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經濟
-
25
-
322019-07-31反送中運動發展到現在,已經來到一個新的分水嶺。從元朗暴力事件到包圍中聯辦,警方使用催淚彈、橡膠子彈清場的狀況一再出現,衝突持續升級。
另一方面,來自港府各部門的反送中聲音也愈來愈多,包括四百多位行政主任、上百名政務主任發表聲明,質疑特首失職、警隊失紀。甚至連政府新聞主任也發表給全港人的公開信,說明當前香港局勢,他們已沒有選擇中立的餘地,在雞蛋和高牆之間,他們永遠站在雞蛋那邊,同時他們也相信,只有暴政,沒有暴徒,希望事件可以盡快平息,讓香港人享有免於恐懼的自由。
這些日子以來,我們可以看到反送中活動遊行模式持續進化,參與者影響的層面也不斷擴大,從年輕人、商會、航空界到現在的公務人員。而對於香港情勢持續蔓延,中國港澳辦則表態,北京支持港府依法施政,支持香港警方嚴正執法。反送中運動現在似乎成為一場香港人與港府及北京意志的對決。
第607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張智龍 -
402019-07-31高雄的旗山早期擁有「香蕉王國」之稱,民國50-60年的時候,當地香蕉大量外銷日本,盛極一時,不過後來產業沒落,人口也大量外移。
然而從小在旗山長大的王繼維和王繼強兩兄弟和別人不同,他們找了幾位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大家一起租地種香蕉,還在農村組了一個樂團取名「台青蕉」,甚至在香蕉園找蕉農開演唱會。從組團到現在他們經常在Live House或是音樂節參與演出,累積近六百場的演唱實力,今年他們推出了新的專輯「種下青春」。
除了愛唱歌,他們也在地方推社區小旅行,經常帶都市孩子到香蕉園採香蕉體驗農村生活,十分受到歡迎。後來王家兄弟還在旗山的老街裡開了一間香蕉專賣店,專門研發各種香蕉加工品。十年來,台青蕉用歌聲傳達對家鄉的情感,也用搖滾樂的熱情,展現他們對產業創新的堅持。
第607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黃政淵 -
31
-
272019-07-24
-
162019-07-24無人機的開發早期是以軍事用途為主,後來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體積小型化,成為消費市場的寵兒。現在無人機的應用相當廣泛,各式各樣的無人機不僅可以當作休閒娛樂、科學研究,更能運用在農業、商業領域,以及許多警政、國土維安的用途。
不過,當遙控無人機悠遊天空時,公共安全也成了需要重視的課題。研究報告指出,無人機市場發展快速,從台灣到全球,市場規模急速增加。除了一般玩家市場以外,企業應用高單價的商用無人機需求也快速增加。
交通部日前修正「民用航空法」,制定「遙控無人機管理規則」,未來250公克以上的無人機,必須向民航局申請註冊,想操控2公斤以上的無人機,玩家得通過學科和術科的考試。無人機專章要如何兼顧飛安、確保大眾安全、也保有產業創新的空間?
第606集
文字:鄭淑文 / 攝影:鄭凱文 -
422019-07-17香港反送中運動也引發國際關注,對國際社會及金融市場來說,被稱為東方明珠的香港,擁有高度自由化經濟體的優勢,有別於中國的獨立司法系統和公共機構更是最大的吸引力,讓香港成為許多外商銀行在亞洲布局的首選。
反送中運動後,國際領導人也都針對香港情勢發表談話,除了關心香港民主人權的發展外,更有在國際商業市場上牽涉的敏感利益。而對北京來說,美國國會在1992年通過的香港關係法,向來是中國繞過美國出口管制的制度漏洞,但反送中後,美國國會打算檢討香港關係法,很可能對中國利益造成影響。
而在六月底的G20高峰會中,縱使中國會前不斷放話警告不允許在G20討論香港問題,不過國際領導人還是把握機會表達看法。在各國利益夾縫中求生存的香港,在反送中後,商業地位是否會受到影響?變調的東方明珠,又要如何走下一步?
第605集
文字:其他 / 攝影:羅盛達 -
202019-07-17反送中運動已經持續一個多月了,不只引起國際媒體大幅報導,香港民主自由人權的發展,也透過以年輕人為主的反送中運動,赤裸裸呈現香港實施一國兩制的真實結果。
跟過去幾波大型群眾運動不同的是,這次反送中運動,有很多新的模式與紀錄,甚至發生前所未有的憾事。不只參與人數累計達三百多萬人次,也開啟了香港社運2.0新的模式,除了沒有大台領導,完全靠網路平行動員,甚至運用手語取代語言的傳達訊息。
並奉行水的運動哲學,也就是像水一般流動,要進,大家像洪水一湧而至;要退,如潮水一下消散,既柔軟又剛強。
全球都看到香港年輕人是如何以無畏、無懼,抱定可能被捕甚至殉道的決心一直堅持下來。從六月至今,因為港府沒有撤回逃犯條例,也沒有回應收回612暴動定性等訴求,遊行活動在香港遍地開花,幾乎週週沒有中斷,警民衝突也在新界上水及沙田示威遊行中不斷上演,到現在還找不到雙方的終止點。
第605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張智龍 -
412019-07-17反送中運動自6月9日以來,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四次召開記者會,從一開始表示不會撤回逃犯條例修訂,到7月9日坦承工作失敗,逃犯條例已經「壽終正寢」。因為反送中事件引發一個多月來的動盪,也讓他和北京之間的關係格外緊繃。
而香港自1997年,回歸中國至今,歷任了四位特首;從董建華到現任的林鄭月娥,每一任特首,都曾面臨難以突破的難關,甚至不時有大型的民眾遊行活動出現,還引發警民衝突,受到國際高度關注。我們將從歷屆特首的遭遇,探討回歸之後的香港,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在這些歷程裡面,又如何衝擊到港人的生活?香港和北京政府之間,到底存在著什麼樣的鴻溝和價值觀的差異呢?來看這顆東方之珠的美麗與哀愁。
第605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 -
282019-07-10今年是六四事件三十週年,每年都有過去從未發表的訪問以及珍貴照片、影像,第一次被聽到、看到。記錄六四中共武力鎮壓天安門之前,廣場上的八九民運珍貴紀錄,今年首次公開。最重要的推手是攝影家張照堂,而紀錄者則是前自立報系攝影記者謝三泰。
謝三泰是第一批被中國核准赴北京採訪的台灣記者,當時他肩負三大採訪任務。出發前知道胡耀邦過世,中國學生自發性悼念,4月17日謝三泰抵達北京第一天,就直奔天安門廣場,之後花了四十天,拍了一千多張照片,記錄六四鎮壓之前,天安門廣場上最完整的八九學運及民運的歷史鏡頭。
不過謝三泰一直說這一趟是未完成的任務,因為沒有留守到六四最後一刻、拍到坦克車鎮壓的畫面,對他來說都是心裡的遺憾。當時5月20日中共當局宣布戒嚴,報社要求謝三泰撤離,已經彈盡援絕的他,回到台灣後立刻遞出辭呈,以離職抗議報社強制要他回來的決心。這一千多張照片跟心裡的遺憾,一封存就是三十年。
第604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楊智強 -
32
-
24
-
22
-
372019-06-26馬上七月就要開始放暑假了,而九月開學後,新學年108課綱也要正式啟動。由於新課綱不只在課程規劃上有重大變革,就連未來大考命題方式也會有所改變,因此被視為一場新的教改開始。即將上路的108新課綱強調核心素養,核心素養是解決問題、重視思考與分析能力,而未來大考,也要以素養導向為命題。
這次新課綱尤其是在高中端改變最多,變動最大的就是以大幅降低必修學分,增加選修的方式,希望藉此讓孩子有更多時間體驗探索,找到自己潛能的機會。為了推動多元適性學習,未來高中生就像念大學一樣,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跑班選修。
成就每一個孩子是108課綱重要的目標,不過新課綱能否成功推動教育改革,老師是最主要關鍵,怎麼教、如何考,對老師們來說也是一項很大的考驗。
第602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黃政淵 -
47
-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