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嶄露頭角,文創產業面臨哪些挑戰?
-
AdminAdmin | 2023-12-13政治經濟
台灣高車價 關鍵揭祕
在台灣買車,不管是要買進口或是國產車都會發現車價偏高。買車是大事,屬於高價商品的汽車,對很多人來說是最昂貴的動產,不過在國外賣一百萬的進口車,在台灣可能就要賣到兩百萬。同樣的車型在台灣的售價,跟國外差到一倍之多,究竟原因何在?
車價高,汽車的關稅、貨物稅經常成為民眾討論的焦點。原本用來保護汽車產業的稅制已經有六十年,但國產車價格卻一直無法壓低。對比進口車銷量連年成長,專家預測,台灣進口車的市占率在今年就會超越國產車。另外也有駕駛人認為,既然台灣車價高,那就買二手車來降低購車成本。不過買二手車,要注意哪些細節才能不踩雷?
第831集
文字:鄭淑文 / 攝影:劉建邦x 98 -
AdminAdmin | 2023-12-06政治經濟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台積電德國廠的挑戰
疫情全球晶片荒,各國都積極希望能發展自己的晶圓廠,確保晶片供應。台積電最近就接連宣布三個海外設廠計畫,分別是美國亞利桑那州、日本熊本及德國德勒斯登。
但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面臨缺工問題,當地工會起身抗議,美國廠的量產時間被迫延後一年。德國最近又傳出,憲法法庭裁定聯邦政府預算挪用違憲,導致可能影響台積電50億歐元的設廠補貼。儘管德國總理蕭茲出面承諾,會儘快找到解決方式,全力支持設廠,但還是成為台積電德國廠的一項變數。
獨立特派員實地前往德國一趟,看看為什麼台積電歐洲廠,會選擇在德勒斯登設廠?這裡的投資環境如何?未來會不會也出現跟美國一樣的缺工及工作文化差異的問題?
第830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x 118 -
SystemAdmin | 2023-12-06司法人權系列報導:他鄉亦故鄉,在台新移民的故事系列報導:2024請問總統系列報導文字:婁雅君攝影:袁宏書
2024請問總統 – 無國籍者的牢籠
我們一出生就擁有國籍和身分,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不過,外籍配偶嫁到台灣來,如果要拿到身分證,依照以前的國籍法,必須先放棄母國國籍,才能提出申請。等待期間,如果離婚等因素,就可能撤銷申請,導致他們淪為無國籍者,人數以越南最多。而撤銷理由,多半與婚姻真實性與品行端正有關。
不過這樣的認定原則與判定不夠嚴謹,對外籍配偶不盡公平。雖然民國105年國籍法修法,但是這群人還留在台灣,他們沒有身分,也不能回母國。他們的下一代,甚至已經成年,有的還年幼。對於這些在歸化過程而淪為無國籍的人士,給予救濟,是政府不能迴避的責任。
第830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袁宏書x 115 -
-
SystemAdmin | 2023-11-29司法人權系列報導:他鄉亦故鄉,在台新移民的故事系列報導:2024請問總統系列報導
2024請問總統 – 新住民來發問
選舉期間,新住民的議題就開始有了熱度。許多外籍配偶已經來台三十年,台灣至今連一部保障權益的專法都沒有,中央也沒有專責單位。對他們來說,雖然已經在台灣生活多年,若要洽公或申請政府協助,要找什麼單位都不知道,經常在各部門間跑來跑去,非常不便。
目前在台灣就學、就業的外籍人士,加上外籍配偶,多達150萬人,他們都是廣義的新住民。未來台灣還會繼續開放外籍人士來台居留,如何完善新住民權益的保障,是開放的移民社會必須做好的準備。
第829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陳廷宇x 88 -
SystemAdmin | 2023-11-29司法人權系列報導:2024請問總統系列報導文字:萬真彣攝影:黃政淵
2024請問總統 – 我們要身心障立委
全台的身心障礙者120萬人,連帶家屬及照顧者有近500萬,也就是說台灣將近四分之一人口的生活,都可能受到身心障礙者相關政策的影響。過去,台灣曾經有徐中雄、鄭龍水、王榮璋和楊玉欣這幾位身心障立委,他們為障礙者權益和相關法令的制定貢獻不少。不過現在的第十屆立法委員,卻沒有身心障立委,席次掛零。
尤其新冠肺炎疫情過後,障礙者面臨照顧不足、貧窮等風險。問題不斷增加,卻沒有能感同身受的身心障立委來幫他們發聲,相關議題不但常被忽略,甚至還可能產生錯誤的決策。大選將近,身心障礙團體極力倡議能讓身心障礙者立委進入國會,來看獨立特派員的報導。
第829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x 117 -
AdminAdmin | 2023-11-29醫療公衛
免疫負債 風暴來襲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發現,自己或身邊的親友們最近感冒的人增加了?新冠疫情趨緩後,另一股免疫負債風暴正席捲而來。
什麼是免疫負債?新冠疫情期間,因為戴口罩、勤洗手等防疫措施,大幅減少的流感、腸病毒等流行性疾病,在解封後的今年冬季大規模爆發,流感確診人數持續攀升,半年內累計超過三百例流感重症,成為三年來的最高峰。
而且流感病毒不只在冬季流行,現在春夏也成為流感好發季節、病毒也與過去不同。在疾管署的監測統計中,台灣的流感季有什麼樣的變化?幼童在這一波傳染病中受到哪些衝擊?從中醫、西醫的觀點,我們該如何面對、增加自身抵抗力?
第829集
文字:鄭淑文 / 攝影:劉建邦x 113 -
-
AdminAdmin | 2023-11-22教育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國家鐵道博物館活起來
台北市市民大道上、大巨蛋旁邊,有一個占地16.79公頃的園區,從日治時代開始,就是台灣最重要的鐵路車輛維修基地,後來台鐵叫它台北機廠。原本這塊地面臨被資產活化的危機,經過各界抗爭才指定為國定古蹟,未來將成為國家鐵道博物館。
一個荒廢的園區、還有一大堆年久失修的機具,要如何變成典藏鐵道文物的展區?歷經四年的改造,今年台灣文博會期間,鐵道博物館初試啼聲對外開放部分展區。推出真的可以讓民眾搭乘的藍皮柴油車、各式修復的車輛及員工澡堂,還有限量台鐵便當,成功吸引十萬人參觀。
第828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x 126 -
-
AdminAdmin | 2023-11-15國防軍事文字:邱惠恩攝影:鄭仲宏
俄烏城市戰 系列報導
00:00〈救難員〉
獨立特派員記者在9月份前進烏克蘭,造訪首都基輔市,走過震驚世界的大屠殺事件之地-布查市,還有布查市隔壁同樣遭受俄軍摧殘的伊爾平市,以及緊鄰俄羅斯邊境的哈爾基夫州。我們想帶觀眾看到,大敵當前,城市裡的每一個人如何起身應戰。
第一線的救難人員,包括消防員以及醫護人員,他們在敵軍攻擊的同時,還要執行救援任務,因此消防人員必須穿著防彈背心等裝備,再加上原來的消防設備,總重量達四十公斤。他們如何在前線面對這麼大的挑戰?
11:17〈消失的生命〉
戰火無情,城市中,有些生命被迫消失,但這些被消失的生命,有一部分是被俄軍綁架擄走。俄軍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呢?獨立特派員採訪被俄軍綁架擄走的倖存者,現身說法。
25:47〈戰火笑靨〉
即便戰爭如此沉重,但在採訪過程中,有一群人,常常以美麗的笑容回應獨立特派員的鏡頭,就是孩子。為了守護孩子的笑靨,烏克蘭政府在制度跟軟硬體上,做了很多努力。
36:16〈戰地記者〉
城市裡,有一群傳遞戰爭消息的人,那就是新聞記者。特別的是,烏克蘭記者報導新聞時,自己本身就是新聞事件的當事者。尤其在極度希望自己國家贏得勝利的情緒下,新聞記者如何不成為國家大外宣工具,繼續堅持中立、客觀的新聞室準則呢?
44:51〈政治人物〉
戰爭之下,除了前線,其他民眾、各行各業都得照常過日子,如何讓整座城市在戰爭威脅下仍然正常運轉,是政治人物的責任。非常時期下的政治領導人,得有什麼樣的特質與思維?
第827集
文字:邱惠恩 / 攝影:鄭仲宏x 144 -
AdminAdmin | 2023-11-08全球脈動編輯精選文字:尹雯慧攝影:羅盛達
印度崛起 – 婆羅多的新生
說到印度南方的科技大城–班加羅爾,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它「印度矽谷」的響亮稱號。它被牛津經濟學院預測,從現在到2030年,將是全球發展最快速的城市,無論在資訊、綠能、汽機車、會展、新創等產業領域發展,都具有領導性地位,吸引許多國際企業以及印度國內公司,到此設廠投資,看中的就是高素質的年輕專業技術人才。其中,也包含跨國經營的台商企業。
面對這個語言文化及法規政策上,和台灣有著巨大差異的機會之地,究竟有什麼魅力?又有哪些挑戰?印度的經貿發展,同時帶動語言人才的需求,中文教學市場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第826集
文字:尹雯慧 / 攝影:羅盛達x 161 -
AdminAdmin | 2023-11-08編輯精選文字:尹雯慧攝影:羅盛達
印度崛起 – 兩個世界
印度經濟爆炸性的成長,意味著社會進步與改變的契機。不過,印度同時也存在巨大的貧富差距難題。根據「牛津貧困與人類發展倡議」2021年的報告,以每日2.15美元為最低生活基準,印度大約有2.29億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超過五分之一的兒童處於貧困狀態,數量冠居全球。
此外,在全球性別差距指數2022年的數據顯示,印度在146個國家中,排名第135名。性別平權的推動,幾乎敬陪末座。保守封閉的性別偏見、受教權的被剝奪、經濟主權操控在男性手中,在在使得女性進入勞動市場,困難重重,成為印度經濟發展的隱憂。風光亮麗的發展數據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失落?
第826集
文字:尹雯慧 / 攝影:羅盛達x 138 -
AdminAdmin | 2023-11-08土地環境文字:萬真彣攝影:黃政淵
別丟!我們自己修
您通常都怎麼處理壞掉的電器或3C產品呢?以前人們會送修,但現在更多人會選擇棄舊換新。因為送修越來越麻煩,不是維修據點很少了,不然維修價格太高,讓人覺得划不來。其實在早期,電器商品的說明書上會有拆機維修的參考,現在不但沒有,廠商甚至會警告消費者,如果自行拆機,就不負保固責任。
這些鼓勵消費者汰舊換新的趨勢,不但製造了大量的電子廢棄物,也剝奪消費者買產品應該有的維修權。現在,國際上興起草根維修運動,人們開始組成自己動手維修的社群,拿回維修權,也支持永續環保。台灣也有這樣的維修團體,獨立特派員帶您一起來看看。
第826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x 107 -
AdminAdmin | 2023-11-01全球脈動編輯精選文字:尹雯慧攝影:羅盛達
印度崛起 – 甦醒的南亞雄獅
聯合國今年4月宣布,印度人口總數已達14.28億,正式超越中國,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龐大的年輕勞動力族群,被視作是印度未來黃金十年的發展關鍵。近年印度不只積極投資航太科技,更成為史上第一個成功登陸月球南極的國家,也搶下世界重要峰會G20的主辦權,擴展全球政治影響力。
而在疫情期間,印度蓄積已久的醫療產業實力,更是一戰成名。挾帶人口紅利的優勢,印度這頭野心勃勃的南亞雄獅,正蓄勢待發。不過,老舊的體制規範、性別階級的差異鴻溝、就業機會的僧多粥少、教育系統的缺漏不均,在在都是印度崛起大步向前的挑戰。
印度高速發展的前景與未來在世界將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透過獨立特派員一手的深入觀察,來回應這個對當前世界重要的提問。
第825集
文字:尹雯慧 / 攝影:羅盛達x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