底團隊調整後漸入佳境,才有盈餘。最「年輕」的嘉義文創園區被文化部定位為傳統藝術創新園區,每月需三百萬元營運金,至今收支無法打平。只有台中文化資產園區屬公辦公營無虧損問題。
五大文創園區中,台北的華山文化園區最為引人注目,雖然餐廳、商店太多、藝文性不足屢遭批評,不過華山文創也足足花了六年才達到損益兩平。究竟文化創意園區該是什麼樣貌?要如何兼顧創意與營運管理,才不致陷入生存的兩難呢?
第649集
文字:鄭淑文 / 攝影:羅盛達
電視新聞報導類
鄭淑文、羅盛達、陳廷宇、鄭凱文 -
598
2018-02-052017年8月底,緬甸若開邦爆發了對少數民族羅興亞人的迫害,導致超過60萬的難民跨越邊境,進入孟加拉的難民營。聯合國的人權專員表示,這是有如種族滅絕的屠殺。羅興亞這個被緬甸政府剝奪公民身份的少數族群,因為長期受壓迫,許多人到處流亡、散落在東南亞國家之間,流離失所彷彿失根的浮萍。獨立特派員透過追蹤一個分散在泰國跟孟加拉的羅興亞大家族,了解這個沒有國家的民族,心中渴望回家、但卻無能為力的辛酸。
在羅興亞人逃亡至孟加拉的過程中,許多人遭到極端分子殘忍殺害,甚至還有集體性侵女性的暴行發生。不少倖存下來的羅興亞女性必須面對那些有如夢靨的回憶,讓她們在難民營中飽受創傷之苦。而這些羅興亞女性雖然暫時逃離了殺戮,但在難民營中的生活仍然相當不容易。有些人因為缺乏足夠的糧食維持生活,不得不下海賣淫,成為性工作者賺取微薄的金錢。羅興亞婦女逃到孟加拉這個陌生國度後,迎接她們的不是美好的樂園,而是一個接著一個的困難與挑戰。
第533集
文字:楊智強 / 攝影:羅盛達 -
598
2012-10-18半世紀前的政策,帶走了一片片楓村的記憶。
半世紀後白雲石礦開採復工,是泰雅族人是否擋得住土石的沖刷,
他們最後的堅持。
在宜蘭和花蓮交界有個澳花村,是泰雅族村落,這裡有大理石和白雲石,很早就被開採,掏空的地基和亂堆的土石讓澳花村遍體鱗傷,二十多年前有些礦場暫停挖礦,讓土地有復原的機會。最近又有礦業公司想重新開發,遭到居民反彈,雖然或許能給當地人一些工作機會,但四十年前後,地質環境都已改變,是否還經得起再次開挖?
就像泰雅族語早先把這裡叫做『楓』,是因為有很多楓樹,但平地人來了,割取楓樹油,把樹一棵棵弄死,有一條楓溪也被大水和土石沖刷得變了樣,如今又有人要來採礦,會不會把村民最後一點生存空間都給剝奪了呢?
第266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秉寰 -
598
-
597
2025-10-15您知道嗎?10月有個很特殊的節日,就是4日的「世界動物日」,而月底29日,也有「美國貓日」,希望提升動物權和福利。
台灣在新冠疫情之後,興起一波動物農場風潮,例如模樣討喜的水豚,就是在這波風潮下來到台灣;同時,寵物咖啡廳也越來越多。這些在營業場所,和人們互動的動物,被稱為展演動物。牠們提供服務、娛樂人類,但這些呆萌的勞工,不會為自己爭取勞權,當人類和牠們互動之際,也應該問問,牠們,過得好嗎?
根據獨立特派員的走訪與調查,目前全台不合法的動物展演場所,可能超過5成,違法業者的黑數難以估計。在這樣的場所,設備多半不符合動物需求,例如遮蔽空間不足、飲食以及衛生狀況不佳,甚至繁殖失控和疾病叢生。台灣雖然有展演動物保護制度,但是能否落實?以及有哪些灰色地帶?一起來看獨立特派員的報導。
第924集
文字 萬真彣 攝影 黃政淵 -
597
-
597
2021-09-22台灣花了兩個半月,剛剛才從三級警戒降到二級沒多久,緊接著又發生Delta變種病毒入侵社區的疫情。今年五月本土疫情爆發,當時雙北都出現醫療量能嚴重不足的問題,面對Delta病毒,我們是否做好準備了呢?
之前當新北市疫情處於緊張的時候,亞東醫院曾統計,一個月間醫院就收治超過一千多名確診個案。為了擴大收治量能,亞東醫院在最短時間完成整備並承擔全國11%的重症照顧。當時雙北醫療量能不足是在於負壓隔離病房不夠,想要擴充並不容易。
亞東醫院打破既有規範,將一般加護病房加裝抽風機做成微負壓,而這樣的做法,對醫院來說必須承擔很大壓力。從病房照顧、篩檢到疫苗注射,醫院全力投入防疫工作並且當戰場管理,他們將收治的治療經驗做統整,建立模組分享交流,打破各科疆界,讓內外科醫師一起投入。
在疫情期間不斷擴充量能,考驗著決策的意志與應變能力,需要很大決心與勇氣,一起來看亞東的作戰哲學。
第717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597
2021-01-13台灣的健保讓一般民眾都能享有良好的醫療資源,一直是台灣的驕傲,不過在偏遠地區,由於交通不便、人口少,醫療資源普遍不足,也讓偏鄉民眾繳了一樣的健保費,卻無法得到同等的醫療。
為了解決偏鄉醫療問題,政府從民國64年開辦醫學系公費生制度,已經培育了6千多位公費醫師到偏鄉或離島服務。不過大部分的公費醫師在服務期滿後,通常都選擇離開偏鄉,醫院面臨總是留不住醫師的困境。
因此衛福部決定,今年度招收的公費生,服務年數要從現在的六年改為十年。不過延長公費生的服務年數就能解決問題嗎?醫師的養成訓練長,六年醫學系畢業再加上專科訓練,等升上主治醫師,之後再下鄉十年,直到還完公費,最少也要38歲。新制對公費醫師的生涯發展會有哪些影響?
第681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