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交通
-
SystemAdmin | 2017-03-22系列報導:體檢交通
鐵道大開發
一個時代的建設,是不是禁得起檢驗,在當下,人們未必能清楚分辨。二十年前,台灣廣設大學和科學園區,被視為政治正確。但是二十年後的今天,我們看到了科學園區的空洞化,大學面臨了少子化而可能關閉的後果。
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鐵路建設上。交通部所提出的振興計畫中,從桃園到高雄五個台鐵改建案,讓鐵路從平面改成高架化,或是地下化。但是這樣的改建案,到底能增加多少運輸動能,值得討論。
其中部分地區的改建案,還涉及徵收民地、都市開發等問題,引發不少爭議。如果只是單純地將鐵路從平面移除,而沒有城市交通的整體規劃,那麼現在流行的台鐵改建案,在二十年後,恐怕也會淪為空泛無效益的建設。
第422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振元x 5 -
SystemAdmin | 2015-04-28系列報導:共享這條路系列報導:體檢交通
Uber優步大挑戰
在美國發跡的叫車程式APP, Uber優步,迅速吸引了重度使用網路的年輕世代,一路燒到了歐洲又進軍亞洲,提供彈性優惠費率和優質服務。
想想看,簡單用手機按個鍵,車子馬上就到,坐一趟高級房車還有開車門和送礦泉水的服務,車資又比小黃便宜,難怪讓運匠們大受威脅,不過Uber提供像計程車一樣的運輸服務, 公司登記卻是資訊服務平台, 讓交通部陷入法令盲點,根本無法可管,只能用檢舉的方式開單,雖然目前已經開了兩千多萬罰單卻無濟於事,這場Uber大挑戰怎麼因應?
第395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x 6 -
SystemAdmin | 2015-02-02系列報導:體檢交通
高鐵怎麼救
高鐵從2007年通車以來一路爆出財務危機,三月份特別股訴訟即將宣判,如果還不出八大股東投資的五百多億就得面臨破產,政府想強勢接管,這究竟是怎樣的爛帳?已經營運八年的高鐵,目前每天平均十三萬兩千人次,遠遠不及當初高鐵公司自己預估的24萬,真的是因為經濟發展停滯?是連外公共運輸沒規畫好?還是票價太貴?
但除了運量,高鐵站體的開發也是重要收入,高鐵擁有開發權的桃園、新竹、台中、嘉義、台南五個車站,為什八年來不見具體成效?為什麼好不容易啟動的竹北站影城開發案臨陣喊卡?既然財務已經破洞連連,那麼預定在今年七月完工的南港、苗栗、彰化、雲林四個新站,加入營運後可以大大加分嗎?尤其彰化雲林是農業縣,在地人口不多,鐵路支線也沒上路,商務觀光客哪裡來?過去因為高鐵搶生意國內航線停了,台鐵也區間化,現在高鐵進一步台鐵化,這樣混亂的交通政策究竟好了誰?歷經藍綠兩黨執政,前交通部長葉匡時提出的財改案被藍綠立委聯手封殺,被政治化的高鐵怎麼救?
第384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x 4 -
SystemAdmin | 2012-11-08系列報導:體檢交通
大眾行有礙 (公路篇)
低底盤公車真的夠用嗎?
長途大巴士則完全沒有搭載身障者的設計?
臺灣的公路系統值得提出來讓我們挑戰!
臺灣最近幾年確實開始注意到行的問題,很多公共場所添加電梯、導盲磚、扶手,但還不夠,就拿低底盤公車來說,讓推嬰兒車的媽媽和老人家方便很多,但全臺灣一共才600部,大部分集中在臺北市,只有幾條路線才有,長途大巴士則完全沒有搭載身障者的設計。獨立特派員也是在一年多前認識這個小女生,婉坪,她罹患罕見疾病,從小就被困在輪椅上,她最大的願望是去南臺灣的海生館玩,但考慮再三,最後還是選擇自己開車。面對未來高齡社會,這是需要及早正視的問題。
第269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x 7 -
-
-
SystemAdmin | 2012-05-17公共安全系列報導:體檢交通
雪隧期中考
蘇花公路又因為連日豪雨中斷了,
東部交通一直都是問題。
通車六年的雪隧,
倒還真是功德一樁,抒解不少北宜交通流量,
為宜蘭人帶來每天五萬輛次的通勤和觀光人潮。
但是就在上星期,5月7日,發生火燒車事故,2死31傷,是雪隧通車以來最嚴重的死亡意外。雪隧是世界排名第五的長隧道,一場火就像一次大考,檢驗我們過去對長隧道的防救災工作,到底做得夠不夠?花41分鐘滅火、37分鐘排煙,一百多輛人車在嗆鼻的濃煙中摸黑逃命。
為了滿足更多用路人的需求,雪隧從原先每小時速限七十公里,提高到今天的九十公里,有人質疑,增加流量、提高車速,就是拿安全做代價。今天高公局和專家會商,討論速限和安全車距問題。台灣地形多山,橋樑隧道不可少,現在蘇花改也動工了,長隧道的救災安全與逃生常識,跟每個人都有關。
第244集
文字:黃淑敏 / 攝影:李金龍x 7 -
-
SystemAdmin | 2011-04-09公共安全系列報導:體檢交通文字:李婕綾攝影:張智龍
人行道變身計畫
以使用者的角度體驗優選的人行道,到底有哪些值得學習的貼心設計,又有哪些需要改善的細節?
如果可以打分數,您給國內的人行道打幾分?
去年內政部營建署採用公開選拔的方式,廣邀各個地方政府推薦轄區內值得驕傲的人行道。參加選拔的人行道在設計上必須有通用的概念,也就是,不管是甚麼樣族群的人都可以方便通行,當然包括幼兒、老人以及身障者。結果出爐,台灣南北兩端各有一條人行道獲選為優選道路。今天獨立特派員就要帶您實地到現場,以使用者的角度體驗優選的人行道,到底有哪些值得學習的貼心設計,又有哪些需要改善的細節?記者李婕綾張智龍的報導。
第191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x 10 -
-
SystemAdmin | 2010-01-09政治經濟系列報導:體檢交通攝影:羅盛達
文湖劫運180天
台北捷運「詐胡」文湖線倉促通車,半年故障逾百次 到底哪裡出問題?誰該負責任?
2009-10 跨年夜,台北捷運瞬間湧進非常多的人潮,其中,文湖線會不會當機,成了大家關注的話題。結果雖然當天沒有出狀況,但幾天之後竟然又傳出「煞車卡鉗」,緊急疏散了兩百名乘客。 從去年七月四號到現在,文湖線已經通車滿半年,這半年來文湖線總共故障一百多次,平均每一點五天,就故障一次。
很多市民都以為,文湖線頻頻故障,是因為之前的馬特拉和現在的龐巴迪,兩種系統的整合出現問題。其實,龐巴迪是用自己的系統直接取代馬特拉的系統,所以並沒有兩種系統整合的問題。現在包括台北市議會和監察院,都已經開始對文湖線展開調查。
從民國八十五年木柵線通車到現在,台北市捷運局已經累積十幾年的工程經驗,為什麼這條文湖線還會狀況連連呢?原來捷運局這次首度引進一種新的控制系統,所有列車的訊息都是靠無線電傳輸,一旦訊號中斷,列車會馬上緊急煞車。偏偏龐巴迪之前對這套系統的經驗,只有做過距離比較短的機場接駁列車。像文湖線這種二十五公里的長距離路線,還沒有足夠的時間測試,台北市政府卻在半年前決定搶先通車。這是不是一項拿市民當白老鼠的決策冒險呢?本報導請大家一起來回顧,文湖捷運的180天。
第131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羅盛達x 15 -
SystemAdmin | 2009-11-12政治經濟系列報導:體檢交通
誰來養高鐵
新高鐵時代=全民一起來揹「高鐵債」?是什麼壓垮了BOT的美夢?
台灣高鐵歷經一個多月的財務危機警報,在政府介入改組經營團隊,積極取得主導權後,高鐵公司暫時可以鬆一口氣,南來北往的交通也還能持續步上軌道,卻也開啟了所謂的「新高鐵時代」。台灣的高鐵,曾經以「公有民營」的訴求與精神,成為全世界最大的BOT案,如今因為巨額債務及利息負擔,逆向走上了「民營公辦」的道路。
出資興建的五大股東不再出聲,反而由政府一邊扮演高鐵借錢的保證人,另一邊又要求底下的公股銀行借錢給高鐵,這中間的矛盾與衝突,無形中成了全民的負擔。 誰來幫高鐵還債呢?答案是你、你,還有你。
不信嗎?平均起來,負債近四千億的高鐵,讓全台灣每個人,不管有沒有搭高鐵,都要替它扛下兩萬多元的債務。當年高鐵喊出政府零出資的口號,早就是一個大笑話。是什麼壓垮了BOT的美夢?讓我們一起來揭開這場財務危機的來龍去脈。
第123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余榮宗x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