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嶄露頭角,文創產業面臨哪些挑戰?
-
-
AdminAdmin | 2017-03-27公共安全系列報導:極端氣候時代來臨,氣象預測的二三事!文字:林珍汝攝影:張智龍
飛進颱風眼
每年平均有三到四個颱風侵襲台灣,而當颱風還在海上時,因為海上沒有實際觀測資料,目前只能靠衛星來推估颱風強度及暴風圈大小,經常產生誤差,將強烈颱風判斷成中度颱風,首當其衝的就是必須決定是否要上班上課的各縣市首長們。過去放不放颱風假都被罵翻天的情況屢見不鮮,究竟該怎麼做才能獲得更精準的颱風資訊呢?
「飛進颱風眼」是科學家們努力的方向。最近幾年,氣象局雖然跟科技部旗下的颱風洪水研究中心,合作例行性的追風計畫,但受限於噴射機的安全性,只能繞颱風的外圍飛行,暴風圈內的資料一樣蒐集不到。
颱洪中心從去年開始,引進一款來自澳洲的無人飛機,進行密集測試。希望透過遙控的方式,在今年颱風季成功穿越暴風圈,飛進颱風眼,讓颱風的預報及防救災體系,都能夠掌握更多資訊。
第462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張智龍x 93
-
AdminAdmin | 2017-03-27醫療公衛
丹麥糖尿病廚房
有時候只要腦袋轉個彎,加點巧思和執行力,在公共政策上也可以有雙贏甚至多贏的成果,就像政府每年都花無數經費來推廣健康促進,但成效不一。
以糖尿病為例,台灣現在的糖尿病患者已經超過百萬人。家裡有糖尿病患者的觀眾朋友們,對於糖尿病患飲食禁忌之多恐怕都不陌生,一般外食也很難買到合適的食物。再加上知識不足,患者常常飽受糖尿病之苦,甚至導致失明、截肢也時有所聞,是非常可觀的社會成本。
而隨著老年人口增加以及飲食西化,糖尿病引發的問題如果不能及早找到對策,很可能成為台灣長期照護的重要挑戰。在丹麥,為了維持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品質和控制未來醫療支出,近年來在各地廣設健康預防教育中心,重視培養講解人才和提供實作機會。
與其只是告知糖尿病患者飲食禁忌,他們主動安排糖尿病患者參與烹飪課程,教導糖尿病患者如何選擇並正確烹煮適合自己的食物,才能控制病情也享受美食。
第462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x 72
-
AdminAdmin | 2017-03-27土地環境攝影:周明文
綠光引擎
為了加速發展太陽能再生能源,行政院在九月初的院會上討論太陽光電二年計畫,希望兩年內可以達到1440百萬瓦的太陽能發電量。同時行政院還設定在2025年完成非核家園的目標,再生能源發電要佔20%。未來公家機關將帶頭釋出公有屋頂,並做為各部會績效。
其實早在2012年,高雄市政府已經率先通過綠建築自治條例,他們當時就規範了公有建築、工廠新蓋的建築等五大類建築物,必須要在屋頂設置太陽能板。另外高雄市政府也修法,只要在頂樓加裝太陽能板,並符合相關規範,就能將鐵皮違建變合法,還可以發電賺錢。
第462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x 76
-
AdminAdmin | 2017-03-27政治經濟文字:萬真彣攝影:羅盛達
誰的東協廣場
台中第一公有市場和第一廣場,鄰近火車站,原本是中區最繁榮的商圈,卻在1995年,因為衛爾康餐廳火災事件,第一廣場在後續的消防安檢中,被評為不合格,加上民間的耳語傳說,間接造成人潮減少,之後逐漸發展為東南亞移工和新住民的聚集地和商圈。
今年7月,市政府順勢將第一廣場更名為東協廣場,目的是要串聯鐵路高架化和綠川水岸廊道計畫,來讓台中中區再生。更名後的東協廣場,希望帶進台灣人潮和國際觀光客,打造龐大商機,但眼前仍有不少瓶頸要突破。究竟移工、新住民和廣場業者,在第一廣場的轉型中扮演什麼角色?來看我們的報導。
第461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羅盛達x 110
-
-
AdminAdmin | 2017-03-27政治經濟
移工三年之約
立法院在上個會期初審通過就業服務法第52條修正草案,移工工作滿3年,可以免出境一天就能續聘,這項修法,對六十萬名在台灣工作的東南亞移工來說是個好消息,可惜二、三讀還未完成。長年以來,移工來台灣工作前,必須在母國先繳一筆高額的仲介費,來到台灣之後,還要給台灣仲介一筆服務費。
如果三年一到,就得出國一天,才能再申請進來工作時,就得再繳一次仲介費,移工等於又被剝了一層皮。而移工們在高仲介費、高利息的雙重負擔下,來台第一年,幾乎都是做白工,錢全給了仲介業者。台灣雖然有推動「直聘」,但成效有限,如果不能廢除三年必須重新出入境的規定,無疑是繼續助長移工母國的結構性剝削,讓台灣在移工的基本勞動人權上一再被點名。上一屆立法院雖然曾經提出修法,最後卻不了了之,這一屆的新國會,終於有21位跨黨派立委再接再厲,台灣不該再姑息、視而不見了。
第461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x 75
-
AdminAdmin | 2017-03-27政治經濟文字:婁雅君攝影:賴振元
走進緬甸
之前我們為您報導緬甸在首次大選後,在如新生兒般的民主體制下所面對的機會與挑戰。這個國家,因為軍政府執政時期的封閉,再加上長期以來和中國關係密切,台灣對緬甸不但認識不深,也幾乎沒有實質的雙邊關係。
台灣新政府上台後,提倡新南向政策,但是至今仍沒有任何駐外單位在緬甸,只有2014年國合會在仰光設立了辦事處。相較於日本、韓國、中國、歐美等國,挾帶著優勢的外交和經濟實力進駐緬甸,屬於政府層級的合作。
台灣想要拓展和緬甸的關係,機會何在?過去我們將優良的農業技術,輸出轉移到其他國家,這樣的模式,有沒有可能在緬甸複製呢?請看記者婁雅君、賴振元來自緬甸的觀察。
第460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振元x 109
-
AdminAdmin | 2017-03-27醫療公衛攝影:鄭仲宏
復能有望 經口進食(上)
近年來隨著失能老人的增加,在安養機構插著鼻胃管進食的長者也越來越多,這些長者們插著鼻胃管,無精打采的等著被餵食,有口卻無法享受吃的樂趣,很令人心疼。
一般人一天吞口水的次數大約六百次,但對插著鼻胃管的人來說,每次吞口水都如刀割般痛苦,而插著鼻胃管多年的長者或患者是什麼樣的感受,可想而知。
所幸台灣有些照護機構開始思考要改善現狀,讓長者有恢復進食的可能。不過要拔掉依賴一段時日的鼻胃管,需要專業技巧及無比的耐心,才能恢復以口進食的能力和樂趣,一起來看看我們的報導。
第460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x 74
-
AdminAdmin | 2017-03-27醫療公衛攝影:鄭仲宏
荷蘭失智友善超市
失智症在全球各國因為人口老化趨勢成為一個嚴峻的挑戰。根據國際失智協會的報告,全球平均每三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台灣失智症人口目前約有24萬人,許多家庭擔心失智的家人走失,常將患者鎖在家中。但失智症的情況其實有很多種,患者也有享受日常生活的需要。
在荷蘭,失智症患者約有27萬,和台灣相去不遠,面對越來越多的失智症患者,他們開始思索如何讓周遭的生活環境對患者更友善。荷蘭的超市業者首創一套方法,要讓失智症患者能夠在超市購物時得到友善的對待。而這個計畫也獲得很大的迴響,他們究竟怎麼做?來看我們的報導。
第459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x 62
-
AdminAdmin | 2017-03-27人物故事
我的帥鴿老爸
賽鴿一直是台灣特有的文化,然而賽鴿究竟是競賽還是賭博?各界看法分歧,也讓賽鴿披上神祕面紗。再加上擄鴿勒贖的事件不斷,讓賽鴿衍生不少爭議。不過今天我們要透過一位年輕導演陳俐婷,他貼身記錄養鴿二十多年的父親,如何把一隻一隻的鴿子當成家人般照顧,投注許多熱情和精力。他以身為養鴿人家女兒的視角,看父親和家人如何經歷賽鴿過程中的喜怒哀樂。
例如爸爸賽鴿成績很好的時候,獎金成為家中經濟的重要支柱,同時卻也陷入遭人眼紅、賽鴿被擄走勒贖,甚至父親人身安全都有危險的困境。而賽鴿成績不好的時候,父親則是心情低落,全家也跟著忐忑不安。這些個頭不大的賽鴿,從養成到參賽,再再牽動著養鴿人家複雜且糾結的情緒,一起來看看,他的帥鴿老爸。
第459集
文字:其他 / 攝影:其他x 66
-
AdminAdmin | 2017-03-27土地環境文字:林珍汝攝影:張智龍
和地震波賽跑
高鐵南港站七月通車,全線11個車站已經全部就緒,而高速運行的高鐵,面對最嚴峻的天然災害就是地震。目前台灣高鐵是當地震波來臨時,才會啟動自動煞車系統進行緊急煞車,反觀日本新幹線,卻早已利用地震預警技術,在主要震波來臨前就啟動煞車。
而這關鍵幾秒鐘,在重大地震發生時,就足以改變一切,拯救許多生命。為了爭取這關鍵幾秒,台灣高鐵已經跟學界及氣象局合作,進行地震預警技術的測試。這一場台灣高鐵和地震波的賽跑,最快三年內,希望台灣高鐵也可以跟日本新幹線一樣,在地震波來臨前提早煞車。
第458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張智龍x 93
-
AdminAdmin | 2017-03-27青年世代文字:萬真彣攝影:羅盛達
我的廢工廠家人
台南市向來有台灣古都之稱,許多巷弄中仍存在年代悠久、跨越半個世紀以上的老舊建築,不少經過翻修或重建,掀起了老屋活化的風潮,也有的被列為歷史建物,但還有很多被廢棄的老屋,等待復甦。
因為活化廢棄老屋不但要耗費許多時間、精神,整修經費也可能相當驚人,需要很多的巧思與熱情支撐。 不過幾年前,一群來自四面八方、平均年齡不超過26歲的年輕人,他們因為一起參加許多社會運動,意氣相投,選中一間有八十年多歷史,荒廢了二十年的鐵工廠,開始過著同居共享的生活。他們不但一起經營社會議題,還把理念落實在生活當中,來看他們的故事。
第458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羅盛達x 89
-
-
AdminAdmin | 2017-03-27政治經濟文字:婁雅君攝影:賴振元
緬甸‧民主之後
緬甸,這個充滿佛教意象的國度,近年來因為政策的開放,讓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這個充滿開發機會的地方。尤其翁山蘇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在民主選舉中大勝,取得中央的執政權後,外國企業更加看好它的未來發展。
國內的民眾,對於等待已久的民主終於到來,更是欣喜若狂。這個封閉已久的國家,被經濟敲開了大門,瞬間開放的政策,也造成土地價格和物價水漲船高。
雖然政府去年提高了每日的基本工資,一天3600緬幣,大約只有三塊美金,對大多數底層的人民來說,生活依舊相當艱困。經濟發展和貧窮問題,將是民選新政府上任後的首要挑戰。
我們所稱呼的緬甸,並不是單一國家民族的概念,而是一個聯邦體制。光是官方所承認的民族,就高達135個,他們有不同的語言、信仰和文化。英國殖民和軍政府統治超過一個世紀,不同民族之間,不但缺乏互信基礎,甚至彼此仇視。境內的武裝民族,長期與緬甸軍交戰,導致這些少數民族,逃往鄰近各國,成為難民。曾經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翁山蘇姬,如何處理難民議題,將是他無可迴避的責任。同樣值得觀察的是,全國民主聯盟雖然取得執政,但是國防、邊境和內政部門仍掌握在軍方手中,權力根基穩固,更左右著緬甸政局的發展。
新政府力推南向政策,緬甸自然也是重點之一。七月份,台灣三十幾所大學相繼在緬甸的仰光和第二大城曼德勒舉辦教育展,深化雙邊的文化交流。
這兩年,來台簽證手續簡化,緬甸學生來台更容易,而行政院也正準備開放緬甸民眾可以免簽證來台,更遑論產業界看準緬甸民主之後的商機,準備進軍新市場。不過緬甸是全球都爭相角力插旗的新興市場,南向政策面對的是一場全世界的競爭,需要更宏觀和細膩的操作與考量。
第457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振元x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