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的Logo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 最新報導
  • 主題分類
    • 議題
      • 政治經濟
      • 司法人權
      • 土地環境
      • 國防軍事
    • 民生
      • 食品安全
      • 醫療公衛
      • 公共安全
      • 能源問題
    • 觀察
      • 全球脈動
      • 社福弱勢
      • 青年世代
      • 科學新知
    • 人文
      • 教育
      • 藝術
      • 體育
      • 人物故事
  • 系列報導
  • 關於我們
  • AdminAdmin | 2025-06-18
    關鍵字:
    城市騎行 路在何方
    在台灣,交通設計以車為本,不只人行道普及率不足,自行車路網的建置率更低。我們常見的自行車道,其實並不是專用道。例如在人行道上劃設的車道,在法規上,屬於自行車優先道,一旦遇到行人,要以行人優先。

    這種人車共道的設計,容易導致人車衝突,不是行人走上自行車道,就是腳踏車騎在人行道上。倡議團體指出,自行車的基礎建設不足,降低民眾作為交通工具的意願。相較於台灣,丹麥的哥本哈根,不只專用道普及,甚至還有自行車高速公路,基礎建設完善並配合各項政策鼓勵民眾作為交通工具,丹麥的單車通勤率超過四成。

    第907集
    文字
    婁雅君 攝影 袁宏書
    HD x 373
  • AdminAdmin | 2025-06-11
    關鍵字:
    北宜高鐵 宜蘭人的抉擇?
    北宜高鐵從台北到宜蘭,行車大約20分鐘,工程費用可能高達4000億元。對這個超重量級的建設,宜蘭人期待嗎?其實,他們有不同的看法。贊成的人,希望抓住這個家鄉發展的機會;反對的人,則擔心家鄉的純樸和農地被建設犧牲。

    而北宜高鐵在宜蘭只有一站,轉乘到其他鄉鎮的規劃如何?還有居民對農地破損、區域發展不均、縣內交通壅塞等種種疑慮,都接踵而來。到底宜蘭人的選擇是什麼?全國軌道系統政策,又如何兼顧地方居民需求?

    第906集
    文字
    萬真彣  攝影黃政淵
    HD x 362
  • AdminAdmin | 2025-04-23
    關鍵字:
    行人優先 行不行
    您知道全台第一個行人優先區在哪裡嗎?它就位在台北市信義區。在這段短短六十公尺的區域,路口地上有減速丘;車輛進入這裡,時速必須降到20公里以下,而且禁鳴喇叭;行人有優先路權,可以全寬通行,完全翻轉了行人得靠邊走的既有規定。

    行人友善區和優先區,在台灣仍是個相當陌生的概念,也不多見。相較於國外,在一些人車共享的街道、住宅區和風景區,卻經常可以看見這樣的設置。從路口設計到鋪面,清楚地提醒用路人,這是一個需要減速慢行的地方。跟著獨立特派員的鏡頭,一起去看看。
     
    文字婁雅君  攝影袁宏書
    HD x 641
  • AdminAdmin | 2025-02-26
    關鍵字:
    如何走出交通地獄–道路為何不及格
    我們每天所使用的道路,您會打多少分呢?其實道路設計,關係著我們使用是否順暢、安全,背後需要的是專業的規劃。檢視現況,道路的配置不但缺乏效率,也容易造成人車混流的衝突,例如隨處可見的車道過寬,讓汽機車可以在同一個車道並行、甚至互相超車,最後所有用路人都不安全。

    問題就出在,長期以來相關設置規範不明確,加上專業人才的缺乏,每到一個縣市,就可能出現不同的道路長相。今年初,交通部終於公布詳細的設置規範,讓各單位可以依循,不過既有道路存在的問題,要改起來卻是項巨大的工程。
    第891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袁宏書

     

    HD x 530
  • AdminAdmin | 2025-02-19
    關鍵字:
    如何走出交通地獄–四百億的處方
    4年400億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在2023年中正式啟動。交通部盤點出全台799處待改善路口,各縣市如果在2024年底完成,就可以獲得中央全額補助,到今年2月已經完成789處。譬如像是在25公尺以上的行穿線,增設行人庇護島,就是其中之一。

    然而道路改善需要通盤檢討交通量、車流、事故型態等因素,都不是短時間內能完成。如果地方政府為了拿到全額經費而急就章,可能只挑容易的項目做,而無法有效改善交通問題。獨立特派員走訪不同縣市,發現亟待改善的路口有些沒有納入名單,又或是該做的行人設施沒有做完全。問題出在哪裡?
    第890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袁宏書

     

    HD x 571
  • AdminAdmin | 2025-02-19
    關鍵字:
    如何走出交通地獄–行人好難
    長期以來,大家很習慣走在沒有人行道的馬路上,但您知道,市區道路沒有人行道其實是不合法的嗎?根據法規,12公尺以上的道路,至少要設置1.5公尺寬的人行道,如果受限於路幅,也不得窄於0.9公尺。

    行人地獄議題發酵後,廣設人行道成了共識。不過,在台灣要劃設人行道有多難,各地的交通單位最瞭解。只要是當地里長或是商家、住戶反對,這些基礎設施就難以施作。反對的理由多半是無法停車、影響生意,甚至是影響風水。校園周邊沒有人行道的狀況也不少,家長不放心讓孩子走在馬路上與車爭道,也變相鼓勵汽機車接送,又衍生出違規亂象。
    第890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袁宏書

     

    HD x 516
  • AdminAdmin | 2025-01-15
    關鍵字:
    高鐵開進高雄站
    2024年底,行政院長卓榮泰宣布高鐵南延屏東路廊方案,確定採用高雄車站至到屏東六塊厝的「高雄方案」。未來高鐵將從左營往南進入高雄市區,經過高雄車站,最後到達屏東六塊厝,全長25.9公里,預計行車18到19分鐘。

    爭議多年的路線方案看似劃下句點,高鐵進入高雄車站,也為南高雄的區域發展帶來希望。不過工程經費暴增超過千億,路線卻幾乎與台鐵重疊,效益如何?引來外界質疑。高雄車站周邊,歷經近二十年鐵路地下化的工程黑暗期,如今又要迎來高鐵工程,也讓居民憂喜參半。
    第886集
    文字:
    王皓民 / 攝影:鄭仲宏

     

    HD x 480
  • AdminAdmin | 2025-01-08
    關鍵字:
    天橋留或拆
    你居住的城市還有人行天橋嗎?最近幾年,各地方政府紛紛拆除人行天橋,有的是因為利用率太低、天橋老舊;也有的是因為要推行人本交通,所以拆除車本時代下的天橋,不過也引來居民不同的意見。

    去年底台北市政府拆除和平新生天橋,就引發在地居民強烈不滿,成立團體出面搶救;也質疑天橋拆除之後,交通沒有完整配套措施,反而人車混流,造成了路口的混亂。台北市政府在未來三年,可能還要再拆掉九座天橋,到底天橋的意義隨著時代有哪些轉變?人本交通究竟如何才是以人為本?
    第885集
    文字:
    廖怡芬 / 攝影:賴振元

     

    HD x 511
  • AdminAdmin | 2024-12-11
    關鍵字:
    如何走出交通地獄 – 當公車遇上路口
    近幾年政府致力推動行人路權,但2024年1到8月,行人交通事故死亡還是有228人,甚至比去年同期還要高。獨立特派員將推出《如何走出交通地獄》系列報導,全面檢視行人和道路設計政策。

    首先要從重大的行人事故談起。今年九月台中宮原眼科前,兩名東海女學生走在斑馬線上,遭到客運撞上,導致一人死亡、一人受傷。這是最近四年台中公車造成的第三起行人死亡事故,主因除了駕駛未停讓行人之外,不良的路口設計,也容易造成公車轉彎而撞到行人。

    事故發生後,台中交通局針對該路口進行改善,卻改得不夠徹底。民間團體認為,人行道拓寬之外,還要將轉彎軌跡做出來,車輛轉彎時就不會壓上人行道。另外,政府每年給客運業者數千萬甚至上億的補貼和補助,現有的評鑑機制卻無法要求業者,有效改善勞動條件和安全問題,讓這些每天在路上往返的大眾交通工具,成為道路安全的隱憂。
    第881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袁宏書

     

    HD x 525
  • AdminAdmin | 2024-11-20
    關鍵字:
    客運駕駛荒
    最近陸續發生公車的重大車禍,大客車駕駛適任問題再次引發討論。不過交通部公路局統計,目前市區客運加上公路客運,駕駛總共缺工就超過了2200人。

    除了高鐵的競爭,讓客運業運量下滑;司機工作時間長、載客壓力大、加上交通又混亂,也造成人力大缺口,就算開出月薪將近十萬元,一樣找不到人。駕駛肩負了每位乘客的生命安全,也因此累積許久的缺工問題,攸關乘客及用路人的安全。客運業究竟面臨什麼樣的困境?又該如何改善?
    第878集
    文字:
    廖怡芬 / 攝影:賴振元

     

    HD x 539
  • AdminAdmin | 2023-09-27
    關鍵字:
    駕照制度 台日新比一比
    不曉得大家還記得自己是怎麼考到駕照的嗎?考到駕照後,真的敢上路嗎?台灣行人地獄引發熱烈討論,其中駕駛訓練、考照機制就經常被詬病。

    在台灣考汽車駕照,S型、倒車入庫完全不能壓線,如同特技考試,跟實際路況有很大落差;機車則是沒有強制要求駕訓,看了考古題、簡單練習,年輕人就可以取得駕照上路。

    反觀在亞洲的日本和新加坡,日本駕訓有兩個階段的規定,駕照也分成三個等級;新加坡則是必須先考過筆試,才能開始學開車,道路駕駛不但要開上高速公路,甚至還有模擬駕駛訓練。對比起來,台灣的駕駛訓練考照機制是不是太容易了呢?
    第820集
    文字:
    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HD x 346
  • AdminAdmin | 2023-05-10
    關鍵字:
    交通戰爭-危險大型車
    全台有超過二十萬輛大客車、大貨車,一年造成一萬一千多件死傷事故,算下來,平均每天有三十個人,因為大型車事故傷亡。

    客運公車講求效率的行車模式,近幾年在政府強力管制工時之後,狀況有稍微改善,但車禍數還是不見下降。

    除了用路人的安全意識之外,台灣的道路設計,對於大型車行駛並不友善,尤其機車跟大型車爭道,在轉彎處一不小心就可能因為內輪差釀成嚴重車禍。再加上科技輔助大型車的視覺死角並不普及、監理法規過時,人、車、路三方面都讓大型車成為台灣道路上的不定時炸彈。
    第800集
    文字:
    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HD x 337
  • AdminAdmin | 2023-03-29
    關鍵字:
    交通戰爭-機車危途
    如果說台灣是行人地獄,那對機車族來講,馬路更是生命安全的煉獄。因為台灣交通事故的死亡者,有超過六成是機車騎士,去年就有1954位機車騎士因為車禍意外死亡,如果加上受傷人數,幾乎是每一分半鐘,就有一起機車的車禍事故。

    台灣長久以來,以汽車本位思考的道路設計,機車騎士被迫得穿梭在大小車陣中。另一方面太寬鬆的駕訓及考照制度、以及違規記點不夠落實,汽機車駕駛人經常不遵守交通規則,都使得機車族每天上路就像在搏命。還有高齡駕駛的問題,都因為城鄉差距越來越嚴重。
    第794集
    文字:
    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HD x 356
  • AdminAdmin | 2023-03-01
    關鍵字:
    洋蔥 捷運 我的家
    高雄捷運要從小港,穿過大林蒲,延伸到林園,原本是地方民眾期盼開心的好事,卻因為區段徵收車站周圍的農地,造成居民抗爭。

    區段徵收在台灣社會一直引發不少爭議,尤其在民國99年苗栗大埔區段徵收事件中,得到各界高度關注,也讓立法院對於土地徵收條例有相當多修訂及提案紀錄。

    農曆年前,主導高雄捷運林園區段徵收案件的高雄市政府,釋出善意回應,是否讓整個案件露出一線曙光?
    第790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HD x 378
  • AdminAdmin | 2022-12-21
    關鍵字:
    微型電動二輪車掛牌了
    從11月30日開始,微型電動二輪車掛牌納管了。這種利用電力、輕巧又不用考駕照的交通工具,在全台灣有超過44萬輛,使用者最多是外籍移工、長輩以及未滿18歲的青少年,去年一整年一共發生九千多起車禍,造成63人死亡。

    微型電動二輪車過去最大的問題就是違法改裝非常嚴重,改過的車可以很輕易就騎到時速五、六十,但因為沒有牌照,形成取締及管理的困難。納管之後可望解決部分改裝問題,不過因為還是不用考照,在缺乏騎乘安全教育的狀況下,車禍數能不能下降,恐怕還是得繼續觀察。
    第781集
    文字:
    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HD x 322
  • AdminAdmin | 2022-11-30
    關鍵字:
    金門大橋通車:新挑戰
    斥資近百億,耗時十二年施工,連結大小金門的金門大橋,通車一個月了!這座眾所注目的公共建設,金門人期待了三十年。

    過去如果要到小金門只能搭船,航行時間需要二十分鐘,現在車程只需要五分鐘,交通時間大幅縮短,讓小金門島上的觀光更容易觸及。因此大橋通車後,政府預估建設效應是三分交通、七分觀光,這七分觀光,就是希望能擴大觀光資源,吸引更多外來的遊客,達到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目標。只是過去甚少被看見的小金門烈嶼,在迎來改變的同時,又有哪些挑戰?
    第778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

     

    HD x 363
  • 1
  • 2
  • 3
  • 下一頁
  • 最後
Line icon Share
Tweet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隱私政策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5

奧博科技造訪人次 : 553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