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嶄露頭角,文創產業面臨哪些挑戰?
-
-
SystemAdmin | 2021-05-05土地環境系列報導:台灣進入百年強震週期!如何防災與因攝影:袁宏書
115年預警
最近地震頻傳,幾乎沒幾天就有地震,尤其是4月18日發生在花蓮壽豐鄉的規模6.2地震,連台北都感受到它的威力。
台灣過去每三十至四十年,就會發生一次災害型的地震。我們要帶您特別注意的是梅山斷層,梅山分別在1792及1906年發生過兩次大地震,兩個地震相隔114年,而且都是規模7以上的地震。而今年距離上一次1906年的梅山地震已經屆滿115週年,是否有百年再現週期,開始進入警戒期,學者跟相關單位,都在密切關注梅山地震的發展。
梅山斷層早期叫梅子坑斷層,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花了大概三十年的時間,透過不同的調查,確定梅山活動斷層長度,並劃定它的地質敏感區範圍,最寬部分就有三百公尺。
而梅山斷層經過的中正大學,除了創校之初成立全國唯一地震研究所,最近地球環科系老師,又在雲林古坑到嘉義竹崎之間的麓山帶,擺了密集的地震儀,用來收集地震資料,並找出地震可能活動模式,以了解孕震帶在哪裡,好做地震防災、減災的準備。
第697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x 303 -
-
-
AdminAdmin | 2021-04-28能源問題文字:萬真彣攝影:黃政淵
抗旱總動員-新水源救援
極端氣候對台灣所帶來的影響,越來越明顯,近年我們正面臨旱澇交替的挑戰,不是淹水,就是像今年的極度乾旱。而氣候變遷導致的水資源短缺,是當今全球各國,共同面臨的重大課題。
根據聯合國的調查指出,全球人口中,有40億人,每年至少有1個月會面臨缺水問題,其中有16億人口,沒辦法獲取乾淨跟安全飲用水。數據更顯示,2025年,全球將有18億人口,生活在缺水的地區。到了2030年更嚴重,全球可能有近一半人口的居住地,面臨水荒。
面對水情危機,各國都在開發新水源,台灣也不例外,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政府也特別把水資源項目納入。傳統水資源的來源,已經因應不了水資源的缺乏,而台灣還有哪些相對穩定的水源可以取用?又可以透過什麼方式開發水源呢?
第696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x 345 -
AdminAdmin | 2021-04-28能源問題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抗旱總動員-水價申論題
面對半世紀來最嚴重的乾旱,水情持續拉警報。台中、苗栗及新竹部分地區,已經開始供水五天、停水兩天,如果老天再不下雨,恐怕還得增加停水的時間,而每到水情吃緊,台灣的水價問題總會被提出來討論。
根據世界水協會的調查,台灣的自來水價不到世界平均的四分之一,像最貴的馬爾他是127.59元,丹麥99.13元,日本是35.96元,世界水價的平均值是47.17元,而台灣只有11.65元,不但低於亞洲鄰近國家,在世界排名更是倒數第二低,計入國民所得也一樣排名世界倒數第二。
而且台灣水價的計費級距分成兩種,台北市跟非台北市的算法也不一樣,用水大戶分布在非台北市,不過收的水費卻更低。針對這樣不公平的現象,行政院規劃明年起要針對用水大戶開徵耗水費,但到底要從幾度開始算大戶,又引發爭議。
第696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x 316 -
AdminAdmin | 2021-04-28社福弱勢文字:萬真彣攝影:黃政淵
記憶咖啡館
奧斯卡頒獎典禮結果揭曉,83歲的安東尼霍普金斯二度勇奪影帝,同時也刷新了奧斯卡最年長得獎者的紀錄。而他在電影《父親》中扮演失智的父親,細膩動人的演技更讓失智症的話題再度被關注。
獨立特派員長期關注失智議題,我們也發現,雖然老年失智討論度最高,但除了65歲以上的老年失智症外,還有未滿65歲就被確診為失智症的年輕型失智症患者也需要被關注。
在台灣就有一家咖啡館,裡面的員工大都是年輕型的失智症患者,他們積極對外互動,讓大家看見他們的樣貌,也彼此陪伴,一起接受課程,家屬之間也能相互交流,成為他們很大的支柱。
第696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x 290 -
AdminAdmin | 2021-04-21能源問題文字:萬真彣攝影:黃政淵
抗旱總動員-海淡解台灣渴?
去年台灣沒有颱風,今年各地旱情不斷,更讓台灣面臨半世紀以來最嚴重的乾旱危機。從這禮拜起,獨立特派員要推出一系列的抗旱總動員特別報導,一起來看缺水危機帶來的挑戰。
首先我們要帶您到新竹科學園區,水利署為了解決新竹科學園區的缺水問題,今年2月,緊急在新竹南寮,興建本島第一座供民生用水的海淡廠,每天可產1.3萬噸水,來支援新竹寶山、寶二水庫。
這個海淡廠最大的特色,就是使用貨櫃組裝而成,方便這些海淡機組,將來可移動到其他水情嚴峻的縣市支援。這樣的想法,聽起來實用方便,但它的耗能與汙染問題,卻引發外界議論。
第695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x 247 -
-
-
AdminAdmin | 2021-04-14科學新知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電動車好嗎
去年一整年,全球電動車銷售超過240萬輛,各大車廠也競相宣示投入電動車製造,台灣雖然只有少數幾個品牌的電動車進口,但去年掛牌數還是呈倍數成長,已經有1萬多台電動車在全台上路。
電動車跟傳統燃油汽車相比,最大差別是性能,但補充能量也就是充電,並不像加油一樣方便,因此充電是電動車市場最大的障礙。而電動車電池的安全疑慮、還有從製程到用電來源,到底是不是真的環保,也是很多用車人關心的問題。
台電估算,如果全台汽車都換成電動車,將會多使用全台發電量9%,這對面臨缺電問題的台灣來說,會不會形成另一個負荷?
第694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x 308 -
AdminAdmin | 2021-04-14政治經濟攝影:周明文
鳳梨外銷啟示錄
台灣鳳梨從今年三月被中國禁止進口,原本農民很擔心鳳梨價格會因此崩盤,不過在海外台商大力支持下,包括日本、新加坡、韓國甚至澳洲都很積極進口台灣鳳梨,累計今年出口的鳳梨已經超過五千多噸。
不過同時,我們外銷到新加坡和澳洲的鳳梨卻陸續發生變質變色的問題,農委會盤點這一波品質不佳的鳳梨總共有166公噸,很多問題都出在冷鏈上。過去台灣鳳梨外銷95%都輸往檢疫寬鬆、通貨快速的中國,外銷到別的國家,缺乏SOP、溫控沒有做好,果品就發生問題。
不只鳳梨,台灣農產品外銷過去過度仰賴單一市場,經過鳳梨事件,我們終於正視問題。不過外銷除了產品品質,還有通路以及行銷策略等需要努力。
第694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x 27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