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類
-
4022022-06-2213日,桃園大潭電廠8號機組工程,因吊車不慎拉扯,發生鷹架倒塌意外,造成6名工人受傷。發生工安意外的大潭電廠,是國內最大的天然氣電廠,目前廠內正在進行8號及9號機組工程,為的就是要遞補日後廢除核電的缺口。
不光核電,未來三年台灣也正處於老電廠除役的高峰期,而新增機組原本計畫由大潭電廠8號及9號機先接手,卻因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工程延期,將造成台電未來幾年會有很大供電壓力。
不單供電問題,近五年台灣發生四次大停電,都是因爲人為疏失造成的事故,2017年815大停電,總統為此道歉,還強調要將會因人為疏失而輕易癱瘓的供電系統,列為徹底檢討改革的重點,但去年又連續發生513、517兩次大停電,今年則有303大停電。
每次檢討都提到台灣電網太過脆弱,針對脆弱的台灣電網,政府有哪些改革計畫?面對未來幾年電力供應吃緊的問題,台電又將如何因應?
第755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402
-
402
-
4022019-01-21
-
4022018-11-12隨著社會及環境氣候的快速變遷,各種公共安全或天然災害層出不窮,面臨最大挑戰的是第一線救災的相關人員,尤其是消防隊的打火弟兄們真的非常辛苦,也造成這幾年基層消防員改革聲浪不斷。
1947年日本公布消防組織法,消防體系正式脫離警察部門,成為獨立的行政機關。70年來隨著組織規模的發展,分工也越來越專精,在原有的消防基礎下,救助與救護也有了劃分。也就是說,在台灣消防員一個人得身兼消防、救助和救護三個工作,但在日本卻是救助、消防、救護三組人的專業分工。
尤其在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後,讓日本對救助領域越來越重視,不少地方政府在原有的救助隊伍外,成立特別的救助部隊,這些特殊的救助部隊肩負各種不同的特殊任務。獨立特派員要帶您到日本的東京和橫濱,看兩支特殊的救助部隊,他們如何訓練與運作。
第571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
401
-
4012022-08-03長期以來,蜂蜜摻偽情形嚴重,坊間流傳各式各樣辨別真偽的方法,例如加水搖晃看起泡狀況,或是螞蟻吃不吃。專家說,這些都無法辨別蜂蜜的真假,甚至沒有一套科學方法可以完全檢測各種摻假的樣態。也因此,蜂蜜摻偽的情形在全世界皆然。
台灣一年約有1.2萬公噸蜂蜜的需求,但是產量卻逐年減少。2019年產量甚至不到3千公噸,進口的泰國龍眼蜜大部分補足了這個缺口。但是其中有多少誠實標示,又有多少混充台灣蜜,以比較高的價格販售呢?
農委會公告明年七月開始,只有100%的蜂蜜才能標示為純蜂蜜,為食品標示跨出了一大步,但是,相關的檢測機制卻無法因應,產地混摻的問題也難以檢驗。
第761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鄭凱文 -
401
-
400
-
400
-
4002018-10-23《普悠瑪出軌記》
10月21日,下午4點50分,從樹林開往台東的6432次普悠瑪列車,在宜蘭縣新馬車站發生嚴重出軌事故。八列車廂,有四節完全翻覆,造成18人死亡、187人受傷,這也是普悠瑪列車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起事故。
從2013年2月開始營運的普悠瑪列車,時速最高可以到達每小時150公里,它最大的特色是傾斜式列車,轉彎不用減速,藉此縮短行車時間。目前台鐵有19列列車,每一列八節車廂,因為多使用在東部地區,成為一票難求的返鄉列車。普悠瑪的特色就是轉彎不用減速,但這一次發生意外的普悠瑪列車卻在轉彎時嚴重超速,而且列車配備的自動防護系統,也沒有發揮作用。到底是人為疏失還是列車機件故障?
《台鐵困局》
普悠瑪出軌翻車意外,肇事原因要進行調查確認。然而台鐵長期面對體質不佳造成的管理困境,例如票價過低、營運虧損連連,到2016年為止,台鐵累計虧損已經高達1110.5億,去年的淨損金額也有15.38億。面對財務壓力,台鐵運務量成長,但人事卻不斷緊縮。和民國六十年相比,台鐵員工減少將近一半,人力不足也造成維護風險大增,這些都是我們必須真實面對的公共安全問題。
第568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黃政淵 -
399
-
399
-
399
-
399
-
3992018-06-05面對高齡社會的挑戰,除了靠政策嚴謹,更重要的是,如何鼓勵不同世代更互相理解和顧念彼此。要達成這個目標有很多種方式,我們要帶您看的是一場孩子們為長者們舉辦的陌生人音樂會。
在高雄、台東有一群青少年,透過老師及社團提供機會,到老人家中為他們現場演奏。這些長者們有人一輩子沒有聽過現場音樂會,這種全新的體驗讓他們很感動,而這些青少年們也透過音樂,自然、柔性的和陌生的長輩們接觸。以自己的能力和專長提供服務,對孩子們來說是一種最好的學習及成長。
獨立特派員在八年前曾報導台東的小朋友配合聖母醫院的送餐服務去拉琴給獨居老人們聽,感動很多老人家,當年拉琴的小朋友最大的只有小學三年級,現在都上高中了,他們再次齊聚一堂,配合送餐拉琴,孩子們長高長大了,但撫慰獨居老人的愛心和用心沒有不同。
♦延伸閱讀 → 特派員+《來自陌生人的回饋》
第548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
398
-
398
-
398
-
3972023-11-01以巴戰爭造成平民傷亡慘重,成為世界焦點;而已經持續一年多的烏俄戰爭至今還沒看到結束的曙光。戰火下,許多人的生命都因此改變。
烏克蘭紀錄片導演艾莉莎從2019年開始,在戰火邊緣的青春這部紀錄片中,記錄了烏克蘭東部頓巴斯戰區五名青少年的生活。三年多來,他和青少年們一起生活,並共同參與烏克蘭大冒險家瓦倫廷邀請孩子們探訪喜馬拉雅山的旅程。
沒想到紀錄片拍攝接近尾聲,2022年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導演艾莉莎第一時間志願加入武裝部隊,在前線戰鬥四個月後,才回來剪接完成這部紀錄片。一起來看這部紀錄片捕捉的烏俄戰爭前珍貴影像,以及導演完成這部紀錄片複雜的心路歷程。
第825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
3972022-02-09紅磚是台灣的傳統材料,早期也經常使用在不同的建築上面,不過紅磚也一度因為是否能承受台灣地震頻繁,沉寂一段時間,被視為是夕陽產業。
但是傳統的建材紅磚,也可以搖身一變,透過不同形式的建築運用,例如歷史、公共建築、宗教、學校、社區大樓以及庭園造景等,成為很棒的傳承。
不過要讓傳統紅磚千變萬化,需要有本事的高手,國內就有一個,平均年齡才二十五、六歲年輕人組成的紅磚團隊。他們各個都是曾經在紅磚競賽上,拿過獎牌的選手,有些人還是國手,代表台灣到國外舞台一較高下,身經百戰。
他們跟不同建材的結合,透過耐震工法及疊砌巧思,讓紅磚藝術之美以及它的獨特,經由一件又一件的作品呈現,延續台灣的紅磚文化。
第736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
397
-
397
-
396
-
396
-
3962023-08-30日本高齡化全球之冠,多數的日本民眾希望可以在家走完人生的旅程。如何提供一個醫老可以共生的環境,也是日本政府跟醫界一直在努力的目標。在日本被稱為第三醫療的在宅醫療,是日本政府在制定政策、法令或給付上,積極鼓勵的趨勢。
我們要帶您走進東京最大的在宅支援診所悠翔會。悠翔會從2006年成立時,只有一間診所照顧20位在宅病患,17年後已經成為東京最大的在宅支援診所,24家診所在東京圈加上離島,照顧8千多位病患,提供365天24小時的照護。
悠翔會照顧的病患,在沒有接受在宅醫療之前,每位病患一年平均要住院約41.1日,透過在宅醫療介入只需要13.1日,每人可以減少約30天的住院時間,省下約90萬的住院醫療費,8千名個案,可以省下大約72億日圓的住院醫療費。悠翔會照顧患者有的是癌症等重症患者,為了提供必要的照護,需要提供24小時的醫療體制,營運成本相對也非常高,他們怎麼做到醫老共生的目標?
第816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
396
-
396
-
396
-
3952023-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