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專題影片
專欄
意見調查
主題網站
關於我們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主題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專題影片
專欄
意見調查
主題網站
關於我們
議題
民生
觀察
人文
瀏覽
全部議題
全部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依
最新發佈
最多觀看
最多蒐藏
326
08:04
教育
8月26日 第159集
非賣醫藥
電視健康促進節目,不只是坐在家裡看。 真的要健康,請你上電視體檢自己 。 在台灣,民眾從媒體得到的健康資訊,常常是真真假假,還可能導致花錢受害。丹麥的公共電視開創了全民參與的健康促進節目,由奧運金牌選手帶著民眾一起上電視。節目的設計,讓民眾發現自己的生活習慣有哪些問題,並且進一步淂到改善的方法。
8月26日 第159集
非賣醫藥
7K
14:12
教育
8月25日 第161集
助產士的凋零
生小孩,一定需要婦產科醫生嗎? 「產婆」這個淵源流長的古老助產行業,即將捲土重來? 助產士就是以前我們說的「產婆」,在歐美或是日本等國家,助產士在婦女生產過程中,都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在台灣現在的醫療生產體系中,助產士卻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老一輩的助產士慢慢退休,新培訓出的助產師卻苦無進入醫院工作的機會 …
8月25日 第161集
助產士的凋零
18K
14:38
教育
8月25日 第161集
孕婦出走記
在家生小孩,是前衛,還是倒退嚕? 為什麼在荷蘭,居家生產變成主流? 在台灣,大部分的孕婦都在醫院生產,不過在醫院過度醫療介入的生產過程,卻讓有一些產婦決定從主流的醫療生產體系出走。因為生產本來就是一個正常的生理現象,影片中我們將介紹這些居家生產的女性如何挑戰在醫院生產的主流價值觀,有婦女自然生產的過程 ...
8月25日 第161集
孕婦出走記
14K
14:05
人物故事
8月19日 第160集
玉里的巴黎神父
花蓮玉里天未亮,一個法國神父、一輛破車... 白天做資源回收,照顧身心障礙者,晚上做神的事工,撫慰人的心靈... 花蓮縣的玉里鎮一間二手書店,很有巴黎塞納河畔舊書店的味道。這間書店的老闆,是從巴黎來的法國人,他是一位神父。劉一峰神父在花蓮住了四十幾年,除了主持天主教堂之外,還負責整個玉里鎮的老人服務,以及身心障礙者的安置。玉里居民決定送神父一件禮物,那就是把神父的巴黎家鄉,畫在書店的牆壁上 …
8月19日 第160集
玉里的巴黎神父
2K
14:45
教育
8月19日 第160集
說媽媽的話
為什麼媽媽是越南人,孩子卻不會說越南話? 2015年,東協整合成累歐盟的經濟實體,新台灣之子是台灣拓展外交的生力軍? 根據教育部估計,目前就讀國中小的新住民子女已經超過15萬人,到民國103年,新住民子女的就學人數會突破20萬人。許多新住民小朋友不但不熟悉媽媽的文化,甚至不會說媽媽的語言。台北縣的光華國小就打算要幫新住民小朋友找回母語優勢 …
8月19日 第160集
說媽媽的話
9K
08:10
教育
8月13日 第159集
再見烏坵
37年前的青春男兒夢,37年後一趟難得的圓夢之旅! 烏坵,中華民國的領土,離中國很近,離台灣很遠...... 37年前,代表中華民國政府,第一批登上烏坵的海軍陸戰隊,他們連駐守的地點都不知道,一下船,看到的是一個只有岩塊、碉堡、和鐵絲網的小島。阿兵哥在那裡度過難忘的青春歲月,但是這麼多年來,.想要再回到昔日當兵的小島重溫舊夢,那是難上加難,因為烏坵至今仍受軍管,島上居民進出,也只能靠十天一次的軍艦往返。一直到那天 …
8月13日 第159集
再見烏坵
99
06:10
教育
7月22日 第156集
公共之園
觀光重鎮德國和奧地利,是如何有效運用公共空間? 一起看看他們是如何讓公園成為名副其實的公共之園。 當國民生活水平到達一定程度,公共空間設置公園成為民眾的期待,但能不能讓不同背景、不同年齡的民眾都可以自在地享受空間並且滿足期待,得端看設計理念。一起到德國南部和奧地利的城市公園,來看看他們的空間設計,創造了哪些可能性,讓公園能夠成為名副其實的公共之園。
7月22日 第156集
公共之園
215
07:34
人物故事
7月1日 第154集
愛美選村長
台灣第一個參選公職的新住民,參選了六月的村里長選舉,在保守的彰化縣秀水鄉金興村,她會面臨什麼樣的挑戰? 十八年前,從印尼來台灣上班的鄭愛美,在這裡遇到了未來的先生;十八年了,爽朗的她,說著一口流利的台語。今年六月的村里長選舉,鄭愛美確定參選的決定,為保守純樸的彰化縣秀水鄉金興村,投下一顆震撼彈。台灣第一位參選公職的新住民,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和挑戰?她的競爭對手和金興村的村民又是怎麼看待這件事?
7月1日 第154集
愛美選村長
173
06:20
人物故事
6月24日 第153集
粉墨豋場
台灣第一部上院線的社運紀錄片,是部芭樂片? 反高學費運動的議題,導演吳星瑩如何呈現?她的故事又是什麼? 和京劇沒有關係的粉墨豋場,是一部紀錄一群熱血社會運動份子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將於六月下旬在院線上映。導演吳星瑩,出生工人家庭,靠著父親一磚一瓦砌出學費,卻沒有辦法繼續唸大學,心中的埋怨和遺憾,促使她參與日後反高學費運動,並因緣際會完成記錄片拍攝。透過這部社運芭樂片,導演想要傳達什麼樣的理念?
6月24日 第153集
粉墨豋場
169
07:59
教育
6月17日 第152集
再見理盲
從流感、美國牛肉到颱風,政府的宣導和預報一再受質疑,但該將問題全部歸咎專家嗎?該如何普及科學教育,減少理盲? 台灣一本相當具有權威的科學雜誌,科學月刊,今年出刊滿40年了,在慶祝會上,科學家們談到了台灣的理盲問題。從新流感疫苗事件、美國牛肉進口到颱風預報的準確性,民眾的恐慌不但起因於媒體的渲染,也來自於自身科學知識的不足,到底應該如何拉近科學和民眾的距離?除了怪罪專家外,民眾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6月17日 第152集
再見理盲
4K
08:20
教育
6月17日 第152集
大學青貧族
每年約有三成大專生,必須靠就學貸款才能註冊,這群青貧一族,一畢業就背負幾十萬的債務。申請就學貸款的人數越來越多,從1994年的4萬人次,到2007年已經攀升到將近80萬人。 這些大專生,一畢業就必須背負幾十萬的債務,他們還有築夢的機會嗎?而教育部的就學貸款補助,就是根本的解決之道了嗎?補助真的幫助到所有有需要的人了嗎? 教育部去年編列了29億的特別預算,不分貧富,不分需要不需要,全面性地補助免費營養午餐,卻沒有經費擴大就學貸款補助範圍,監察委員認為,政府預算的分配不符合公平原則,而提出糾正。而這些青貧一族,沒有政府政策的支持,只好自己找出路,邊省錢邊築夢…
6月17日 第152集
大學青貧族
1K
07:23
教育
6月17日 第152集
心中的本壘板
台灣有支得了三次世界冠軍的盲棒隊?盲人怎麼打棒球? 黑暗中除了全然的信任,還需要絕對的勇氣。 當中華職棒因為假球案陷入低潮,試圖重新贏回球迷的信任時,恐怕很少人知道,台灣有支盲人棒球隊,連續三年拿了世界冠軍。很多人會好奇,盲人要怎麼打棒球?其實在盲棒中,投手和捕手是唯二的明眼人,而打擊者必須戴上眼罩,聽聲辨位,這是一場挑戰明盲互信的比賽,也看到了視障朋友的勇氣和堅持。
6月17日 第152集
心中的本壘板
432
08:05
教育
6月10日 第151集
芬蘭的代客寫詩
在芬蘭,寫詩也可以是一種社會服務? 創意寫作課從教室轉移到書店,學生可以得到什麼收穫? 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有一所高中最近把原來在教室的寫作課,移到書店裡去上,由同學為客人寫詩送給別人,除了學以致用,還增進年輕人溝通和服務的能力。學生寫作不收費,但拿到作品的客人可以自由投錢給聯合國兒童組織的捐獻箱。這個活動在芬蘭已經施行十五年了,一起來看看這種具有創意的課程如何運作。
6月10日 第151集
芬蘭的代客寫詩
189
06:37
人物故事
6月10日 第151集
春成 你好
十一年前,恆春第一家書店創立,在一片不看好的聲浪中,老闆是如何堅持理想經營下去? 十一年前,在台北做電腦資訊生意的吳威德,回到台灣最南端的家鄉恆春,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情形之下,開了一家「春成書店」。吳威德一直希望把它經營成恆春版的「小誠品」,但這幾年因為網路書店跟超商都加入戰場,加上恆春買書的人口沒有增加,所以書跟雜誌銷量不增反減,吳威德有什麼方法維持書店的營運呢?而春成書店又對恆春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6月10日 第151集
春成 你好
404
06:34
教育
4月29日 第146集
青年非典工運
台灣的青年貧窮化問題,讓一群學生毅然投入勞工運動 「青年九五聯盟」的成立,點燃了一場截然不同的工運火花。 2004年,國內勞工運動出現一批年輕的學生面孔,他們沒有五四運動的激昂,也沒有野百合學運的悲壯,他們倡議的內容很生活化,只想凸顯這個世代青年貧窮化問題,同時爭取讓年輕人可以繼續生活下去。有別於傳統勞工運動上街頭的激情,青年九五聯盟將年輕人的活潑創意融入行動裡,很快在社運界打響知名度,來找他們求助的對象,也從打工的學生,擴大到社會各階層。
4月29日 第146集
青年非典工運
1K
08:09
人物故事
4月22日 第145集
希望牧場
一場車禍,造成陳全鴻胸部以下完全癱瘓,但他不向命運低頭,一磚一瓦經營起自己的養雞場。這個禮拜公民特派員的單元,是陶藝師傅卓文慶的作品。 一個叫做「希望牧場」的養雞場,主人陳全鴻曾經是日進斗金的建築商,但是一場車禍,讓他胸部以下完全癱瘓,醫生宣佈說「這個人,一世人無效」,但他不放棄希望,不但自己搭建起養雞場,而且這位單親爸爸,還靠著養雞,帶大了三個小孩。
4月22日 第145集
希望牧場
1
...
20
...
23
Email:ptsinnews@gmail.com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3-8124
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隱私政策
Power by
Copyright © 公視 獨立特派員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