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類
-
社福弱勢文字:萬真彣攝影:黃政淵
長照難聘物理治療師
-
-
青年世代系列報導:賴清德、蕭美琴520上任文字:邱惠恩攝影:周明文
人口 國家的命運
目前各縣市為了鼓勵生育,不斷加碼生育津貼,雲林縣第一到三胎都補助六萬元,第四胎加碼至十三萬元,全台金額最高。其他縣市都落在二萬至三萬元左右。這樣的金額會提高大家想生的意願嗎?以統計數據來看,顯然沒有。2023年的總生育率是0.865,也就是一位女性平均一生只生育0.865個小孩。
與此同時,2025年預估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也就是65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20%。在高齡化與少子化的雙重衝擊之下,包括學校廢校、醫療支出增加、勞動人口銳減等問題將會愈來愈嚴峻。
人口問題就是國安問題這句話並非危言聳聽。新政府的人口挑戰有多嚴峻?以及除了用錢補貼之外,還有哪些可能的解決之道呢?
第852集
文字:邱惠恩 / 攝影:周明文 -
-
-
-
醫療公衛攝影:袁宏書
悠翔會的啟示
日本高齡化全球之冠,多數的日本民眾希望可以在家走完人生的旅程。如何提供一個醫老可以共生的環境,也是日本政府跟醫界一直在努力的目標。在日本被稱為第三醫療的在宅醫療,是日本政府在制定政策、法令或給付上,積極鼓勵的趨勢。
我們要帶您走進東京最大的在宅支援診所悠翔會。悠翔會從2006年成立時,只有一間診所照顧20位在宅病患,17年後已經成為東京最大的在宅支援診所,24家診所在東京圈加上離島,照顧8千多位病患,提供365天24小時的照護。
悠翔會照顧的病患,在沒有接受在宅醫療之前,每位病患一年平均要住院約41.1日,透過在宅醫療介入只需要13.1日,每人可以減少約30天的住院時間,省下約90萬的住院醫療費,8千名個案,可以省下大約72億日圓的住院醫療費。悠翔會照顧患者有的是癌症等重症患者,為了提供必要的照護,需要提供24小時的醫療體制,營運成本相對也非常高,他們怎麼做到醫老共生的目標?
第816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
政治經濟文字:萬真彣攝影:黃政淵
缺工熟齡生力軍
-
-
-
-
-
-
2022-04-13社福弱勢
從通用設計到共融
-
-
-
-
2021-03-10社福弱勢
失智路上的逆行
近幾年,全球因為人口老化,和慢性病不斷增加,失智症人口也逐年攀升。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2019年報告指出,估計全球有超過五千萬名失智者,到2050年將成長至1億5200萬人,也就是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
台灣失智症的現況如何?依照衛生福利部委託台灣失智症協會調查結果,65歲以上的長者,每12人就有1人失智,80歲以上是每5人有1人失智。推估未來46年內,台灣失智人口數,會以每天平均增加約36人的速度成長,因此預防失智已是刻不容緩的事。
兩年前開始,新北市政府衛生局和一群年輕的職能治療師攜手,深入偏鄉,用創意的方式,協助長者及早發現和預防失智,他們終極目標是要打造出一個友善失智社區。
第689集
文字:林佳慧 / 攝影:許中熹 -
社福弱勢文字:萬真彣攝影:黃政淵
體檢520-長照2.0的難題
從長照1.0到2.0,政策邁出一大步,不過長照2.0自上路以來,每一個關卡,都引發不少討論。其中大家最關心的,莫過於錢的問題。回顧長照1.0,執行經費每年不到40億;但長照2.0開始之後,政府編列的經費,就以倍數激增,到2020年,已經衝破1.0時期的10倍,來到每年500多億元。究竟這些錢從哪裡來?有沒有花在刀口上?以及,會不會破產呢?都有待檢視。
而另一個令人擔心的問題是人力資源,長照2.0的服務對象,把原本的4個族群,調增為8大族群;同時也將8種服務項目,擴大為17項。在這種服務版圖大幅增加的情況下,台灣長照的人力和機構,能否在品質上,跟上時代的腳步呢?
第648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 -
社福弱勢文字:萬真彣攝影:黃政淵
體檢520-長照2.0大變革
未來四年,還有一個亟需重視的議題,那就是高齡社會的挑戰。台灣,是世界上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2018年,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超過14%,從高齡化轉為高齡社會。根據行政院國發會預估,到了2026年,老年人口占比將超過20%,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長照相關議題,已經迫在眉睫,不容忽視。
總統蔡英文於2016年上任後,隨即革新長照政策,不但於2017年1月,開始實施《長照十年計畫2.0》,同一年6月,也開始施行《長期照顧服務法》。長照2.0推動三年多之後的今天,相較於長照1.0,到底有那些創舉?是否真能提升或擴大需求者的服務?目前這些制度,又遇到什麼樣的瓶頸呢?
第647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 -
政治經濟文字:李婕綾攝影:張智龍
時間銀行
內政部在上個月宣布,台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率,在今年三月底已經達到14.05%,正式邁入「高齡社會」。顯示目前台灣每七個人中,就有一個是老人,反映未來長照需求將快速增加。
以新北市來說,新北市在102年盤點居家服務統計資料發現,每年照顧服務需求大約有180萬小時,但是實際能提供的時數只有120萬小時,缺口高達60萬小時。於是新北市首創以時間銀行的概念規劃「佈老時間銀行」,招募志工投入居家服務中不需專業技術的「陪伴」工作,而志工們所投入的服務時間可以存起來放在未來使用。
舉例來說,如果你的時間銀行存摺有三小時,未來可以一比一,也就是換三小時的志工服務。或是以三比一的方式兌換一小時的居家服務。時間銀行上路四年多來,成效如何?一起看看新北市怎麼做。
第547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