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嶄露頭角,文創產業面臨哪些挑戰?
-
-
AdminAdmin | 2017-03-28政治經濟攝影:周明文
白色斜塔
有句話說:「健保好,台灣健保特別好,大病小病通通保。」這是形容健保低保費,卻可以享有高品質的醫療服務。但大部分人不知道,健保財源有限,健保署給醫院的給付其實都不高,台灣的醫學中心靠醫療本業賺不多,最主要是靠業外收入。
比醫院財務問題更令人擔心的是,急重症醫師嚴重斷層。過去還沒有實施健保前,住院和手術費用高,只有在校成績好的醫學生,才能當外科及婦產科醫師。健保開辦後,因為給付太低,大部分醫學生首選志願都偏向自費項目多、工作輕鬆、醫療糾紛又比較少的五官及皮膚科。
健保給付不足,對重症醫療產生影響最大,直接受到影響的和你我息息相關,未來許多急重症病患將面臨沒有醫生可看的困境。這座正在傾斜的白色巨塔,會如何影響台灣醫療的未來?
國外先進國家,醫學中心都是以接受轉診病人,救治急、重症以及發展研究及教學為主。但是在台灣由於醫療花費太便宜,導致到醫學中心看診的人數太多,有些醫院一天就超過七千人看診。台灣即將邁入高齡社會,醫療需求越來越多,倘若讓醫學中心繼續疲於看輕症,日後大家看診時間只會越來越少,病床更加一位難求。為了有效解決問題,健保署祭出六大策略,要落實分級醫療,讓醫學中心能有更多時間照顧急、重、難、罕症的病人。
第480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x 99 -
-
AdminAdmin | 2017-03-28政治經濟攝影:張智龍
映真在人間
1937年出生於苖栗竹南小鎮,成長於鶯歌的陳映真,是台灣近代最具影響力的左翼思想家、作家。他不只是一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者、社會主義者,他的文學、小說,以及他所創辦的人間雜誌,至今還持續影響社會年輕人與知識分子。陳映真的反抗意識,從就讀成功中學時,參與了美國大使館抗議美軍暴力事件開始。1968年他因為「民主台灣同盟案」被捕,判刑十年,移送綠島監獄。
出獄後陳映真陸續出版了《第一件差事》《山路》等小說、散文。但是只有文學、小說還不能滿足於陳映真對社會的關懷,1985年,他結合台灣重要的寫作高手,最具影響力的報導攝影家以及一群年輕人,一起催生了《人間雜誌》。希望把台灣底層小人物的故事,透過好的文學、好的紀實攝影呈現出來。《人間雜誌》所觸及的公害、核電、農民、勞工、兒童、婦女、原住民、客家運動、二二八、白色恐怖、老兵、外省人返鄉、以及國際反獨裁運動、媒體改革等等。越是弱勢,越是邊緣的議題,人間挖得越深。
八○年代《人間雜誌》的出現,對在台灣媒體發展重要性是無庸置疑的。八○年代台灣非主流媒體兩個重要代表,除了人間雜誌,還有隔年成立的「綠色小組」。《人間雜誌》跟綠色小組關心議題接近,並互相合作。包括從報導台灣第一個公害運動-台中縣大里反三晃農藥廠污染事件、新竹水源里反李長榮化工、鹿港反杜邦、後勁反五輕等議題。特別是在報導並發起《槍下留人》援救原住民青年湯英伸行動上,影響深遠,綠色小組當時就紀錄了陳映真的談話。過去人間報導過的議題,31年後再回頭審視,仍有他的進步性,而且很多問題至今尚未解決。1989年9月《人間雜誌》雖然因為財務困難而停刊,但是從人間鍛練後,離開的記者及攝影們,也在各個領域開枝散葉。2006年陳映真赴任北京人民大學客座教授,2016年11月22日病逝北京,享年79歲,人生謝幕。「有人雖生猶死,有人雖死猶生」陳映真的文字跟他的人道主義,以及人間雜誌的影響,就是最好證明。
在人間雜誌有兩股主要戰力 ,一部分是來們剛畢業的年輕人;一部分是已經相當有名的作家或攝影報導者。曾經在人間雜誌工作的記者或攝影,幾乎都有機會被陳映真叫進去辦公室長談,告訴他們:「不是人間的記者有多會寫,而是受壓迫底層的人民,他們的受苦們教育了我們。」並再三叮嚀記者們進入採訪現場時,要用最誠懇、謙卑的態度去面對受訪者,並找出隱藏在背後的社會結構問題。這份關懷弱勢,追求真相的精神,也是所有媒體工作者應該不斷提醒自己的指標。
第479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張智龍x 171 -
AdminAdmin | 2017-03-28醫療公衛
相遇無醫村
一位三十幾歲的年輕醫師余尚儒,全家在去年秋天搬到台東縣泰源的無醫村,跟醫院一起合作推動居家醫療跟社區照顧合作的故事。醫病關係是醫療體系中重要卻常被人忽略的一環,大學畢業後有機會到原鄉部落服務,跟著家醫科總醫師巡迴醫療的余尚儒,在原鄉部落體會了簡單而真摯的醫病關係。後來又參與安寧療護,並在就讀公衛研究所時,提出了醫療長照複合體的概念,認為醫療與照顧密不可分。
2014年後他年年參訪日本的在宅醫療,並決定將自己這幾年的綜合體悟,落實在工作中。去年秋天余尚儒應台東聖母醫院的邀請,全家搬到屬於無醫村的「泰源村」,希望由這裡開始做起,建立本土化的「在宅醫療連繫據點」模式。並讓台灣各地根據不同的需求,長出不同的果實,讓社區照顧體系能跟在宅醫療連結與合作,對病患、社區老人做最人性化的服務。
第478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x 148 -
SystemAdmin | 2017-03-28政治經濟系列報導:核去何從攝影:黃政淵
和食,核食?
日本核災食品到底應不應該開放進口?吃了有沒有問題?這些爭議從去年11月到現在,已經吵了兩個月。
民眾或許不是很了解,日本311大地震過了五年,福島鄰近五縣市的輻射汙染,究竟還嚴不嚴重。但是大家卻很清楚,要不要開放這些在健康風險上有疑慮的食品輸入,背後有來自日本政府的關切,以及WTO的經貿壓力。
即使政府宣布暫緩開放,先做好風險溝通再說。即使少了五縣市的供給,台灣對日本食品的消費需求不減,反而大幅增加,為什麼還必須做進一步的開放?這是一道「全民健康」與「國際貿易」的選擇題嗎?政府要怎麼解答?
第478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黃政淵x 106 -
AdminAdmin | 2017-03-28社福弱勢攝影:黃政淵
給力自立兒
經濟不振及離婚率升高,讓不少孩子的成長過程也受到影響。台灣目前約有3千多位孩子被安置在121家的兒童及少年安置及教養機構。
不過實際上,在這數字以外,有更多孩子,因為家庭功能不彰,寄養在親屬家庭或是流落在外。這些孩子到達法定年齡十五歲以上,如果沒有繼續就學,就必須離開安置機構,自行謀生養活自己。
這些才十幾歲就必須獨立生活的「自立兒」,因為要維持生計,多半無法升學,成為就業市場中的弱勢者。經濟、居住、就學、就業、情緒等各方面的壓力,造成貧窮及暴力循環。其中只有不到兩成的孩子,可以完成大專學業,但他們努力升學,半工半讀,在困難的環境中出人頭地,也成為許多自立兒的榜樣。
第478集
文字:王惠敏 / 攝影:黃政淵x 118 -
AdminAdmin | 2017-03-28政治經濟攝影:羅盛達
卓越大賞-難民的抉擇
這兩年恐怖攻擊和超過百萬的敘利亞難民湧入,讓歐洲各國面臨巨大挑戰,歐盟雖然和土耳其達成難民遣返協議,但這一波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最大的人口移動,已經對整個歐洲帶來既深且遠的影響。
如果有選擇,沒有人想成為難民,敘利亞的民眾逃離戰火,千里跋涉來到歐洲。因為德國總理梅克爾一開始敞開大門的政策,大部分的難民幾乎集中在德國,然而宗教文化的差異及大量難民所帶來的政治經濟效應,卻也對德國帶來極大的衝擊。難民議題後來成為德國極右派政黨操作的工具,也讓梅克爾腹背受敵,一起來看看難民的抉擇所帶來的挑戰。
第477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x 180 -
AdminAdmin | 2017-03-28政治經濟攝影:羅盛達
卓越大賞-流浪者之歌
人權和人道是歐盟各國處理難民議題的首要原則,然而大量湧入的難民缺乏流暢的安置及後續生活安排,不只讓主要難民收容國德國奧地利等政府面臨許多挑戰。對這些跋涉千萬里,遠離家園的難民們,怎麼在人生地不熟的異鄉展開新生活,克服內心的徬徨和恐懼,更是件不容易的事。
無論年紀大小,他們都必須學習新語言和適應不同宗教文化的生活方式,試著融入新的社會,等於整個人生砍掉重練。難民們面對的並不只是逃離戰火進入夢想之地一廂情願的美好,更多的恐怕是真實環境和現實壓力的許多衝突與不安。在這個過程中,除了政府的資源,大量NGO組織及志工的陪伴和投入,則是減緩難民潮壓力的重要黏著劑,一起觀察歐洲各國難民安置的不同經驗與挑戰。
第477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x 199 -
AdminAdmin | 2017-03-28政治經濟攝影:羅盛達
卓越大賞-自由的代價
整個世界的時空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變化,在恐懼的總和歐洲的難題系列報導中,我們試圖從巨觀與微觀、 當下與歷史的視角,來深入探討每個時代面臨的不同難題。而人心及政策如何選擇與面對,則是能否翻 轉困境的重點。我們要帶您到奧地利和斯洛伐克,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難民潮的挑戰。
歐洲經歷過幾次難民潮,特別是1950及60年代,匈牙利十月革命及布拉格之春時,都有大量難民前往奧地利尋求庇護,也讓奧地利安置難民經驗豐富。然而這次敘利亞的百萬難民潮,卻因為歐盟的政策分歧,讓奧地利訂下收容難民上限,甚至派軍隊駐守邊界,徹底挑戰無國界的申根公約。而東歐各國如斯洛伐克反難 民立場堅定,也反映歐洲國家在人道人權和國家利益間的拉扯與矛盾。
第477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x 182 -
AdminAdmin | 2017-03-28政治經濟文字:婁雅君攝影:賴振元
川普‧新世界
美國即將上任的總統當選人川普,會為全球及台灣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川普成為今年時代雜誌年度封面人物,不只是因為他出乎眾人意料之外,當選美國總統,更因為他上任後,他的不可預測和非典型政治人物的性格,將會對這個世界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
勝選後,川普的發言,每每造成震撼。從退出TPP,到質疑一個中國政策,對仰賴貿易出口的台灣來說,可預見的未來,經濟議題將會面臨很大的挑戰。
另一方面,他的國務卿人選提名,外界判斷未來將採取親俄羅斯路線,「聯俄制中」會是川普的大國戰略嗎?美中俄三國相互存在利益和矛盾的關係,他們之間的競合,又會將世界帶向一個什麼樣的新局面?
第476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振元x 244 -
AdminAdmin | 2017-03-28土地環境攝影:周明文
綠金時代
全球一起對抗極端氣候威脅的「巴黎協定」已經正式生效,這是由195個國家協商完成通過的氣候協議,要共同減少碳排放量,防止地球暖化。巴黎協定驅動全球綠金產業加速發展,因應這股時代趨勢,台灣也積極大力推展綠能,要讓再生能源在2025年占台灣供電比例20%。
在這個綠金時代,有人藉綠能投入有機產業幫助青年返鄉;也有年輕人合夥創業從事社會企業。而學校則利用閒置空間,在屋頂裝設太陽能板增加教育經費。就連地方政府也開始籌組能源公司,擴展地方財源。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股綠色經濟發展潮流。
第476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x 206 -
-
-
AdminAdmin | 2017-03-28政治經濟攝影:黃政淵
我不是社運歌手
除了在創作過程自產自製,獨立音樂強調創作者的自主意識,有時是訴說個人生活價值觀,也有時是表達態度。過去十年,在台灣許多重大的社會運動場合,時常看到獨立音樂人帶著樂器到場「聲援」,他們致力於用音樂,實踐對文化或社會的種種觀察。
在街頭之外,這些所謂的「社運樂團」也開始反思,「社運」這張標籤,對他們的創作是加分還是阻礙?又該如何讓聽眾真正從歌曲中得到感動,更參與公共事務。接下來介紹兩個樂團。「勞動服務」透過另組樂團更深入談台灣歷史與文化保存。而「農村武裝青年」主唱阿達,落實青年返鄉的步伐,從城市搬回農村,找尋土地與音樂的根。
第474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黃政淵x 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