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交通
-
SystemAdmin | 2019-01-07政治經濟系列報導:體檢交通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淡海輕軌的啟示
歷經將近三十年反覆退回又修正,淡海輕軌終於在去年底正式通車了。淡海輕軌是北台灣第一條輕軌系統,也是台灣第一列國車國造的輕軌電車。通車第一個月是免費搭乘,吸引各地民眾搶搭,連平常日都大排長龍。淡海輕軌從台北捷運紅樹林站出發,連接淡海新市鎮,一共11站、7.4公里。全新的搭乘模式,還有跟汽機車共用道路的交通方式,將在淡海新市鎮展開。
新北捷運公司預估,等回歸正常營運後,一天平均運量大約一萬八千多人,但這樣的數字卻只有當年規劃的不到四成,要營運十年,才可能收支平衡。淡海輕軌的財務問題,將為前瞻計畫軌道建設,帶來什麼樣的啟示?
第579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x 58 -
-
SystemAdmin | 2018-10-23公共安全系列報導:體檢交通文字:李婕綾攝影:黃政淵
普悠瑪出軌記
《普悠瑪出軌記》
10月21日,下午4點50分,從樹林開往台東的6432次普悠瑪列車,在宜蘭縣新馬車站發生嚴重出軌事故。八列車廂,有四節完全翻覆,造成18人死亡、187人受傷,這也是普悠瑪列車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起事故。
從2013年2月開始營運的普悠瑪列車,時速最高可以到達每小時150公里,它最大的特色是傾斜式列車,轉彎不用減速,藉此縮短行車時間。目前台鐵有19列列車,每一列八節車廂,因為多使用在東部地區,成為一票難求的返鄉列車。普悠瑪的特色就是轉彎不用減速,但這一次發生意外的普悠瑪列車卻在轉彎時嚴重超速,而且列車配備的自動防護系統,也沒有發揮作用。到底是人為疏失還是列車機件故障?
《台鐵困局》
普悠瑪出軌翻車意外,肇事原因要進行調查確認。然而台鐵長期面對體質不佳造成的管理困境,例如票價過低、營運虧損連連,到2016年為止,台鐵累計虧損已經高達1110.5億,去年的淨損金額也有15.38億。面對財務壓力,台鐵運務量成長,但人事卻不斷緊縮。和民國六十年相比,台鐵員工減少將近一半,人力不足也造成維護風險大增,這些都是我們必須真實面對的公共安全問題。
第568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黃政淵x 69 -
SystemAdmin | 2017-08-07政治經濟系列報導:前瞻的代價系列報導:體檢交通攝影:鄭仲宏
前瞻的代價-高雄軌道
前瞻計畫通過後,高雄將有更多軌道建設推動。總體來說,高雄已經有兩條捷運。正在施工的有輕軌,未來還有捷運往北延伸與黃線。這些經費有沒有必要?錢從哪裡來?一直是外界質疑的焦點。
不過實際生活在高雄,這些建設怎樣降低生活風險、提升市民生活品質可能更為重要。高雄市是一個有近兩百萬輛機車的城市,街上滿是摩托車,除了造成汙染外,意外事故頻傳,肇事者往往又是最有生產力的青壯年,這些都付出重大社會成本的代價。因此怎樣運輸謀職就學的人,讓他們選擇新的方式。軌道建設可以是選項之一。究竟高雄現在如何規劃?已經營運的高捷又帶來哪些啟示?
第508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x 62 -
SystemAdmin | 2017-08-07政治經濟系列報導:前瞻的代價系列報導:體檢交通文字:林珍汝攝影:張智龍
前瞻的代價-我們要捷運
前瞻建設8824億的計畫中,最遭到質疑的就是軌道建設,八年總經費就佔了四千多億,甚至被外界形容是輕軌遍地開花。所謂的輕軌就是像高雄市目前在路面上運行中的系統一樣,低底盤、低耗能,它的建設經費也比捷運系統低得多。
這次前瞻建設中,新竹市也提出環線輕軌的計畫,而在基隆到台北之間,還計畫引進國外結合傳統鐵路既有路線的Train-Tram系統,到底這些系統要怎麼蓋?可不可行?還有蓋了之後養不養得起恐怕才是最需要關心的重點。
第508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張智龍x 52 -
SystemAdmin | 2017-06-13公共安全系列報導:體檢交通文字:婁雅君攝影:賴振元
國產車安嗎
一直以來,國產車因為售價和後端維修具有銷售優勢,但是安全性如何,向來也是消費者心中的疑慮。國外因為有NCAP,也就是新車評鑑制度,透過非營利組織,公開車輛的碰撞資訊,讓消費者在選購時,有一定的參考值。反觀台灣只有強制性的碰撞法規,測試結果不公開,消費者無法得知各產品的差異性。
對台灣的駕駛人來說,購買國產車後,當遇上強烈撞擊的意外事故時,自己和乘客的安全到底有沒有辦法確保,並沒有公開透明的科學資訊有所依循。因此有民眾發起公開碰撞結果的要求,繼而有立法委員要求交通部研擬設置NCAP制度。這項制度,不只是提供消費者選車指南,其中許多安全指標,也正面引領車廠和消費者對於安全意識的提升。台灣有設立的可能嗎?
第500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振元x 69 -
-
SystemAdmin | 2017-03-28政治經濟系列報導:共享這條路系列報導:體檢交通攝影:黃政淵
優步止步
網路叫車Uber進入台灣四年,違法經營,爭議不斷。去年公路法修正案通過後,Uber遭取締罰款金額高達11億元,也讓Uber台灣決定暫停服務。Uber司機出面向政府陳情,為他們的生計找活路。
從美國發跡,打著共享經濟旗幟的Uber,在全球各地以破壞式創新的手法,顛覆傳統交通運輸業的經營型態。當乾淨舒適、方便付款又能直接對司機打分數的Uber出現。對比傳統的計程車,明知搭Uber不合法,卻有越來越多消費者投向它的懷抱,也讓Uber仗勢向政府喊話,不要成為阻礙創新發展的絆腳石。這個說法,有道理嗎?
開著自家車賺外快,真的像Uber說的,共享經濟,互利共生嗎?透過Uber駕駛、開過Uber的小黃運將,與尋求轉型的計程車司機,看Uber暫停止步,下一步走往何方。
第484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黃政淵x 38 -
-
AdminAdmin | 2017-03-22土地環境系列報導:體檢交通文字:萬真彣攝影:賴振元
鐵道大開發
一個時代的建設,是不是禁得起檢驗,在當下,人們未必能清楚分辨。二十年前,台灣廣設大學和科學園區,被視為政治正確。但是二十年後的今天,我們看到了科學園區的空洞化,大學面臨了少子化而可能關閉的後果。
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鐵路建設上。交通部所提出的振興計畫中,從桃園到高雄五個台鐵改建案,讓鐵路從平面改成高架化,或是地下化。但是這樣的改建案,到底能增加多少運輸動能,值得討論。
其中部分地區的改建案,還涉及徵收民地、都市開發等問題,引發不少爭議。如果只是單純地將鐵路從平面移除,而沒有城市交通的整體規劃,那麼現在流行的台鐵改建案,在二十年後,恐怕也會淪為空泛無效益的建設。
第422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振元x 42 -
SystemAdmin | 2015-04-28系列報導:共享這條路系列報導:體檢交通
Uber優步大挑戰
在美國發跡的叫車程式APP, Uber優步,迅速吸引了重度使用網路的年輕世代,一路燒到了歐洲又進軍亞洲,提供彈性優惠費率和優質服務。
想想看,簡單用手機按個鍵,車子馬上就到,坐一趟高級房車還有開車門和送礦泉水的服務,車資又比小黃便宜,難怪讓運匠們大受威脅,不過Uber提供像計程車一樣的運輸服務, 公司登記卻是資訊服務平台, 讓交通部陷入法令盲點,根本無法可管,只能用檢舉的方式開單,雖然目前已經開了兩千多萬罰單卻無濟於事,這場Uber大挑戰怎麼因應?
第395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x 14 -
SystemAdmin | 2015-02-02系列報導:體檢交通
高鐵怎麼救
高鐵從2007年通車以來一路爆出財務危機,三月份特別股訴訟即將宣判,如果還不出八大股東投資的五百多億就得面臨破產,政府想強勢接管,這究竟是怎樣的爛帳?已經營運八年的高鐵,目前每天平均十三萬兩千人次,遠遠不及當初高鐵公司自己預估的24萬,真的是因為經濟發展停滯?是連外公共運輸沒規畫好?還是票價太貴?
但除了運量,高鐵站體的開發也是重要收入,高鐵擁有開發權的桃園、新竹、台中、嘉義、台南五個車站,為什八年來不見具體成效?為什麼好不容易啟動的竹北站影城開發案臨陣喊卡?既然財務已經破洞連連,那麼預定在今年七月完工的南港、苗栗、彰化、雲林四個新站,加入營運後可以大大加分嗎?尤其彰化雲林是農業縣,在地人口不多,鐵路支線也沒上路,商務觀光客哪裡來?過去因為高鐵搶生意國內航線停了,台鐵也區間化,現在高鐵進一步台鐵化,這樣混亂的交通政策究竟好了誰?歷經藍綠兩黨執政,前交通部長葉匡時提出的財改案被藍綠立委聯手封殺,被政治化的高鐵怎麼救?
第384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x 15 -
SystemAdmin | 2012-11-08系列報導:體檢交通
大眾行有礙 (公路篇)
低底盤公車真的夠用嗎?
長途大巴士則完全沒有搭載身障者的設計?
臺灣的公路系統值得提出來讓我們挑戰!
臺灣最近幾年確實開始注意到行的問題,很多公共場所添加電梯、導盲磚、扶手,但還不夠,就拿低底盤公車來說,讓推嬰兒車的媽媽和老人家方便很多,但全臺灣一共才600部,大部分集中在臺北市,只有幾條路線才有,長途大巴士則完全沒有搭載身障者的設計。獨立特派員也是在一年多前認識這個小女生,婉坪,她罹患罕見疾病,從小就被困在輪椅上,她最大的願望是去南臺灣的海生館玩,但考慮再三,最後還是選擇自己開車。面對未來高齡社會,這是需要及早正視的問題。
第269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x 21 -
-
-
SystemAdmin | 2012-05-17公共安全系列報導:體檢交通
雪隧期中考
蘇花公路又因為連日豪雨中斷了,
東部交通一直都是問題。
通車六年的雪隧,
倒還真是功德一樁,抒解不少北宜交通流量,
為宜蘭人帶來每天五萬輛次的通勤和觀光人潮。
但是就在上星期,5月7日,發生火燒車事故,2死31傷,是雪隧通車以來最嚴重的死亡意外。雪隧是世界排名第五的長隧道,一場火就像一次大考,檢驗我們過去對長隧道的防救災工作,到底做得夠不夠?花41分鐘滅火、37分鐘排煙,一百多輛人車在嗆鼻的濃煙中摸黑逃命。
為了滿足更多用路人的需求,雪隧從原先每小時速限七十公里,提高到今天的九十公里,有人質疑,增加流量、提高車速,就是拿安全做代價。今天高公局和專家會商,討論速限和安全車距問題。台灣地形多山,橋樑隧道不可少,現在蘇花改也動工了,長隧道的救災安全與逃生常識,跟每個人都有關。
第244集
文字:黃淑敏 / 攝影:李金龍x 18 -
-
SystemAdmin | 2011-04-09公共安全系列報導:體檢交通文字:李婕綾攝影:張智龍
人行道變身計畫
以使用者的角度體驗優選的人行道,到底有哪些值得學習的貼心設計,又有哪些需要改善的細節?
如果可以打分數,您給國內的人行道打幾分?
去年內政部營建署採用公開選拔的方式,廣邀各個地方政府推薦轄區內值得驕傲的人行道。參加選拔的人行道在設計上必須有通用的概念,也就是,不管是甚麼樣族群的人都可以方便通行,當然包括幼兒、老人以及身障者。結果出爐,台灣南北兩端各有一條人行道獲選為優選道路。今天獨立特派員就要帶您實地到現場,以使用者的角度體驗優選的人行道,到底有哪些值得學習的貼心設計,又有哪些需要改善的細節?記者李婕綾張智龍的報導。
第191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x 34 -
-
SystemAdmin | 2010-01-09政治經濟系列報導:體檢交通攝影:羅盛達
文湖劫運180天
台北捷運「詐胡」文湖線倉促通車,半年故障逾百次 到底哪裡出問題?誰該負責任?
2009-10 跨年夜,台北捷運瞬間湧進非常多的人潮,其中,文湖線會不會當機,成了大家關注的話題。結果雖然當天沒有出狀況,但幾天之後竟然又傳出「煞車卡鉗」,緊急疏散了兩百名乘客。 從去年七月四號到現在,文湖線已經通車滿半年,這半年來文湖線總共故障一百多次,平均每一點五天,就故障一次。
很多市民都以為,文湖線頻頻故障,是因為之前的馬特拉和現在的龐巴迪,兩種系統的整合出現問題。其實,龐巴迪是用自己的系統直接取代馬特拉的系統,所以並沒有兩種系統整合的問題。現在包括台北市議會和監察院,都已經開始對文湖線展開調查。
從民國八十五年木柵線通車到現在,台北市捷運局已經累積十幾年的工程經驗,為什麼這條文湖線還會狀況連連呢?原來捷運局這次首度引進一種新的控制系統,所有列車的訊息都是靠無線電傳輸,一旦訊號中斷,列車會馬上緊急煞車。偏偏龐巴迪之前對這套系統的經驗,只有做過距離比較短的機場接駁列車。像文湖線這種二十五公里的長距離路線,還沒有足夠的時間測試,台北市政府卻在半年前決定搶先通車。這是不是一項拿市民當白老鼠的決策冒險呢?本報導請大家一起來回顧,文湖捷運的180天。
第131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羅盛達x 34 -
SystemAdmin | 2009-11-12政治經濟系列報導:體檢交通
誰來養高鐵
新高鐵時代=全民一起來揹「高鐵債」?是什麼壓垮了BOT的美夢?
台灣高鐵歷經一個多月的財務危機警報,在政府介入改組經營團隊,積極取得主導權後,高鐵公司暫時可以鬆一口氣,南來北往的交通也還能持續步上軌道,卻也開啟了所謂的「新高鐵時代」。台灣的高鐵,曾經以「公有民營」的訴求與精神,成為全世界最大的BOT案,如今因為巨額債務及利息負擔,逆向走上了「民營公辦」的道路。
出資興建的五大股東不再出聲,反而由政府一邊扮演高鐵借錢的保證人,另一邊又要求底下的公股銀行借錢給高鐵,這中間的矛盾與衝突,無形中成了全民的負擔。 誰來幫高鐵還債呢?答案是你、你,還有你。
不信嗎?平均起來,負債近四千億的高鐵,讓全台灣每個人,不管有沒有搭高鐵,都要替它扛下兩萬多元的債務。當年高鐵喊出政府零出資的口號,早就是一個大笑話。是什麼壓垮了BOT的美夢?讓我們一起來揭開這場財務危機的來龍去脈。
第123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余榮宗x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