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嶄露頭角,文創產業面臨哪些挑戰?
-
SystemAdmin | 2025-04-16人物故事攝影:賴振元
voyu
1949年5月19日,政府宣布戒嚴,台灣歷經38年的白色恐怖時期。去年行政院將519定為白色恐怖記憶日,在519來臨前,我們要來回顧一段原住民轉型正義的傷痛故事。
1952年,阿里山鄒族醫生杜孝生遭保安司令部誣陷入獄,他出獄後帶著妻小搬離部落,但一生都活在恐懼中。他的兒子杜銘哲身為受害者第二代,成長過程始終與鄒族文化缺乏連結,即使後來為父親爭取到平反,一生卻依然都在尋找「家」的答案。紀錄片導演黃聖鈞、薛若儀歷時兩年,記錄下杜銘哲追溯父親過往的旅程,一起來看看這段故事。
第898集
x 178 -
-
-
-
-
-
AdminAdmin | 2018-03-20司法人權攝影:周明文
平反路迢迢
我們曾經報導五○年代牽連最廣的政治案件-鹿窟事件。鹿窟事件之後,接續發生玉桂嶺基地案,有17個人受害,以及瑞芳曉基地案件有25個人被波及。在這兩案42人中,被判死刑的就佔了三成,多達13人。而總結鹿窟基地、玉桂嶺基地及瑞芳曉基地三案中,有30多人被送到綠島監獄度過長短不一的歲月。
經過65年的漫長等待,這三案的受難者及家屬,106年底終於在監察院碰面了。不過人事已非,有些受難者已經過世,再也看不到轉型正義實現的那一天。不過這一場監察院的見面會,才是村民及受難者爭取平反路的開始,現在他們除了連署,希望盡快催生鹿窟事件的紀念館,也希望能在玉桂嶺案事發地點設立紀念碑,同時全面開放檔案、舉辦追思會。也希望在促進轉型正義條例通過後,能給予受難者與家屬應有的救濟與補償。
第537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x 71 -
SystemAdmin | 2015-06-16人物故事
嬉皮俠骨梅心怡
在戒嚴年代,有個美國人梅心怡做過台灣人權救援工作,他來台灣學中文,認識彭明敏、李敖後才知台灣當時政治的黑暗面,因此他暗暗的建立起與外界連結的情報網,找美國朋友和世界人權機構支援台灣政治犯,和艾琳達一樣,可說是關懷台灣民主運動最早的國際友人,他一度被限制來台,最終還是因為對台灣民主有貢獻,拿到了永久居留證。
去年以古稀之齡他參加太陽花學運,遭到警方起訴,後來到醫院檢查確定罹患了間皮癌,知道生命即將走到盡頭,五月底他辦了一場特別的音樂會,預先和朋友告別,上星期6月8日凌晨他真的走了,留下了台灣自由的空氣。
第402集
文字:吳東牧 / 攝影:其他x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