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嶄露頭角,文創產業面臨哪些挑戰?
-
-
AdminAdmin | 2024-05-29教育文字:尹雯慧攝影:鄭仲宏
技職教育的重生大挑戰
位在台東的公東高工,是一所由瑞士神父錫質平,創立於1960年的老牌技職學校,歷年來培育的學生,在各種技職競賽中,屢獲佳績。不過,去年卻因為財務狀況不佳,被教育部列入專案輔導對象名單,限期兩年改善,面臨退場危機。消息一出,震驚各界。
面對困境,公東高工積極尋求解方,裁科、減員、四處募款,教育部也成立查核小組,派員輔導。經過一年的努力,在今年五月舉辦的第一屆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審議會上,教育部宣布包含公東高工在內的四所學校,解除專輔。
危機雖然暫時解除,公東高工面對的少子化衝擊以及校務營運的難題,凸顯了技職教育在台灣的發展,仍然困難重重。
第854集
文字:尹雯慧 / 攝影:鄭仲宏x 145 -
AdminAdmin | 2022-02-09藝術攝影:袁宏書
紅磚世界72變
紅磚是台灣的傳統材料,早期也經常使用在不同的建築上面,不過紅磚也一度因為是否能承受台灣地震頻繁,沉寂一段時間,被視為是夕陽產業。
但是傳統的建材紅磚,也可以搖身一變,透過不同形式的建築運用,例如歷史、公共建築、宗教、學校、社區大樓以及庭園造景等,成為很棒的傳承。
不過要讓傳統紅磚千變萬化,需要有本事的高手,國內就有一個,平均年齡才二十五、六歲年輕人組成的紅磚團隊。他們各個都是曾經在紅磚競賽上,拿過獎牌的選手,有些人還是國手,代表台灣到國外舞台一較高下,身經百戰。
他們跟不同建材的結合,透過耐震工法及疊砌巧思,讓紅磚藝術之美以及它的獨特,經由一件又一件的作品呈現,延續台灣的紅磚文化。
第736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x 101 -
-
AdminAdmin | 2018-03-27教育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五專回來了
五月份國中教育會考就要登場,今年國中應屆畢業生除了高中高職可以選擇外,我們觀察到五專似乎有回歸的現象。過去二十年來,隨著專科紛紛升格為科技大學,原本五專學制並沒有消失,但招生人數逐年減少,而且是以護專為主。
不過今年北中南一共有九所科技大學,新設十四個五專科系重新招生,還包含台北工專、雲林工專、高雄工專等三所過去北中南第一志願的五專,甚至祭出百萬獎學金搶學生,光是招生說明會,就吸引許多家長學生的注意。到底相隔二十年,五專為什麼又強勢回歸?是技職教育再度受到重視嗎?
第538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x 72 -
-
-
AdminAdmin | 2017-03-28青年世代攝影:鄭仲宏
技職新面貌-看見需求
教改是近年台灣重要議題。如何讓因為廣開大學之門一度斷裂的技職教育,再次像往年般紮實,重新成為培育人才的搖籃,技職教育的內容能夠真正回應社會需求,是其中關鍵的一環。
本週開始,獨立特派員推出的技職教育系列報導,將帶您檢視不同國家的技職教育,如何面對這個挑戰。
新一代技職教育除了學技術,更重視看見社會需求。同時強化溝通和行銷素養,並且讓學制更彈性,來創造學校、學生和社會的多贏。這個禮拜我們要帶您看丹麥和土耳其的足部照顧學程,去看看他們如何細膩的將人們的需求轉化到技職教育的課程及訓練中。
第471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x 45 -
SystemAdmin | 2015-02-02青年世代攝影:羅盛達
雙軌行不行
講到德國,工業大大有名。工藝方面像瓷器也執世界牛耳,它還有全球五大快遞之一的DPD,每天在兩百二十多個國家收發140萬件包裹,必須準時到達目的地,成立四十年幾乎零失誤,為什麼?這都歸功他們肯花錢投資人才的培訓,技職生月薪三萬台幣,培訓三年一個人得花費一百八十萬的成本,這就是德國素負盛名的雙軌技職教育。
獨立特派員也參觀了近三百年歷史的德國皇家瓷器,每一件都是純手工打造,從帝國時代就是皇室御用器具,裡頭好幾位設計師彩繪師都從年輕做到老,技巧純熟,老闆不怕員工待得久人事成本增高,反而認為公司經營本來就不該只為賺錢,同時得負社會責任,花三年培訓換得可以工作一輩子的專業員工,是放長線釣大魚最好的投資。回頭想想,為什麼台灣的老闆沒有這樣的遠見?難怪德國人說,很多各國人士來取經,卻總無法學到他們技職教育的精髓。
第384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x 12 -
SystemAdmin | 2014-12-09政治經濟攝影:羅盛達
雙軌行不行
除了買不起房子之外,台灣年輕人最常見的抱怨還有找不到工作,要不然就是薪水太低,從小唸書到大學甚至研究所畢業,結果連養活自己的能力都沒有,產學之間的落差相當嚴重。一個社會除了有白領階級,還得有更多人做藍領工作,當多數人都只想坐辦公室或做服務業,就業市場的供需就會失衡,也不利於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
今天我們來看看一個跟台灣觀念完全不同的國家。提到德國工藝,相信大家都會豎起大姆指,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後,全球經濟一片慘澹,但德國卻能安然度過風暴,這跟他們的中小企業始終保持堅強實力有絕對的關係。
德國政府從1969年開始推動雙軌制技職教育,年輕人一進高中,老師就協助尋找未來可能投入的職場,企業也可以儘早培育人才,由基層起步,經過日復一日的磨練,長年累積下來的技術是個人和企業,甚至國家的重要資產。
這裡要特別一提的是,德國的做法跟台灣的建教合作完全不同,他們的學徒跟正職員工一樣領全薪,絕對不會把實習生當做廉價勞工!難怪德國人說,全世界都來向他們取經,但卻極少看到複製成功的國家。
第377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x 12 -
SystemAdmin | 2014-12-09青年世代攝影:賴振元
師徒之間
台灣教育現在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就是學校招不到人,學生畢了業也找不到工作,繞了一大圈,又有人開始懷念起以前的高職。
其實一些不趕流行,腳踏實地的想法跟做法,還可以在相對純樸的東部看得到。雖然資源有限,但很早就有來自瑞士和德國的技工投入這裡的技職教育,他們嚴守師徒制,師傅一定把徒弟帶到出師了才回國,他們做的是甚麼?
有建築鋪面、門窗木工還有油漆裝潢,學生大部分來自農工家庭,一技之長是他們謀生的工具,除此之外,也有人胸懷大志,投入技能比賽的集訓,大半年都住在選手營,包括女生在內,每天跑步做伏地挺身練體力,他們將代表台灣參加明年八月在巴西舉行的國際技能競賽。
第377集
文字:劉伯姬 / 攝影:賴振元x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