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類
-
4112024-01-03
-
4112022-04-13您家裡不用的手機或家電都怎麼處理呢?台灣人每年購買手機大約540萬支,回收率只有5.2%。不過這些手機裡都含有貴金屬,估計每回收1000支手機就能提煉出46公克的黃金、275公克的銀,以及其他稀有金屬。
繼煤炭世紀和石油世紀之後,人類在高科技產業快速發展,21世紀也被稱作是稀有金屬世紀。高科技產業需要大量仰賴稀有金屬,像我們手機之所以能滑,關鍵就在玻璃的面板有一層透明的導電薄膜,也就是銦,而銦在全球的可開採蘊藏量只有11000公噸,以近幾年開採量來算,再過10年可能就要開採枯竭。
今年俄烏戰爭爆發,許多金屬價格都持續飆漲,其中鈀金的價格現在比黃金還要貴,而鋁、銅、鎳等金屬價格更創下了歷史新高,使得全球供應鏈大亂。台灣的電子產業發達,如果能加以有效回收這些金屬,即使工業廢料或是電子垃圾其實也能變成一座座礦山。
第745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411
-
410
-
410
-
4102022-05-11大家到廟裡拜拜,是否曾經注意過廟宇的屋頂,通常都會有些色彩繽紛的裝飾藝術,像是神仙人物或是神獸花鳥,用來呈現宮廟的莊嚴和氣度,這些建築裝飾就是剪黏。由剪黏師傅站在屋頂施作,將破碎的陶瓷碗片或玻璃剪成需要的形狀,再一片片黏貼到模型上。
因為太過耗時費工,現在許多廟宇都改由機器大規模生產的裝飾來取代手工剪黏,使這項傳統工藝越來越少見。不過當一些古蹟廟宇或歷史建築需要修復時,還是必須找有名的師傅採用傳統剪黏。
在台南市的葉明吉,家傳三代,都是有名的剪黏匠師,葉家作品風格細膩精緻,最大的特色就是人物神韻的掌握;另外還有一位國寶匠師陳三火,他擅長以敲代剪,再按照敲破的花瓶紋路堆疊拼貼,隨緣創作,作品獨特之外,更獲文化部登錄為國家重要傳統工藝剪黏保存者。
第749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409
-
4092023-03-15缺工成為台灣許多產業的困境,移工可以補足這個缺口嗎?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的調查,2010年台灣勞動力年齡集中在25-34歲,但10年後的2020年,已經提高10歲成為35-44歲。根據台灣高齡化的趨勢,未來核心勞動力年齡還會再往後遞延。台灣勞動力即將出現龐大的缺口,尤其缺乏年輕人口的投入是一個很大的危機。
勞動部推出「移工留才久用方案」,希望移工能補充部分勞動力。原本,移工在台服務滿12年或14年,就得依規定回國,有了這個移工留才久用方案,符合資格的移工,將取消在台工作年限的上限,也能有較高薪資的保障。
勞動部近日也修正放寬移工留才久用方案的規定,新增中階技術屠宰工作,將製造業及屠宰業企業自辦訓練課程80小時列為技術資格之一,同時也放寬三親等雇主可聘中階看護,並從3月15日生效。這個即將滿一年的方案還有哪些挑戰?
第792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 -
408
-
408
-
407
-
407
-
407
-
407
-
407
-
406
-
4062020-04-01
-
4052019-12-11香港,是全球金融重鎮與主要港口,充滿發展動能。1997年,從英國的殖民地回歸到中國之後,民眾和港府之間的衝突不斷、紛爭不息。
《傾城之搏-香港反送中之路》的紀錄片。帶您看看從2019年6月9日開始,百萬港人在金鐘一帶「反送中」遊行,反對港府修改,允許將嫌犯引渡至中國的《逃犯條例》。這也是香港自九七以來,最大規模的遊行,引發國際注目。自此之後,政治未爆彈,終於炸開;民眾遊行不斷,要求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下台。
為了爭取實現五大訴求,警察和示威者激烈互抗,警察甚至動用武力造成死傷,學生也罷課陳抗,衝突越演越烈。
除了記錄「反送中」歷程中的關鍵轉捩點,更邀請五位不同職業的港人,真實地貼近他們的生活,記錄他們在整場運動過程中參與的角色。
有來自上海定居香港的大學教師黎明,他為什麼要絕食抗議到送醫治療,也義無反顧?
參與社會運動十幾年的社運人士巫堃泰,為何終究對一國兩制感到失望,決定參選議員?
記錄過雨傘運動的攝影師Sam,為何在這次「反送中」的拍攝中,感到前所未有的茫然?
以及年過半百的廚師吳志輝,為何決定成立香港第一個廚師工會,走上街頭抗爭,又如何研發各式創意料理,諷刺港府?
還有面對來自各方恐嚇和威脅的學生彭家浩,為何毫不退縮,還積極舉辦活動,向國際學生表達香港困境?
這處在不同生活樣貌的五人,對香港的未來,是如何的期待跟擔憂?而香港未來的命運,將會何去何從呢?
第625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袁宏書 -
404
-
404
-
4042023-06-28
-
404
-
404
-
4042020-12-0212月開始,國內防疫啟動秋冬專案,拉出邊境、社區及檢驗三大防線,希望能持續守住秋冬疫情。而武漢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以來,旅遊產業停滯,尤其各國邊境的封鎖,更讓觀光相關產業,受到重擊。
在台灣,雖然出國旅遊,成為一個很難實現的願望,但有賴台灣防疫有成,國內觀光不但逆勢成長,湧現熱潮,還衍生了國旅的新旅遊型態。前所未有的郵輪環島,就是一個例子。原本航行海外的國際郵輪,現在改為載遊客繞行台灣,停靠在高雄、台南、花蓮等國內港口,乘客在享受船上設施之餘,還能深入地方旅遊,帶動地方經濟。
另外,類出國的台灣離島旅遊,也成為風潮。尤其澎湖縣,觀光客比往年成長了七成,縣政府舉辦的類出國海島婚禮,也意外成為當地旅遊亮點。
第675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 -
4032024-05-01
-
403
-
403
-
4032017-07-11
-
402
-
4022022-06-2213日,桃園大潭電廠8號機組工程,因吊車不慎拉扯,發生鷹架倒塌意外,造成6名工人受傷。發生工安意外的大潭電廠,是國內最大的天然氣電廠,目前廠內正在進行8號及9號機組工程,為的就是要遞補日後廢除核電的缺口。
不光核電,未來三年台灣也正處於老電廠除役的高峰期,而新增機組原本計畫由大潭電廠8號及9號機先接手,卻因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工程延期,將造成台電未來幾年會有很大供電壓力。
不單供電問題,近五年台灣發生四次大停電,都是因爲人為疏失造成的事故,2017年815大停電,總統為此道歉,還強調要將會因人為疏失而輕易癱瘓的供電系統,列為徹底檢討改革的重點,但去年又連續發生513、517兩次大停電,今年則有303大停電。
每次檢討都提到台灣電網太過脆弱,針對脆弱的台灣電網,政府有哪些改革計畫?面對未來幾年電力供應吃緊的問題,台電又將如何因應?
第755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