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Google Search
Toggle navigation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最新報導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關於我們
首頁
主題分類
主題分類
全部類別
沙箱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食品安全
公共安全
醫療公衛
能源問題
社福弱勢
全球脈動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最新排行
熱門排行
67
人物故事
2011-01-21
瑜珈士傳奇
一般人對瑜珈士的印象,可能是他們可以做出各種匪夷所思的高難度動作,但在印度的喜馬拉雅山上有著許多瑜珈修行人。他們在高山上鍛鍊自己的身心,然後下山將分享他們的智慧,接下來我們要看幾位來自喜馬拉雅山的瑜珈士,他們透過瑜珈的身心練習以不同的方式為他人做出貢獻。
第181集
文字:
陳廷宇
/ 攝影:
賴秉寰
109
體育
2011-01-21
瑜珈熱
想瘦身的、想舒壓的,很多人看上瑜珈。
但為什麼廣告看起來別人練的美美的,真實世界卻有人弄得傷筋痛苦?
瑜珈到底是怎樣的活動? 來自印度的報導。
在現在緊張高壓的生活型態下,瑜珈成了很多人舒緩身心的選擇,不過有很多人因為不當的瑜珈練習受到傷害,反而適得其反,台灣近年發生瑜珈傷害的控訴案件,讓許多人開始思考這一蜂窩的瑜珈熱,到底對人們有沒有幫助?
第181集
文字:
陳廷宇
/ 攝影:
賴秉寰
138
教育
文字:李婕綾
攝影:張智龍
2011-01-21
霸凌考試卷
中小學生霸凌事件層出不窮,常常是一陣子引起注意又沈寂。
有些遭逢不幸的家庭可能永遠承擔遺憾。
最近一連幾次重大的霸凌事件傳出,其中幾件的情況甚至嚴重到被檢察官起訴。這一次教育部以大動作召集全國國、高中校長開會研商,希望防堵校園霸凌事件。接下來,我們要透過一些個案來檢視教育部的構想,到底能不能有效預防校園霸凌。
第181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張智龍
167
教育
文字:李婕綾
攝影:張智龍
2011-01-21
萬年青的眼淚
中小學生霸凌事件層出不窮,常常是一陣子引起注意又沈寂。
但有些遭逢不幸的家庭卻可能永遠承擔遺憾,來看一個屏東的故事。
一位國中生利用上課時間獨自上廁所,當他被發現的時候,已經口鼻流血倒臥在廁所裡,最後送醫不治。這個國中生名叫葉永鋕。雖然最後法院以業務過失,認定是校方沒有做好安全維護,讓葉永鋕在廁所裡滑倒死亡,不過一直到現在她的母親都還在控訴,因為她認為,真正害死葉永鋕的其實是學校裡的霸凌欺負。
第181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張智龍
72
教育
2011-01-17
潛進歷史
台灣四面環海,自許為海洋國家,
不過其實我們對周圍海域的水下資產了解並不多。
台灣自古以來就位於海上絲路的航線上,海底有許多水下遺址及沉船文物等待被發現保護,因此文建會和中研院合作組了一支水下考古團隊,針對這些水下資產進行研,很多人會把水下考古跟海底尋寶聯想在一起,但是這些水下遺址或文物卻是了解台灣和世界歷史演進的重要關鍵,意義深遠,今天我們要跟著水下考古團隊一起潛進歷史。記者陳廷宇、賴秉寰的報導。
第180集
文字:
陳廷宇
/ 攝影:
賴秉寰
139
教育
攝影:鄭仲宏
2011-01-06
我要的無障礙
不久以前,獨立特派員為您報導了在高雄莫拉克颱風災後、永久屋無障礙設施並不實用的故事。 這個報導引起許多迴響,一下子有很多團體都來關切,並補強了設施。但是這些問題真的都解決了嗎?
其實,設計無障礙設施的不論是學者專家、還是實務界承攬工程業者,一直到政府官員,許多人都會強調,自己的思維是重視使用者導向,但結果卻是錢砸下去了,所有的設施還是有很多地方讓行動不便者感到害怕卻步?行動不便者認為,這是因為一般人對無障礙的需求不夠了解。所以他們自願到大學來示範教學,把改善的願景寄望於下一代。來看看肢體障礙朋友和學生們的互動。
第179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
鄭仲宏
146
教育
文字:李婕綾
攝影:張智龍
2011-01-06
大眾行有礙—公路篇 第179集
對許多人來說, 可能從來沒有發現, 肢體障礙者如果要搭火車,
從買票,到上車,甚至連出月台, 居然充滿這麼多障礙。
有人會說,既然搭火車像是一場障礙賽,那麼搭巴士總可以吧,但現實卻是、即使不搭火車,選擇客運或公車,對肢體障礙者來說,面臨的挑戰一樣也不少。許多公車到現在並沒有讓輪椅能夠上下車的低底盤設計,而很多時候呢,肢體障礙朋友們甚至連車門都靠近不了,只能望車興嘆,動彈不得的他們,彷彿是被囚禁在川流不息的車陣當中。
第179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張智龍
171
社福弱勢
文字:李婕綾
攝影:張智龍
2011-01-06
大眾行有礙—鐵路篇
大眾運輸, 是許多人經常必須搭乘的交通工具,
但是國內大約有38萬名的肢體障礙者, 卻很難享有這些便利的服務。
獨立特派員記者李婕綾和張智龍他們跟著身障朋友,以使用者的角度來實地體檢鐵路還有公路的無障礙設施,來看看到底是哪些環節讓這群肢體障礙的朋友們望之卻步。首先,我們要跟隨一位身障者黃智堅的腳步,他要?我們一起去搭乘台鐵的區間車,透過他的旅程來解析火車這項交通工具,到底有多少障礙須要被克服。
第179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張智龍
130
政治經濟
攝影:周明文
2010-12-24
社會宅急便
社會住宅只租不賣, 租金市價七折,但誰才住得進去?
內政部在上個月宣佈,將會在台北縣市選定十個地點,興建將近2000戶的社會住宅,凡是身心障礙者,中低收入戶等,都可以優先進駐社會住宅,。但僧多粥少,怎麼辦?有人提議,把一些國宅改成社會住宅。但是,符合社會住宅申請資格的,將有一定比例的身心障礙者,因此如何改建這些國宅,符合無障礙空間的設計呢 …
第177集
文字:
卓冠齊
/ 攝影:
周明文
138
政治經濟
文字:張筱瑩
2010-12-24
搶救0.94
今年,台灣生育率0.94創新低,每一個育齡婦女生不到一個小孩,台灣人口老化速度超驚人。
台灣生育率年年下降,這兩年在世界各國的排名,幾乎墊底。像這樣生育率持續下降,對台灣有什麼影響呢?台灣人為什麼不想生小孩呢?要怎麼樣,才會讓台灣人想生小孩呢 …
第177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
賴秉寰
143
政治經濟
系列報導:回家路好難,交通資源分配的複雜課題
2010-12-24
不一樣的返鄉路
蘇花改匆匆過關,後山花蓮年輕人,
想回家,又擔心,路,安全嗎?
梅姬颱風過後,支持蘇花改的聲浪高漲,一群花蓮的年輕人擔心蘇花改將因此草率過關,因此,上個月,年輕人和支持者,到台北開記者會,呼籲蘇花改的環評審查,一定要審慎周延,希望政府給的是一條,可以安全返鄉的路。
第177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
李金龍
136
政治經濟
系列報導:回家路好難,交通資源分配的複雜課題
2010-12-24
白米有話要說
以手工木屐打響名號的宜蘭白米社區,
因為蘇花改的拍板定案, 眼看著小城又要再掀波瀾。
蘇花改就要經過白米社區,還要打穿山脈興建東澳隧道,12年前,北迴鐵路永春隧道工程湧水不斷,迫使隧道位置向東遷移。如今,蘇花改的東澳隧道,又將會從新永春隧道旁邊的山脈切過去。眼看著十月份梅姬颱風造成白米社區的土石流崩塌,還無力修復
第177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
李金龍
145
土地環境
系列報導:尊重物種平等,動物福利知多少?
2010-12-09
動物營養師
動物也需要營養師嗎?
大象老虎要吃什麼?
穿山甲只吃螞蟻就可以嗎?
目前全世界專業的動物園營養師一共也才二十多人, 面對來自全球各地的野生動物,每一種動物都有獨特的消化系統和飲食習慣,動物營養師們必須跨國合作,交換訊息,才能解決各種不同動物的營養需求。
第176集
文字:
陳廷宇
/ 攝影:
賴秉寰
177
土地環境
系列報導:拚觀光與環境保育的拔河
文字:李婕綾
攝影:張智龍
2010-12-09
澎南摘星大作戰
靠觀光吃飯的澎湖,一場浩劫悄悄在蔚藍的海面下蔓延。
當海星部隊,吃掉了美麗的珊瑚礁。
過去澎湖潛水活動大多集中在北海地區,但這兩、三年來,潛水活動慢慢擴及到南邊的海域,眼看著觀光規模逐漸成形,澎南海域卻在今年出現嚴重危機。一種專門啃食珊瑚的海星,棘冠海星,突然大量出現,對澎南海域的珊瑚礁生態帶來嚴重威脅 …
第176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張智龍
186
土地環境
文字:李婕綾
攝影:張智龍
2010-12-09
再造澎湖灣
不要賭場,澎湖就沒有前途嗎?
有機觀光生態島,澎湖人要走自己的路!
去年九月,澎湖舉辦公投,結果澎湖大多數民意拒絕博奕落腳澎湖。有的澎湖人相當失望,擔心澎湖沒有發展的未來。面對這樣的質疑壓力,一群反對博弈的澎湖人也因此承擔起要讓澎湖更好的使命。一年多來,他們自發性的進行各種計劃,從農業、觀光、醫療、教育四大方向下手 …
第176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張智龍
113
教育
攝影:鄭仲宏
2010-12-03
芬蘭的晨光時間
一日之計在於,晨所以最好全部都用來考試讀書嗎?
有個國家不但認為一日之計在於晨,還打算一生之計在於晨,那他們學校晨光時間在做什麼?
第175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
鄭仲宏
198
教育
系列報導:台灣設計嶄露頭角
文字:婁雅君
攝影:羅盛達
2010-12-03
時裝舞台
台灣大學非常多,文化創意與設計創意,是年輕人的最愛,但只因它比艱澀的學科容易入手嗎?
要是真走上創意設計之路,到底是怎樣的工作情境?又有哪些條件和努力才能有未來?拿放大鏡來看服裝秀或許提供了線索......
第175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
羅盛達
201
教育
系列報導:台灣設計嶄露頭角
文字:婁雅君
攝影:羅盛達
2010-12-03
台灣之光流出去
發展中國家的人才,到更先進的國家得到環境滋養,才能發揮潛力。
這種故事屢見不鮮,例如李遠哲的科學訓練與榮獲諾貝爾獎。
但每一個領域都必須如此嗎?服裝設計有無可能脫離這種邏輯?搭文化元素而在本土生長在國際有一片天呢?設計家古又文的故事,似乎給我們很多省思空間!
第175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
羅盛達
145
教育
系列報導:台灣歷年法規倡議與修法進度追蹤
攝影:周明文
2010-12-02
以母親之名
大丈夫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可是到底姓什麼?
現在民法1059條修正案提供更多可能,可以從父姓、也可以從母姓。
這本來是個二選一的簡單選擇題!但放進文化元素就變得複雜。看看這些自由引來的紛爭,您覺得如何是好?
第175集
文字:
卓冠齊
/ 攝影:
周明文
119
社福弱勢
攝影:鄭仲宏
2010-11-25
想要無障礙
八八水災之後,政府和民間合作,為山區房屋受損的民眾蓋了永久屋,
這項計畫還做了滿意度調查,顯示大多數的人都很滿意。但真的是這樣嗎?
記者來到那瑪夏災民的永久屋發現,好幾位行動不便需要無障礙設施的人,一直飽受困擾,每天都生活在行動不便,以及摔傷跌倒的風險當中。一位雙腿截肢的女士林金春花,想要上廁所,要先吃力地爬下輪椅。解決大事之後,再半跪半爬的將輪椅倒車,爬回輪椅 …
第174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
鄭仲宏
151
教育
文字:婁雅君
攝影:羅盛達
2010-11-25
告別芭比
台北縣的泰山,只是高速公路收費站的一個名字?
二十年前,它曾經是世界最大的芭比娃娃代工廠。
20多年前,這裡有著全世界最大的芭比娃娃代工廠,泰山鄉三分之一的人口,都在加工芭比娃娃。20年後,芭比娃娃已經不在那裡生產。但是泰山有一群人,想將這段過往,轉化成當地文化創意的養分,打造出屬於自己的美麗篇章 …
第174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
羅盛達
177
司法人權
系列報導:從歷年重大司法案件,看司法改革的關鍵進程
文字:張筱瑩
2010-11-25
死亡拼圖
二十年來,法官第一次認為,蘇建和被刑求。
二十年來,現場重建的科學鑑識方法,在不真確的口白之外,開啟了另外一條尋找真相的道路。
蘇建和,莊林勳和劉秉郎,這三個人究竟有沒有參與台北汐止吳銘漢夫婦命案,這場官司打了二十年,經歷過五次的死刑判決,一次無罪判決,生與死之間,天壤地別的差異,讓這件案子的真相矇上了層層迷霧,似乎永無穿透釐清的一天。不過,十一月十二號,法院再一次判決無罪 …
第174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
賴秉寰
119
土地環境
攝影:周明文
2010-11-25
容積狂想取
當隔壁的大樓遮擋了你的陽光,可以說「不」嗎?
容積獎勵政策,讓都市更新加速,讓大樓長高;對於想參與都市更新的的人來說,都市更新計畫有沒有吸引力,最大的關鍵就是容積獎勵,容積獎勵高,大家分到的利益就越多。
然而獎勵也不能只是地主得利,城市的進步與更新,必須讓公眾分享。因此就有了停車獎勵,開放空間獎勵等等名目,最近獎勵的名目就更多了,包括【與環境融合】、【創意建築】、【綠建築】,甚至配合花博,配合【台北好好看】政策,都可以得到容積獎勵。但是一時的獎勵刺激,可能換來永久的地景改變 …
第174集
文字:
卓冠齊
/ 攝影:
周明文
109
人物故事
2010-11-18
熱鬪甲子園
他是羅傑,棒球名將羅國璋的兒子。他十七歲,留學日本廣陵高中。
他是吳念庭,棒球名將吳復連的兒子。他十七歲,留學日本共生高校。
他們渡海離家,因為學習棒球,目標:甲子園!
為什麼台灣的野球孩子,築夢異鄉的土地?為什麼金龍旗黯淡褪去,而甲子園熾盛不息?台灣曾經有那樣的機會,創造一個舞台,凝聚棒球的無聲信念 …
台灣或許還有這樣的機會,再造一個夢想,揚威國際前回頭紮根!
獨立特派員記者卓冠齊,余榮宗,今年盛夏一路從廣島,大阪,到岡山,和歌山,紀錄了野球留學的台灣囝仔,了解他們的夢想,付出,歡笑與眼淚 …
第173集
文字:
卓冠齊
/ 攝影:
余榮宗
156
全球脈動
攝影:鄭仲宏
2010-11-11
挪威古早味
古老的吹玻璃工藝,吹出觀光客不遠千里而來的商機 ...
挪威的藍十字國旗,為什麼是觀光客最喜歡的圖案?
挪威的手工藝術園區,除了實際生產已經有兩百多年歷史的玻璃傳統工藝之外,也開放讓民眾參與製作過程。其實在台灣,也很流行到陶藝工廠做陶,挪威的玻璃工藝坊,有什麼經營獨到之處 …
第172集
文字:
周傳久
/ 攝影:
鄭仲宏
85
人物故事
2010-11-11
香港醫生.恆春夢
十四年前,恆春基督教醫院只有一位專任的內科醫生。
十四年後,恆基專任的內科醫生,還是這麼一位。
他是誰?他是一位香港人。
十四年來守著恆基內科,沒有離開的,就是恆基現在的院長,也是醫療貢獻獎的得主黃健榮。當年,黃健榮全家正打算移民加拿大,他的孩子一個十歲、一個四歲,幾經掙扎,黃健榮放棄了高薪,放棄了陪孩子成長的機會,把他的愛和醫術,都給了恆春 …
第172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
李金龍
124
醫療公衛
2010-11-11
生命線 100 公里
港星杜德偉的父親,為什麼要搬離熱愛的恆春?
為什麼恆春人說, 只能生小病,不能生大病?只能生疾病,不能生急病?
您知道嗎?在恆春一旦發生意外,需要緊急醫療,必須轉送到 100公里以外的高雄或者屏東市,就算出動了直昇機,也要四十分鍾才能把病患送出去。但每年都有五,六百萬個觀光客到恆春。恆春的長住人口,也有六萬多人 …
第172集
文字:
李瓊月
/ 攝影:
李金龍
152
土地環境
系列報導:拚觀光與環境保育的拔河
2010-11-11
外婆的美麗灣
蓋飯店,就要拆掉外婆的家嗎?不蓋飯店,台東人口直直少去嗎?
好山好水都來大興土木BOT,這是台灣這幾年拼觀光的思維。但是阿里山森林鐵路的BOT已經破局,而台東杉原的美麗灣飯店BOT,現在是陷入僵局,好大一棟飯店,三年來就像一座廢墟一樣矗立在海灘上 …
第172集
文字:
呂培苓
/ 攝影:
黃棋爐
166
人物故事
文字:李婕綾
攝影:張智龍
2010-11-03
家在培元里
一個會寫部落格的里長、一個出書寫盡里民人生故事的里長、一個為里民傷心落淚的里長。
從社會新聞記者到里長伯的角色,嘉義市培元里的蔡坤龍,如何陪著里民走過春夏秋冬,度過人生種種關卡 …
第171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張智龍
159
政治經濟
文字:李婕綾
攝影:張智龍
2010-11-03
里長CEO革命
五都選舉,不只選市長市議員,也要選里長。
您認識你們家的里長伯嗎?
在過去傳統的年代,里長這個角色,就如同土地公,對所在地的人事物都要瞭若指掌。不過,到了工商時代,社區環境的千變萬化,里長也必須以經營社區的概念,擔負起社區建設CEO的角色 …
第171集
文字:
李婕綾
/ 攝影:
張智龍
最前
68
69
70
71
72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
Share
Tweet
:::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