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嶄露頭角,文創產業面臨哪些挑戰?
-
AdminAdmin | 2024-01-17能源問題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德國氫能 戰略篇
德國除了將氫能運用在大眾運輸,也要擴大應用到一般民眾的生活中。例如用氫氣來燃燒生熱的熱水器已經問世,現在正在更新原本的天然氣管線,要讓氫氣可以輸送到家戶。德國身為工業大國,也計畫要用氫氣來發電、甚至煉鋼、製造出綠色鋼鐵。
不管是用在民生、交通或工業上,都得用再生能源製氫,才能真正降低排碳,這麼大量的綠氫從哪裡來?德國計畫要從非洲納米比亞、中東阿聯酋及北歐進口五到七成綠氫,本地製氫能量也要提升兩倍。德國的國家氫能戰略,如何將氫能大未來化為具體的執行計畫?
第836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x 111 -
AdminAdmin | 2023-08-16能源問題文字:婁雅君攝影:鄭仲宏
世界搶氫 韓國後發先至
氫能不只是2050淨零排放的解方之一,更是產業商機。全世界超過30國發布氫能策略,各國也以政府角色來支持氫能發展,歐、美、日、韓、中、澳,都相當積極,其中,韓國的氫能發展,可以說是後來居上。全世界的氫能車銷售,韓國占比超過六成,居於領先地位。
獨立特派員記者走訪韓國的蔚山,這裡是一座氫能示範城市,也是氫能車的生產基地。城市具備完整產業鏈,目前積極打造地下管線、加氫站等基礎設施。而年底即將啟用的氫能住宅,將以氫燃料電池發電,並提供社區暖氣與熱水。
第814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鄭仲宏x 131 -
SystemAdmin | 2013-12-05政治經濟攝影:羅盛達
後福島時代 核電 戰與和
美國核能發電商業運轉六十週年
毀滅性的武器轉變為和平用途
獨立特派員特地走訪美國
看看他們如何面對下一個六十年
今年是美國核能發電商業運轉六十週年,從二次世界大戰核能被當成毀滅性的武器轉變為和平用途,今年,有重大意義。但是碰上了日本311核災,核能科技也面臨許多新的挑戰,雖然包含台灣美國都考慮不再新建核電機組,但是怎麼應付未來電力需求? 最新態勢是: 將原本屆齡退休的老電廠延役,美國104部機組,半數以上都快到40年使用期限,已經申請延役到60年,但是安全嗎?
台灣核一二三廠也勢必面臨這樣的抉擇,沒有替代能源就得延長運轉,因此獨立特派員特地走訪美國,看看他們如何面對下一個六十年。 即使現階段美國正努力開發新能源頁岩氣,也有人主張用再生能源、風力發電,但這些需要政府的補貼無法市場化。台灣更小資源更少,我們要怎樣借力使力,順應自然?
第324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x 17 -
SystemAdmin | 2013-11-28政治經濟攝影:羅盛達
後福島時代 核電在美國
反核V.S 擁核
台灣的核能發展政策 搖擺未明
獨立特派員 到您到美國
窺核能產業及政策的改變及趨勢
百萬人廢核四環島行腳從十月十號由貢寮起步走,繞東台灣再北上,現在已經到了雲林,預定元旦要到總統府。我們吵了多年的核四依舊在停擺狀況,雖然一度想交付公投,但也撤案了,被質疑的幾大疏失問題,台電找了由核一核二核三廠調來的工程師,和國外專家逐一檢測改善,但一切都在台電內部進行,這麼專業的技術,外界也很難窺一二,究竟台灣能廢核嗎?
至今我們也拿不出更好的核能政策來,很多人舉國外的例子,說台灣為什麼不這樣為什麼不那樣,但從來沒人深究過台灣不能不核電的緣由。獨立特派員今天起將推出核電在美國系列報導,我們的核一二三廠就是由包含奇異在內的美國三大核能機組公司建造完成,幾十年來持續售後服務,賣給我們燃料棒、維修技術和專業工程,它是全球核能機組最多的國家,也對全世界核能管理相關規範影響極大。今天我們就先從三個第一開始看起: 全球核能機組最多、人類核能史上第一場核災三哩島事故、以及目前最老的牡蠣溪核電廠,在日本福島核災後,美國核能產業及政策也有所改變。
第323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x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