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嶄露頭角,文創產業面臨哪些挑戰?
-
SystemAdmin | 2009-11-20土地環境
河岸阿美
從桃園縣大漢溪畔的撒烏瓦知部落,認識河岸阿美獨特的文化。
獨立特派員這兩年陸續報導了從東部遷徙到西部城市工作,並且居住在河岸或者海岸地區求生存的阿美族人,爭取居住權,並且建立部落文化的故事。我們特別彙整了2008年和2009年的這些報導,製作成「河岸阿美」的網頁,希望大家對於這群同胞,以及他們為台灣社會帶來更豐富的文化景觀,有更清楚的認識和理解,歡迎您上網點閱。
今天我們要帶您來看的是,曾經因為桃園縣政府要興建自行車道而遭到強制拆遷的撒烏瓦知部落,現在已經靠著族人的雙手,完成重建工作,並且在上個月底,才舉辦了部落的ilisin豐年祭。一起來看看,這個位在大漢溪畔的「河岸阿美」。
第124集
文字:許儒安 / 攝影:劉士湘x 111 -
SystemAdmin | 2009-11-20土地環境系列報導:如何守護原住民傳統文化與領域文字:婁雅君
又見公廨
小林村經歷了天崩地裂的毀滅在遷村重建之後,他們的文化還能不能延續下去?
八八災後重建的在地觀察,繼續要和您一起來關心因為風災而面臨傳承危機的小林夜祭。夜祭是許多外出遊子回鄉團圓的日子。早期,這項活動曾經是被禁止的,直到最近二十年來,才開始了文化復興的運動。許多的習俗和內容,都已經有了轉變,甚至出現了與漢民族文化交融的現象。
但是在八八風災後,小林村經歷了天崩地裂的毀滅,所有保存的文物,甚至許多耆老,都隨著土石被掩埋了。在遷村重建之後,他們的文化還能不能延續下去呢?上個月底,村民們舉辦了最悲傷的一次夜祭。記者婁雅君、李金龍的小林重建觀察。
第124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李金龍x 220 -
SystemAdmin | 2009-11-20司法人權文字:張筱瑩攝影:羅盛達
回鄉
馬英九總統在這個星期天,也就是八八風災的第一百天,來到高雄縣杉林鄉月眉農場的永久屋預定地,行禮如儀地主持了動土典禮。
這個災民的安置計畫是由政府和慈濟、鴻海公司共同合作的 ,目前規劃第一期六百戶,將在過農曆年之前完工,讓災民們入住,不過尷尬的是,現在有很多災民打了退堂鼓,他們認為政府違背了「離災不離村、離村不離鄉」的重建原則 ,不但要災民們通通離開自己的家鄉,而且只能擁有永久屋的地上物所有權,未來房子年久失修,他們的後代是不是又要流離失所呢? 這些問題,需要災民加入一起來討論,不過,現在政府卻要他們趕快做決定。
我們向相關的慈善團體和官員求證,重建這等大事,為什麼非得搞得這麼匆促不可? 慈濟說,他們發願要在農曆過年讓災民們有個新家,因為台灣人最重視的是農曆年,慈濟說,希望外界尊重他們想要「一次到位」的做法。慈濟說,這也是上人著急的事,上人巴不得災民們明天就住進新家,否則難以安心。
無巧不巧,我們所採訪的官員,似乎也很有默契地順著慈濟的邏輯在思考重建,因為這次蓋永久屋的規模很大,包含了很多來自不同村落的人,為了讓慈濟可以早點確定戶數,以便安排同村、同族的人可以住在一起,所以才希望災民們趕緊決定要不要住進永久屋,看起來不管是政府和慈善團體都是出於善意,看起來很難苛責政府得了有人分擔照顧災民責任的便宜而急於脫身,看起來更難苛責慈濟有沒有「慈善霸權」的心態,但究竟有沒有人想過,是誰面臨不簽永久屋可能流離失所,簽了永久屋卻可能失去回鄉路的風險? 誰才是重建的主體? 誰的想法才最該被尊重? 透過這則報導,也許請您和我們一起來想想:政府和慈善團體的願,也是所有災民的願嗎?
第124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羅盛達x 167 -
SystemAdmin | 2009-11-12政治經濟系列報導:體檢交通
誰來養高鐵
新高鐵時代=全民一起來揹「高鐵債」?是什麼壓垮了BOT的美夢?
台灣高鐵歷經一個多月的財務危機警報,在政府介入改組經營團隊,積極取得主導權後,高鐵公司暫時可以鬆一口氣,南來北往的交通也還能持續步上軌道,卻也開啟了所謂的「新高鐵時代」。台灣的高鐵,曾經以「公有民營」的訴求與精神,成為全世界最大的BOT案,如今因為巨額債務及利息負擔,逆向走上了「民營公辦」的道路。
出資興建的五大股東不再出聲,反而由政府一邊扮演高鐵借錢的保證人,另一邊又要求底下的公股銀行借錢給高鐵,這中間的矛盾與衝突,無形中成了全民的負擔。 誰來幫高鐵還債呢?答案是你、你,還有你。
不信嗎?平均起來,負債近四千億的高鐵,讓全台灣每個人,不管有沒有搭高鐵,都要替它扛下兩萬多元的債務。當年高鐵喊出政府零出資的口號,早就是一個大笑話。是什麼壓垮了BOT的美夢?讓我們一起來揭開這場財務危機的來龍去脈。
第123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余榮宗x 217 -
-
SystemAdmin | 2009-11-12食品安全
牛肉賽局(上)
台灣和美國的牛肉談判,台灣和美國都會得到最大的利益嗎?美國牛肉到底應不應該進口?在甚麼樣的條件下進口?這件事情每天吵得不可開交。其實思考牛肉的問題,必須放在「代價」這兩個字上面。
美國牛肉在健康上有風險,但是風險是不是我們能夠承擔的?如果我們願意承受健康上的風險,那麼換來和美國簽訂的TIFA,對台灣未來的經濟發展有多大的好處?這是一場牛肉的賽局。所有的參與者也應該要考略到別人的策略,然後找出大家共同的、最大的利益。那麼台灣的美國牛肉談判呢?台灣和美國都得到最大的利益嗎?這一場牛肉賽局,請大家一起來思考。
第123集
文字:呂培苓 / 攝影:賴秉寰x 135 -
-
SystemAdmin | 2009-11-06土地環境文字:婁雅君
小林重建觀察
觀落陰、進住組合屋、重建公廨、太祖夜祭,摘要式回顧十月份小林村民的重建進度。
公廣集團關注八八水災的災區重建工作,包括原住民電視台、客家電視台、公視新聞部,以及peopo公民新聞平台,對於南投神木村、台東嘉蘭村,高雄縣的小林村等重災區,將進行長期、持續性的報導 從這個星期開始,獨立特派員每個月都會開闢時段,和大家一起來觀察災區的最新狀況。
這個禮拜首先要來關心甲仙鄉的小林村,小林村民在上個週末,才舉辦了當地最重要的西拉雅族傳統慶典─太祖夜祭,在這之前,他們重建了傳統的信仰中心─公廨,也有部分村民,從龍鳳寺搬進了位在杉林鄉月眉農場的組合屋社區。
第122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李金龍x 154 -
SystemAdmin | 2009-11-06社福弱勢攝影:鄭仲宏
當我們老在一起 (上)
人口老年化,針對這樣的趨勢,挪威已經發展出一套減輕大家負擔的辦法。隨著戰後嬰兒潮的人口逐漸進入老年,包括挪威、台灣、芬蘭、日本這些國家,都會在未來數十年內,變成每四到五位國民之中就有一位老人的國家,到時候,要有多少照顧服務人員才足夠呢?
而且這樣的處境,會不會造成一些年輕人和中年人,沒有辦法在辦公室裡安心的工作呢?針對這樣的社會趨勢,挪威已經發展出一套可以減輕大家負擔的辦法,讓有長輩的家庭,也能過得更有生活品質。獨立特派員,記者周傳久、鄭仲宏繼續帶您到挪威一探究竟。
第122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x 165 -
SystemAdmin | 2009-11-06教育文字:婁雅君
穿越西仔反
台北縣淡水有豐富的歷史人文景觀和物產 ,從清法戰爭、重建街和魚丸認識淡水。
台北縣的淡水是一個以觀光聞名的小港口。這裡不但有淡水河、觀音山,也有豐富的歷史人文景觀和物產。在清朝統治時期,淡水叫做滬尾,是一個重要的漁港和通商口岸。當地人有句諺語說:六月鯊,狗不拖,用來形容當地漁獲過剩的情況。
現在我們所吃的淡水魚丸,就是從當年開始流傳的古早味。不過滬尾港的商業和軍事價值,也一直受到當年各個海權強國的覬覦。在125年前,在這裡發生了清法戰爭,淡水人和當年的統治者,清國軍隊,合力打贏了其中的滬尾戰役。直到今天,淡水人還用戲劇來紀念這段歷史。一起來看淡水在地劇團金枝演社,如何重現這段西仔反的傳說。
第122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李金龍x 112 -
-
SystemAdmin | 2009-10-29社福弱勢攝影:鄭仲宏
真老吾老
老人只是資源消耗者?在挪威,他們也是卓越的服務者和貢獻者。
台灣是世界人口老化最快國家之一,需要更多照顧服務人力,過去的政策總是會在無意間,把老人界定為消耗資源的群體。其實老人不是病人,也不都是失能者,我們除了一直花錢培訓招募一般人力投入老人工作,也許該多花點心思,開發老年人力資源。
比台灣人口老化還要早的挪威,有許多老人服務,就是由老人自己來主導參與。這樣的做法不但舒緩了照顧人力,也展現了高齡人力資源的潛力,這個星期的「活躍老挪威」系列報導,資深記者周傳久、鄭仲宏,帶您一起到挪威,看看當地老人,怎麼樣替其他的高齡者,做出有品質的服務。
第121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x 157 -
SystemAdmin | 2009-10-29司法人權攝影:周明文
風波年代
媒體在災難事件中如何扮演角色?在媒體工作比較靠近言論自由?這個單元,我們要報導「莫拉克」颱風的後續消息。不過並不是談災民的生活重建,而是要來看兩位另類的「受災戶」,盛奇玉和穆光中。
這兩位都是年代電視台的員工,因為在網路上發表文章,批評公司在颱風期間開放call in節目,卻沒有按照對觀眾做出的承諾,把訊息即時回報給防災中心,現在他們不但已經遭到公司開除,還被依妨害名譽的罪嫌,一狀告上地檢署。這不單單只是一起勞資糾紛,也牽涉到網路上言論自由尺度的討論,請和我們一起來關心這件事。
第121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x 159 -
SystemAdmin | 2009-10-29政治經濟文字:李婕綾攝影:張智龍
沉默望將橋
已經花了2億的澎湖望將橋宣佈停建後,如果要復舊善後,竟然還要再砸1.9億元?台灣不只有蚊子館,還有兩億元蓋不好的「奈何」橋!在台灣有許多閒置的公共建設,政府花大錢蓋好了,卻沒有妥善的利用,我們說那是「蚊子館」。不過今天我們要看的不是閒置的蚊子館,而是一座蓋了六七年沒完工,現在卻連要蓋要拆都不知如何是好的「奈何橋」。 在澎湖有兩座小離島望安和將軍澳,兩島之間相距大約三百公尺,開船只要五分鐘就能到達對岸。
在1995年,政府喊出「一日生活圈」的口號,希望為澎湖群島規劃出一個完善的交通網絡,連結望安和將軍的「望將大橋」也在這個計畫當中,到了2002年,終於開始興建。不過蓋了六、七年,最後卻宣佈停建。預計六億的工程款,已經花了兩億元。兩億元成就了一組無法便利交通、反而妨害行船的障礙物,更教人進退維谷的是,現在兩座小島、海上陸上已經都被橋梁工程弄得一團糟,政府沒錢繼續蓋橋也就罷了,如果要復舊善後、裝作沒這回事,也竟然還要再砸一點九億元,到底要怎麼辦呢?
現在政府似乎可以有三個選擇:
1. 兩億元認賠殺出,只見橋墩、沒有橋身的望將橋,以及岸上的廢土堆繼續存在,管他居民罵到臭頭
2. 再花一點九億元,清除所有的障礙。就當是用三點九億元蓋了座「國王的新橋」
3. 再花四億元或者更多,重新發包工程,蓋出一座居民不見得很需要的橋
這三個選項好像都不是很優。
只好說,這還真是一座讓人莫可奈何的「奈何」橋!台灣是政治人物的天堂嗎? 難道也要套句最近幾年很夯的話來說嘴,說這也是「歷史共業」嗎?請和我們一起來關心,莫可奈何望將橋。
第121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x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