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嶄露頭角,文創產業面臨哪些挑戰?
-
AdminAdmin | 2017-03-28司法人權系列報導:航空爭議題文字:林珍汝攝影:張智龍
興航解散記
65年歷史的復興航空,上週無預警停飛,董事會後更直接宣布解散,引發各界譁然。一時之間旅客無機可搭、旅行社更是手忙腳亂緊急更改行程,消費端的問題不斷。而一千七百多名員工面臨失業,要得到多少遣散費,現在也充滿變數。
復興航空2012年開始,大舉購買廣體噴射機、投入國際航線,就種下財務的隱憂。而內部管理出問題,導致2014及2015年,連續發生兩次空難,更讓載客率一蹶不振。在這一連串停飛到宣布解散的過程中,政府在其中監督管理的角色有沒有改進空間?而台灣民航業從這起事件又可以學到什麼教訓?
第473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張智龍x 29 -
AdminAdmin | 2017-03-23政治經濟攝影:羅盛達
飛安柯南
206南台地震殷鑑不遠,而很多災難的發生,都是天災人禍交錯的結果。這兩年,復興航空七個月內發生了澎湖及南港兩次重大空難事故,飛安會公布的澎湖空難最終失事報告中指出,復興航空ATR機隊駕駛不照SOP標準作業程序的態度,是最大的飛安文化問題。
這樣的結論,飛安會的調查人員光是跟飛就24次,花了近一年半的時間,抽絲剝繭找出原因。成立十多年的飛安會,是台灣飛行安全把關者,第一線的調查人員更是各個臥虎藏龍,必須在每一次的事故中上山下海找出失事原因,讓每一次的意外都能記取教訓不再重演。
第437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x 21 -
SystemAdmin | 2015-02-10公共安全攝影:羅盛達
Mayday 最後的真相
引起國內外媒體高度關注的復興航空墜機事件,真相仍然撲朔迷離,有待飛航專家從各項線索抽絲剝繭。而根據飛安會對黑盒子內容的初步分析報告,這架班機先是二號引擎故障,但隨即有人關閉了另外一具一號引擎,導致飛機瞬間失去全部動力,在最後的關鍵72秒飛機一路失速、失控、終致墜河。當然在最後的報告公布之前,無法確認這種情況到底是如何發生的。
復興航空在七個月之內,接連發生兩次空難,出事的ATR機型的確比較輕巧省油,適合短距離飛行,它的安全性也在國際航空界獲得肯定,但復興航空的同型機最近五年卻傳出五次空中熄火,因素包括製造瑕疵以及維修不當,但這一次墜落基隆河的事件可能暴露出另一個嚴重問題,民航局已經要求復興航空71名機師必須重新接受三階段的ATR飛安檢視,只要任何一項不過就得停飛。
在罹難者家屬傷口仍未撫平的此刻,真相或許相當殘忍,但找出真相的目的是為了降低再出錯的機率,讓飛航安全獲得多一層保障。現在就來看獨立特派員的分析報導。
第385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x 11 -
SystemAdmin | 2014-07-29國防軍事
澎湖劫
一個星期來讓大家最悲痛的就是復興航空澎湖空難,48人死亡、十人受傷,墜機現場西溪村十四戶民宅損毀,這是近十年台灣最嚴重的飛安不幸事件。當時颱風剛走卻氣流不穩,機場才剛開放,民眾趕著回去第二天好上班上課,前後起飛的班機都安全降落馬公機場,為什麼這架復興航空卻在重飛時,拉不起機身,撞進了防風林,接著又墜落西溪村?這架ATR螺旋槳型飛機製造廠法國的民航專家已經來台灣正在調查失事原因。
台灣離島航線頻繁,復興航空從本島飛馬公幾乎一小時一班,ATR的輕巧與低成本正符合島嶼間的飛行,但是碰上壞天氣能不能安全落地就得靠飛行員的專業判斷和紮實的訓練了。當天的氣象雲圖顯示,颱風剛走,馬公機場的天候不好而且變化很快,這架班機從小港機場起飛時,馬公的能見度符合1600公尺的規定,30分鐘後飛到馬公上空,能見度只剩800公尺,機長決定重飛,很可能就在這時候遇上了強大的沉降氣流就失控了。黑盒子即將被解讀,但失事報告還得一個月後才公布,人心的傷痛和陰影恐怕是長長久久無可彌補的,就在大家眾說紛紜時,獨立特派員要從幾個不同面向為您追蹤報導。
第358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x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