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嶄露頭角,文創產業面臨哪些挑戰?
-
SystemAdmin | 2018-02-05司法人權系列報導:逃離迫害,難民的漫漫流亡路攝影:羅盛達
羅興亞悲歌
2017年8月底,緬甸若開邦爆發了對少數民族羅興亞人的迫害,導致超過60萬的難民跨越邊境,進入孟加拉的難民營。聯合國的人權專員表示,這是有如種族滅絕的屠殺。羅興亞這個被緬甸政府剝奪公民身份的少數族群,因為長期受壓迫,許多人到處流亡、散落在東南亞國家之間,流離失所彷彿失根的浮萍。獨立特派員透過追蹤一個分散在泰國跟孟加拉的羅興亞大家族,了解這個沒有國家的民族,心中渴望回家、但卻無能為力的辛酸。
在羅興亞人逃亡至孟加拉的過程中,許多人遭到極端分子殘忍殺害,甚至還有集體性侵女性的暴行發生。不少倖存下來的羅興亞女性必須面對那些有如夢靨的回憶,讓她們在難民營中飽受創傷之苦。而這些羅興亞女性雖然暫時逃離了殺戮,但在難民營中的生活仍然相當不容易。有些人因為缺乏足夠的糧食維持生活,不得不下海賣淫,成為性工作者賺取微薄的金錢。羅興亞婦女逃到孟加拉這個陌生國度後,迎接她們的不是美好的樂園,而是一個接著一個的困難與挑戰。
第533集
文字:楊智強 / 攝影:羅盛達x 113
-
SystemAdmin | 2018-02-05公共安全系列報導:回家路好難,交通資源分配的複雜課題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花蓮強震特別報導
《花蓮強震夜》
東台灣深夜地牛翻身,全台餘震不斷,花蓮市區災情慘重,包括統帥飯店、雲門翠堤大樓等四棟建築物倒塌,搜救行動持續在進行當中。這場發生在深夜11點50分,芮氏規模6.0的地震,震央在花蓮近海,地質專家研判是貫穿花蓮的米崙斷層錯動所引起。而2月4日晚間花蓮近海已經發生過一起規模5.1的地震,就是這起地震的前震。由於餘震非常頻繁,氣象局表示不排除未來還可能引發更大地震。
《206啟示錄2.0》
兩年前,南台灣發生了震央在高雄美濃,造成117人死亡的南台大地震,是繼921大地震後最嚴重的地震。而2月6日花蓮強震再次造成重大災情,這是巧合嗎?能不能有更科學的方法精確預測地震?地質學家指出,環太平洋地震帶已經進入了活躍期。和地震共存,是台灣人民必須正視的事實。如果我們將時間軸拉長來看,過去113年來,台灣發生過13次大地震。
內政部統計,全台超過三十年以上的老屋,有370萬戶,它們的耐震係數都不足。尤其是台北,像這種四、五十年的老建築總共有5萬3千棟。國家地震研究中心曾經估算,如果台北發生了像這次花蓮地震般6.2以上的地震,將有1850棟的房子會倒塌。為了確保民眾住的安全,營建署決議對民國88年底前興建的住宅,給予健檢補助。未來政府要如何輔導耐震力不足的住宅進行補強或拆除重建,是一場和時間賽跑的挑戰。
《挑戰‧蘇花改》
對東部地區花蓮台東的民眾來說,一條安全回家的路一直是他們心中的最痛。這一次花蓮強震也造成台九線蘇花公路一度中斷,和中到崇德有零星落石,經過搶修,在3點55分恢復通車。蘇花公路每逢地震豪雨就坍方,地方人士訴求建蘇花高速公路,卻因為環保問題爭議多年,最後行政院核定以改善山區道路的方式進行工程,也就是目前俗稱的蘇花改。
蘇花改分成三段施工,蘇澳到東澳、南澳到和平以及和中到大清水,蘇花改工程行經十四個斷層帶,工程單位採高標準設計,除了避開易坍地段,也加強防震設施,能夠抵抗震度七級的強震。其中A段也就是蘇澳到東澳的9.7公里,歷經五年多的施工,2月5日通車了。其他的南澳到和平以及和中到大清水,則預定要到108年底才能完成。現在通車的A段,2月5日剛通車就面臨地震的考驗,到底這段新的公路如何對抗強震豪雨?未來還面臨哪些困難及挑戰?
第531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x 114
-
AdminAdmin | 2018-01-31公共安全攝影:周明文
防震練習曲
再過幾天就是206台南地震兩週年,而921地震,明年也將屆滿二十週年。在這些重大的災害歷史中,我們學到什麼樣的教訓?
台灣和日本都是地震頻繁的國家,日本為了加強學校防災防震意識,把安全兩字放入校園保健法中,編列一定預算和人力,要求學校確實執行。而台灣的學校防災教育卻因為教育部不是災害主管機關,即使有學者深入校園訪視與輔導,但是預算與正式人力,卻沒有像日本那麼完備。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地震防災的觀念需要釐清,例如過去大家常說地震要躲在黃金三角的觀念其實並不正確,當地震來臨時,應該要立刻趴下,找掩護,握緊穩住,才是正確的抗震保命三步驟。
第530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x 117
-
SystemAdmin | 2018-01-31政治經濟系列報導:台青西進之路攝影:羅盛達
台青西進之路-下一波
英國牛津經濟研究院預測,2021年台灣將會面臨全球最大的人才缺口,我們的人才都跑到哪裡去了呢?
中國,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由於地緣和語言關係,已經有很多台灣人選擇到中國工作,而現在則是有越來越多的台灣學生選擇到中國念大學,或是以交換生的方式先去感受、體驗生活。
對飽受22K低薪所苦的台生來說,中國是未來全球經濟發展的引擎,工作發展空間非常大,光是他們聽到現在中國大學生畢業的起薪,就足以令這些年輕學子躍躍欲試。台生眼中的中國,是什麼吸引他們紛紛前往?
第530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羅盛達x 61
-
AdminAdmin | 2018-01-31司法人權文字:李婕綾攝影:張智龍
工運寒冬 1/31 第530集
一月初,為了抗議勞基法修法,以桃園市產業總工會為首的勞工團體用突擊方式占領台北車站第三月台,同時跳下月台臥軌抗爭,寫下台灣工運史上第三次臥軌抗爭的紀錄。
工運團體回顧這些年來為了爭取勞工權益抗爭的歷史,從90年代因為大量工廠外移,造成許多中高齡勞工失業,拿不到退休金與資遣費,爆發連串抗爭開始。到近年的國道收費員、華航罷工等事件,工運團體發現他們抗爭的對象不再只是單純的資方,還有更複雜的國家機器。
過去的抗爭都獲得政府回應,小有成果,但今年1月8日,即使勞團跳下月台臥軌抗爭,勞基法修法依然在立法院強勢三讀通過。勞工團體認為,這表面上是一個法案的過關,背後反映的卻是政府的拒絕溝通與強勢心態,而這樣的狀況,將嚴重壓縮未來台灣工運的倡議空間。
第530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x 125
-
AdminAdmin | 2018-01-23醫療公衛攝影:周明文
送藥到府 藥你更好
長照2.0已經在106年上路了,另外在宅醫療也蔚為風潮,都是為了因應高齡化社會的來臨。長照2.0上路之後,特別強調是為了建立以社區為基礎的長照服務體系。目標是要建構一個找得到、看得到、用得到的照顧體系,所以照顧對象也從過去的51萬人增加到73.8萬人。
高齡、少子化,伴隨而來的老人照顧已經是世界各國要面對的嚴峻課題。台灣目前除了有居家醫療服務之外,送藥到府過去只是由一般民間推動,不過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近19萬的彰化縣,失能老人就佔了12.7%,106年開始彰化縣衛生局看到這個需求,特別結合彰化縣的藥師公會,領先全國推出由藥師送藥到家的貼心服務,優先服務對象是獨居及中重度失能老人。由藥師送藥到府,不只可以為重複用藥、安全用藥把關,還可以發揮其他醫療院所服務不到的功能。
第529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x 65
-
SystemAdmin | 2018-01-23政治經濟系列報導:台青西進之路攝影:羅盛達
台青西進之路-帝都
根據中國互聯網報告指出,中國網民規模有7.3億,相當於歐洲人口總量。中國使用手機網上支付的比例更高達67%,4.7億人,互聯網和傳統產業加速融合,創造中國經濟高速發展。
尤其在北京,人才薈萃,資源集聚,互聯網更是蓬勃發展,被稱為中國矽谷,也因此特別吸引台灣青年前往尋夢。不過,在北京創業生活成本非常高,他們現在的平均房價換算台坪一坪一百多萬台幣。房價這麼高,住房和辦公成本開銷相當大,而地方政府如何協助新創公司加速成長就是他們生存的關鍵。
第529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羅盛達x 86
-
AdminAdmin | 2018-01-23司法人權文字:婁雅君
看見非公民
在台灣,外籍勞動力的比例,逐年上升,他們和我們共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但是他們所關注的問題有哪些,您知道嗎?去年九月份開始,台灣移工聯盟舉行了一場模擬公投,針對移工們面對的三大問題,進行了投票。分別是家務勞工應受勞基法保障、廢除私人仲介制度、移工得自由轉換雇主。
他們會因為產業別的不同,面臨不同的問題。例如廠工,很容易遇到短發加班費,和被威脅遣送回國的問題。看護工則是工時過長,或是被雇主非法另作勞工使用。當台灣正在捍衛本勞的權益時,這群非公民的處境,也應該被社會正視。
第529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李金龍x 110
-
AdminAdmin | 2018-01-16司法人權文字:李婕綾攝影:張智龍
再見‧文萌樓
1997年台灣社會的反廢娼運動,位於台北市歸綏街的文萌樓是當時抗爭公娼的活動據點,不但記錄了城市變遷下的性產業歷史,更是台灣妓權運動的肇發地。2006年文萌樓被台北市政府指定為市定古蹟,成為目前全台唯一與性產業和妓權相關的古蹟。
成為古蹟後,文萌樓的產權依然是私人所有,由公娼自救運動成員組織而成的日日春協會以承租的方式維護文萌樓,同時透過導覽與展示來保存性產業歷史與倡議性別議題的討論。
2011年,文萌樓易主,新屋主提出訴訟要求日日春撤出文萌樓,同時積極讓文萌樓參與都更,雙方因此展開長達六年的訴訟。2017年日日春確定敗訴,也正式撤出文萌樓。不過,日日春並未放棄。撤出文萌樓的日日春,透過哪些方式延續文萌樓的歷史意義?
第528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x 112
-
SystemAdmin | 2018-01-16政治經濟系列報導:台青西進之路攝影:羅盛達
台青西進之路-背後
2014年,台灣發生太陽花學運,讓中國驚覺到台灣年輕一代與生俱來的「天然獨」與大陸的距離,因此新的對台政策從以往「三中一青」轉為「一代一線」,也就是將重點工作放在「青年一代」以及「基層一線」。在雙創政策中,大陸為台灣青年廣設創業基地,給予相當好的創業條件與優惠貸款,讓他們享有特殊待遇,試圖拉攏台灣年輕人。
然而,台灣年輕人,不管政治傾向為何,以創業來說,年輕人考慮的是市場和條件,而非意識形態。面對大陸不斷開出紅利,吸引台灣青年,在這新一波西進磁吸效應下,台灣政府要如何因應,給予年輕人更好的創業機會和環境,才不會讓我們的人才不斷流失。
第528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羅盛達x 106
-
AdminAdmin | 2018-01-16司法人權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勞檢的真相
立法院1月10日三讀通過勞基法修正草案。有勞工團體形容,這是讓週休二日走入歷史,全面變成責任制,也是勞權的大倒退。這次修法的重點有鬆綁七休一、提高加班上限、縮短輪班間隔、休息日加班改為核實計算、特休假也可以遞延、甚至還加上了加班費可以換成補休的條文。
到底未來勞工如何主張自己的權益?很多人可能會說加強勞檢,但監察院去年底,才因為勞檢人力不足,糾正勞動部。到底在人力短缺的現況下,勞動檢查員如何為勞工把關?未來又將面臨哪些更嚴峻的挑戰?我們實地跟著檢查員前往檢查現場,一探勞檢的真相。
第528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x 115
-
-
AdminAdmin | 2018-01-09藝術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老天開的那扇窗
俗諺說當老天關了一道門,必定開啟另一扇窗,也許有些人覺得這是空話,但我們要帶您看兩個真實的案例。首先是創辦聽障舞團的林靖嵐,您或許覺得奇怪,聽不到音樂要怎麼學跳舞?但台灣有個聽障舞團成員全都是聽語障人士,創辦人林靖嵐從小學舞,因為聽不到音樂節奏飽受挫折,甚至一度因為同學的霸凌而放棄舞蹈。後來用腳在木地板上,感受到節拍的共鳴,從此開啟舞蹈之路。
而另一位先天患有妥瑞氏症的花藝家吳尚洋,從小發作時被說是鬼附身、神經病,但他卻持續用樂觀的態度堅持花藝之路,甚至拿到了世界冠軍。
第527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x 103
-
SystemAdmin | 2018-01-09政治經濟系列報導:台青西進之路攝影:羅盛達
台青西進之路-逐夢
中國龐大的人口紅利,市場商機潛力無窮,很多台商在對岸都有設廠投資。不過,以往如果沒有雄厚資本,很難在市場立足,近十年,中國經濟飛速成長,台灣有些人也選擇到中國工作。而在2015年之後,越來越多年輕人直接跑到中國創業,因為中國總理李克強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雙創政策,提供很多創業誘因,要激發年輕人的創業熱情。
在中國各地興起許多孵化器,專門協助青年創業。不只提供住宿,有專人輔導,協助創業青年建構人脈、熟悉市場。當然還提供最重要的創業資金,辦公室也免租金,直接拎包即可進駐。其中,在東莞有兩個80後的台灣醫生,他們放棄高薪,到中國創業養魚,以科學化管理,不使用抗生素的方式,協助漁民從事健康養殖,一起來看看他們的故事。
第527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羅盛達x 101
-
AdminAdmin | 2018-01-01教育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電子寶寶‧性教育
性教育對五六年級生來說,就是尷尬的國一健康教育第12-14章,有的老師課文念過,有的是連上都沒上。後來實施九年一貫及十二年國教,台灣的性教育教學現場,卻因為師資不足,有近九成被配給其他科目老師上課。
桃園市壽山高中有一位健康護理老師,設計了一整套教性教育循序漸進的課程。而為了幫學生建立對於愛與性的價值觀,他引進了電子寶寶。別小看這個擬人化的電子寶寶,它可是高科技的產品,內建許多感測器。
像是頭部和頸部感應器,可以偵測搖晃或拍打小孩的力度及姿勢正不正確;溫度及尿布感應,照顧者必須要定時更換適當衣服及尿布;餵食感應可以看照顧者有沒有定時餵電子寶寶吃飯;當然還有逼真的不得了的哭聲。如果沒有做好以上這些事項,電子寶寶還可能失去生命跡象甚至死亡。
這種在國外,被用來教育護理人員及新手爸媽,如何照顧新生兒的教具,現在被應用在健康教育課程上,讓學生透過週末42小時的照顧,深刻體驗什麼是愛,什麼又是必須負責任的性。
第526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x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