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Toggle navigation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最新報導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關於我們
首頁
主題分類
主題分類
全部類別
最新排行
熱門排行
345
科學新知
文字:邱惠恩
攝影:周明文
2025-07-16
北海道太空港
由於太空領域涉及國安與資安的自主性,因此多數先進國家都傾力投注資源。獨立特派員橫跨2500公里,來到日本北海道太空港,這裡有全日本唯一一個開放海內外單位使用的多功能太空基地。
這個基地有一條長1300公尺的跑道,可以在這裡做大氣球施放的實驗、無人機以及飛機等水平發射的太空實驗,也有大家熟知的垂直火箭發射基地。 有意思的是,太空港位在北海道大樹町,這個小城鎮只有5400人,如何建造跟營運動輒新台幣數十億元的太空港呢?日本有哪些寶貴的發展經驗可供台灣借鏡呢?
第911集
文字
邱惠恩
攝影
周明文
496
科學新知
文字:邱惠恩
攝影:周明文
2025-07-09
從偏鄉到宇宙
總統賴清德在去年就職演說時,明確表示台灣要進軍太空產業。其中,很重要的火箭發射基地已經拍板定案,是屏東縣滿州鄉九棚村。這個依山傍海的小村落,山海景色波瀾壯闊,包括沙丘地景跟豐富的特有種昆蟲與植物。這裡實際居住人口只有一百多人,四十歲以下的成年人更只剩十位。
依照太空中心釋出的計畫圖,未來出海口會有發射台,往陸地走是推進劑儲存區、衛星組裝大樓、以及發射控制中心等。為什麼台灣需要火箭發射基地呢?還有,九棚村民對於發射基地計畫有什麼想法呢?
第910集
文字
邱惠恩
攝影
周明文
428
科學新知
文字:林珍汝
攝影:賴振元
2022-11-16
科研火箭的下一步
國科會在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設置短期科研火箭發射場域,繼陽明交通大學大之後,上週由成功大學航太系師生組成的團隊,再次發射兩節式混合火箭。
火箭發射當時,全場都很興奮看著火箭高飛,不過事後成大驗證資料時發現,因為高空風速太強,而且風向轉變,導致電腦鎖死、火箭無法脫節,未來他們將著手提升火箭的強度、以及抗風的評估標準。
台灣歷經這兩次科研火箭試射,如何從中記取教訓、朝火箭MIT前進?還有這個發射場域未來將如何提升?對於當地又產生哪些影響?
第776集
文字:
林珍汝
/ 攝影:
賴振元
457
科學新知
文字:林珍汝
攝影:賴振元
2022-05-11
台灣火箭快飛
太空時代已經來臨,去年底台灣第一個國家級的科研火箭發射場,在屏東縣牡丹鄉的旭海村誕生,儘管地方還有少數疑慮,這個發射場還是透過當地原住民部落會議通過了。
第一次火箭發射原本要在5月3日登場,不過正好遇上東北季風報到,強烈的風雨一度讓發射延後,最後因為系統出問題而取消。
這個火箭發射團隊是由陽明交通大學的前瞻火箭研究中心組成,他們研發的是可以導控飛行方向的混合式火箭,如果成功將是領先全球的研究,而帶領著個計畫的,正是人稱火箭阿伯的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火箭背後的故事,還有它未來將對台灣太空產業產生哪些影響。
第749集
文字:
林珍汝
/ 攝影:
賴振元
161
教育
2011-10-28
帶我去太空--挑戰微衛星
太空離我們好像很遙遠,卻是人類的希望,很多研究者的夢想。
獨立特派員長期關注國內四所大學組成的火箭團隊,去年九月他們成功的發射HTTP1探空火箭,今年改良的第二代將搭載精密的陀螺儀,向發射微衛星的夢想前進。
由師生們打造的火箭99%都是Made in Taiwan,而且材料非常環保,這也代表未來台灣製造大型火箭或發展太空科技,不用受限國際情勢,可以完全自立。
第217集
文字:
陳廷宇
/ 攝影:
賴秉寰
144
教育
2011-04-23
帶我去太空
您曾有離開地面、翱翔天空的宇宙夢嗎?
很多人都有離開地面、翱翔天空的宇宙夢,但能真正實現的卻不多,不過現在有一群由交大、北科大、成大、和屏科大四所大學師生所組成的團隊,他們投入探空火箭的研發製作,成功的發射了低成本、安全性高的混合燃料及固態燃料火箭,締造學術界的新紀錄。
甚至連日本航太總署都想要邀請他們到日本來分享經驗,他們的火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師生自行製作,可以說是真正的 MIT台灣製造,透過團隊的合作和熱情,他們不僅為台灣培訓人才,更完成了探索宇宙的飛行夢,記者陳廷宇賴秉寰的報導。
第193集
文字:
陳廷宇
/ 攝影:
賴秉寰
Share
Tweet
:::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