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嶄露頭角,文創產業面臨哪些挑戰?
-
-
-
AdminAdmin | 2019-12-11司法人權文字:萬真彣攝影:袁宏書
傾城之搏 - 香港反送中之路
香港,是全球金融重鎮與主要港口,充滿發展動能。1997年,從英國的殖民地回歸到中國之後,民眾和港府之間的衝突不斷、紛爭不息。
《傾城之搏-香港反送中之路》的紀錄片。帶您看看從2019年6月9日開始,百萬港人在金鐘一帶「反送中」遊行,反對港府修改,允許將嫌犯引渡至中國的《逃犯條例》。這也是香港自九七以來,最大規模的遊行,引發國際注目。自此之後,政治未爆彈,終於炸開;民眾遊行不斷,要求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下台。
為了爭取實現五大訴求,警察和示威者激烈互抗,警察甚至動用武力造成死傷,學生也罷課陳抗,衝突越演越烈。
除了記錄「反送中」歷程中的關鍵轉捩點,更邀請五位不同職業的港人,真實地貼近他們的生活,記錄他們在整場運動過程中參與的角色。
有來自上海定居香港的大學教師黎明,他為什麼要絕食抗議到送醫治療,也義無反顧?
參與社會運動十幾年的社運人士巫堃泰,為何終究對一國兩制感到失望,決定參選議員?
記錄過雨傘運動的攝影師Sam,為何在這次「反送中」的拍攝中,感到前所未有的茫然?
以及年過半百的廚師吳志輝,為何決定成立香港第一個廚師工會,走上街頭抗爭,又如何研發各式創意料理,諷刺港府?
還有面對來自各方恐嚇和威脅的學生彭家浩,為何毫不退縮,還積極舉辦活動,向國際學生表達香港困境?
這處在不同生活樣貌的五人,對香港的未來,是如何的期待跟擔憂?而香港未來的命運,將會何去何從呢?
第625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袁宏書x 378 -
AdminAdmin | 2019-12-04司法人權文字:李婕綾攝影:黃政淵
重返美麗島
12月10日是世界人權日,而在40年前的12月10日,台灣爆發了「美麗島事件」。整起美麗島事件並不單指當晚發生在高雄美麗島雜誌社所舉辦的人權大會現場,有幾個事件都互為影響。
我們要以一日遊的方式,帶您回到當年事件的現場,看看當年美麗島發生的原因及經過。導覽者也非常特別,他們是親身參與並見證事件發生的總統府祕書長陳菊及總統府資政姚嘉文。
他們帶大家重返當年的美麗島雜誌社、美麗島捷運站等事發現場,看這個四十年前的美麗島事件,對台灣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第624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黃政淵x 206 -
-
-
AdminAdmin | 2019-11-27政治經濟文字:婁雅君
呼叫居住正義
1989年無殼蝸牛運動,集結了5萬人走上台北的忠孝東路,高喊住者有其屋。三十年了,2019年的今天,各地房價越飆越高,人民離住者有其屋的訴求也越來越遙遠。當年上街抗議的民眾,30年後,他們的下一代,同樣又為了居住問題走上街頭。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指出,過去20年台灣的青年平均薪資成長約15%,但是整體房價所得比卻增長了178%,台北市更增長了240%。台灣有將近92萬的空屋和餘屋,房價卻遲遲掉不下來。民眾要的居住正義,在政策制度上,到底出了什麼樣的問題。
第623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李金龍x 307 -
AdminAdmin | 2019-11-27政治經濟文字:婁雅君攝影:袁宏書
不花錢蓋新房
台灣自然災害多,地震時,耐震指數偏低的老舊房屋容易毀損,危及居民的生命安全。內政部統計,107年底,台灣30年以上的住宅有410 萬戶,而且在10年內就會提升到640萬戶。超過150萬戶的房子可能有危險,需要做耐震評估,這些危老屋對民眾的居住安全產生重大影響。
但是過去執行都更引發諸多爭議,造成都更腳步緩慢。為了加速危險房子改建,政府在106年推出《危老條例》,也就是針對危險及老舊的建築物加速重建的條例,並且增加容積獎勵10%的條款。截至9月底,透過《危老條例》核准重建的案子達到273件,成果顯著。
不過大部分核准的案子都集中在台北市跟新北市,中南部幾乎是個位數,為什麼呢?而《危老條例》真的解決了釘子戶、以及住戶跟建商之間的矛盾了嗎?我們實際走一趟南部,了解想要房屋改建的人,遇到哪些困難。
第623集
文字:邱惠恩 / 攝影:袁宏書x 304 -
AdminAdmin | 2019-11-27社福弱勢攝影:張智龍
個人助理到我家
我們跟著台灣四位研修生,實際進入日本不同障別障礙者的家裡,看看他們跟個人助理怎麼相處,個助又是如何協助他們,讓他們生活過得精彩有趣。甚至變得有自信之後,可以到外面演講,分享他們的經驗。在日本,障礙者跟個人助理就像夥伴關係,過程中雖然也有磨合,但最重要是,使用者要坦誠需求,而個人助理則是在協助過程中,被一起培訓出來。
日本倡議自立生活運動三十幾年來,有很多年輕人投入個人助理的培訓,他們有人從學生時期開始打工,後來變成全職的個助。至於不同障別跟不同嚴重程度的障礙者,到底需要有少個助時數,日本都有評估標準。比較重障者或極重障者,經常可以看到十幾位、二十幾位個助,輪流進入他的生活協助。在這麼大量的個助需求之下,日本也已經制訂跟個助有關的制度保障,讓不管是全職或兼職工作者,可以更放心投入。至於障礙者又要如何準備呢?自立生活的規劃、同儕心理支持與個助服務三者缺一不可。
第623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張智龍x 315 -
-
AdminAdmin | 2019-11-20社福弱勢攝影:張智龍
我要自立生活
在日本,不同障別的障礙者,為了讓自己能夠選擇、決定、負責地過自立生活,倡議了三十幾年。透過推動不同議題的運動,改變日本政府、社會跟不同障礙者的觀念,達到他們所訴求的目標。
而台灣跟日本的自立生活運動,則因為第一位赴日研修生林君潔產生連結。他2004年到日本幾個重要城市的自立生活中心,參加研修課程,把日本自立生活的重要觀念帶回台灣。
2006年林君潔開始在國內倡議,2007年台灣第一個自立生活協會-台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正式登記成立。十幾年來,協會已經帶了三屆研修生,到日本參加「身心障礙者青年領導人才」培訓,希望讓這些種子回台灣之後可以開枝散葉。今年非常特別,四位研修生的障別很多元,分別屬於脊髓損傷、肌張力不全症、自閉症、精神障礙者。
他們從大阪到東京,實際到自立生活障礙者的家見習。這趟日本自立生活的全新體驗,日後對他們的內心跟生活,還有觀念與做法,又會帶來什麼樣的衝擊跟改變呢?
第622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張智龍x 303 -
AdminAdmin | 2019-11-20社福弱勢攝影:張智龍
自立生活運動起點:八王子市
日本推動自立生活運動,已經三十幾年,能有目前的制度與成績,有幾個重要的團體跟關鍵人物扮演重要角色。
位於東京八王子市的Human Care自立生活協會,是領航者,創辦人中西正司是靈魂人物。他不只為日本的自立生活運動寫歷史,為了推動完整的個人助理制度,整整花了二、三十年,讓個助服務從每週兩次、每次兩小時,到2003年終於爭取到一天24小時的個助時數,這是日本自立生活運動的重要里程碑。目前日本也是全世界個人助理制度最完善、最先進的國家。
而爭取交通無障礙的Mainstream自立生活協會,領導人廉田俊二,發起鐵道無障礙活動,前後花了十年,在相關議題活力十足。
而Partner則特別強調跨障別融合,並提供設備完善的體驗室,讓想過自立生活者,做好準備。
夢宙自立生活中心則像一個大家庭,社長平下耕三是浪漫主義者,夢宙是指讓夢想有像宇宙無限大的可能,任何障礙者想要自立生活,夢宙儘可能協助他們實現。
來看看這些不同的團體跟領導人,如何發揮影響力,爭取更完善的制度。
第622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張智龍x 296 -
-
AdminAdmin | 2019-11-13土地環境
台灣瀕危植物的難題
「世界自然基金會」2018年底發表報告指出,1970-2014年間,野生脊椎動物的個體數量已減少60%。地球所有物種、所有生命,正面臨大量消失甚至滅絕的處境。
而比起眾人關注的動物滅絕,瀕臨消失的植物卻容易被人忽視。環境汙染、過度開發、濫墾濫伐以及氣候災害,讓許多許多台灣原生的稀有植物默默快速從地表消失。
台灣的原生植物約有5千種,現在有989種植物已經受到了威脅,其中更有110種是屬於極度滅絕危險的植物,目前證實有27種原生植物已經野外滅絕。
瀕危植物怎麼探查、怎麼移植、保種?社區與學校又該如何參與?一起來關心,讓台灣土地上的植物,不再消失。
第621集
文字:鄭淑文 / 攝影:許中熹x 2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