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印度藍海新市場,年輕世代成發展關鍵
班加羅爾有著「印度矽谷」的響亮稱號,吸引許多國際企業以及印度國內公司設廠投資,看中的就是高素質的年輕專業技術人才。面對這個和台灣有著巨大差異的機會之地,究竟有什麼魅力?又有哪些挑戰?印度的經貿發展,帶動語言人才的需求,華文教學市場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印度矽谷成人才寶藏庫 發展趨勢高居全球第一 「印度矽谷」的稱號,打響了班加羅爾的知名度,吸引全球許多高科技產業前來設廠投資。 根據英國牛津經濟學院一項經濟分析報告預測:2019至2035年,在全球780個主要城市中,發展最快速的前20名城市,印度就占了17個。(圖/獨立特派員) 人口龐大的印度,國內醫療資源卻相對匱乏,醫療設備城鄉比例失衡的現狀,成為新創公司的藍海市場。 印度IITPL新創公司董事高拉夫・阿加瓦爾說:「每年仍有約60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所以我們想要做出改變。在印度760個行政區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設有導管插入實驗室。我們把價格降低了40%,在印度有20個城市,我們是當地唯一的導管插入實驗室。」 技術開發離不開人才,對企業經營者而言,班加羅爾就像是一個人才寶藏庫。而以就業機會來說,班加羅爾也是對具有專業能力的年輕求職者,最友好的城市。 印度IITPL新創公司員工阿迪瓦斯蒂說:「我只是剛到職的新人,二個月前才剛完成我的碩士學位MBA,所以我想找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公司。我來自印度北方的北方邦,它很遠,因為很多機會只有南部才有。」 然而,寶藏庫雖然人才濟濟,卻也並不是完全沒有缺點。印度IITPL新創公司董事高拉夫・阿加瓦爾說:「我們每年培養超過20萬名工程師,但當你看就業能力時,要嘛沒有任何產業經驗,要嘛沒有任何現場經驗,語言技能有限,他們需要在就業前接受某些技職訓練。」 已與牛津大學等多家國外頂尖大學合作,積極收攏人才,這間走在市場發展前緣的新創企業,其中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進軍國際市場。 「印度製造」吸引台商投資綠能建設成市場先機 「印度製造」的政策,影響力已逐漸顯現,對許多想要前進海外市場的台商企業來說極具吸引力。駐印度台北經濟文化中心代表葛葆萱說:「就印度政府來講,希望能夠吸引外資進來製造業,不過這些政策它問題在於說,它是很適合大企業。從去年疫情過後,我們可以看到台商絡繹不絕到印度來,尋求開拓市場的機會。」不過,葛葆萱也提到,雖然來看的企業很多,但是目前真正落地、來這邊投資的企業其實是不多的。 布局需要謀略,投資仰賴眼光。在美中貿易戰開打,造成外資產業鏈移出中國的風潮前,早已有台灣的跨國企業在印度設廠。台達電印度區總裁林正彬說:「很多企業看重印度的勞動力。但是台達最早進來,我們是看中整個印度的市場。」 一片片架設在建築頂端的太陽能板,是班加羅爾市容的科技面貌。印度是第一個成立非傳統能源部的國家,目前可再生能源總裝機容量,排名全球第四。(圖/獨立特派員) 林正彬說:「大家會覺得印度好像相對落後,但是事實上,印度在綠能這一塊,反而走得非常前面。它整體清潔能源的比重,在2022年,占全印度的總發電量達到43%,到2030年,要求是要到50%。」 印度政府在全國大力推動綠能建設,台商企業也看準了市場先機,與當地大型公司異業聯盟,在電動車相關領域獨占鰲頭。不過經營跨國企業,面對不同的市場,挑戰也大不相同,除了政治體制與法規政策,挖掘與留住人才,是普遍的難題。 印度政治與經濟發展 帶動華文學習熱潮 想了解新的市場和文化,學習語言是一條相對有效的捷徑。在印度首都德里,有一間台灣人經營多年的中文教育中心。而印度的華文教學市場,深受其經濟發展與政治局勢影響。 美譽中文教育中心執行長蕭中美說:「在2011年那個時候,都是高階主管在學習中文。到了2013年,習近平來到印度了,伴隨的是OPPO、小米開始陸續進來,所以他們的中下游廠商也跟著一起進來,從那時候的開始,就是一個上坡了。」蕭中美也提到,在疫情期間,中印邊境的問題又攀升,所以也會有軍方的人來學習中文。 目前報名學生以商業人士和在學學生為主,印度高速的經濟發展,連帶引動了語言學習熱潮。(圖/獨立特派員) 政治與經濟,是社會進步改革時,共存的議題。印度為數驚人的年輕世代,即將成為形塑這個國家發展的關鍵。什麼樣的人能夠決定印度的未來?這個問題的答案,牽連之廣,恐怕你我都無法置身事外 (※尹雯慧 羅盛達/採訪報導)
專欄
貧富差距與性平難題,成印度最大挑戰!
印度經濟爆炸性的成長,意味著社會進步與改變的契機。不過,印度同時也存在巨大的貧富差距難題。此外,保守封閉的性別偏見、受教權的被剝奪、經濟主權操控在男性手中,使得女性進入勞動市場困難重重,成為印度經濟發展的隱憂。風光亮麗的發展數據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失落? 印度流浪街童多 街頭導覽創造就業機會 根據「牛津貧困與人類發展倡議」2021年的報告,以每日2.15美元為最低生活基準,全印度的貧窮率雖已較十年前降低一半,但仍有約2.29億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超過五分之一的兒童處於貧困狀態,數量冠居全球。 阿傑目前服務於救助街童公益組織的街頭導覽員。這個組織培訓導覽員,其宗旨之一是為了讓遊客實地了解流浪街童的生活處境,也創造了就業機會。 流浪街童生活中面對的危險,比成年人更多。他們是幫派流氓與毒販藥頭積極收納的對象,即使是和父母一起露宿街頭的孩子,處境並沒有因此而更為輕鬆。(圖/獨立特派員) 街頭導覽員阿傑說:「因為這些孩子去乞討,賺到的錢可以拿回來給媽媽,這是很好的收入來源,這是很糟的。」 大城市背後的黑暗面貧窮人口成無解難題 在印度,有些女孩更被迫從事性交易。街頭導覽員阿傑說:「來到這個城市的女孩們,都有自己的原因,例如因為嫁妝。印度的傳統,當女孩結婚時,父母拿不出夫家要求的龐大的嫁妝,女孩會因為羞愧而選擇逃離家鄉、前往城市。當他們來到這樣的大城市,掮客總是在尋找這樣的女孩,勒索他們,並把他們送到像這樣的地方,從事性交易。」 德里火車站旁,有一條約一公里的街道,是著名的紅燈區。到了晚上,很多女孩就會在這閒晃,招攬客人做生意。(圖/獨立特派員) 夜晚,沿著鐵軌旁的街道,運貨工人與載貨卡車,四處穿梭,路邊店舖閃爍昏暗的燈光,這裡是許多當地人天黑之後,避免涉足之地。阿傑表示,很多在這一區工作的社工,經常發生意外,面臨差點被某人殺害的危險。 這些勞工,許多來自外地農村。世界銀行的研究報告指出,印度的貧窮人口主要集中在農村地區,一半以上的勞動力是文盲。政府雖然頒布許多減貧措施,但因國土幅員遼闊,官僚貪腐問題嚴重,在許多偏遠鄉村,政策鞭長莫及。 民間力量彌補政府不足印度NGO組織的重要性 在印度,可以看到流落街頭的人們,卻也可以看到印度成功降落在月球。科技與經濟發展的背後,仍然存在著巨大的差距與問題。 德里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蘇米特・庫馬爾說:「有些初衷為了改善貧窮及窮人生活的政策和計畫,執行有問題或無法實現,是因為政府官員的貪汙腐敗。」不過他也認為,NGO組織在接觸貧窮族群的成果卓著,由於政府效能不可能觸及到所有地方,也因此NGO的存在顯得更為重要。 社會安全網所遺漏的族群、與公共利益相關的議題,都仰賴民間力量來彌補政府效能的不足。退休工程師狄帕克・夏爾馬,在這間專門為弱勢兒童服務、致力協助女性受教並提供職業技能培訓的公益組織,已經工作十年。 Udayan Care公益組織導師狄帕克・夏爾馬說:「我們為無家的孩子提供住所,打造一個有家庭氛圍的環境,讓他們在這裡生活。除此之外,我們也有其他的項目,像是Udayan Shalini獎學金計畫,讓來自經濟弱勢群體的女孩能夠接受高等教育。我們照顧這些孩子像照顧自己的孩子。」 除了提供職業技能培訓、課業學習之外,更有輔導志工扮演諮商者的角色,適時給予建議。(圖/獨立特派員) Udayan Care公益組織輔導志工埃拉・貝加爾說:「當我從事NGO指導老師的工作時,我覺得這些孩子需要的,不只是教育。他們需要被適當的開導,而他們其實並沒有得到他們真正需要的老師。」 印度崛起之路困難重重 下一步該怎麼走? 印度社會的父權思想,根深蒂固。保守封閉的性別偏見、受教權的被剝奪、經濟主權操控在男性手中,使得印度女性進入勞動市場困難重重,成為印度經濟發展的隱憂。 印度人口基金會執行主任普納姆・慕特雷賈說:「為了真正提高印度的GDP,我們需要大幅增加收入,而這只有在同等的女性勞動參與率下,才能夠實現。只有當婦女問題不再只是婦女的責任時,我們才能取得成功。」 嚴重的貧富差距、性別權力的失衡以及資源分配的不均,都是印度邁向世界強國之列的嚴峻考驗。南亞雄獅的下一步,該怎麼走?未來十年,將會是重要的關鍵時刻。 (※尹雯慧 羅盛達/採訪報導) 黃郁婷/編輯
專欄
印度人口超越中國,人口紅利成崛起契機?
印度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龐大的年輕勞動力族群,被視作是未來黃金十年的發展關鍵。近年印度不僅成為第一個成功登陸月球南極的國家,也搶下世界重要峰會G20的主辦權。而在疫情期間,醫療產業實力更是一戰成名。不過,就業機會少、教育體制不完善,仍是印度崛起大步向前的挑戰。 印度人口世界第一 龐大勞動力成發展關鍵? 印度在今年四月超越中國,成為全球人口數最多的國家,龐大的人口紅利也被認為是為印度帶來翻轉命運的契機。 總理莫迪自2014年上任以來,印度的經濟規模已從全球第十大前進到第五大,今年,在他第二任任期最後一次的印度獨立紀念日談話中,強調過去幾年來,全國已有1億3500萬人晉升為新的中產階級。 不只經濟動能活躍,今年八月,印度也成為史上第四個成功登陸月球的國家,探測器維克蘭號更首次成功登陸月球南極,航太科技的空前成果,帶動國防工業發展,使得印度基金後勢看漲。 太空研究組織開心歡呼,總理莫迪也連線觀看,因為印度不僅成功登月,還成為第一個登陸月球南極的國家。(圖/獨立特派員) 婆羅多就是印度!展現擴大國際聲量決心 除了經濟與科技,印度的國際政治影響力也在主辦G20峰會後,更為顯著。在G20數經濟論壇上,印度總理莫迪也說:「印度是一個理想的解決方案實驗室,只要在印度成功的方法,在全世界各地都可行。」 印度緊抓住在國際間擴大聲量的機會,G20峰會期間,聯合美國、法國、義大利、歐盟及沙烏地阿拉伯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簽署共同備忘錄,力推「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透過跨國鐵路與航運網絡,強化歐亞之間的聯繫與能源運輸安全,這項計畫也被視為與中國「一帶一路」相抗衡的重要策略。印度隨後更與沙烏地阿拉伯簽署八項協議,強化能源夥伴關係。 耐人尋味的是,這場全球矚目的重量級峰會上,印度使用了古梵語的「婆羅多(Bharat)」一詞,取代英文的國名「印度(India)」。此消息傳出,引來莫迪政府想藉此更改國名的諸多臆測與討論。 在G20會場上,印度總理莫迪面前寫的國名不是印度,而是「婆羅多(Bharat)」。(圖/獨立特派員) 德里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蘇米特・庫馬爾說:「這顯示我們想要維護歷史傳承,以及我們堅持的文明價值體系。在這樣的概念下,最近看到『婆羅多』在G20峰會中被使用,它也凸顯了過去殖民體制對印度的價值體系造成的巨大影響,甚至國家的名稱都被改變。」 醫療產業驚豔全球 教育卻成發展阻礙? 印度政府對未來發展樂觀,因為還有一項利器。疫情期間,印度每月平均可生產約七千萬劑的新冠疫苗,是有效降低疫情的關鍵之一,也讓印度的醫療產業的實力驚豔全球。 印度醫療器材生產有著快速、自動化的生產線,一個小時可以產出80萬個注射器。(圖/獨立特派員) 根據印度政府推估,印度醫療器械市場到了2030年,可望增長到目前規模的四倍。前景雖然看好,不過挑戰也不少。印度HMD醫療器材公司董事拉吉夫・納斯說:「印度的醫療器材非常仰賴進口,對我們來說,最大的挑戰不是工程方面。我們國家有傑出的工程人員可以製造醫療器材,需要的是政府的政策支持。」 在地企業需要政策支持產業發展,因此印度政府為了醫療器械製造打造健全的生態系統,開始在全國各地建立新的醫療器械園區。(圖/獨立特派員) 印度BPL醫療器材公司執行長蘇尼爾・庫拉納說:「疫情是一個觸發點,我們了解到我們沒有足夠的醫療設備。印度政府頒布了一些計畫,制定生產獎勵措施,促進發展,我們因此得到許可證,現在正在班加羅爾建立第二座工廠。」 印度醫療產業發展迅速,人才培訓也成為企業關注的重點,蘇尼爾・庫拉納也認為,最大的挑戰是印度在研發方面沒有投入太多精力。印度人口基金會執行主任普納姆・慕特雷賈說:「印度的年輕人口會持續增長一段時間,我們需要為這些年輕人創造就業機會,但學校教育系統無法提供足夠的技能培訓,市場人才需求遠超過培育的速度。」 在印度,教育體制不完善是一大問題,且許多人連受教機會都沒有。競爭激烈的環境裡,沒有受過教育,競爭力受限,工作選擇大多限於體力勞動的底層藍領階級。 產業需要人才,超過14億的人口總數,猶如印度這頭崛起的南亞雄獅身上根根相連的毛髮,而「教育」則是牠的雙眼,如何治癒與時代需求脫節的病灶、看得更長遠,是印度眼前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 (※尹雯慧 羅盛達/採訪報導) 黃郁婷/編輯
土地環境
主題
【卓越大賞】游牧日常
【黃金旅程】 印度、中國的邊界拉達克,這個化外邊境地區常因煙硝四起、衝突不斷受到矚目。但在這個地方,有一群特別的大地之子游牧民族,他們世代在這個海拔四千多公尺的荒野大地逐水草而居,生活環境非常艱困。一頂帳篷及放牧的牛羊就是他們全部的家當,生活簡單、內心純淨、自在知足。 游牧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更是拉達克豐富文化的重要底蘊之一,他們在這片遼闊大地放牧的高原山羊,是被稱為軟黃金Pashmina的頂級羊絨,市場價值不菲。不過現在因為氣候變遷,游牧民族賴以為生的水草近年有了劇烈變化,冬天太熱、夏天太冷,寒冬冷冽的氣候及夏天缺水幾乎成了游牧民族的致命危機。 【荒野呼喚】 中印邊界的拉達克是軍事重地,稍有風吹草動,兩國的軍方都會異常緊張。獨立特派員的採訪團隊在拍攝的過程中,使用空拍機拍攝羊群,不到一會兒時間,立刻就有印度軍方到牧區關切。原來軍方在游牧民族的羊隻身上裝了隱形監視器,用來監視敵情,連牧羊人們都不知道有這些間諜羊的存在,邊界軍事的敏感危險可見一斑。 另外,游牧民族近年面對牧區環境日益惡劣,許多人開始選擇放棄游牧生活,同時希望下一代接受現代教育後,能過更好的生活。這些現代化與游牧生活平衡的兩難,讓拉達克特有的游牧文化正逐漸消失。他們如何面對這樣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