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類
-
醫療公衛文字:廖怡芬攝影:羅盛達
孕途多險阻
-
青年世代系列報導:賴清德、蕭美琴520上任文字:邱惠恩攝影:周明文
人口 國家的命運
目前各縣市為了鼓勵生育,不斷加碼生育津貼,雲林縣第一到三胎都補助六萬元,第四胎加碼至十三萬元,全台金額最高。其他縣市都落在二萬至三萬元左右。這樣的金額會提高大家想生的意願嗎?以統計數據來看,顯然沒有。2023年的總生育率是0.865,也就是一位女性平均一生只生育0.865個小孩。
與此同時,2025年預估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也就是65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20%。在高齡化與少子化的雙重衝擊之下,包括學校廢校、醫療支出增加、勞動人口銳減等問題將會愈來愈嚴峻。
人口問題就是國安問題這句話並非危言聳聽。新政府的人口挑戰有多嚴峻?以及除了用錢補貼之外,還有哪些可能的解決之道呢?
第852集
文字:邱惠恩 / 攝影:周明文 -
司法人權攝影:周明文
代孕的兩難
台灣少子化問題嚴重,為了搶救低迷的生育率,近來凍卵以及代理孕母法制化等人工生殖議題也成為社會關注焦點。
其中代理孕母議題在台灣爭議已久,從1996年台灣在研擬《人工生殖法草案》,就曾將代孕納入考量。但因為代孕存有倫理及價值觀爭議,因此就算2007年《人工生殖法》通過,還是無法將代孕納入規範。為了尋求社會共識,政府舉辦過兩次公民會議,決議有條件開放,衛福部也多次召開專家會議研擬修正草案,並兩度將法案送行政院審議,不過都遭退回。
由於代孕涉及委託人、孕母及孩子權益,二十多年一直爭論不斷,直到2020年立委吳秉叡提出《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通過一讀才有新的進展。不過眼見這屆立委任期已經快要屆滿,修法是否也將隨著胎死腹中?
第811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
-
教育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準公托的難題
高齡社會和少子化是一體的兩面,台灣今年上半年,出生人數只比死亡人數多17人,即將進入人口負成長的時代,政府推出了托育新制,希望能解決少子化問題。
目前台灣生育率只有1.13%,除了澳門及新加坡外,是全球第三低的國家。如何挽救生育率?除了改善青年低薪高工時的結構性問題,完善的托育環境也是重要的一環。
行政院推出的準公共化托育政策,8月1日上路,私人托嬰中心及保母,只要跟政府簽約就可以加入準公共化的行列。父母選擇這些地方托兒,將可以獲得每個月六千元的補助,甚至有些縣市加碼到八千元。不過政策才上路,就引起保母、托嬰中心甚至家長的反彈,到底準公共化是什麼?這個政策問題在哪裡?準公共化跟真正的公共化又有什麼不同?
第559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