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類
-
728
-
728
2023-06-28 -
728
2023-06-21國內有120萬身心障礙人口,讓不同障別團體等了好多年的《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修法草案,至今還沒有完成三讀程序。而且提出來的相關修正條文中,跟落實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也就是讓障礙者能與社區共榮共存的價值仍然有段差距。
台灣推動自立生活、支持障礙者回歸融入社區居住,已經有十幾年的時間。就在身權法還在修法的此刻,身心障礙者玉姐提出台灣第一宗身心障礙者個人助理訴訟,今年3月獲得勝訴。法院認定新北市政府社會局核定給玉姐每月60小時上限的個人助理時數,無法滿足自立生活需求,因此判決新北市社會局敗訴。
訴訟過程中,玉姐的個人助理時數雖然從每個月60小時調高到100小時,但仍然和他提出的每個月744小時相距甚遠。因為夜間沒有人力協助,目前玉姐一個禮拜只有一個晚上能夠躺下來睡覺,甚至洗澡都得自費。究竟個人助理時數無法到位、人力不足的問題在哪裡?
第806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
727
-
726
2023-07-26台灣少子化問題嚴重,為了搶救低迷的生育率,近來凍卵以及代理孕母法制化等人工生殖議題也成為社會關注焦點。
其中代理孕母議題在台灣爭議已久,從1996年台灣在研擬《人工生殖法草案》,就曾將代孕納入考量。但因為代孕存有倫理及價值觀爭議,因此就算2007年《人工生殖法》通過,還是無法將代孕納入規範。為了尋求社會共識,政府舉辦過兩次公民會議,決議有條件開放,衛福部也多次召開專家會議研擬修正草案,並兩度將法案送行政院審議,不過都遭退回。
由於代孕涉及委託人、孕母及孩子權益,二十多年一直爭論不斷,直到2020年立委吳秉叡提出《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通過一讀才有新的進展。不過眼見這屆立委任期已經快要屆滿,修法是否也將隨著胎死腹中?
第811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725
-
725
-
724
-
724
-
723
2024-05-01 -
723
-
723
2017-08-07前瞻計畫通過後,高雄將有更多軌道建設推動。總體來說,高雄已經有兩條捷運。正在施工的有輕軌,未來還有捷運往北延伸與黃線。這些經費有沒有必要?錢從哪裡來?一直是外界質疑的焦點。
不過實際生活在高雄,這些建設怎樣降低生活風險、提升市民生活品質可能更為重要。高雄市是一個有近兩百萬輛機車的城市,街上滿是摩托車,除了造成汙染外,意外事故頻傳,肇事者往往又是最有生產力的青壯年,這些都付出重大社會成本的代價。因此怎樣運輸謀職就學的人,讓他們選擇新的方式。軌道建設可以是選項之一。究竟高雄現在如何規劃?已經營運的高捷又帶來哪些啟示?
第508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深度報導獎
周傳久、鄭仲宏、林珍汝、張智龍、婁雅君、賴振元、張筱瑩、李金龍、黃政淵、陳廷宇 -
722
-
722
-
722
2020-12-0212月開始,國內防疫啟動秋冬專案,拉出邊境、社區及檢驗三大防線,希望能持續守住秋冬疫情。而武漢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以來,旅遊產業停滯,尤其各國邊境的封鎖,更讓觀光相關產業,受到重擊。
在台灣,雖然出國旅遊,成為一個很難實現的願望,但有賴台灣防疫有成,國內觀光不但逆勢成長,湧現熱潮,還衍生了國旅的新旅遊型態。前所未有的郵輪環島,就是一個例子。原本航行海外的國際郵輪,現在改為載遊客繞行台灣,停靠在高雄、台南、花蓮等國內港口,乘客在享受船上設施之餘,還能深入地方旅遊,帶動地方經濟。
另外,類出國的台灣離島旅遊,也成為風潮。尤其澎湖縣,觀光客比往年成長了七成,縣政府舉辦的類出國海島婚禮,也意外成為當地旅遊亮點。
第675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 -
721
-
721
-
721
-
721
-
720
-
719
-
719
2022-08-31您知道自己在健保資料庫的醫療等個資,過去二十年都提供給學術等單位研究,不需要經過當事人同意嗎?
八月中旬,憲法法庭針對人權團體申請健保資料庫釋憲案,做出合憲與部分違憲的宣判。除了健保資料仍然可以繼續使用之外,健保法及其他相關法律,不符合憲法第23條法律保留原則的要求,欠缺當事人請求停止利用的相關規定,也沒有可以制衡的獨立監督機制,對個人資訊隱私權的保障不足,三年內必須修正全民健康保險法或其他相關法律,或制定專法。
其實早在十年前,民間人權團體就已經觀察到台灣的個資保護相當不足,最常被利用的就是國人的健保資料。2012年台權會等民間團體共七人,以存證信函向健保署表示,拒絕將他們的健保險資料提供目的外研究,督促政府重視個人隱私權與資訊自主權,沒想到這一步一走就是十年。
第765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
719
-
718
-
717
-
717
2017-07-11 -
716
2022-12-21嘉義縣民雄鄉的牛斗山村,早年盛產蓮藕,八○年代村民幾乎都種植蓮藕,當時耕地面積和種植人口都位居全台第一,也曾經外銷日本和香港,對村民來說,挖蓮藕就像採金礦一樣!
一雙「老鷹手」是老農辛勤的印記,當時尚未機械化,農民長年徒手挖蓮藕,造成一雙手扭曲變粗,如同鷹爪一般!但是牛斗山蓮藕的榮景只停格在過去,失去外銷版圖之後,再加上國內市場價格不穩定,很多農二代都不想繼承這項辛苦的傳統產業。種植人口從一百多戶減為27戶,耕地面積也從一百多公頃減為五十公頃不到。
當農村年輕人口大量外移,近幾年來,卻出現許多新住民第二代投入蓮藕產業,讓在地產業得以繼續維持下去。年輕的新住民二代踏入一條少有人願意走的路,充滿挑戰和艱辛,他們該怎麼突破現狀?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第781集
文字:賴麗君 / 攝影:彭家如 -
716
-
716
-
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