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類
-
197
-
1982018-01-09中國龐大的人口紅利,市場商機潛力無窮,很多台商在對岸都有設廠投資。不過,以往如果沒有雄厚資本,很難在市場立足,近十年,中國經濟飛速成長,台灣有些人也選擇到中國工作。而在2015年之後,越來越多年輕人直接跑到中國創業,因為中國總理李克強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雙創政策,提供很多創業誘因,要激發年輕人的創業熱情。
在中國各地興起許多孵化器,專門協助青年創業。不只提供住宿,有專人輔導,協助創業青年建構人脈、熟悉市場。當然還提供最重要的創業資金,辦公室也免租金,直接拎包即可進駐。其中,在東莞有兩個80後的台灣醫生,他們放棄高薪,到中國創業養魚,以科學化管理,不使用抗生素的方式,協助漁民從事健康養殖,一起來看看他們的故事。
第527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羅盛達 -
1912018-01-01性教育對五六年級生來說,就是尷尬的國一健康教育第12-14章,有的老師課文念過,有的是連上都沒上。後來實施九年一貫及十二年國教,台灣的性教育教學現場,卻因為師資不足,有近九成被配給其他科目老師上課。
桃園市壽山高中有一位健康護理老師,設計了一整套教性教育循序漸進的課程。而為了幫學生建立對於愛與性的價值觀,他引進了電子寶寶。別小看這個擬人化的電子寶寶,它可是高科技的產品,內建許多感測器。
像是頭部和頸部感應器,可以偵測搖晃或拍打小孩的力度及姿勢正不正確;溫度及尿布感應,照顧者必須要定時更換適當衣服及尿布;餵食感應可以看照顧者有沒有定時餵電子寶寶吃飯;當然還有逼真的不得了的哭聲。如果沒有做好以上這些事項,電子寶寶還可能失去生命跡象甚至死亡。
這種在國外,被用來教育護理人員及新手爸媽,如何照顧新生兒的教具,現在被應用在健康教育課程上,讓學生透過週末42小時的照顧,深刻體驗什麼是愛,什麼又是必須負責任的性。
第526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
186
-
1472018-01-01新黨發言人王炳忠等人疑似涉入陸生周泓旭共諜案,1月2日有了最新進展。台北地檢署召開偵結記者會表示,發現周泓旭案有新的犯罪事實,檢調將周泓旭隨身硬碟送交鑑識,懷疑他涉嫌利用王炳忠等人的星火T計畫等團體從事間諜活動。因此周案將依違法國安法併案給高院審理,而王炳忠等三人遭告發涉案部分,則由北檢另案偵查中。
不過去年12月19日檢調搜索王炳忠住處,是蔡英文總統上任來,政府首次以國家安全法發動大規模搜索,程序正義是否完備,引起公評。法界認為,檢警調以約談通知書、傳票、拘票,三票合一,一次亮相的做法,違反刑事訴訟法的規定。
另外,法務部長邱太三認為,王炳忠在搜索過程打開臉書直播,違反刑訟法245條偵查不公開的規定,法界也有不同聲音。王炳忠等人被搜索之後,對台灣法治人權產生的效應是什麼?
第526集
文字:呂培苓 / 攝影:其他 -
229
-
227
-
2522017-12-26根據聯合國難民署今年發布的「全球趨勢」報告中指出,因為衝突、迫害等因素而流離失所的人數,在2016年高達6560萬人,不但比2015年增加了30萬人,人數也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而在台灣不是沒有難民來台尋求庇護,2002年行政院研考會就決議要建立難民庇護制度及制定難民法,2005年提出難民法草案,整部難民法只有17條條文,是一部相當迷你的草案,2016年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初審通過。不過到現在難民法一直沒列入優先法案,遲遲未能三讀,也讓來台尋求庇護者無法有法源依據得到居留或幫助。
過去來台尋求庇護的大部分是中國或西藏人士,最近幾年國內人權團體發現,尋求庇護的歐亞非面孔增加了,不過因為法令的限制,救援工作反而比過去更難進行。
第525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
200
-
1812017-12-19《并:控制》觀察中國崛起後在言論、人權、網路、民主及思想等層面上的控制效應。不久前李明哲才剛被以顛覆國家政權罪遭中國判刑五年,而最近中華文化總會副祕書長,也是知名文化人張鐵志,則發生被香港拒絕入境的事件。台灣很多人喜歡去香港旅遊,買張機票,週末去去就回來。其實張鐵志的情況也不稀奇,台灣的確有一批人就是去不了香港,他們沒有作奸犯科,也不是經濟罪犯,他們為什麼去不了?紀錄片導演李惠仁,也是被香港拒絕入境的其中之一。他認為可能和他正在拍攝的紀錄片「并:控制」有關。在這部片子裡面,他訪問了一些香港人,反映了九七之後,香港的變化。
《并:控制》香港篇的其中一位主角吳梓銘,原本是福建人。讀中學的時候來到香港,從此變成香港人,卻再也無法接受處處被管制的生活。九七之後,吳梓銘很不滿圖書館的禁書政策,很難想像的是,一位盲人,竟然因為四年來堅持不斷投訴,打破了圖書館禁書的限制。吳梓銘勝利的一小步,會是香港言論自由勝利的一大步嗎?現實,並不如此美好。香港,已經太多自我審查。
第524集
文字:呂培苓 / 攝影:李惠仁 -
2142017-12-11這幾年因為土地重劃,許多人被迫離開安身立命的家,生命也產生巨大變化。提到搬家,不知道您會有什麼樣的心情?歷經兩年抗爭、四年協商的紹興社區,在今年六月與台灣大學簽下合作意向書後,居民同意先搬遷到中繼住宅,等開發案完成,再搬回開發案中的「生活實驗村」租住。
居民們也在今年十月啟動搬遷。整個紹興社區的爭議,似乎圓滿落幕。然而,對於搬家這件事,居民們抱持著什麼樣的心情或看法?能搬到屋況更新穎、環境更良好的房子居住,居民們就一定期盼開心嗎?
歷史背景也相似的華光社區,四年前以迫遷收場,現在的華光舊址整個拆除,只剩一片寬闊的草地。當初的華光住民,有些已經去世;少部分住在中繼住宅,卻面臨不知道何時要再搬遷的難題;大部分則散落四處無法追尋。不過相較看似落幕的紹興爭議,許多華光社區的原居民到現在還沒擺脫迫遷陰影,不當得利的官司、拆屋還地的執行費用,到現在還困擾著這群人。獨立特派員尋找當初的華光人,試圖透過他們的現況,了解迫遷這件事對當事人的後續影響。
第523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鄭凱文 -
1252017-12-11統府對面聳立的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紀念碑,提醒著當政者勿忘過去的錯誤。而立法院剛三讀通過「國家人權博物館組織法」跟「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以及十月監察委員高鳳仙,完成長達六百多頁的鹿窟基地案調查報告,並糾正國防部,這些都是跟轉型正義息息相關的重要事件。
尤其是發生在1952年,被懷疑為中國共產黨支持武裝基地成員的鹿窟事件,當時上萬名軍警包圍石碇汐止鹿窟山區一帶,是繼二二八之後,牽連人數最廣的白色恐怖案件。在鹿窟案被波及,甚至遭到刑求者,年紀最小只有十二歲,村民以礦工、不識字居多,加上檢舉獎金制度,造成浮濫檢舉。
台灣解嚴後,鹿窟案因為不當審判,補償及賠償受害者合計5.4億元。但是還有許多受害者因為被逮捕、拘禁、刑求後沒有裁判或不起訴處分而被釋放,也有人因為不堪刑求而自殺,都因為沒有官方紀錄可查,無從補償或賠償。如今調查報告跟促進轉型正義條例都通過了,要如何還他們遲來的公道呢?
第523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 -
2072017-11-28
-
206
-
2042017-11-28當生命接近終點時,最後的一哩路應該如何走?最近安樂死議題在台灣不斷的發酵,然而安樂死所涉及的生命權、自主權,甚至宗教、道德等層面相當的複雜。
獨立特派員在我們社群網站的官方粉絲頁,也針對安樂死議題,進行了兩項投票活動。令人相當意外的是,在社群網站使用者之中,贊成安樂死的比例高達九成六,反對的只佔了4%。另一個題目則是,如果親人提出安樂死的意願,您是否支持,雖然投票數減少了將近五成,但是支持比例同樣也高達九成六。
值得關注的是,網路上的高支持率,對比整個社會對安樂死議題的討論,可以說是寥寥可數。這兩者之間的落差,可能也意味著,我們對於安樂死議題,還停留在想像的階段。凝視死亡,恐怕是在談安樂死這個議題之前,整個社會需要好好面對的,更需要社會各界建立對話和討論。
♦延伸閱讀 → 特派員+《傅達仁:年老的,喜樂再見》
第522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李金龍 -
174
-
207
-
2112017-11-21Puzangalan在排灣族語裡代表「希望」,意思是即使環境再艱困,只要再推自己一把、奮力往前,希望就在眼前。
希望兒童合唱團成軍十年,獲得國內外比賽肯定,今年還在義大利分別得到永恆羅馬音樂節兒童組金獎,以及達文西音樂節五大獎項,獲得教宗祝詞稱讚。這些希望合唱團的孩子,來自屏東瑪家鄉、三地門等跨校的排灣族學生,有人甚至從國小一路唱到國中、高中、專科。
希望合唱團十年來可以在國際音樂舞台上表現亮眼,有兩位靈魂人物:一位是孩子口中的蔡主任,佳義國小退休老師蔡義方;另一位是音樂老師吳聖穎。他們一個負責遊說父母,把孩子們帶出來練唱,同時還要籌措合唱團的資源和經費;一位則將排灣族的古謠重編,融合現代樂曲,讓孩子開始唱自己的歌。他們的努力,讓孩子的天籟之聲,為自己也為所有聽到他們歌聲的人們,帶來希望。
第521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 -
213
-
237
-
2612017-11-13菲律賓總統杜特蒂點名台灣是菲律賓毒品的來源國,讓台灣毒品氾濫的情況引起國際關切。根據法務部統計,今年上半年執行毒品案件裁判確定有罪人數總計22084人,比去年同一個時期增加11.6%。
更嚴重的是國家衛生研究院調查報告指出,未成年者首次吸毒的平均年齡已降到12.5歲,首次碰毒場所23%在學校,非法藥物近四成來自同儕,我們的青少年幾乎被環繞在一個充滿毒品誘惑的環境中。
不管是什麼原因開始使用毒品,一旦染毒,幾乎像是踏上一條不歸路。政府各部門雖然大力反毒緝毒,但上癮容易,戒毒難。最近五年來,全台灣監獄裡頭的毒品受刑人比例高達45%,不少人因為吸毒反覆進出監獄。政府雖然大力反毒緝毒,但戒毒是多麼重要,卻又多麼不容易的挑戰。
我們要帶您看台灣民間的戒治機構,雖然沒有高額預算,但輔導人員從身心整合及重建關係耐心輔導,成功幫助不少人,為許多家庭帶來盼望。他們的照顧輔導和戒治所到底有什麼不同?
第520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
2452017-11-13人工智慧的時代已經來臨,您知道全球第一次出現機器人的電影是哪部電影嗎?答案是1927年上映的科幻默片《大都會》,之後機器人經常成為科技電影的題材或主角。
而現在不只是電影,在你我的生活中,無論走到哪裡,包括餐廳、銀行、寺廟、航空公司,已經越來越多機器人投入服務,甚至還可以把機器人買回家。最近為了雙11購物節,電商業者搬出機器人大軍取貨、揀貨、輸送,才能應付爆量的訂單。
隨著AI時代來臨,未來什麼樣的工作機會、職業會被機器人取代呢?像是北歐地區最大的銀行集團,明年因為大量改用數位化服務和引進人工智慧技術,準備裁減六千名員工。
在世界各國都爭相投入AI產業的同時,台灣也預計在未來5年以160億元,發展AI策略,包括機器人創新基地、人才的培育。台灣AI產業的優勢和挑戰是什麼?
第520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 -
186
-
2062017-11-06換季了,您是怎麼處理不穿的衣服呢?大多數人會整理打包後,投入街頭巷尾的回收箱。長久以來,我們對這些被我們丟入回收箱的舊衣有一些既定的想像。例如這些自己不穿的衣服會被送給慈善團體為窮苦人寒冬送暖,或是送往遙遠的非洲,而非洲當地孩童穿著台灣學生制服的畫面,一直以來便與公益畫上等號。
但其實舊衣回收在台灣,早已自成一套商業運作模式,真正做資源分配的是環保回收商,他們將舊衣分級,在傳統市場廉價販售,也外銷到第三世界國家。早期舊衣還能賣到對岸,但這幾年中國經濟崛起,反倒還成為台灣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對手。
利潤不如以往,加上垃圾處理費提高,舊衣沒有再利用的價值,就變成了沒有人要的垃圾。這個現象,在都會地區的民眾可能還感受不到,但是在中南部,這幾年已有業者因為不敷成本,決定跟政府毀約,撤掉回收箱,不收舊衣。舊衣變垃圾,將來往哪裡丟?
第519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黃政淵 -
198
-
214
-
1752017-10-30台灣護理人員因為人力嚴重不足,流動率高,導致護理人員工作超時,也嚴重影響醫療品質。而一部由醫護人員擔任製作團隊的紀錄片《南丁格爾》,希望記錄當今臺灣護理勞動環境。
他們發現每年護理畢業生有一萬五千人,卻只有七千人會進入醫療院所服務。而台灣有護理師證書者有27萬人,從事護理工作的卻不到16萬人。隨著醫療科技日新月異,平均壽命增長、社會高齡化、各類慢性病及文明病越來越普遍,需要照護的人數越來越多,時間也越來越長。
但持續有第一線的護理師因無法承受工作環境所帶來的困境而離開,醫院裡護理人員年齡分布也有明顯的斷層。從學校畢業,許下南丁格爾的諾言後,在他們的職場上及生命中究竟發生什麼事,讓他們選擇離開?來看看這群白衣天使的故事。
第518集
文字:其他 / 攝影:其他 -
1482017-10-30捷運已經成為許多都會區民眾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然而我們今日所享受的便利,卻有一群工人付出了終身健康的代價。20年前一群曾在台北捷運工作的工人,近期內將由律師代表,對台北市捷運局和新亞公司提出告訴。
因為當年捷運部分路線採取壓氣工法,工人深入地底工作,卻沒有經過足夠的減壓過程,導致許多人罹患了終身無法根治的潛水夫症。潛水夫症又叫減壓症,捷運工人在高壓的環境下工作,體內儲存過多的氮氣來不及排出。氮氣如果累積在骨頭,可能造成骨頭發黑壞死,也可能累積在身體各組織部位。一旦發病,疼痛難耐,嚴重者影響行動能力,甚至癱瘓。
雖然先後有兩批罹病工人和日本承包商青木公司達成和解,但是第三批工人卻因為青木公司提高了和解標準,成了被遺忘的受害者。
第518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振元 -
2322017-10-24大林蒲、鳳鼻頭目前選定的遷村安置地點,屬於航港局跟台糖的土地。但是距離臨海工業區也只有幾公里,新的遷村地點,真的可以讓一萬多位居民完全脫離汙染嗎?
回顧已經遷村的紅毛港,歷時四十年,當時還一度選擇將紅毛港人遷到大林蒲、鳳鼻頭,還好沒有集體遷過來,否則得再面臨一次遷村的命運。歷史就像一面鏡子,紅毛港就是大林蒲跟鳳鼻頭人的一部活教材。另外,大林蒲遷村之後,剩下來的土地,到底要做什麼?行政院雖然提出「循環經濟園區」,但哪些產業要進駐並不明朗。
過去大林蒲跟鳳鼻頭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被迫扮演台灣發展重工業、石化工業的火車頭。居民犧牲土地、健康、生活,如今他們擔心再次犧牲的意義。大高雄的環境品質會變得更好嗎?遷村不只是大林蒲跟鳳鼻頭四百年來最難的抉擇,也是高雄市民要共同正視的問題。
第517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 -
2082017-10-24再過三天,金門就要舉辦博弈公投,這是台灣離島第四次舉辦博弈公投。澎湖辦過兩次,兩次都沒有通過,而馬祖舉辦過一次,是目前唯一通過,贊成設置觀光賭場的公投結果。
2009年立法院通過「離島建設條例」第十條之二,給了離島居民一個特許的政策,准許他們可以依公民投票決定是否要蓋觀光賭場。不過,設置觀光賭場還需要有相關法規,也就是所謂「博弈專法」進行規範。
之前行政院在馬祖通過博弈後立刻研擬「觀光賭場管理條例」草案。但法案在立法院躺了三年,去年民進黨執政就將草案撤回,並且在澎湖辦理第二次公投時,重申堅決反賭的立場。所以這次很多人認為,金門博弈根本是個假議題,那為什麼金門縣政府還是要辦?金門人又是如何看待這場公投的?
第517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羅盛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