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口超越中國,人口紅利成崛起契機?

分享文章

印度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龐大的年輕勞動力族群,被視作是未來黃金十年的發展關鍵。近年印度不僅成為第一個成功登陸月球南極的國家,也搶下世界重要峰會G20的主辦權。而在疫情期間,醫療產業實力更是一戰成名。不過,就業機會少、教育體制不完善,仍是印度崛起大步向前的挑戰。

印度人口世界第一 龐大勞動力成發展關鍵?

印度在今年四月超越中國,成為全球人口數最多的國家,龐大的人口紅利也被認為是為印度帶來翻轉命運的契機。

總理莫迪自2014年上任以來,印度的經濟規模已從全球第十大前進到第五大,今年,在他第二任任期最後一次的印度獨立紀念日談話中,強調過去幾年來,全國已有1億3500萬人晉升為新的中產階級。

不只經濟動能活躍,今年八月,印度也成為史上第四個成功登陸月球的國家,探測器維克蘭號更首次成功登陸月球南極,航太科技的空前成果,帶動國防工業發展,使得印度基金後勢看漲。

太空研究組織開心歡呼,總理莫迪也連線觀看,因為印度不僅成功登月,還成為第一個登陸月球南極的國家。(圖/獨立特派員)

婆羅多就是印度!展現擴大國際聲量決心

除了經濟與科技,印度的國際政治影響力也在主辦G20峰會後,更為顯著。在G20數經濟論壇上,印度總理莫迪也說:「印度是一個理想的解決方案實驗室,只要在印度成功的方法,在全世界各地都可行。」

印度緊抓住在國際間擴大聲量的機會,G20峰會期間,聯合美國、法國、義大利、歐盟及沙烏地阿拉伯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簽署共同備忘錄,力推「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透過跨國鐵路與航運網絡,強化歐亞之間的聯繫與能源運輸安全,這項計畫也被視為與中國「一帶一路」相抗衡的重要策略。印度隨後更與沙烏地阿拉伯簽署八項協議,強化能源夥伴關係。

耐人尋味的是,這場全球矚目的重量級峰會上,印度使用了古梵語的「婆羅多(Bharat)」一詞,取代英文的國名「印度(India)」。此消息傳出,引來莫迪政府想藉此更改國名的諸多臆測與討論。

在G20會場上,印度總理莫迪面前寫的國名不是印度,而是「婆羅多(Bharat)」。(圖/獨立特派員)

德里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蘇米特・庫馬爾說:「這顯示我們想要維護歷史傳承,以及我們堅持的文明價值體系。在這樣的概念下,最近看到『婆羅多』在G20峰會中被使用,它也凸顯了過去殖民體制對印度的價值體系造成的巨大影響,甚至國家的名稱都被改變。」

醫療產業驚豔全球 教育卻成發展阻礙?

印度政府對未來發展樂觀,因為還有一項利器。疫情期間,印度每月平均可生產約七千萬劑的新冠疫苗,是有效降低疫情的關鍵之一,也讓印度的醫療產業的實力驚豔全球。

印度醫療器材生產有著快速、自動化的生產線,一個小時可以產出80萬個注射器。(圖/獨立特派員)

根據印度政府推估,印度醫療器械市場到了2030年,可望增長到目前規模的四倍。前景雖然看好,不過挑戰也不少。印度HMD醫療器材公司董事拉吉夫・納斯說:「印度的醫療器材非常仰賴進口,對我們來說,最大的挑戰不是工程方面。我們國家有傑出的工程人員可以製造醫療器材,需要的是政府的政策支持。」

在地企業需要政策支持產業發展,因此印度政府為了醫療器械製造打造健全的生態系統,開始在全國各地建立新的醫療器械園區。(圖/獨立特派員)

印度BPL醫療器材公司執行長蘇尼爾・庫拉納說:「疫情是一個觸發點,我們了解到我們沒有足夠的醫療設備。印度政府頒布了一些計畫,制定生產獎勵措施,促進發展,我們因此得到許可證,現在正在班加羅爾建立第二座工廠。」

印度醫療產業發展迅速,人才培訓也成為企業關注的重點,蘇尼爾・庫拉納也認為,最大的挑戰是印度在研發方面沒有投入太多精力。印度人口基金會執行主任普納姆・慕特雷賈說:「印度的年輕人口會持續增長一段時間,我們需要為這些年輕人創造就業機會,但學校教育系統無法提供足夠的技能培訓,市場人才需求遠超過培育的速度。」

在印度,教育體制不完善是一大問題,且許多人連受教機會都沒有。競爭激烈的環境裡,沒有受過教育,競爭力受限,工作選擇大多限於體力勞動的底層藍領階級。

產業需要人才,超過14億的人口總數,猶如印度這頭崛起的南亞雄獅身上根根相連的毛髮,而「教育」則是牠的雙眼,如何治癒與時代需求脫節的病灶、看得更長遠,是印度眼前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

(※尹雯慧 羅盛達/採訪報導)


黃郁婷/編輯


最新專欄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