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世代
-
69
-
652024-05-15目前各縣市為了鼓勵生育,不斷加碼生育津貼,雲林縣第一到三胎都補助六萬元,第四胎加碼至十三萬元,全台金額最高。其他縣市都落在二萬至三萬元左右。這樣的金額會提高大家想生的意願嗎?以統計數據來看,顯然沒有。2023年的總生育率是0.865,也就是一位女性平均一生只生育0.865個小孩。
與此同時,2025年預估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也就是65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20%。在高齡化與少子化的雙重衝擊之下,包括學校廢校、醫療支出增加、勞動人口銳減等問題將會愈來愈嚴峻。
人口問題就是國安問題這句話並非危言聳聽。新政府的人口挑戰有多嚴峻?以及除了用錢補貼之外,還有哪些可能的解決之道呢?
第852集
文字:邱惠恩 / 攝影:周明文 -
632024-03-27總統大選落幕,不少分析指出,民進黨雖然贏得大選繼續執政,不過年輕選票卻大幅流失,高房價引發的民怨可能是主因之一。因此,當選的新任總統賴清德,除了承諾八年要打造百萬戶社宅外,也要擴大租金補貼、放寬新青安房貸條件,囤房稅也將上路。
不過,除了買房或租屋,解決居住難題或許還有第三條路,那就是在歐洲行之有年的合作住宅。合作住宅是指,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出資興建,打造出符合成員需求的住宅與社區,並共同營運管理。如此一來,能免於建商的剝削,也不用陷入租屋黑市。
在台灣,已經有類似合作住宅的實驗計畫。新北市城鄉發展局和民間組織合作,將一層社宅共26戶的房間,以相對低廉合理的租金租給年輕人,每位住戶都必須參與住宅的公共事務,共同管理他們的居住空間。他們生活的實況如何呢?台灣有機會發展合作住宅嗎?
第845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 -
52
-
412022-12-21嘉義縣民雄鄉的牛斗山村,早年盛產蓮藕,八○年代村民幾乎都種植蓮藕,當時耕地面積和種植人口都位居全台第一,也曾經外銷日本和香港,對村民來說,挖蓮藕就像採金礦一樣!
一雙「老鷹手」是老農辛勤的印記,當時尚未機械化,農民長年徒手挖蓮藕,造成一雙手扭曲變粗,如同鷹爪一般!但是牛斗山蓮藕的榮景只停格在過去,失去外銷版圖之後,再加上國內市場價格不穩定,很多農二代都不想繼承這項辛苦的傳統產業。種植人口從一百多戶減為27戶,耕地面積也從一百多公頃減為五十公頃不到。
當農村年輕人口大量外移,近幾年來,卻出現許多新住民第二代投入蓮藕產業,讓在地產業得以繼續維持下去。年輕的新住民二代踏入一條少有人願意走的路,充滿挑戰和艱辛,他們該怎麼突破現狀?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第781集
文字:賴麗君 / 攝影:彭家如 -
412022-10-26全球受到新冠疫情的持續影響,已經改變人們原有的生活樣貌,也讓全球經濟、產業型態帶來不可逆的變化。尤其疫情衝擊就業市場,2021年的失業率曾攀升到4.8%,創下十年來最新高,而觀光旅遊、餐飲等服務業首當其衝,失業人口也最多。
不過人生的轉彎處往往也會有意外的收穫,32歲的簡嘉慧原本在台中一家旅行社當領隊,受到疫情衝擊,遭到長達半年留職停薪,一度感到徬徨厭世。大學就讀公關廣告系的周仕昌,剛畢業那年就面臨疫情爆發、就業市場萎縮的危機,讓他打消到台北找工作的計畫。
在看不見未來的方向時,他們兩人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嘉義大林,沒想到疫情改變了他們的生活,卻也讓他們覺醒,原來心目中的夢想,就深藏在家鄉的土地,等待他們慢慢去挖掘。
第773集
文字:賴麗君 / 攝影:彭家如 -
48
-
35
-
582020-12-09最近的大學校園,很不平靜。11月初,3名台大的學生輕生,留給社會很大的遺憾,想不到才到月中,又陸續傳出淡大、海科大和成大等3位學生,自殺身亡。短短9天,就發生了6起憾事,大學生的心理壓力,需要被關注。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2018年學生意圖自殺的人數,有800多人;2019年則有1350人,增加68%。而在大專院校學生自殺致死的事件中,2019年有59件,到了2020年11月中為止,已經有76件。大學是學生和社會新鮮人之間的過渡時期,因此社會期待、父母希望和自身理想、自我價值等因素,都容易讓他們產生不安緊張的情緒。
這時,身旁的親友該怎麼察覺跟陪伴?校方又可以怎麼做來守護這些正值青春年華,卻焦慮徬徨的學生們呢?
第676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 -
52
-
432020-05-202020年1月總統大選蔡英文總統再度連任,也在520舉行就職典禮。獨立特派員推出《體檢520特別報導》,檢視過去四年的執政成果,及未來四年的方向。
這次總統大選投票前夕,各地火車站及高鐵出現非常多返鄉投票的年輕人,他們是這次選舉的關鍵選票,也讓小英總統以817萬多票創下歷屆總統大選史上最高得票數。這次選舉,蔡總統得到廣大年輕人的支持。
不過根據勞動部在今年3月公布最新青年勞工就業狀況的調查顯示,15-29歲的青年每人薪資平均為31603元。台灣青年面臨的困境是低薪、高房價、高租金,讓現在的八年級生青年世代必須得身兼數職,才能負擔生活支出。
再加上台灣城鄉差距大,很多年輕人都往都市發展,蔡總統在競選時,也都明確指出現今青年面臨的困境。要如何面對與解決,需要政府有更積極的作為與對策。
第647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33
-
53
-
46
-
442018-06-05面對高齡社會的挑戰,除了靠政策嚴謹,更重要的是,如何鼓勵不同世代更互相理解和顧念彼此。要達成這個目標有很多種方式,我們要帶您看的是一場孩子們為長者們舉辦的陌生人音樂會。
在高雄、台東有一群青少年,透過老師及社團提供機會,到老人家中為他們現場演奏。這些長者們有人一輩子沒有聽過現場音樂會,這種全新的體驗讓他們很感動,而這些青少年們也透過音樂,自然、柔性的和陌生的長輩們接觸。以自己的能力和專長提供服務,對孩子們來說是一種最好的學習及成長。
獨立特派員在八年前曾報導台東的小朋友配合聖母醫院的送餐服務去拉琴給獨居老人們聽,感動很多老人家,當年拉琴的小朋友最大的只有小學三年級,現在都上高中了,他們再次齊聚一堂,配合送餐拉琴,孩子們長高長大了,但撫慰獨居老人的愛心和用心沒有不同。
♦延伸閱讀 → 特派員+《來自陌生人的回饋》
第548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
262018-05-14台灣一旦出現世界冠軍,不僅是個人、產業或整個社會都覺得與有榮焉,而最近出爐的是電競世界冠軍陳威霖。
過去很多家長不鼓勵孩子玩電玩遊戲,不過隨著時代產業的改變,電玩產業有了全然不同的面貌。台灣去年立法院三讀通過,將電子競技列入運動產業,電競更是2022年亞運正式比賽項目,到底電競是在競什麼?台灣目前電競產業又發展得如何?
我們先從螢光幕前最受矚目的電競冠軍看起。陳威霖這一位畢業於台大,奪下爐石戰記世界冠軍,抱回七百萬台幣獎金的選手,背後經過哪些努力?很多年輕人嚮往的職業戰隊,他們過的又是什麼樣的生活?當選手面臨職業生涯的抉擇,又要面臨什麼樣的掙扎與考量?
第545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