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類
-
3572020-11-18面對超高齡社會的來臨,長照模式也不斷翻轉創新。中部的達觀部落,有個以照服員為核心的伯拉罕共生長照基地。伯拉罕在泰雅族語裡面,有烤火、互助、興旺的意思。這裡有一群人,為大甲溪及大安溪畔,需要照顧的長者建立可以社區共生的家。
伯拉罕共生長照基地的主要推動者是林依瑩,他從台中市副市長的職務離開後,不只實際接受照服員的訓練、取得證照,2018年底開始到大甲溪、大安溪部落展開對談。他一方面到現場累積第一線照服員的實務經驗,一方面開始結合部落有意願者,共同催生伯拉罕共生長照基地。
現在這裡照顧的個案有九十幾人,他們努力實驗各種照顧模式,包括:一天多次的走動式照顧、重症返家、高復能照顧、空間美學規劃、共生照顧。讓這裡就像部落的生活中心點,以一個社區共生的力量存在。
第673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
3572020-02-26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影響層面全球發酵,既深且廣。民眾不敢出門,最直接影響的就是觀光與交通運輸業,儘管台灣疫情還在控制範圍內,飯店、旅館的住房率已經掉了三成,甚至五成以上,遊覽車訂單更是跑光光,有業者已經開始放員工無薪假。
而除了觀光、交通產業,受到中國封城的影響,製造業也是重傷。除了中國湖北省至今無法復工,其他復工的城市,也面臨搶人、搶料、搶運具的亂象,預估台商的產能得到第二季才可能恢復五成。
2003年SARS疫情蔓延時,全球經濟損失估計有四百億美元,這次武漢肺炎對全球經濟的衝擊可能有SARS的三到四倍。到底這波疫情影響了哪些產業?企業及政府接下來又該做哪些布局?
第635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
357
-
3572018-05-24內政部在上個月宣布,台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率,在今年三月底已經達到14.05%,正式邁入「高齡社會」。顯示目前台灣每七個人中,就有一個是老人,反映未來長照需求將快速增加。
以新北市來說,新北市在102年盤點居家服務統計資料發現,每年照顧服務需求大約有180萬小時,但是實際能提供的時數只有120萬小時,缺口高達60萬小時。於是新北市首創以時間銀行的概念規劃「佈老時間銀行」,招募志工投入居家服務中不需專業技術的「陪伴」工作,而志工們所投入的服務時間可以存起來放在未來使用。
舉例來說,如果你的時間銀行存摺有三小時,未來可以一比一,也就是換三小時的志工服務。或是以三比一的方式兌換一小時的居家服務。時間銀行上路四年多來,成效如何?一起看看新北市怎麼做。
第547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
3572013-11-07國產米沒有一粒台灣米
知名泉順山水米
兩年十八次違規紀錄
標示不實? 摻偽假冒? 傻傻分不清楚
國外有沒有類似事件,有,但是以美國來看,他們可以重罰到業者倒閉破產,台灣卻是以幾十萬元罰款輕輕放過,相對於黑心獲利的數十億元,簡直不成比例。
就在大統棉籽油被人踢爆之前,還有混米事件,也存在我們周圍很久了,情況也很類似: 廠商標榜賣的是國產米,裏頭卻一粒台灣米都沒有,而是道道地地的越南米,成本足足便宜4成。翻開歷年稽查報告,台灣前幾大糧商: 山水米、中興米、三好米、金墩米,都有標示不合格、品質不合格的紀錄,他們的米被用到了連鎖超商的便當裡,麥當勞、摩斯漢堡、吉野家、鬍鬚張也是山水米的長期愛用者。每次被查到,農委會就要求業者限期改善,短短兩年內山水米就曾有18次違規紀錄,為什麼這些前科累累的商人都被輕輕放過? 這就是因為主管機關採用了標示不實,比較輕的罰則來認定,讓廠商有灰色地帶可以閃躲。那麼我們也來問問消費者,你認為越南米混充台灣米是標示不實還是摻偽假冒? 獨立特派員繼續追蹤報導!
在台灣,市場很小,食品業者為了拚業績拚上市,每年寧可花大把鈔票20%以上的預算做廣告,對檢測和研發卻投資不到1%。還有,很多食品上都貼著金牌獎、GMP、CAS、HACCP這些政府認證的標章,大統就擁有17張微笑標章GMP,簡直是一大諷刺。這些標章怎麼來的?以後還能相信嗎?獨立特派員將持續進行追蹤報導。
第320集
文字:范毓雯 / 攝影:張智龍 -
357
-
356
-
356
-
356
-
3562020-04-29武漢肺炎疫情延燒全球,台灣雖然沒有發生大規模社區感染,但各行各業已經開始超前部署,著手準備進入停課、停班甚至封城階段的措施。
保持社交距離、遠距上班上課等因應,讓台灣進入一個零接觸時代的生活模式。許多中小學從一開學就已經訂出停課計畫,也著手準備遠距教學。因為城鄉差距及數位素養落差,原本就有許多困難,中間又歷經Zoom軟體的資安風波,等於又要從頭開始,家長及師生都被動參與了這場零接觸革命。
而因應居家隔離及居家檢疫者的醫療需求,台灣通訊看診也意外有了新進展。企業更因為要維持社交距離,多了在家遠距上班、甚至用科技遠端操控工廠的新模式。這一場零接觸革命正改變你我的生活。
第644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
356
-
355
-
355
-
3552022-10-26全球受到新冠疫情的持續影響,已經改變人們原有的生活樣貌,也讓全球經濟、產業型態帶來不可逆的變化。尤其疫情衝擊就業市場,2021年的失業率曾攀升到4.8%,創下十年來最新高,而觀光旅遊、餐飲等服務業首當其衝,失業人口也最多。
不過人生的轉彎處往往也會有意外的收穫,32歲的簡嘉慧原本在台中一家旅行社當領隊,受到疫情衝擊,遭到長達半年留職停薪,一度感到徬徨厭世。大學就讀公關廣告系的周仕昌,剛畢業那年就面臨疫情爆發、就業市場萎縮的危機,讓他打消到台北找工作的計畫。
在看不見未來的方向時,他們兩人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嘉義大林,沒想到疫情改變了他們的生活,卻也讓他們覺醒,原來心目中的夢想,就深藏在家鄉的土地,等待他們慢慢去挖掘。
第773集
文字:賴麗君 / 攝影:彭家如 -
355
-
3552021-01-13台灣的健保讓一般民眾都能享有良好的醫療資源,一直是台灣的驕傲,不過在偏遠地區,由於交通不便、人口少,醫療資源普遍不足,也讓偏鄉民眾繳了一樣的健保費,卻無法得到同等的醫療。
為了解決偏鄉醫療問題,政府從民國64年開辦醫學系公費生制度,已經培育了6千多位公費醫師到偏鄉或離島服務。不過大部分的公費醫師在服務期滿後,通常都選擇離開偏鄉,醫院面臨總是留不住醫師的困境。
因此衛福部決定,今年度招收的公費生,服務年數要從現在的六年改為十年。不過延長公費生的服務年數就能解決問題嗎?醫師的養成訓練長,六年醫學系畢業再加上專科訓練,等升上主治醫師,之後再下鄉十年,直到還完公費,最少也要38歲。新制對公費醫師的生涯發展會有哪些影響?
第681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3552020-10-28很多人都很喜歡吃巧克力 ,不過我們吃的巧克力大部分都從國外進口。近年來台灣也有種植生產巧克力的原料可可樹,而且台灣巧克力到國際參賽,還常常得獎。像今年的ICA世界巧克力大獎亞太區競賽,就由屏東縣政府主辦,14個國家參賽,台灣巧克力業者就拿到超過一半的獎項,其中屏東更拿到7面金牌 35個獎項。
屏東大部分的可可樹都是種在檳榔園 ,以前檳榔價格好,曾經被視為綠金,不過吃檳榔對身體健康不好,政府鼓勵轉作。
18年前有農民託朋友從印尼帶回可可種子嘗試種植,花了8年時間才研發成功將可可做成巧克力。這幾年屏東巧克力種植的人越來越多,已經超過200公頃。屏東成為可可故鄉的同時,卻也 因為生產成本高,面臨產業發展瓶頸。
第670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355
-
3552020-09-23台灣透過不斷到日本取經,引進在宅醫療之後,在國內開花結果,讓民眾可以有不同的選擇權。根據健保署統計,108年13000位新收的在宅醫療個案中,比較前後半年就醫情形,急診少了34%、住院次數少了50%、住院天數下降60%。至於醫療費用部分,急診減少46%、住院減少61%、門診則增加30%,減少的部分當然也受到疫情的影響,不過從大數據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宅醫療的績效。
目前的居家整合計畫是團隊概念,有不同醫療院所加入,收案數以原始收案照顧的院所來計算,目前有收案的是一千三百多家,登記的則有二千多家。不過要病人回家,或民眾選擇接受在宅醫療,現行的給付、相關制度配套設計,甚至保險是否都已完備呢?
目前登記加入在宅醫療的收案院所明顯偏低,獨立特派員實際採訪第一線的在宅醫療醫師,他們正面臨「用藥整合有難度」、「給付太低」、「每天每月看診人次限制」等問題。相關的給付與制度,讓在宅醫療團隊相當吃力,許多情況都是靠個別醫師不計成本熱情投入,在這樣的挑戰和困境下,為何還有人堅持?
第665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
3552020-04-08武漢肺炎疫情全球升溫,剛結束的清明連假,台灣各個旅遊景點大爆滿。指揮中心指揮官表示,國人連假出遊聚集的情況比想像中嚴重,引發疫情疑慮。
而隨著確診及返台入境者增加,目前全台居家檢疫及隔離者近五萬人,最近更頻傳居家檢疫及隔離者違反規定外出的情形,有人出去買東西,也有人外出談生意,還有人跑到夜店,或是到網咖打電動。
目前很多縣市為了執行居家檢疫服務工作,都成立居家檢疫關懷中心,除了執行每日電訪,還設置了關懷專線,協助獨居的居家檢疫者送餐或是倒垃圾,每天四處來回奔波,相當辛苦。
而除了這些站在第一線的防疫人員,醫院裡的醫護人員,他們內心的壓力更大,不只工作,還有更多是來自家人的擔心。武漢肺炎疫情已經是全球大流行,台灣社區感染兵臨城下,防疫人力問題是我們接下來要面臨的最大挑戰。
第641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3552020-01-08網路時代,影響層面既深又廣。今年的總統立委大選,候選人打選戰的方式以及民眾檢驗及觀察政治人物的管道,也因此和過去完全不同。
根據調查,台灣上網人口約有2千萬,每人每天上社群網站的時間平均2小時,而且超過一半的人看的是影音內容。因此經營社群媒體成為政治人物的重點工作,嚴肅拘謹的政治人物透過逗趣的影片,甚至跟YouTuber網紅合作,展現可愛、搞笑的一面,一邊形塑親民形象,並藉此討論政見政策。
在這些社群影片中,政治人物搞笑親和的一面,大家都看到了,可是關乎國家民生的政策呢?有認真說明嗎? 獨立特派員要檢視政治人物的社群影片,是否真正對選民達到傳遞政見的效果,而政治人物網紅化,對台灣民主政治又有哪些影響?
第629集
文字:邱惠恩 / 攝影:袁宏書 -
3552019-03-06西粟倉村95%都是豐富的森林,木材是主要產業,但後來因為人口減少,逐漸凋零。而同時日本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嚴重,每年有許多所公立學校因沒有新生入學面臨廢校,不過那些廢棄校舍後來都做些什麼用途呢?
岡山縣的西粟倉村有家公司為了吸引年輕人移居,將廢校轉型成為年輕人的新創基地,將體育館改成養鰻魚的地方,養殖全程完全不用藥。他們也提出百年森林的計畫,除了守護山林,也重新復興凋零的木材產業,例如利用山裡的木材燃燒加溫水池,打造森林裡的鰻魚品牌,同時也有想成為獵人的年輕人到這裡學習狩獵。
這家公司成立的目的,就是希望協助這些年輕人在地方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他們像在地創投學校,不過資金不是給只會賺錢的人,而是提供給能協助地方解決問題的人,這些經費來自地方創生政策所設置的「交付金」制度。究竟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創生計畫?
第586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羅盛達 -
3542022-12-14一波波東北季風南下,每年11月到隔年1月是台灣烏魚子產季,由於野生烏魚捕獲量日漸減少,養殖的烏魚已經成為烏魚子加工主要來源。
很多人或許不知道,烏魚子的品質和大小,除了養殖技術,也和氣溫有關,今年因為暖冬的影響,魚卵的結卵率低,產量不夠,市場供不應求,烏魚子價格平均漲幅超過2成,創下歷年新高。不過現在烏魚養殖因為氣候異常、飼料上漲,養殖成本越來越高,很多漁民選擇將魚塭轉作光電,這也是讓今年烏魚子價格創新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雖然政府為了避免假養殖、真種電,訂出漁電共生必須維持原有產量七成的規定,希望確保承租的漁民可以維持原有養殖的權利。但實際的狀況是漁村很多地主都受到高額租金吸引,寧願把魚塭收回轉租給光電業者,導致地方漁民已經越來越租不到魚塭。
第780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3542021-12-01上個月初,南非出現新的新冠病毒變異株,11月26日,世界衛生組織將它命名為Omicron,並列為高關注變異株,接著許多國家都對南非及周邊國家發布旅遊禁令,變種病毒的出現為疫情發展投下許多變數,也讓各個剛開放邊境的國家突然手忙腳亂。
而因應春節返鄉潮,12月14日開始,入境台灣也將展開春節專案,除了一律隔離14天之外,如果家裡同住者有打滿兩劑疫苗,或者入境者本身也打了疫苗,就可以選擇10+4或者7+7方案,住完防疫旅館後回家隔離,不過同住者也必須快篩,並且加強自主健康管理,不能到人潮聚集處或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這項新措施不但考驗入境者跟同住者能不能遵守規定,也是台灣邊境政策的試金石。到底面對多變的疫情,台灣要打開國門必須有哪些條件?又該如何降低社區感染風險?
第727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
354
-
3542021-01-27獨立書店的經營者堅持給愛書人一個閱讀的角落,不過經營書店挑戰不小。去年雙11電商促銷活動,有網路平台打出新書六六折的折扣戰,引發國內四十幾家獨立書店在社群媒體串連歇業一天,呼籲出版產業正視出版品無止盡的折扣戰所造成的問題。也有出版社將出版品,從購物網站撤架,以表達不滿。
不管是出版品或書店,都承載著文化的自由性與多樣性,一旦被價格跟銷售壟斷時,文化的自由與多元也會被破壞。獨立特派員要帶您走訪幾家獨立書店,他們有人將書店和居護所理念做了完美結合;也有全台唯一24小時的無人書店;更有人在多媒體世界中,不斷舉辦各種活動,嘗試幫獨立書店找出新的經營模式,讓願意買書的人,走進書店。
第683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
354
-
354
-
3542020-04-29歷經一年的籌備,香港銅鑼灣書店在台灣重生了,開幕日期4月 25日,正是林榮基離開香港,流亡到台灣一週年的日子,別具意義。
發生在2015年的香港銅鑼灣書店事件震驚兩岸三地,書店的股東、經理、店長、員工等五人被失蹤,林榮基還因此在中國被關了八個月,罪名是「違法經營書籍銷售」,回到香港之後處處受到監控。銅鑼灣書店事件不只讓香港人年輕人擔心出版、言論自由被剝奪,還間接影響了去年的香港反送中運動,更讓一輩子賣書、看書的林榮基,成為香港反共人物的代表、台灣人認識香港的重要窗口。
去年九月,林榮基透過募資平台,籌募到開書店的基金之後,從找房子、設計書店、到拜訪出版社、書商,幾乎都是自己一手包辦,獨立完成。
銅鑼灣書店重啟的這一天,六四運動學生領袖,也是華人民主書院創會董事會主席王丹,特別請人寫「自由」兩個字,致贈給林榮基。銅鑼灣書店在台灣重新開幕,林榮基想說些什麼?又將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第644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
3542020-03-25面對武漢肺炎全球大流行,各項防疫措施不斷滾動更新,務必要做到滴水不漏。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的第32例確診案例,是一位在醫院陪病雇主的失聯移工。也讓大家開始關注,目前在台灣將近五萬的失聯移工,是否會成為防疫破口?
民間關心移工的團體與學者,呼籲政府「不驅離、不處分、重新給予合法身分」,也就是無論移工的身分是否合法,都應該被納入防疫體系之內,讓失聯移工願意配合防疫。
獨立特派員記者訪問失聯移工,有人曾在SARS期間跟著雇主,走過和平醫院封院的風暴,如今也有一群外籍看護工,在這波疫情中,承受著極大的風險進出醫院。台灣目前缺工嚴重,不管是長照或相關產業,都是由71萬的移工補足缺口,有將近五萬名失聯移工,就代表台灣有近五萬名的雇主,非法雇用他們。
如何把這群失聯移工納我們的防疫體系,兼顧長照、農業與各個產業缺工的需求,勞動部應該提出具體辦法,解決移工制度三十年的沉痾,才能把台灣的防疫網補全。
第639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