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Google Search
Toggle navigation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最新報導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關於我們
首頁
主題分類
主題分類
全部類別
沙箱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食品安全
公共安全
醫療公衛
能源問題
社福弱勢
全球脈動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最新排行
熱門排行
121
社福弱勢
攝影:周明文
2010-09-02
救敢心
人會都會老,喜憨兒也會老,爸爸老了,媽媽老了,誰來照顧老憨兒?
很多上了年紀的老爸爸、老媽媽,帶著一樣老大不小的老憨兒,在這樣的「雙重老化」的家庭中,生活真的非常辛苦。所以曾發生有些家有老憨兒的家長,在自己即將離開人世的最後時刻, 甚至想把孩子一起帶走 …
第162集
文字:
范毓雯
/ 攝影:
周明文
108
教育
攝影:鄭仲宏
2010-08-30
荷蘭阿本霍
到動物園看動物,一定要隔著鐵絲網嗎?
動物園裡的動物,一定要痛苦憂鬱,抑鬱終生?
近年來,台灣不斷傳出在動物園或觀光區,猴群與人類互相傷害的事情,這使得很多動物園都盡量將動物和人群隔離。那麼世界上的動物園都是這樣的嗎?也不盡然。在荷蘭就有一個靈長類為主的動物園,人和猴群之間沒有高牆鐵絲網隔離。人們能夠快樂真實的欣賞猴群的生活,而猴群也能平靜安詳地生活…
第159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
鄭仲宏
136
醫療公衛
攝影:鄭仲宏
2010-08-26
中風啟示錄
中風病患,只能接受肢體罷工的命運?
中風的譚秀麗,為什麼能夠環遊世界,自助助人?
而台灣每年中風的人數,都在四、五萬人左右。台東基督教醫院創院院長,美籍醫生譚維義,一生救人無數。不久前,譚太太不幸中風了,而且非常嚴重,但是夫妻二人積極配合一起向不可能挑戰,結果譚太太的病情顯著改善,還可以環遊世界。他們是怎麼辦到的呢 …
第161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
鄭仲宏
154
教育
攝影:鄭仲宏
2010-08-26
非賣醫藥
電視健康促進節目,不只是坐在家裡看。
真的要健康,請你上電視體檢自己 。
在台灣,民眾從媒體得到的健康資訊,常常是真真假假,還可能導致花錢受害。丹麥的公共電視開創了全民參與的健康促進節目,由奧運金牌選手帶著民眾一起上電視。節目的設計,讓民眾發現自己的生活習慣有哪些問題,並且進一步淂到改善的方法。
第159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
鄭仲宏
66
教育
2010-08-25
助產士的凋零
生小孩,一定需要婦產科醫生嗎?
「產婆」這個淵源流長的古老助產行業,即將捲土重來?
助產士就是以前我們說的「產婆」,在歐美或是日本等國家,助產士在婦女生產過程中,都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在台灣現在的醫療生產體系中,助產士卻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老一輩的助產士慢慢退休,新培訓出的助產師卻苦無進入醫院工作的機會 …
第161集
文字:
陳廷宇
/ 攝影:
賴秉寰
77
教育
2010-08-25
孕婦出走記
在家生小孩,是前衛,還是倒退嚕?
為什麼在荷蘭,居家生產變成主流?
在台灣,大部分的孕婦都在醫院生產,不過在醫院過度醫療介入的生產過程,卻讓有一些產婦決定從主流的醫療生產體系出走。因為生產本來就是一個正常的生理現象,影片中我們將介紹這些居家生產的女性如何挑戰在醫院生產的主流價值觀,有婦女自然生產的過程 ...
第161集
文字:
陳廷宇
/ 攝影:
賴秉寰
211
政治經濟
系列報導:體檢交通
攝影:鄭仲宏
2010-08-19
消費高捷
選舉支票,一定是多多益善嗎?
高雄捷運天天燒錢,還要繼續燒下去嗎?
每次一遇到到選舉,候選人和政黨,常常以爭取建設作為訴求。但是更多建設的結果,也可能造成樣樣都有, 卻都樣樣難以為繼。以高雄捷運最近的發展來說,不管是藍色還是綠色的政治人物都在爭取設岡山站,但是單單一個岡山車站就要花掉十一億。岡山如果能有捷運當然很好,但高雄的人口數不見成長,高雄捷運的運量不如預期 …
第160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
鄭仲宏
66
人物故事
2010-08-19
玉里的巴黎神父
花蓮玉里天未亮,一個法國神父、一輛破車...
白天做資源回收,照顧身心障礙者,晚上做神的事工,撫慰人的心靈...
花蓮縣的玉里鎮一間二手書店,很有巴黎塞納河畔舊書店的味道。這間書店的老闆,是從巴黎來的法國人,他是一位神父。劉一峰神父在花蓮住了四十幾年,除了主持天主教堂之外,還負責整個玉里鎮的老人服務,以及身心障礙者的安置。玉里居民決定送神父一件禮物,那就是把神父的巴黎家鄉,畫在書店的牆壁上 …
第160集
文字:
卓冠齊
/ 攝影:
余榮宗
118
政治經濟
系列報導:台灣歷年法規倡議與修法進度追蹤
2010-08-19
當舖生意經
救急不救窮,萬物皆可當?
M型社會有人連進當舖的資格都沒有?
金融海嘯後大家都很關心,景氣是不是已經復甦了,評估景氣的指標有很多種,當舖也是景氣好壞的觀測站之一。日前立法院認為民營當鋪利率高達百分之四十八,有如合法地下錢莊,提案修正當鋪法。從魏晉南北朝開始就扮演民眾融資中心的當鋪,為甚麼總被批上神秘的面紗呢?
第160集
文字:
陳廷宇
/ 攝影:
賴秉寰
139
教育
文字:李婕綾
攝影:張智龍
2010-08-19
說媽媽的話
為什麼媽媽是越南人,孩子卻不會說越南話?
2015年,東協整合成累歐盟的經濟實體,新台灣之子是台灣拓展外交的生力軍?
根據教育部估計,目前就讀國中小的新住民子女已經超過15萬人,到民國103年,新住民子女的就學人數會突破20萬人。許多新住民小朋友不但不熟悉媽媽的文化,甚至不會說媽媽的語言。台北縣的光華國小就打算要幫新住民小朋友找回母語優勢 …
第160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張智龍
120
政治經濟
攝影:周明文
2010-08-13
遺忘319
全台灣319個鄉鎮,就是不可能讓你全台走透透!
因為金門縣烏坵鄉,你就是去不了......
隸屬金門縣的烏坵鄉,是目前台灣唯一還在戒嚴的行政區域,一般百姓不得進出。而且烏坵距離台灣很遠,撘乘軍艦要八個小時,但烏坵卻距離中國很近,搭小漁船到湄洲島也不超過兩個鐘頭。這麼特殊的政治背景和地理位置,使得烏坵島幾乎和外界隔絕。島上的居民說,金門都可以小三通,希望烏坵也可以比照辦理…
第159集
文字:
范毓雯
/ 攝影:
周明文
117
教育
攝影:周明文
2010-08-13
再見烏坵
37年前的青春男兒夢,37年後一趟難得的圓夢之旅!
烏坵,中華民國的領土,離中國很近,離台灣很遠......
37年前,代表中華民國政府,第一批登上烏坵的海軍陸戰隊,他們連駐守的地點都不知道,一下船,看到的是一個只有岩塊、碉堡、和鐵絲網的小島。阿兵哥在那裡度過難忘的青春歲月,但是這麼多年來,.想要再回到昔日當兵的小島重溫舊夢,那是難上加難,因為烏坵至今仍受軍管,島上居民進出,也只能靠十天一次的軍艦往返。一直到那天 …
第159集
文字:
范毓雯
/ 攝影:
周明文
172
司法人權
系列報導:從歷年重大司法案件,看司法改革的關鍵進程
攝影:周明文
2010-08-05
看見被害人
一個不一樣的攝影展:日籍攝影師風間聰紀錄死囚的最後生命 !
一位不一樣的被害人家屬:為什麼父親被謀殺了,瑞尼庫欣還堅持廢除死刑?
死刑該不該廢除,在台灣社會還是有很多的爭議,但是卻不見得有討論的空間。 一討論到死刑的存廢問題,馬上就是劍拔弩張,充滿了濃濃的煙硝味。今天獨立特派員雖然還要是要探討死刑的問題,但是今天,不一樣 …
第158集
文字:
范毓雯
/ 攝影:
周明文
89
醫療公衛
2010-08-05
療癒的秘密花園
蒔花栽草可以怡情養性,還可以治病?
現代文明病藍色的憂鬱,透過園藝治療得以豁然開朗?
園藝療法應運而生, 透過和大自然的連結, 協助患者重新找回自己的自信和生命力, 現在園藝治療被廣泛運用在精神科, 身心障礙, 失智老人甚至都市兒童的療癒過程中 …
第158集
文字:
陳廷宇
/ 攝影:
賴秉寰
100
公共安全
2010-08-05
空中SOS
去年的八八風災,台灣空中救援史上的空前紀錄!
將近6,000架次的飛行.救出了10,000多人.運送500多噸的物資 ...
到底台灣的空中救援,是由哪些單位共同組成的?各種不同機型的直昇機,有什麼樣的特性?獨立特派員記者帶您從台東豐年機場開始,深入了解空中勤務總隊的救援任務 …
第158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
李金龍
99
公共安全
2010-08-05
危機一線間
山谷中的流籠纜繩,飛行員跨越生死的一條線!
空中救援任務,面對什麼樣危機四伏的挑戰?
再過幾天就是「88風災」滿一周年的日子。去年的8月11號,一架救難直升機,在屏東的山谷中,疑似卡到流籠的纜繩而墜毀,三位機組員不幸罹難。事情發生之後,空勤總隊花三個月的時間,完成「山區目視計畫航路」,建立了山谷障礙物的資料庫,來避免悲劇再度發生…
第158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
李金龍
143
全球脈動
攝影:鄭仲宏
2010-07-30
愛沙尼亞圖書館
圖書館除了k書中心和館藏以外,還能做些什麼?
一座圖書館,如何成為外國遊客的觀光景點?
位在波羅地海邊的小國愛沙尼亞,非常重視圖書館的品質,不僅增加館藏,更花心思設想怎樣藉圖書館資源提昇國民素質,化解社會歧見。哪些用心設計,使這個圖書館不僅成為國家的門面,也是外國人到愛沙尼亞觀光的重要景點。
第157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
鄭仲宏
245
全球脈動
系列報導:台灣的抗疫之路
系列報導:南韓社會議題
文字:婁雅君
攝影:羅盛達
2010-07-30
首爾設計之都
2010年,首爾被「國際設計聯盟」選為世界設計之都!
首爾在邁向設計之都的過程當中,面臨了哪些轉變與挑戰?
這是由國際設計聯盟舉辦的活動,高度肯定了首爾將來兌變的潛力。現任總統李明博,在首爾市長任內,打造了著名的清溪川經驗,2006上任的首爾市長吳世勛,則是積極地喊出「設計首爾」的目標, 甚至請來了國際知名的建築大師Zaha Hadid,打造一座設計中心 …
第157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
羅盛達
94
公共安全
2010-07-30
支援前線2.0
八八風災網路總動員,民間如何自發串連?
八八風災一年過去,網路救災還有什麼樣的可能性?
回想八八風災的災後救援,很多人還是會批評中央地方各自為政,在提供即時、動態資訊的任務上,政府更是幾乎棄守,忽略了災民無家可歸的失落感。災難管理,在行政官員不熟悉的網路世界裡,網友利用社群網路工具,土法煉鋼的嘗試,成功串連災情通報的整合管道。今年海地震災使用的災難管理系統,也開始有人進行中文化作業。
第157集
文字:
卓冠齊
/ 攝影:
余榮宗
95
土地環境
2010-07-30
開放生命線
新科技能不能克服通訊不良,解決村民對外聯繫的困難?
政府發放的衛星電話操作簡單,為什麼民眾卻不敢通話?
八八風災即將滿一年,政府規畫的一套「緊急防救災通報系統」,又花了八千多萬,添購了684具衛星電話。而這套依照行政劃分,層層分配的緊急通報體系,有哪些漏洞?這套攸關民眾生命安危的救災通報系統,真的動得起來嗎?站在強制撤離第一線的通報窗口,災區的村鄰長有什麼話想說?
第157集
文字:
卓冠齊
/ 攝影:
余榮宗
125
教育
攝影:鄭仲宏
2010-07-22
公共之園
觀光重鎮德國和奧地利,是如何有效運用公共空間?
一起看看他們是如何讓公園成為名副其實的公共之園。
當國民生活水平到達一定程度,公共空間設置公園成為民眾的期待,但能不能讓不同背景、不同年齡的民眾都可以自在地享受空間並且滿足期待,得端看設計理念。一起到德國南部和奧地利的城市公園,來看看他們的空間設計,創造了哪些可能性,讓公園能夠成為名副其實的公共之園。
第156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
鄭仲宏
132
土地環境
文字:李婕綾
攝影:張智龍
2010-07-22
0.25保衛戰
台北縣永和市的人均綠地,已經少於半張報紙大小?
而永和市內仁愛公園的便道拓寬計畫,又要砍掉更多的樹?
在熱島效應的影響下,台北市凌晨的溫度已經比45年前升高了2.5度,而為了減緩都市熱島效應,成功國宅在去年被選為試驗社區,計畫耗資2200萬進行社區改造;反觀人口密集的台北縣永和市,面對人均綠地小於半張報紙的窘況,仁愛公園的便道拓寬計畫,市公所又被民眾質疑將會砍掉更多的樹,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沒樹的地方花大錢改造,有樹的綠地卻屢屢面臨砍伐危機?
第156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張智龍
261
政治經濟
系列報導:南韓社會議題
文字:婁雅君
攝影:羅盛達
2010-07-22
東大門進行曲
一年10兆韓元(2700億台幣)產值的東大門,擁有哪些成功的要素?
面對大環境的不斷改變,韓國政府和成衣業者如何攜手化危機為轉機?
不斷地更新設計花樣,快速完整的生產鏈,這是韓國東大門成功的因素。為什麼東大門可以做到呢?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韓國的經濟也受到衝擊。東大門的服裝業者,在完全沒有政府資助的情況之下,積極地以低廉的價格開拓外銷市場。東大門的成衣傳奇,就從這裡開始。
第156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
羅盛達
234
政治經濟
系列報導:南韓社會議題
文字:婁雅君
攝影:羅盛達
2010-07-22
競速東大門
韓國成衣,是如何迅速發展崛起?
24小時不停歇的東大門,背後隱藏了什麼秘密?
從網路到實體店舖,大量韓國進口服飾開始攻佔台灣的成衣市場,台灣的賣家們甚至組成了批發團,大舉將韓國流行引進台灣,韓國成衣究竟蘊含了多少商機?而首爾的東大門,這個24小時不停歇的市場,又是如何大量供應鄰近國家的成衣需求?「傍晚下單,明天取貨」的供需服務,背後到底有什麼秘密?
第156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
羅盛達
165
社福弱勢
系列報導:如何守護原住民傳統文化與領域
2010-07-15
以祖先之名
從熟番到平埔族到平地人,平埔族到底是不是原住民?
平埔族的正名運動,為什麼屢屢遇到障礙?
分佈在台灣各地的平埔族,大約分成10個族群,卻沒有一個族群能夠順利推動正名,成為真正的「原住民」。而日前積極推動正名運動的西拉雅族,在成為縣定原住民後,卻在內政部被擋了下來,這是為什麼呢?歷史上補登記的失誤,難道就註定讓他們無法恢復身份?到底平埔族的正名運動遇到了什麼問題?
第155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
李金龍
110
公共安全
文字:李婕綾
攝影:張智龍
2010-07-15
治安風水(上)
一般住家該如何防竊?有哪些漏洞?
一起跟著治安風水師來做居家檢測,找出破綻。
每個小時就有1.6件住宅竊案發生。面對破案率不到40%的住家竊案,民眾該如何自保?從門鎖的選擇、鐵窗的形狀、玻璃的強度到監視器的裝設,一起跟著偵辦竊盜經驗豐富的資深員警,來看看民眾家裡有哪些環節可能成為小偷下手的破綻...
第155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張智龍
184
政治經濟
文字:李婕綾
攝影:羅盛達
2010-07-15
六月圍城 - 大埔事件
怪手輾平了結穗的稻田,六月的大埔很不平靜。
從監察院到總統府,農民的心痛官員們感受到了嗎?
苗栗縣的後龍和大埔,最近都因為土地徵收案件引發社會關注和討論。為了擴大竹南科學園區以及周邊地區特地區的開發,大埔里附近許多農地被劃入徵收範圍,苗栗縣政府採用地徵收條例,完成土地收購程序,但不願意賣地的農民怎麼辦呢?他們不懂,為什麼土地權狀不算數了?一次又一次北上抗議,官員聽到了嗎?
第155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羅盛達
118
土地環境
攝影:周明文
2010-07-01
不能說的順向坡
內政部說,全台灣有18個社區位於A級危險邊坡,但卻不能公佈是哪些地區?民眾該如何得知住家的安全性呢?
國道三號的走山事件,又重新喚起政府對山坡地住宅安全檢測的重視,但內政部六月一號公布的18處A級危險社區,卻不能明講是哪些確切的地點,為什麼?而延宕12年的地質法,雖然曾在民國九十三年三讀通過,卻在重新復議後沒有下文,這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
第154集
文字:
范毓雯
/ 攝影:
周明文
164
社福弱勢
系列報導:他鄉亦故鄉,在台新移民的故事
攝影:周明文
2010-07-01
我們是Bollo
飄洋過海的新住民有人幸福、有人辛苦,印尼來的乾姐妹,是如何互相扶持走過失敗的婚姻?
台灣,一個沒有聽過的地方,曾經以為會是幸福生活代名詞,但卻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得到幸福。Sari和Lily,這對來自印尼的乾姐妹,攜手走過婚變、家暴,再相互扶持開了一家餐廳,努力自食其力。一起來看看這對沒有血緣的新住民,如何從失序的人生中,重組,然後再起。
第154集
文字:
范毓雯
/ 攝影:
周明文
198
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他鄉亦故鄉,在台新移民的故事
文字:李婕綾
攝影:張智龍
2010-07-01
愛美選村長
台灣第一個參選公職的新住民,參選了六月的村里長選舉,在保守的彰化縣秀水鄉金興村,她會面臨什麼樣的挑戰?
十八年前,從印尼來台灣上班的鄭愛美,在這裡遇到了未來的先生;十八年了,爽朗的她,說著一口流利的台語。今年六月的村里長選舉,鄭愛美確定參選的決定,為保守純樸的彰化縣秀水鄉金興村,投下一顆震撼彈。台灣第一位參選公職的新住民,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和挑戰?她的競爭對手和金興村的村民又是怎麼看待這件事?
第154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張智龍
最前
70
71
72
73
74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
Share
Tweet
:::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