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嶄露頭角,文創產業面臨哪些挑戰?
-
-
AdminAdmin | 2018-03-27人物故事攝影:周明文
黑面地下英雄
煤礦曾經是帶動台灣工業的龍頭,包含電力、交通、重大建設及民眾的日常生活,都和煤礦產業息息相關。
熱愛紀實攝影的朱健炫從三十幾年前,開始記錄礦工們的工作及生活;而從事礦工將近六十年的周朝南,則拍攝在礦坑內弟兄們的工作身影。透過他們兩位的鏡頭,許多珍貴的畫面呈現在我們眼前,台灣礦工與煤礦業最後發展的足跡也被一一記錄下來。
他們一個人想說出這群無名英雄對台灣經濟發展的貢獻;另一位正積極爭取保留已經荒廢的礦場遺址,成為珍貴的文化資產。獨立特派員記者跟著他們的腳步,找出這些黑面地下英雄們的故事。
第538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x 172 -
AdminAdmin | 2018-03-27教育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五專回來了
五月份國中教育會考就要登場,今年國中應屆畢業生除了高中高職可以選擇外,我們觀察到五專似乎有回歸的現象。過去二十年來,隨著專科紛紛升格為科技大學,原本五專學制並沒有消失,但招生人數逐年減少,而且是以護專為主。
不過今年北中南一共有九所科技大學,新設十四個五專科系重新招生,還包含台北工專、雲林工專、高雄工專等三所過去北中南第一志願的五專,甚至祭出百萬獎學金搶學生,光是招生說明會,就吸引許多家長學生的注意。到底相隔二十年,五專為什麼又強勢回歸?是技職教育再度受到重視嗎?
第538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x 213 -
AdminAdmin | 2018-03-22司法人權文字:李婕綾攝影:張智龍
身分難題
根據聯合國難民署今年發布的「全球趨勢」報告中指出,因為衝突、迫害等因素而流離失所的人數,在2016年高達6560萬人,不但比2015年增加了30萬人,人數也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而在台灣不是沒有難民來台尋求庇護,2002年行政院研考會就決議要建立難民庇護制度及制定難民法,2005年提出難民法草案,整部難民法只有17條條文,是一部相當迷你的草案,2016年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初審通過。
不過到現在難民法一直沒列入優先法案,遲遲未能三讀,也讓來台尋求庇護者無法有法源依據得到居留或幫助。 過去來台尋求庇護的大部分是中國或西藏人士,最近幾年國內人權團體發現,尋求庇護的歐亞非面孔增加了,不過因為法令的限制,救援工作反而比過去更難進行。
第525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x 245 -
-
AdminAdmin | 2018-03-20土地環境文字:婁雅君攝影:鄭仲宏
城市蜂行
在城市中種植蔬菜、享受田園樂,是多年來的風潮。在國外,又開始興起另一項流行,那就是在城市中飼養蜜蜂,台灣這兩年也開始有越來越多人加入這個行列。
城市養蜂,聽起來很吸引人,因為有蜂蜜可以採收。不過,在這個風潮的背後,環境議題是更值得大家關注的。有越來越多的專業養蜂人發現,他們的蜂群大量消失,農藥的威脅被認為是主要原因。
蜜蜂作為自然界中,最重要的授粉傳播者,牠們與農作的生長更是息息相關。另一方面,牠的生存狀態,也是評估環境的重要指標。都市適合蜜蜂討生活嗎?一起去看看,城市養蜂的現況。
第537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李金龍x 258 -
AdminAdmin | 2018-03-20司法人權攝影:周明文
平反路迢迢
我們曾經報導五○年代牽連最廣的政治案件-鹿窟事件。鹿窟事件之後,接續發生玉桂嶺基地案,有17個人受害,以及瑞芳曉基地案件有25個人被波及。在這兩案42人中,被判死刑的就佔了三成,多達13人。而總結鹿窟基地、玉桂嶺基地及瑞芳曉基地三案中,有30多人被送到綠島監獄度過長短不一的歲月。
經過65年的漫長等待,這三案的受難者及家屬,106年底終於在監察院碰面了。不過人事已非,有些受難者已經過世,再也看不到轉型正義實現的那一天。不過這一場監察院的見面會,才是村民及受難者爭取平反路的開始,現在他們除了連署,希望盡快催生鹿窟事件的紀念館,也希望能在玉桂嶺案事發地點設立紀念碑,同時全面開放檔案、舉辦追思會。也希望在促進轉型正義條例通過後,能給予受難者與家屬應有的救濟與補償。
第537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x 206 -
-
AdminAdmin | 2018-03-13政治經濟文字:李婕綾攝影:張智龍
老屋‧巷弄‧新文化
興建於1936年的舊廈門街派出所,是日治時代的警察局,現在由台北市文化局登錄為歷史建築。然而年久失修,滿地碎玻璃,環境髒亂,廢棄的派出所就曾被台北市議員以「鬼屋」來形容它的現狀。
在台北市超過400處的文化資產中約有120處是古蹟,歷史建築數量龐大,類似舊廈門派出所的建物維護修繕,所需的人力與預算成了一大難題。
102年起文化局推出「老房子文化運動」,媒合建物所有權人與民間廠商,用承租使用的方式,讓民間修繕經營。陽明山美軍宿舍俱樂部就是老房子文化運動的媒合物件之一。經營者除了盡力恢復建築原貌,以黑膠唱片起家的業者,也用音樂來結合俱樂部的歷史背景,並改造舊泳池,重現美軍駐台時期的酒吧文化。
在宜蘭冬山鄉也有老屋活用的計畫,他們又是怎麼做的?一起來看看宜蘭冬山鄉與台北市的例子。
第536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x 254 -
-
-
SystemAdmin | 2018-03-05醫療公衛系列報導:動物故事集文字:婁雅君
問題毛小孩
不少關於貓狗的訓練節目大受歡迎,可見家中毛小孩的問題,對許多飼主來說,的確是個挑戰。不過這些管教方式,也不一定都正確。您能聽懂看懂家中寵物想表達的情緒或心情嗎?
近年來,正向訓練已然成為顯學,但是有些寵物,怎麼訓練,效果就是不大,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呢?在台灣,動物的精神疾病醫療觀念還不普及,但的確有不少寵物患有焦慮症等疾病,尤其是繁殖販售的貓狗,只注重寵物的外觀,而不是整體的健康。動物的行為問題,來自於基因、環境和後天的學習,如果毛小孩有問題,得對症下藥才行。
第535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李金龍x 227 -
AdminAdmin | 2018-03-05公共安全
被酒駕的日常
過完年,公司行號開張上班,大家團拜喝春酒,又是一波酒駕的高峰期。在酒駕事故中,常聽到許多心碎的故事,所付出的代價更令人痛心,但酒駕卻仍無法被有效杜絕。
今年開始有一些防制酒駕的新政策上路,像是3月1日開始,強制汽車責任保險的酒駕保費加碼調高到3600元。另外,酒駕累犯罰鍰按次加罰九萬元、酒駕者的同車乘客,可處六千元至一萬二千元罰鍰,這些也可望在今年立法通過。
或許有人會說,台灣的酒駕防制已經很努力了,酒駕死亡人數從前年的102人下降到去年的87人。但真的是這樣嗎?這些數字真的呈現出酒駕防制的成果嗎?
第535集
文字:呂培苓 / 攝影:許中熹x 189 -
-
AdminAdmin | 2018-02-26教育攝影:黃政淵
自學的自由
「自學」這個議題最近非常火紅,回顧台灣最早的實驗教育,是從個人自學開始。1997年台北市率先召開公聽會,允許四個小學生在家自學。現任數位政委唐鳳當時就以自學生身分現身說法,催生相關法令立法。
過去狹義的自學是「在家上學」,家長就是校長,父母就是孩子的老師,發生在特殊生或是資優生的個案居多。但是年輕一代的家長,不再以學業成就為導向,轉而強調自學是自己學,自動自發學,接受學校教育之外的「自主學習」。這一代父母強調家長的教育選擇權,但他們發現申請自學,並不是全然自由開放的多元選擇,相對的,反而有許多框架與限制及要求,需要突破。
第534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黃政淵x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