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嶄露頭角,文創產業面臨哪些挑戰?
-
AdminAdmin | 2017-03-28政治經濟
打開檔案
在東德獨裁專制時期,許多人民長期被監控,生活在白色恐怖中,甚至可能因為一個線民的密告就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而「我們要把被偷走的人生要回來」這是東德人民的訴求,他們發起和平革命,要求拿回改變他們一生的祕密檔案。
於是兩德統一之後的第二年,德國國會就通過「東德祕密警察檔案法」,也就是史塔西檔案法,並成立史塔西檔案局,為德國處理前東德獨裁政權轉型正義問題,跨出最關鍵的一步。根據史塔西檔案法的規定,民眾可以申請調閱自己的檔案,知道當年的告密者是誰,而這些檔案資料也可以協助被害人進行司法訴訟爭取平反。
二十幾年來已經有三百萬人看過檔案,而從1991年到2015年,德國全國各行政機關為了進行公務人員人事審查,向史塔西檔案局申請調閱檔案更多達175萬件。值得一提的是史塔西檔案局預算雖然來自聯邦政府,但是它是獨立單位,三位局長都來自民間。
第一任高克是人權牧師,第二任畢特納也是東德人權鬥士,第三任楊恩局長,是前東德異議人士,當過記者,三位局長反應史塔西檔案局不同階段的任務。現任局長楊恩積極推動加害者與被害者和解,還主動邀請史塔西軍官一起來參加檔案局的座談會。
第485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x 105 -
-
AdminAdmin | 2017-03-28藝術文字:婁雅君攝影:賴振元
台灣老花磚
百年前的三合大院,除了精細的雕工書畫之外,做為屋頂和牆面裝飾的花磚,鮮少為人所知。在19世紀,它們是日本生產進口的舶來品,建築上有花磚的人家,非富即貴。嘉義市一棟檜木建築裡,展示著上千片的台灣老花磚,這些花磚有將近百年的歷史。從歷史的縱深來看,一個世紀,在古文物的世界裡,還相當年輕。
但是這些花磚之所以珍貴,在於它們只出現在西元大約1915到1930年代,短短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它們的生產,隨著日本在戰事上的需求,相繼停產。這幾十年隨著花磚老屋的拆除,年代限定的花磚,拆掉一片就少一片。全台灣收藏最豐富的愛好者,收藏將近二十年的時間,他不只收藏,也致力於花磚的保存和老屋的修復工作。讓這些消失中的老花磚,重新在世人面前展現它的美麗。
第485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振元x 200 -
SystemAdmin | 2017-03-28政治經濟系列報導:共享這條路系列報導:體檢交通攝影:黃政淵
優步止步
網路叫車Uber進入台灣四年,違法經營,爭議不斷。去年公路法修正案通過後,Uber遭取締罰款金額高達11億元,也讓Uber台灣決定暫停服務。Uber司機出面向政府陳情,為他們的生計找活路。
從美國發跡,打著共享經濟旗幟的Uber,在全球各地以破壞式創新的手法,顛覆傳統交通運輸業的經營型態。當乾淨舒適、方便付款又能直接對司機打分數的Uber出現。對比傳統的計程車,明知搭Uber不合法,卻有越來越多消費者投向它的懷抱,也讓Uber仗勢向政府喊話,不要成為阻礙創新發展的絆腳石。這個說法,有道理嗎?
開著自家車賺外快,真的像Uber說的,共享經濟,互利共生嗎?透過Uber駕駛、開過Uber的小黃運將,與尋求轉型的計程車司機,看Uber暫停止步,下一步走往何方。
第484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黃政淵x 213 -
AdminAdmin | 2017-03-28政治經濟
轉型正義之都-柏林
今年是228七十週年,國內要求推動轉型正義的聲音不斷。多位學者、民間團體更提出多項具體建議,希望台灣的轉型正義能跨出重要的一步。
今天我們要把鏡頭轉向德國,來看看德國如何面對二戰結束之後,納粹留下來的罪行,以及東德共產黨垮台之後,必須處理威權遺緒問題,到底德國是如何推動兩次轉型正義的?
首先他們開放檔案,讓人民有知道真相的權利,同時配合司法追訴,及進行對加害體制、加害者的研究,避免歷史重蹈覆轍。而柏林可說是經歷兩段專制體制最典型的城市,柏林圍牆倒塌29年之後,德國社會是如何凝聚共識?
從理念到行動,從法律面到編列預算,把不能遺忘的歷史記憶之地,一個一個保留下來。這些紀念地、紀念園區或紀念碑,錯落在柏林市區中,從公車站、德國國鐵、百貨公司,甚至腳下的紀念石、絆腳石,不著痕跡的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讓人駐足柏林的同時,輕鬆卻深刻的重新省思這段歷史。
反觀台灣曾經歷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時期,當時很多歷史現場,現在變成飯店、戲院、火車站,看不到當年曾受壓迫的人們所留下的印記。柏林是怎麼在新舊交替之間誠實面對歷史傷口?
第484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x 151 -
AdminAdmin | 2017-03-28政治經濟
六千個消失的名字
歷史如何讓年輕世代感同身受,是推動轉型正義的重大挑戰。我們要帶您到柏林的巴伐利亞社區,當年這個中產階級社區有六千位猶太人消失。而從二十幾年前開始,社區特別立了八十個路牌,呈現當年壓迫體制如何加諸於猶太人身上,來做為歷史記憶之地。
同時在一所小學推動築牆計畫,這個築牆計畫不是再蓋另一個柏林圍牆,而是讓小學生們去找出自己和當年消失這六千位猶太人的姓名或生平的關連,畢業時在磚頭上對他寫下一句懷念的話,一個個磚塊所組成的圍牆,是孩子們對當年受害者所遭遇的迫害及歷史最深的凝視。
另外對於整個歐洲受難的猶太人要不要蓋一座紀念碑,德國社會早在統一前,就有歷史學者、柏林市民、媒體開始討論,而且整整辯論了十七年,終於有了共識。
第484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x 149 -
AdminAdmin | 2017-03-28政治經濟攝影:羅盛達
遮蔽媒體的黑手
南韓總統朴槿惠的政治風暴,其實是由密友崔順實的女兒鄭尤拉先被踢爆以特權方式,進入名校梨花女子大學,並且施壓教授來獲得成績而開始。掌握消息的南韓有線電視台JTBC更獨家挖掘到崔順實的筆電裡面有朴槿惠的演講稿,揭露了這起干政醜聞。因為這起事件JTBC成為南韓人心中敢說真話的良心電視台。
而具有國營色彩的KBS、MBC等韓國無線電視台卻沒有在第一時間報導,甚至迴避報導,逐漸失去人民信任,收視率低迷。不但失去了以往的影響力,甚至被民眾唾棄。國營電視的新聞人發起了罷工抗議,設法努力找回新聞自由還有民眾的信任。獨立特派員深入南韓電視台,了解政治風暴下的南韓新聞圈發生了什麼樣的劇烈動盪。
第483集
文字:文字:韓瑩 / 攝影:羅盛達x 176 -
SystemAdmin | 2017-03-28政治經濟系列報導:血淚巴士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致命遊覽車
2月13號晚間,蝶戀花旅行社舉辦的武陵農場一日遊在國道發生遊覽車翻覆意外。盛開的賞櫻之旅,在失速的國道上,33條生命一夕凋零。而在2016年7月19日,國道二號也發生陸客團火燒車意外,造成26人死亡。短短半年兩起遊覽車事故都造成重大傷亡,從車體安全到駕駛的身心狀態,到底出了甚麼問題?
獨立特派員調查,這兩起意外都有行程密集、駕駛休息不足、以及低價競爭等現象。我們要帶您觀察,遊覽車駕駛載團體客工作的實況,以及他們長期面對的困境。而遊覽車本身的安全如何把關?從進口底盤,到打造出遊覽車的過程又有哪些關鍵值得注意,才能降低遊覽車意外。
第483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x 178 -
-
AdminAdmin | 2017-03-28司法人權文字:林珍汝攝影:張智龍
假承攬時代的甲乙丙
很多朋友還沒從過年的氣氛中回神,但這個農曆年,對台中榮總一群勞工來說卻特別難熬,他們今年沒有任何年終獎金。雖然在台中榮總工作一二十年,卻因為屬於外包業務,每三年就要換一次雇主,領的永遠是法定最低基本工資。
政府雖然有規定派遣工必須累計年資,但因為台中榮總簽的是承攬契約,他們甚至連派遣工的身分都沒有,每換一次雇主,年資又得從零開始。行政院人事總處統計,最近幾年政府機關派遣工的人數雖然逐年下降,承攬工卻增加了7%。政府是不是帶頭,讓非典型雇用進入了假承攬真派遣時代,值得我們關注。
第482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張智龍x 168 -
AdminAdmin | 2017-03-28政治經濟系列報導:南韓社會議題攝影:羅盛達
地獄朝鮮
目前南韓獨立檢調小組,準備當面偵訊總統朴槿惠,來釐清他在世越號船難期間的行蹤和親信干政的詳情。而獨立特派員也觀察到,在國會通過朴槿惠彈劾案前的民調顯示,朴瑾惠在20-30歲支持度為0%,是所有年齡層中最低的。
這些韓國年輕世代不滿總統的主要原因,包括了特權濫用、經濟狀況不佳、還有沉重的課業壓力加上高失業率。讓韓國青年世代自嘲現在是身處地獄朝鮮,甚至形容他們現在是戀愛、結婚、生子、人際關係、買房、夢想、希望都要通通拋棄的「七拋世代」,而這也反映出南韓政府對青年政策的不用心。
在朴槿惠親信干政的百萬燭光示威中,我們看到許多南韓的年輕世代,藉著燭光示威,希望以具體的行動改變現況,他們的期待能實現嗎?獨立特派員記者韓瑩羅盛達,深入南韓補習街及梨花女子大學等大專院校,看南韓的年輕人如何爭取他們的未來。
第482集
文字:文字:韓瑩 / 攝影:羅盛達x 136 -
AdminAdmin | 2017-03-28政治經濟系列報導:南韓社會議題攝影:羅盛達
朴槿惠的難關
南韓總統朴槿惠因為密友崔順實醜聞,引發的政治風暴至今尚未平息。反朴槿惠的燭光示威在2016年底,延續將近十週,百萬南韓民眾走上街頭,成為南韓史上最大規模的示威活動。朴槿惠上任後歷經世越號船難事件,又爆發密友干政醜聞,逐漸失去了人民的信任,並遭到國會通過彈劾通過。
獨立特派員前往了燭光示威現場,帶回第一線的觀察報導,聽見反對朴槿惠及支持朴槿惠的不同群眾訴求。究竟現在南韓政局面臨什麼樣的危機,想保住搖搖欲墜總統大位的朴槿惠又聽見人民的聲音了嗎?
第482集
文字:文字:韓瑩 / 攝影:羅盛達x 129 -
-
AdminAdmin | 2017-03-28政治經濟文字:婁雅君攝影:賴振元
香菇‧想哭
農曆春節,高品質的香菇是許多人送禮的好選擇,以及年菜不可或缺的重要食材,不過現在香菇卻正面臨減產危機。台灣的香菇,每年種植超過2.1億個太空包,比起2011年的1.8億,成長了16%以上,但是產量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三成。
產量減少,連帶的價格上揚。早期一公斤的乾香菇,大約5、600元,這幾年飆升到上千元。但是菇農卻笑不出來,因為香菇菌種弱化,導致良率和產能大幅下降。
台中新社地區是乾香菇的大宗產區,每年種植1.6億個太空包,但是所使用的菌種卻只有兩種,而且還是30年前的。比起鄰近的韓國、日本和中國大陸,台灣的香菇菌種又老又少,連帶的讓台灣的香菇產業競爭力下滑,菇農更對產業的未來感到憂心。
第481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振元x 220 -
AdminAdmin | 2017-03-28醫療公衛
當德文遇到成功
長照 2.0上路後,其中一個主要精神是希望老人在地老化,能在社區就近獲得照顧。不同於人數動輒數十人的機構照顧方式,家庭托顧是在一個居家空間,讓兩到四位失能程度不同的老人,發展出更多彈性與創意的照顧方式。
例如聖母醫院在台東成功鎮的家托站,被照顧的部落老人,可以跟不同障別的年輕人一起接受照顧、一起互動。屏東基督醫院,則已經在幾個原鄉部落推動一村一家托站。
以三地門德文村部落的家托站為例,這裡是排灣族與魯凱族交會的部落,老人也以這兩個族為主。他們來家托站的時間充滿彈性,不一定每天來,可以分早上、下午,一個禮拜來一天、二天至五天都可以。照服員有空檔時,還可以到部落做居家服務,彈性很大。
第481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x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