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嶄露頭角,文創產業面臨哪些挑戰?
-
AdminAdmin | 2019-09-18政治經濟攝影:周明文
香港終局之戰
香港爆發主權移交後最大規模的反送中示威抗爭,9月4日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正式宣布撤回「逃犯條例」修訂草案。不過對於這個遲來的撤回,香港人並不滿意,因為從6月9日百萬港人上街遊行,要求撤回草案以來,三個多月的時間遊行從百萬人到兩百萬人,從和平理性到如今武力升級,港府始終不為所動。
在每個週末的抗爭中,最令人遺憾的是警民多次發生嚴重衝突以及街頭激戰,造成香港社會嚴重撕裂。早在七月遊行時,群眾就已經重申五大訴求,在抗爭運動不斷升級後,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卻只接受其中一項。面對世界強權的威嚇,香港人選擇站在最前線爭民主護自由,這是他們用血和淚打的一場仗,更被很多港人視為是決定香港未來命運的終局之戰。
第614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x 265 -
-
AdminAdmin | 2019-09-11政治經濟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搶救青年失業
這個時間對很多新鮮人來說,找工作是首要任務,也是個挑戰。根據統計,台灣去年一整年的失業率是3.71%,但15-29歲的年輕人失業率卻高達8.47%,是整體國人失業率的2.28倍。換算下來全國有超過二十萬年輕人面臨失業,而且其中有將近六成是大學生。到底是年輕人的素質不符合企業需求,還是普遍的低薪問題導致年輕人找不到工作,社會上有許多討論。
行政院八月開始,祭出一連串措施,預計在四年投入95億。從職業訓練、就業輔導各方面投資青年就業,甚至補貼最低基本工資給企業,希望能進用失業六個月以上的青年。這些措施到底有沒有用?青年失業又該如何搶救?
第613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x 269 -
-
-
AdminAdmin | 2019-09-04政治經濟攝影:張智龍
從香港到台灣
近幾年台灣一直是香港人移民亞洲優先考慮的國家,反送中運動之後更是成為首選。移居台灣的港人年年增加,最近大幅成長。每一位香港人移居或定居台灣有不同的故事,不過獨立特派員要跟您介紹的兩位在台港人,一位是在台灣工作23年的音樂人鍾錦培,他自稱自己是香灣人。另一位則是曾經在香港從事出版業及香港大學從事生死教育的鍾慧沁,他去年以投資移民方式申請移居台灣,目前在台南開了一家道地的香港離島家庭料理餐廳。
兩人來台灣的時間和理由雖然不同,但他們同樣對正在進行的香港反送中運動有著濃濃的情懷。音樂人陳明章是鍾錦培多年好友,他特別寫了〈香港!自由〉這首歌,聲援反送中運動,也是對鍾錦培的最大支持。而鍾慧沁則將自己的餐廳空間打造成認識香港,聲援香港的平台。一起來看看這兩位在台港人,他們從香港來到台灣的故事。
第612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張智龍x 248 -
AdminAdmin | 2019-09-04政治經濟文字:婁雅君
漸凍‧請留聲
2014年7月開始發起的淋冰桶活動,希望喚起大家對漸凍人的重視。這個疾病因為運動神經元的退化,會逐步失去行動、說話,甚至是呼吸的能力,最後全身動彈不得,意識卻仍舊清楚。
當漸凍人患者失去說話的能力之後,通常會使用溝通板,以眨眼的方式和外界溝通。近年來,各國開始保存病友的聲音,並以電腦合成,讓患者原音重現,協助他們和外界溝通。這樣的技術,在台灣已經完成第一階段的研發。目前,這項技術還需要企業的參與,期待可以早日落實在患者的日常使用。社會大眾也可以進入語音銀行,為漸凍人捐出你的聲音。
第612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李金龍x 190 -
AdminAdmin | 2019-09-04政治經濟文字:李婕綾攝影:黃政淵
美味關係
您家的晚餐時間是如何度過的呢?在台灣經濟起飛的民國60、70年代,曾經有過「爸爸回家吃晚飯」的活動,呼籲忙於工作的爸爸們也要重視家庭生活與家人相處。
不過隨著雙薪家庭增加,許多家庭越來越難聚在家裡的餐桌上吃晚餐。面對逐漸擴大的外食現象,有一群人開始擔心台灣「家庭餐桌」的危機。於是他們媒合了退休或空巢期的媽媽和沒有時間做晚餐的雙薪家庭,讓退休或空巢期的媽媽做晚餐,外送給沒時間做菜的家庭吃。希望讓兩個世代的人可以透過料理互相幫助建立美味關係,也讓台灣媽媽們的家常味道得以延續。
第612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黃政淵x 224 -
SystemAdmin | 2019-08-28政治經濟系列報導:台灣歷年法規倡議與修法進度追蹤
鬆綁採購法
政府的一年總預算將近2兆,以去年來說,政府採購金額達1兆7,644億,是歷年來最高。也就是說政府採購的執行成效,攸關政府效能。在這麼龐大金額的採購中,超過10萬元的決標案件,就有19萬件,參與的民間廠商更是為數眾多,採購法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不過採購法為了「防弊」的種種措施,卻讓投標廠商怨聲載道、甚至稱採購法為「惡法」,更嚴重框限了公共工程的品質與產業發展。
採購法從1999年開始,實施20年來,已經通過6次修法,今年4月底三讀通過的部分條文修正案,則是最大規模的修法。不過這些修正有讓採購法鬆綁了嗎?一起來關心採購法修正內容,還有這一次採購法修正後,還有哪些需要持續關注的問題。
第611集
文字:鄭淑文 / 攝影:鄭凱文x 225 -
AdminAdmin | 2019-08-28政治經濟攝影:張智龍
重啟核四行不行
繼去年以核養綠公投以後,今年又有好幾項跟核四有關的公投連署跟進,包括核四重啟、廢核再生、核廢料處理等。核四到底有沒有辦法重啟,也成為2020年總統大選各方人馬交鋒的熱門議題。
核四計畫從民國69年首度被提出之後,到現在已經四十年,歷經五任總統、多位行政院長與經濟部長的更迭,期間風風雨雨。幾度因為民意反對喊停,然後又動工,停工,再復工,台電好幾次提出商轉時間表,不只一延再延,最後都跳票沒有兌現。
主要的原因到底是民意反對?還是核四一直無法通過安全測試的根本性問題呢?最重要的,核四廠的地質安全、附近海域和陸地是不是有活動斷層,會不會威脅到核四廠,也一直沒有被釐清。
第611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張智龍x 214 -
AdminAdmin | 2019-08-28政治經濟攝影:周明文
鐵窗裡的少年
七月底在台灣負責執行感化教育的桃園以及彰化兩間少年輔育院,已經正式改制成矯正學校。為什麼要改制?這是因為以往的少輔院在經費和制度的限制下,與同樣隸屬矯正署的矯正學校,有著資源上很大的不同。為了不使犯罪少年因為所處機關的不同而有不同待遇,台灣少年輔育院全面改制。
今年暑假,同樣為矯正機構,收容來自全台少年受刑人的高雄明陽中學,舉辦了特別的一日體驗營,讓參加體驗營的大學生和研究生,和受刑人一樣,也戴上手銬腳鐐,住進舍房,實際體驗在舍房內盥洗如廁24小時被監控的生活。
第611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x 232 -
-
-
AdminAdmin | 2019-08-14政治經濟攝影:羅盛達
創生DNA
在台灣農村,年輕人口大量外移,鄉村人口老化問題已經非常嚴重。為了解決長期以來城鄉差距日益擴大,行政院將今年訂為地方創生元年。很多人都很疑惑,地方創生究竟和社區總體營造有何不同。事實上,目前由國家發展委員會所執行的地方創生政策比較著重在產業面,更期待在過程中能引入企業投資,促進地方振興。
兩年前,宜蘭縣政府爭取國發會「設計翻轉 地方創生」計畫,這是一項先導示範計畫,在壯圍鄉以「設計力」的角度切入,為地方打造特色產業。
壯圍以前養殖九孔非常興盛,2001年卻因為一場病毒感染,使整個產業漸漸沒落。輔導團隊協助二代養殖業,透過體驗經濟以及直售所的方式,進行營運創新輔導,找尋地方創新的能量 。
第609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羅盛達x 268 -
AdminAdmin | 2019-08-14政治經濟文字:萬真彣攝影:袁宏書
空屋稅行不行
台北市東區店家,因為高房價、高租金掀起撤離潮,台北市長柯文哲因此拋出課徵「空屋稅」的風向球,也有超過5000名的民眾,在國發會「提點子」平台提案,希望中央政府能落實課徵空屋稅,實現居住正義。
不過目前遇到的挑戰是,空屋的認定困難,稽查成本也比較高,再加上有些偏遠地區的空屋也很多,如果也課徵空屋稅,恐怕會引起爭議。在這些限制下,內政部和財政部在七月底宣布,暫時不徵收空屋稅。即使如此,空屋稅徵收事件,再度凸顯出台灣居住正義的難題,政府該如何解決呢?
第609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袁宏書x 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