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類
-
醫療公衛系列報導:台灣的抗疫之路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台灣抗疫160天
從去年12月31日,疾管署針對武漢回台班機登機檢疫開始,台灣歷經160天的抗疫過程。同時深入幾個關鍵時刻,例如1月21日台灣有第一個確診病例,2月3日開始實施的口罩實名制,3月份湧現的歐美返台潮所帶來的防疫壓力,4月13日零確診後的挑戰,一直到6月7日全台解封後的防疫新生活。
因為有過去SARS的經驗、加上資源整合、資訊透明、善用資訊科技,最重要還有民眾的配合,台灣打了一場國際稱許的抗疫戰爭。但在整個過程中,也因為一開始對疾病症狀難以掌控、居家檢疫無法落實,出現好幾次社區感染的危機,全台有10個本土個案找不到感染源。
獨立特派員團隊帶大家看台灣是如何度過一次又一次的感染危機。我們的記者也採訪了幾個確診個案的親身經驗,看看這場世紀疫情對他們的人生造成什麼樣的改變。而面對未知何時反撲的疫情,台灣對於研發疫苗及快篩試劑,又做了哪些準備?
第652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
醫療公衛文字:婁雅君
防疫決戰點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在全球的確診人數仍在持續上升,全球確診人數已經超過七萬例,死亡人數更直逼兩千人。台灣目前有二十多個確診案例,其中已經確診死亡的第十九例白牌車司機,一家四人感染,成為疑似社區感染的警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徹查感染源成為關鍵重點。
而目前除了擴大台灣本土的檢疫範圍外,台商包機及日本橫濱鑽石公主號上的台灣民眾也是另一個焦點。鑽石公主號上已經有四百多人確診,成為中國境外的最大感染源,尤其郵輪上的特殊隔離狀態,在隔離期滿後,要如何將船上的民眾安全接回台灣,都是防疫的大挑戰。
而武漢肺炎會延燒到什麼時候?是現階段大家最關注的議題。WHO的顧問隆吉尼警告,情況可能會更加惡化,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都可能受到感染。這個說法乍聽之下像是危言聳聽,但是國內的防疫專家蘇益仁也認為,將來的疫情變化,不在於那些已經被確診和隔離的人,而在於那些輕症甚至是無症狀者。一旦全球解除邊境管制,這些看似不具威脅的人,將成為最佳的病毒傳播者,這也是2019新冠病毒最難防範的地方。
第634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鄭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