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Google Search
Toggle navigation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最新報導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關於我們
首頁
主題分類
主題分類
全部類別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食品安全
公共安全
醫療公衛
能源問題
社福弱勢
全球脈動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最新排行
熱門排行
人物故事
攝影:賴振元
2025-04-16
voyu
1949年5月19日,政府宣布戒嚴,台灣歷經38年的白色恐怖時期。去年行政院將519定為白色恐怖記憶日,在519來臨前,我們要來回顧一段原住民轉型正義的傷痛故事。
1952年,阿里山鄒族醫生杜孝生遭保安司令部誣陷入獄,他出獄後帶著妻小搬離部落,但一生都活在恐懼中。他的兒子杜銘哲身為受害者第二代,成長過程始終與鄒族文化缺乏連結,即使後來為父親爭取到平反,一生卻依然都在尋找「家」的答案。紀錄片導演黃聖鈞、薛若儀歷時兩年,記錄下杜銘哲追溯父親過往的旅程,一起來看看這段故事。
第898集
文字
陳冠綸
攝影
賴振元
司法人權
2024-06-12
如果你問起
台灣,曾經是全世界軍事戒嚴最久的國家,從1949年5月19日宣布實施一直到1992年廢除刑法100條。長達43年的白色恐怖期間,受難人數超過2萬人,受牽連的家屬高達20萬人。
然而,這麼多年來,卻一直沒有一個記憶日或紀念日,來告慰受難者,並且警惕當政者。
終於在數十個公民團體的倡議下,今年4月18日行政院正式核定,5月19日為「白色恐怖記憶日」,而關於台灣的土地傷痕與歷史記憶,詩人李敏勇也以「傷口的花,希望的樹」娓娓道出台灣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第856集
文字:
李惠仁
/ 攝影:
許中熹
Share
Tweet
:::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