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類
-
3472021-01-27根據環保署估計,台灣每人每年要用掉八百多個塑膠袋,平均一天用超過兩個。塑膠製品太好用,卻也造成環保問題,塑膠廢棄物成為全球生態環境的殺手。流入海洋的垃圾,大部分都是塑膠包裝,海洋中的塑膠垃圾已經帶來生態浩劫。多數人都願意做環保,但難免因為不方便或惰性,而讓友善環境的心意打了折扣。
台灣的限塑政策從2002年開始推動,禁止部分場所提供免費塑膠袋、塑膠類免洗餐具,逐年限制吸管、塑膠袋、免洗餐具與手搖杯,環保署公布2030年完全禁用一次性塑膠用品的時程表。
在世界各地的減塑中,歐盟決議2021年、印度預計2022年全面禁用一次性塑膠。當全球警覺到塑膠危害、設定減塑目標,台灣卻只規劃在2030年禁用四種一次性塑膠用品,我們減塑開始得早,但禁塑時程設定得卻比較晚,到底為什麼呢?
第683集
文字:鄭淑文 / 攝影:許中熹 -
347
-
347
-
347
-
3472020-07-01今年因武漢肺炎疫情,台灣很多產業都受到衝擊,其中社福團體更面臨了嚴重困境。不只缺人,找不到志工來幫忙,連平常捐助金額也少了很多。
在台灣成立已有70年歷史的家扶基金會,去年他們首次嘗試在基隆市開了第一家餐廳。為了做好料理,還特地找專業大廚拜師學藝, 雇用的都是家扶中心之前扶助的對象與單親媽媽,但沒想到才剛營運沒多久就碰上疫情,使得餐廳生意大受影響。
另外,在新北市三芝,有一間餅乾工廠,工作人員同樣也都來自弱勢家庭,創辦人羅素如原本是一位老師,希望藉由合作方式,集結大家的力量創業。協會專門開發各種營養健康的加工品,頗受好評,但現在同樣也受到疫情影響,經營相當困難。
第653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347
-
3472017-03-28多數人對於安養院的觀感偏向負面,認為照護品質不佳,甚至揶揄住在裡頭猶如三等公民,天天就是等吃飯、等睡覺、等著上天堂。現存的照護現場,的確存在一些令人不忍的畫面,很多老人因為躁動、或是因為容易拔除身上的管路,而遭到綑綁。這種約束行為,不但行之有年,甚至被認為是避免老人發生危險的必要之惡。
但是在日本等國家,早已明文禁止這種約束行為,台灣在照護觀念上還遙遙落後。幾年前,有機構開始引進日本的零約束和自立支援的照護觀念,讓機構裡的老人,不再只能淪為三等公民。當一個臥床的老人,還有重新站起來的機會,不只讓老人家重拾自信,也讓其他照護機構開始思考,照護模式應該要翻轉了。
第473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振元 -
346
-
346
-
3462021-01-20
-
346
-
346
-
3462019-07-17香港反送中運動也引發國際關注,對國際社會及金融市場來說,被稱為東方明珠的香港,擁有高度自由化經濟體的優勢,有別於中國的獨立司法系統和公共機構更是最大的吸引力,讓香港成為許多外商銀行在亞洲布局的首選。
反送中運動後,國際領導人也都針對香港情勢發表談話,除了關心香港民主人權的發展外,更有在國際商業市場上牽涉的敏感利益。而對北京來說,美國國會在1992年通過的香港關係法,向來是中國繞過美國出口管制的制度漏洞,但反送中後,美國國會打算檢討香港關係法,很可能對中國利益造成影響。
而在六月底的G20高峰會中,縱使中國會前不斷放話警告不允許在G20討論香港問題,不過國際領導人還是把握機會表達看法。在各國利益夾縫中求生存的香港,在反送中後,商業地位是否會受到影響?變調的東方明珠,又要如何走下一步?
第605集
文字:其他 / 攝影:羅盛達 -
346
-
3462018-04-24
-
346
-
346
-
3462017-07-04中國與香港,透過深圳河這道地理防線區隔,遙遙相望。過去香港是繁榮進步的代名詞,但二十年來,反倒由深圳逐步佔上風,高樓林立,成為摩天大樓最多的中國城市。反觀另一側的香港,因為禁區開發限制,保留濕地漁塘,放眼望去,仍是一方綠地。
隨著中港融合,邊界範圍從殖民時期的2800公頃縮減至400公頃。而且從2003年開始,深港37公里的防線,陸續開放了6個關口。路通財通,大批水貨客進香港搬貨,文化差異擾民舉動,引發香港人的不滿。
另外,「跨境就學」這個特殊群體也持續增加,在今年攀升到最高峰,每天有近三萬名學童進出深港兩地,關口像是校門口。當制度促使兩邊越靠近時,人的衝突也越多。而對香港人來說,他們視中國如遠親也如近鄰,心中始終有道警戒線。
第503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黃政淵 -
346
-
346
-
3452023-12-13
-
345
-
345
-
345
-
345
-
345
-
345
-
3452019-11-20在日本,不同障別的障礙者,為了讓自己能夠選擇、決定、負責地過自立生活,倡議了三十幾年。透過推動不同議題的運動,改變日本政府、社會跟不同障礙者的觀念,達到他們所訴求的目標。
而台灣跟日本的自立生活運動,則因為第一位赴日研修生林君潔產生連結。他2004年到日本幾個重要城市的自立生活中心,參加研修課程,把日本自立生活的重要觀念帶回台灣。
2006年林君潔開始在國內倡議,2007年台灣第一個自立生活協會-台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正式登記成立。十幾年來,協會已經帶了三屆研修生,到日本參加「身心障礙者青年領導人才」培訓,希望讓這些種子回台灣之後可以開枝散葉。今年非常特別,四位研修生的障別很多元,分別屬於脊髓損傷、肌張力不全症、自閉症、精神障礙者。
他們從大阪到東京,實際到自立生活障礙者的家見習。這趟日本自立生活的全新體驗,日後對他們的內心跟生活,還有觀念與做法,又會帶來什麼樣的衝擊跟改變呢?
第622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張智龍 -
3452019-01-15農曆春節快到了,中國非洲豬瘟疫情,不僅沒有降溫,還繼續蔓延。台灣除了做好邊境管制之外,另一個防疫重鎮是兩岸旅客往來頻繁的金門。每年來自中國的海漂垃圾高達五百公噸,但現在從中國海漂到金門的垃圾中,一個禮拜內連續出現兩隻病死豬。一隻檢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呈現陽性,一隻雖然排除。但中國海漂的病死豬加上旅客非法攜帶的肉製品,檢驗出含有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金門就佔全國的三成多,也因此讓金門的風險升高。
防疫真的一刻都不能停,行政院長蘇貞昌上任的第一天,就直奔桃園機場視察非洲豬瘟的防疫措施,嚴格要求防堵漏洞。台灣經歷22年前的口蹄疫風暴之後,當時參與口蹄疫的防疫人員所剩不多,非洲豬瘟又比口蹄疫的防疫難度更高。除了限令各縣市災害應變中心開設完成,並盡速提出演習計畫,以做好事前練兵外,學者專家也點出哪些需要特別注意的防疫工作,好步步為營?
第580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 -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