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Toggle navigation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最新報導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關於我們
:::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
全部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首頁
主題分類
民生
民生
536
公共安全
文字:廖怡芬
攝影:賴振元
2024-11-20
客運駕駛荒
最近陸續發生公車的重大車禍,大客車駕駛適任問題再次引發討論。不過交通部公路局統計,目前市區客運加上公路客運,駕駛總共缺工就超過了2200人。
除了高鐵的競爭,讓客運業運量下滑;司機工作時間長、載客壓力大、加上交通又混亂,也造成人力大缺口,就算開出月薪將近十萬元,一樣找不到人。駕駛肩負了每位乘客的生命安全,也因此累積許久的缺工問題,攸關乘客及用路人的安全。客運業究竟面臨什麼樣的困境?又該如何改善?
第878集
文字:
廖怡芬
/ 攝影:
賴振元
502
公共安全
系列報導:全球暖化、氣候變遷,人類將面臨什麼挑戰?
文字:婁雅君
攝影:張智龍
2024-11-06
康芮的試卷
康芮颱風10月31日下午1點40分左右,以強颱的姿態從台東縣成功鎮登陸,又在同一天晚上6點40分從雲林麥寮出海。短短5個小時快閃台灣,卻帶來超過上萬件災情,農業損失更超過12億。
在各種災情中,都會民眾最有感的,應該是強風肆虐之下,路樹及鐵皮造成的損害及不便。不只這次的康芮,10月初的山陀兒颱風,也帶來嚴重的路樹倒塌及鐵皮災害,這兩項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品,也是颱風留給台灣的生活安全考驗。
第876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張智龍
544
公共安全
系列報導:大巨蛋開唱,準備好了嗎?
文字:萬真彣
攝影:黃政淵
2024-10-23
大巨蛋開唱(上)場館,安全嗎?
今年國慶晚會,歌手江蕙在大巨蛋開唱,很多民眾深受感動,這是台北大巨蛋的第一場非賽事活動,之後還會辦更多演唱會。
但大巨蛋園區在台北東區的繁華都心,附近被商辦大樓包圍,更是全球獨有的下沉式建築,草皮層位於地下10.5公尺深,興建過程引發許多公共安全疑慮,至今都還沒完全釋疑。原本辦比賽時,頂多4萬民眾入場,未來開演唱會,將增加到5萬5千人,場館的安全禁得起考驗嗎?
第874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
黃政淵
547
公共安全
系列報導:大巨蛋開唱,準備好了嗎?
文字:萬真彣
攝影:黃政淵
2024-10-23
大巨蛋開唱(中)管理,安心嗎?
大巨蛋即將開唱,周杰倫、張惠妹演唱會售票都被秒殺,但到時候5萬5千名觀眾入場,如果遇上意外該如何安全疏散避難,外界也非常關心。
採訪團隊觀察了近期的兩場大型活動,中職周思齊引退賽,湧入了4萬人;國慶晚會也聚集2萬人,大巨蛋草皮層首度搭上大型舞台舉辦非賽事活動。跟著獨立特派員的鏡頭,一起來觀察這兩場活動,顯示出大巨蛋管理上有哪些缺失,還有專家們建議該如何改善。
第874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
黃政淵
518
公共安全
系列報導:大巨蛋開唱,準備好了嗎?
文字:萬真彣
攝影:黃政淵
2024-10-23
大巨蛋開唱(下)公安,怎麼做?
演唱會燈光暗、設備多,還可能有各種特效,民眾處於亢奮狀態,更增加混亂風險。類似的大型群聚活動的公共安全,攸關生命,必須被首要關注。
獨立特派員走訪了三個也常常辦演唱會的多功能體育場,一個是高雄國家體育場(世運主場館),容留人數跟大巨蛋接近;另外還有高雄巨蛋及台北小巨蛋,同樣都是密閉場館。了解他們如何管理大型活動的公共安全,也希望民眾藉由報導能更明白,場館發生事故時,有哪些設施可以自保,又該如何配合人員應變。
第874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
黃政淵
539
公共安全
系列報導:台灣歷年法規倡議與修法進度追蹤
系列報導:全球暖化、氣候變遷,人類將面臨什麼挑戰?
文字:廖怡芬
攝影:賴振元
2024-10-16
颱風假 風雨中的爭議
山陀兒颱風十月初侵襲台灣,路徑一變再變,原本將以強颱之姿侵台,但在登陸前卻在海面滯留,移動緩慢,之後減弱為中度颱風。
登陸時間一再延後,全台都提前宣布停班停課,但有些地方其實是無風無雨、晴空萬里。有些民眾很開心,大呼撿到了颱風假;但也有些人放了假,其實就沒有薪水可以領。製造業、服務業也直呼損失慘重,台經院就估計,光是停班1天,台灣的經濟產值就損失了300億。
到底放不放颱風假,地方首長的決定,引發各種正反面兩極化的批評!究竟颱風假是什麼?為什麼要放颱風假?國外的做法又是如何?
第873集
文字:
廖怡芬
/ 攝影:
賴振元
518
醫療公衛
文字:婁雅君
攝影:袁宏書
2024-10-02
分級醫療在宜蘭
您看醫生會跑大醫院嗎?健保署統計,醫學中心和區域醫院的就診率,占全國醫療院所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說,台灣民眾即使是輕症,還是習慣到大醫院就醫。
不僅增加醫療支出,也可能排擠急重症救治。相較於全國分級醫療成效有限,宜蘭的羅東博愛醫院很不一樣,他們跟140家基層院所合作,讓穩定的慢性病病患和輕症患者,轉到住家附近的診所治療,下轉率超過50%,遠高於全國的9%。
因為有完善的雙向轉診系統,診所醫師可以直接幫病患掛號上轉,下轉回來的病人,也能透過連線讀取博愛醫院的詳細病歷,掌握病情。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又能給分級醫療政策帶來哪些借鏡,一起去羅東看看。
第871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
袁宏書
516
醫療公衛
系列報導:台灣歷年法規倡議與修法進度追蹤
系列報導:尊重物種平等,動物福利知多少?
文字:婁雅君
攝影:袁宏書
2024-08-14
貓咪低血鉀事件
今年四月,台灣發生了貓咪低血鉀事件。許多飼主發現,家中的寵物疑似是吃了飼料之後,出現多渴、多尿、精神與食慾不佳,還有低頭無力的狀況,甚至有死亡案例。
整起事件由一位飼主揭露,引發許多飼主關心,但動保單位查驗後,疑似有問題的飼料,所有檢驗都符合法規,至今還找不到原因。
2004年台灣也發生過寶路狗飼料事件,當時就在討論寵物食品安全法,卻遲遲沒有推出,當時的農委會還為此遭到監察院糾正。
毒飼料事件至今已經二十年,農業部也承認,寵物食品仍處在一個低度規範的狀況,今年底會推出法案與各界討論。到底寵物食品出了哪些問題?
第864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
袁宏書
419
醫療公衛
文字:廖怡芬
2024-07-31
護理師人力荒 怎解
面對護理師離職潮和人力不足的問題,衛福部一月底公告了各層級醫院的三班護病比標準,預計要在兩年後入法。以醫學中心為例,白天班要達到一名護理師照顧六位病患;小夜班1比9;大夜班1比11,區域及地區醫院也有不同標準。不過以目前護理人力現況來看,如果要符合這樣的護病比,恐怕人力會短缺7500人以上。要如何留住持續流失中的護理師們,為人力止血?
第863集
文字:
廖怡芬
/ 攝影:
王興中
455
公共安全
文字:邱惠恩
攝影:周明文
2024-07-31
高齡機車騎士 風險多
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但高齡長者騎機車發生交通事故,去年平均每個月就有4700多件,車禍數、死傷人數都是年年攀升。
明明政府已經推動,75歲以上的駕駛人必須每三年換一次駕照,還要通過健康檢查與認知功能測驗,但長輩們騎機車發生事故數量仍然壓不下來,原因是什麼呢?除了個人因素,道路法規與設計有哪些問題?長輩們有不騎車的選擇嗎?
第863集
文字:
邱惠恩
/ 攝影:
周明文
386
公共安全
系列報導:回家路好難,交通資源分配的複雜課題
系列報導:花蓮403地震特輯
文字:尹雯慧
攝影:鄭仲宏
2024-07-24
震後蘇花返鄉路
蘇花公路是花蓮往北唯一的聯外快速公路,三個月前地震發生後,多處路段嚴重落石坍方,後來餘震頻繁,更造成土石鬆動,幾次強降雨夾帶大量土石流,又沖毀路面。在工程人員搶修之下,目前下清水橋路段還是管制通行。
道路中斷,影響的不只是居民返鄉不便,更衝擊當地的產業經濟,這條公路的未來,再度引起關注。而每次遇到天災,交通受阻,政府就會協調船舶代為疏運,如果宜花之間設置一條常態性的海上航線,可行嗎?
第862集
文字:
尹雯慧
/ 攝影:
鄭仲宏
400
公共安全
編輯精選
2024得獎
文字:林珍汝
攝影:賴振元
2024-07-17
關於鋰電池你該知道的事
上個月南韓發生鋰電池工廠大火,奪去23條人命,震驚全世界。台灣每年也都有100件左右的鋰電池火災。當我們生活從手機、電腦、行動電源到交通工具,都已經離不開鋰電池,如何安全使用顯得格外重要。
其實大型鋰電池也是由小型鋰電池組成,裡面是正極跟負極,中間夾著電解液,電解液裡面還有隔離膜,層層疊疊構成。也因此一旦發生熱失控,將會反覆燃燒、爆炸,產生高溫並釋放有毒氣體。
就讓我們一起透過拆解鋰電池,來了解它的危險性,以及如果發生起火意外,該如何應變。
評審團特別獎
第861集
文字:
林珍汝
/ 攝影:
賴振元
435
公共安全
系列報導:台灣進入百年強震週期!如何防災與因
文字:李婕綾
攝影:張智龍
2024-07-17
防災士·防災事
四月的花蓮地震大家可能都還記憶猶新,台灣除了地震之外,每年颱風期間,還有風災、水災的考驗。面對台灣多樣的天災風險,民間的自主防災應變能力其實更重要。
台灣在2018年,就參考日本建立防災士證照制度,他們可以在事前協助防災,真正發生災難時,也可協助民眾緊急避難,甚至擔綱救援工作。到底什麼是防災士?他們對防災、救災又能帶來哪些貢獻?
第861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張智龍
470
醫療公衛
文字:廖怡芬
攝影:羅盛達
2024-07-03
孕途多險阻
台灣社會少子化問題嚴重,生育率低於死亡率,已經成為迫在眉睫的重要問題。但在生育率這麼低的現況下,台灣的孕產婦的死亡率,在2019年,還創下了23年來的新高,2021年雖然略為下降到10萬分之14,不過和鄰近國家日本、南韓相比,還是高出許多。
生育高齡化、三高、肥胖、憂鬱,及各種生活環境壓力,都是造成孕產婦死亡的原因。醫界甚至認為,台灣孕產婦死亡率的數字還被低估了。
在晚婚晚育的社會趨勢下,這樣的數字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訊息?又應該如何透過衛教,或者擴大法定產檢項目,來預防孕產婦死亡?
第859集
文字:
廖怡芬
/ 攝影:
羅盛達
495
能源問題
系列報導:花蓮403地震特輯
文字:尹雯慧
攝影:鄭仲宏
2024-05-29
電力災害韌性 停看聽
今年4月3號,花蓮外海發生自921強震以來,規模最大的地震,一度造成全台近37萬戶停電,部分電廠受損。921震災導致當年全台有近650萬戶停電,並實施分區輪流限電20天。
這次的花蓮強震,絕大多數的停電用戶,在當日下午便已陸續恢復供電,電力供應系統大致正常運作。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差別?
台電在地震發生當下,採取了哪些緊急應變措施?台灣在921之後,對於強化電網韌性又做了哪些改革?放眼未來,在淨零排放政策與永續經濟發展下,台灣的電力建設又該朝哪個方向前進?
第854集
文字:
尹雯慧
/ 攝影:
鄭仲宏
458
醫療公衛
文字:李婕綾
攝影:張智龍
2024-05-22
獨立居護所
在社區安養、在家善終是許多病患以及長者的期盼,不過有將近八成的比例都是在醫院度過人生最後的階段。
為了將安養及善終的重心由醫院轉移至居家,健保共擬會議在今年通過在宅住院的試辦計畫,也預計在七月開始試辦。
而在這個試辦計畫中,扎根社區的獨立型居家護理所可以發揮小兵立大功的功能。透過鏡頭一起認識獨立型居家護理所,以及他們為社區帶來哪些貢獻?
第853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張智龍
最前
1
2
3
4
5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
Share
Tw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