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經濟
-
35
-
40
-
47
-
512019-03-06西粟倉村95%都是豐富的森林,木材是主要產業,但後來因為人口減少,逐漸凋零。而同時日本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嚴重,每年有許多所公立學校因沒有新生入學面臨廢校,不過那些廢棄校舍後來都做些什麼用途呢?
岡山縣的西粟倉村有家公司為了吸引年輕人移居,將廢校轉型成為年輕人的新創基地,將體育館改成養鰻魚的地方,養殖全程完全不用藥。他們也提出百年森林的計畫,除了守護山林,也重新復興凋零的木材產業,例如利用山裡的木材燃燒加溫水池,打造森林裡的鰻魚品牌,同時也有想成為獵人的年輕人到這裡學習狩獵。
這家公司成立的目的,就是希望協助這些年輕人在地方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他們像在地創投學校,不過資金不是給只會賺錢的人,而是提供給能協助地方解決問題的人,這些經費來自地方創生政策所設置的「交付金」制度。究竟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創生計畫?
第586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羅盛達 -
47
-
262019-03-06國內近年列案失蹤人口每年大約都有2萬人左右,透過各種方式都找不回來的家人,就像人間蒸發,那種情感的煎熬往往讓親友難以接受。
我們要帶您看一位警界知名的尋人專家,新北市海山分局的蔡淑女。以前尋人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但蔡淑女卻將心比心,將冷衙門變成了失蹤者家屬的明燈,幾年來他至少已經協助456位失蹤者回家。他豐富的尋人經驗讓他可以從被人忽略的蛛絲馬跡找到線索,例如他常說人的臉會變老,但鼻子和耳朵等特徵不會變,就可以成為比對的重點。他不只找到活人,也會帶著身分不明的死者,找到回家的路。熱心的他,如何發揮專業、協助求助無門的家屬?又是如何讓跨部會的協尋單位整合成有效的尋人系統?
第586集
文字:鄭淑文 / 攝影:鄭淑文 -
392019-02-27霸凌的問題,在各個學校中,都是重要的議題,相關單位都在極力防止這樣的問題發生。法律扶助基金會和烏犬劇場,連續三年在烏來地區,舉辦法律與生命教育計畫。透過戲劇,帶入不同的主題,來和不同年紀的學生互動。
今年寒假,在福山國小所舉辦的戲劇營,以霸凌為主題,探討當中的衝突管理和當中的人際關係。這個戲劇營,孩子不只是單純地看戲,還要參與其中,一起為角色找出解決之道。透過更全面地觀看,讓孩子更了解在霸凌與被霸凌的角色之間,不再只是單一的觀點,有時候霸凌他人者,可能只是不經意地,對他人做出霸凌行為,或者在其他時候,也是一個被霸凌者。
在戲劇營中,學童們熱切地關注故事的發展,積極地為角色尋找辦法,甚至入戲至深,連結到個人遭遇,已分不清戲裡戲外。一起看看,在烏來山區的一場戲劇營,演出了什麼樣的戲與人生。
第585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李金龍 -
372019-02-27台灣近年來重要的社會運動,包括RCA的工殤案、關廠工人、國道收費員抗爭,以及環境、勞工移工、新住民原住民、遊民議題等,都有一群來自世新社發所的師生深入參與。社發所的創辦人是成露茜,他說要辦一個跟全台灣及全世界都不一樣的研究所,社發所的英文名稱就是社會改造研究所,將理論與實踐結合,產生改變社會的力量。
社發所從1997年招生以來,由這個所開枝散葉出去的種子,已經在各個領域深耕,有不錯成績。不過今年初,世新校務會議通過社發所109學年度停招案,引起師生、校友及學界與民間團體等各界人士關切,目前已經有2500位左右參與連署,反對社發所停招案。
獨立特派員記者曾向世新大學提出採訪校長的申請,但是校方表示暫不接受,只提出停招案的書面說明,表示社發所辦學績效不佳,校方並非無預警停招。由上而下的調整,社發所不是首例,並強調會保障教師開課及學生選課。但校方的說明也一一遭到社發所師生的質疑與駁斥,包括參與校務會議的學生議會也認為校方不符合程序正義。
社發所109年學年度停招消息公布之後,報名人數並沒有減少,實際完成報名手續有15人,為什麼世新社發所停招引發教育界風波,又為什麼有這麼多人想搶救?
第585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 -
462019-02-27對喜歡吃日本和牛的饕客來說,海士町以放牧飼養的的隱岐和牛可是夢幻級的美食,但隱岐牛打出名號,則是當地民眾共同努力,將危機化為轉機的成果。
因為日本政府為了因應鄉鎮人口急遽外流以及嚴重老化的困境,從1999年啟動「平成大合併」,將一些規模過小的行政區進行合併,2010年,日本市町村的數量從原本3229減少到1730個。在這波行政區大合併之下,有些地方選擇拒絕合併,海士町就是其中之一。拒絕整併之後,來自中央經費也隨即減少,不過,他們在積極改革與創新之下,創造出不可思議的成果。
除了隱岐和牛外,他們推出「離島留學」,將一所原本面臨廢校的高中,成功翻轉,目前全校179個學生,有將近一半,是來自日本本島各地以及海外的學生。地方政府從產業,從教育,從解決根本問題做起,讓當地成功擺脫了離島的悲情宿命。
第585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羅盛達 -
272019-02-20為了積極面對台灣人口減少、高齡少子化,以及城鄉發展失衡等問題,行政院訂今年為台灣地方創生元年,並在1月時核定「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畫」,將它定位在國家安全戰略層級。負責統籌規劃這項政策的國發會也特別組織服務隊,預備下鄉,協助各地方尋找自己的DNA,並盤點出38項政府正在施行的計畫,要求從2019年起,每項都必須保留10%的經費給地方創生。
這項政策如火如荼展開,其實是借鏡日本經驗。所謂地方創生其實源自2014年,於安倍內閣改組所提的重要政策。雖然政策推動至今,很多事業計畫還在進行,尚未看到具體成果。然而,為求深入了解日本地方創生過程,獨立特派員記者特別走訪三個很不同的地方,實際了解他們早在地方創生政策施行前,是如何發展出在地成功經驗,哪些值得我們借鏡與學習?
首先我們要把鏡頭轉到日本鳥取。說起鳥取,可能還有很多台灣民眾並不熟悉,它是日本47個都道府縣人口最少的一個縣。不過近幾年,他們利用當地盛產的螃蟹如紅楚蟹及松葉蟹,再加上日本家喻戶曉的漫畫鬼太郎形象,致力發展觀光。同時推出土地購屋等優惠方案,創造就業機會,如今變成日本移住人數最多、人氣最高的地方。
第584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羅盛達 -
512019-02-20台灣借鏡日本地方創生經驗,國發會根據人口外移程度以及居民收入等條件,將台灣368個鄉鎮鎖定其中134個,列為地方創生優先推動地區,並射出五支箭要協助地方。分別是「企業投資故鄉」「科技導入」「整合部會資源」「社會參與創生」「品牌建立」。
相對台灣的地方創生五箭,其實日本過去也曾推動像「故鄉創生」政策,但過於仰賴中央補助,投入很多經費卻不見成果。因此這次安倍內閣所推動的政策,提出的是「情報支援」「人才支援」「財政支援」等地方創生三支箭,特別著重由下而上。希望由地方自發性思考,以其獨特性找出創生方法。
過去鳥取縣因為交通不便,常被認為是最沒有魅力和最無聊的縣,不過自從砂的美術館開幕後,遊客大幅增加。
而鳥取縣智頭町更有一群人利用當地大片森林創建了森林幼稚園,吸引許多外地的孩子來就學。究竟地方創生最大關鍵是什麼?日本地方怎麼看?
第584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羅盛達 -
50
-
51
-
552019-01-07《官方發起篇》
因應人口老化而照顧資源有限,和鼓勵更多資深公民投入社會服務,許多國家嘗試用非金錢的時間交換服務創造多贏,也就是在台灣俗稱的時間銀行,台灣好幾個縣市也在實施。其實這類構想並非獨創,但如何設計讓民眾認同,永續經營才是關鍵。
除了台灣持續在努力,在歐洲的瑞士,時間銀行已經被視為國民年老後,除勞保年金、私人儲蓄、私人醫療保險外,第四種安老支柱。主責者覺得銀行容易讓人窄化為僅僅是利益交換,其實這制度背後隱含的是更寬廣的互助精神。聖加侖市是積極投入的例子。
《民間自主篇》
人口七萬的瑞士聖加侖市採取由政府設立擔保金進行時間銀行的實驗計畫。但瑞士其他城市考量民情和設立初衷,也有其他不同的方式。例如由民間主導,集合行政和醫療社工等專才,政府資源只是多重募款來源之一,用於草創階段而已,之後這個由民間主導的時間銀行就可以靠會員制獨立運作。初步評估一個城市只要會員達到一千人以上就能自給自足。希望未來的長照服務多些人和人的連結,而不是被窄化為金錢對金錢的交易,更不是政治對政治的交換。
第579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
452019-01-07
-
582018-12-27《八千億博未來》
根據朝野角力後的版本,前瞻建設一共有七大項目,包含城鄉建設、水環境、軌道、數位建設、綠能、改善少子化及食安建設,不過這七大領域到底有沒有前瞻性?能不能改變台灣人民的生活都倍受外界質疑。獨立特派員從各個領域實際檢視這個攸關全台未來的法案,首先就從這八年八千億的特別預算看起。
《綠能本色》
根據台灣的條件,太陽光電和離岸風力是最主要的兩大方向,其中太陽光電要達到20GW,而離岸風力要達3GW,綠能可說是前瞻基礎建設的重要工程。其中要在台南高鐵特定區蓋一座沙崙綠能科學城,就佔了綠能經費的四成。究竟這座綠能科學城最主要是做什麼?台灣要發展綠能重要關鍵在哪裡?前瞻綠能計畫到底有著什麼樣的問題呢?
《我們要捷運》
這次前瞻建設中,新竹市也提出環線輕軌的計畫,而在基隆到台北之間,還計畫引進國外結合傳統鐵路既有路線的Train-Tram系統,到底這些系統要怎麼蓋?可不可行?還有蓋了之後養不養得起恐怕才是最需要關心的重點。
《高雄軌道》
前瞻計畫通過後,高雄將有更多軌道建設推動。總體來說,高雄已經有兩條捷運。正在施工的有輕軌,未來還有捷運往北延伸與黃線。究竟高雄現在如何規劃?已經營運的高捷又帶來哪些啟示?
《水的明天》
在前瞻計畫中的水環境建設,總共超過2500億的經費,包含水與發展、水與安全、水與環境三個大項。不過仔細檢視這些項目,大多仍屬於基礎建設,社會所期待的前瞻性項目,反而編列的不多。如何透過政策鼓勵再生水發展,將為下一個世代的水資源找到解答。
《汪洋中的未來》
台灣每次颱風或豪大雨來襲,淹水就成了許多縣市的最痛。都市水患已經是近年來全世界的治水難題。不過近年來有一種海綿城市的概念,不斷被提及,而透水性鋪面,就是海綿城市其中重要的一環。近年來豪大雨越來越頻繁,該如何與遽變的年代共處,前瞻計畫的治水思維,需要納入更多彈性的思考。
第578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張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