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類
-
1972012-09-13當機動船取代了獨木舟,
當濱海民宿取代了地下屋。
當核廢料面對著飛魚跳躍的碧藍大海,
當古老的達悟族傳說,成了真實的天秤惡夢。
上個禮拜獨立特派員帶您看了天秤颱風重創蘭嶼的災情,然而風災過後的重建卻透露出蘭嶼在傳統與現代間的矛盾與掙扎。馬總統巡視蘭嶼時提出穿西裝和丁字褲的調適方案,不過就和所有原住民族都會碰到的問題一樣,要結合傳統智慧和現代需求真的很不容易。
這次風災中,許多濱海民宿都遭到嚴重損壞,但蘭嶼人住了兩百多年的地下屋卻毫髮無傷,讓許多蘭嶼人思考,老祖先留下的文化智慧是不是該重新被重視 ,過度現代化或是漢化的生活方式真的適合向來崇尚天人合一的蘭嶼人嗎?繼續來看擺盪在天秤上的蘭嶼。
第261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
2352012-09-13如果我們今天期待有一個理想的社會,自己卻不動手去做一些監督、一些推動,
等於是把命運永遠交給這些立法委員。
抱著不把命運輕易交出的信念,
他們誓言要打開國會的大門,讓國會更透明。
四年多前,獨立特派員曾針對立法院的亂象製作過一個系列報導,提到國內唯一一個以監督國會為訴求的民間團體-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希望能以民間和輿論的壓力,讓國會運作透明化,讓立委約束自己的行為,好好為人民做事。不過,四年過去了,公督盟艱苦經營,才六個專職人員卻要監督113名立委,議事記錄常常要不到,輿論也不幫忙,等等的問題,甚至募不到款面臨斷炊。立委受選民託付,掌管國家預算與法案,這個唯一監督國會的民間團體,有心卻得不到大家的支持,台灣社會究竟怎麼了?
第261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李金龍 -
1622012-09-06您對自己的社區瞭解嗎?隨著生活形態的轉變,
我們常常連對門鄰居是誰都不曉得,更何況自己住的環境了。
您對自己的社區瞭解嗎?隨著生活形態的轉變,我們常常連對門鄰居是誰都不曉得,更何況自己住的環境了。尤其現在正熱門的都更議題,在沒有社區文化和情感的基礎下,很容易讓人只看到錢這個字,像台北市萬華區大理街一帶,居民甚至不知道自己家的隔壁,就有百年古蹟,還差點被拆了蓋大樓。
一百年前這裡曾經是北部重要的甘蔗產區,裡頭有糖廠,後來被廢,興建國宅,1997年因為要蓋大型療養院,居民七百人遊行抗議,反倒從此凝聚彼此的感情。居民要求保留綠地成公園,真的被政府接受了,這是第一次由民間提出的都市計畫案,打敗了政府版,非常難得,百年糖倉也核定為市定古蹟,還連著十二年每年舉辦甘蔗祭。讓我們走進糖廍社區。
第260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秉寰 -
1392012-09-06每個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健康快樂,
然而有千分之二到三的孩子有先天性的聽力障礙,
他們的父母百分之九十是正常人,
都想辦法讓孩子變成正常人,
做聽力訓練、學講話,能寫會說,將來才好跟人溝通。
只是,學說話是唯一一條路嗎?對聽障孩子來說,教育究竟怎麼做才最好?把他們集中送進啟聰學校,還是回歸主流社會,跟正常人一起上課?將來和正常人一起工作?是否一定要完全中文化?
近年觀念在改變,大家發現對聽障者而言,手語不只是最容易學習的第一語言,還包含了對聾人文化的自我認同,所以主張聾人應該學手語。這是一個多元社會,各種族群融合之際,我們想想是不是經常站在自己的高度看別人呢?公視記者走訪兩岸三地,實地體驗另一種母語運動。
第260集
文字:歐姵君 / 攝影:其他 -
1982012-09-06今年颱風特別多,蘭嶼就在這次天秤颱風的侵襲下,
前山兩個部落遭到重創,但是他們也發揮了驚人的重建力量。
今年颱風特別多,蘭嶼就在這次天秤颱風的侵襲下,前山兩個部落遭到重創,但是他們也發揮了驚人的重建力量。蘭嶼有三千人口,除了靠觀光,達悟族人都以捕魚維生,拼板船是他們的工具,從來他們都是大家一起上山砍材造船,也一起出海捕魚,互助是一種傳統,連收割芋頭,誰家有婚喪喜慶左鄰右舍都會來幫忙,因此當碰上兩百年來最大的風浪,沒受災的人都主動幫忙受災戶清理家園,包括才一天的工夫就打撈乾淨開元港被打沈的船隻,也才兩天就搬走路上的大石頭。
獨立特派員風災過後第一時間登上蘭嶼,我們看到從本島送來太多的物資,但當地人最欠缺的其實是資金: 一艘拼板船造價150萬,全島一百多條只倖存四十艘。
第260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
962012-09-06這篇文章,與其說是報導,不如說是一篇補綴的採訪側記,更要回應部分觀眾的疑問。
http://www.peopo.org/innews/post/107561
採訪聯福的過程中,幾乎每一個受訪者,都會給我這樣一個問號。她們總要問我,政府隔了16年,要跟她們追討這筆錢,到底合不合理?
王秀鸞今年已經超過80歲,當初領錢時,承辦人員告訴她,必須要孩子來擔保,保證她有拿到這筆錢,於是,同樣對法律文件不甚了解的孩子,就這樣簽了字。一直到收到法院支付命令之前,她都還認為,當初簽的只是一份證明她有領款的文件。
在聯福事件中,像王秀鸞這樣的例子並不是少數。這些台灣第一代的老工人,大部分都不識字,尤其是女工,在教育不普及的年代,女孩子可能連寫自己的名字都有困難。當時,許多人連簽了甚麼文件都搞不清楚,現在政府求償的依據--「貸款書」,上頭的條文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堆看不懂的文字。
在採訪工會時,我有很深的感觸。
工會辦公室外頭排了一長排各種不同文書,裡頭所用的公文用語,如果不是需要寫公文,在日常生活根本不會接觸。「他們有些人就照著範例文件照描,或是看隔壁人怎麼寫就照抄,有些人連文號都照抄,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寫了些甚麼。我們只好一句一句用白話文跟他解釋,然後可能讓他們的小孩,或是跟他們一起來的人幫忙寫。」在工會幫忙的王浩說。
在那當下,我開始能理解,毛振飛理事長跟我提過,「要這群工人上法院,根本是一種凌遲」這句話是甚麼意思。
當然,有些人還了錢。
許多人在收到支付命令後,發現上頭,除了保證人之外,幾乎有繼承權的人都被羅列在上頭,因為除了財產能繼承,債務也能被繼承。
在這樣的壓力下,有能力的人,還了錢,沒能力的人,只好上街頭抗爭。
在聯福事件中,我們有太多問題可以問。包括,當初的款項到底是在甚麼情況下給出的?公部門有沒有給了甚麼承諾?有沒有清楚告知這群人款項的名目到底是甚麼?在這16年當中,公部門如何看待這筆現在被視為「債權」的款項?有沒有與這群「債務人」接觸,好了解還款的能力跟情況?如果當初的款項是借款,勞委會把錢討回去後,這群勞工當初應得的退休金與資遣費,又該怎麼算?又該找誰算?在這個事件中,勞委會難道沒有需要負責的地方?
對於,最後一個問題,勞委會,要負甚麼責?又要如何負責?這個問題,也許可以集合眾人之力去思考。
然而,如果你要問我,這群勞工難道沒有責任?難道沒有錯?我想是有的,在我卸下記者身分,純粹以一個可以有情緒的旁觀者立場來看,這群人確實有錯。他們的錯,在於生在無法接受教育的匱乏年代,無知的他們只能任人宰割。
第0集
文字:其他 / 攝影:其他 -
173
-
1992012-08-29經濟發展下的孤兒,獨唱望春風的勞工。
最近有好幾件陳年的勞資糾紛相繼被翻出來,一個是1995年華隆案,翁大銘兄弟惡性倒閉,陸續關了四個廠,僅剩的頭份廠撐到現在卻又轉賣出去,勞工被減薪甚至討不到退休金,六七十歲的老工人徒步北上抗議。
十六年前,幾乎同一時間,聯福製衣也因為把廠搬到國外,勞工領不到錢,在當時發生很大的抗爭,由政府以代位求償的名義墊付積欠的工資,十六年後的今天卻被勞委會追討。當年他們都是讓台灣經濟起飛的第一代勞工,如今都七十幾歲了,哪有能力工作又哪有能力還錢?他們用望春風改編成自救會的歌曲,唱了十六年,由壯年而老年,還是盼不到春風。到底這是一筆怎樣的惡債,為什麼勞工永遠是經濟發展下的弱勢和犧牲者?
第259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
137
-
200
-
1732012-08-22大埔農地風波再起,最後保留四戶,還是要拆,公義路上尋公義。
您還記得嗎?兩年前一群苗栗大埔農民因為縣政府要開發竹南基地,將怪手開進農田進行徵收,群起抗爭!
這個事件最早就是由獨立特派員報導出來的,還透過了部落格和臉書,將真相公開,引起社會廣泛的重視,至今已經兩年了,不過事情卻還沒結束。這個月,大埔自救會的居民再度北上抗議,因為其中有四戶人家將被拆屋、遷地,他們表示,當時行政院承諾可以原屋保留,到頭來卻是一場騙局。有的人家已經被拆了兩次,卻連最後六坪都不保,他們質疑這次拆房子的理由不合理。
跟著獨立特派員實地瞭解,在這條公義路上,最後四戶人家是不是真的有拆除的必要?給他們一個公道。
第258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李金龍 -
153
-
2012012-08-15中國黃魚印度白鯧,臺灣水產品幾乎快淪陷了。
中國漁貨充斥,臺灣水產安全的漏網之魚。
到菜市場買魚,您是不是還在看魚的眼睛是不是明亮、魚鰓是否鮮紅?但這已經是過時的土法了,完全不合現在的漁撈養殖和市場運銷情況,專家就告訴你:只要加了藥,魚蝦看起來絕對新鮮,行家魚販都知道,這是不能說的公開的秘密。於是獨立特派員從北到南,從零售的傳統、生鮮市場,到批發市場甚至港口追查魚蝦的身世。你會不會奇怪為什麼海魚大部分來自新竹漁區?
魚販跟你說是現撈的,但是每條魚蝦都沒有產地證明,你也就相信了嗎?繼去年塑化劑事件後,台灣的雞、豬、牛陸續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可是實際上真正最有問題的是我們的水產品呢。跟著獨立特派員追查海鮮的來源!
第257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1412012-08-15藝術、經營陷兩難,優人神鼓的抉擇。
台灣有幾個國際知名的文化表演團體,雲門之外還有優人神鼓,例行性的都將在秋季公演,他們都是台灣人的驕傲。
但是優人神鼓就在今年五月文建會升格為文化部的同時,宣布面臨生存困境暫停創作三年,給藝文界投下震撼彈。雖然政府大力扶植文創產業,但為什麼即使像優人神鼓這樣的模範生依然擺脫不了創作和經營的兩難困境?
政府除了給錢,是否也應該協助藝文團隊增加募款及行銷能力?其實優人神鼓的經典之作,金剛心和聽海之心當年都是花了三四年才創作完成,現在要求每年有新作品才能拿到錢,這是多麼沉重的壓力。請跟著獨立特派員一起,到老泉山上聆聽寧靜的鼓聲。
第257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賴秉寰 -
187
-
161
-
184
-
191
-
1372012-08-08沒有手,可以揮棒,
腳不便,能跑壘,
戰神,尋找人生出口。
倫敦奧運還在進行,運動員挑戰體能極限的精彩表現,讓人驚嘆,也很讓人感動。過去我們以為,運動就要四肢發達,其實不然,往往還得用頭腦,有戰術,更重要的是,它無分老少,不必在乎是否有標準的運動員的身手,就像獨立特派員曾報導老人棒球隊,一群高齡七八十的阿公阿媽一樣打得認真玩得開心。
今天來看另一支叫戰神的棒球隊,隊員都是手腳有殘疾的,卻一樣打出人生的全壘打,實現他們以為不可能的夢想。這支片子本來是一支四十分鐘的紀錄片,由明志科技大學學生拍攝製作,導演也是隊員,這是他的畢業作品,希望能進一步參加紀錄片影展,讓更多人認識戰神,也鼓勵更多人圓夢。我們剪輯濃縮成十三分鐘,一起來看這支特殊的球隊。
第256集
文字:其他 / 攝影:其他 -
153
-
134
-
1622012-08-01四鄉五島遍佈256座防空設施世界密度最高,
完整的閩東聚落、最高的媽祖神像,
馬祖只有唯一,才能成為世界第一。
上個星期我們報導馬祖博弈公投過後,一連串的問題才正要開始,今天繼續帶您貼近馬祖的在地風情,認真想想,不管博弈特區五年後能不能付諸實現,馬祖以現有的資源該如何自救?觀光局從八月起,連續兩個週末推出卡蹓馬祖活動,有吹海風看海景聽音樂賞星星,以及到北海坑道划獨木舟、拜訪傳統聚落、吃特色料理等等,促銷只有馬祖才有的特色,預計今年觀光人數突破六萬人次。從世界最完整的閩東聚落、最高的馬祖石像,到世界密度最高的地下坑道、碉堡,獨立特派員帶您細數馬祖的唯一。
第255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羅盛達 -
1602012-07-25倫敦奧運這個週末開幕,台灣選手在國人的期待下即將一一登場。
台灣參加奧運能得獎的項目不多,其中舉重跆拳最有希望!
倫敦奧運這個週末開幕,台灣選手在國人的期待下即將一一登場。台灣參加奧運能得獎的項目不多,其中舉重跆拳最有希望,獨立特派員進入選手村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貼身採訪,看到台下不為人知極度辛苦的一面。從這週起,我們將陸續報導舉重和跆拳選手的訓練情形,希望無論他們得獎與否,國人都能給予最大的鼓勵。
今天首先來看舉重項目。近幾年來台灣的舉重成績持續有佳作,上屆得兩銅,這次倫敦奧運依然寄予厚望。舉重是奧運最古老的項目之一,表面看就是舉起放下比重量,但其實從練習到臨場,整個過程都在挑戰自我的極限與耐力,選手背後要付出的代價很高,但成就感也大。台上一分鐘真的是台下十年功。
第254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
1622012-07-257月7號,馬祖以57%的同意票,通過了台灣第一個博弈公投,
當時有六成多的民意反對,
過去幾年馬祖曾經針對要不要發展觀光賭場做過民調,
今天,是什麼原因,讓馬祖人的民調有這樣的翻轉?
獨立特派員在訪問馬祖期間,贊成、反對者都說是為了下一代:過去大家靠阿兵哥過日子,最多的時候有三個師五萬人,現在只剩一個指揮部四千人,特產店阿伯說,有時候做不到半點生意。苦了一輩子的老人家,這回投贊成票,現實一點,就是希望能換4C機場,讓年輕人有頭路。但年輕一輩的,卻擔心馬祖的未來從此交給財團,變成財團治縣。此外,這場公投真的是民主公平、資源對等的嗎?行政資源有沒有介入?怎麼說,都是為了下一代,來看馬祖矛盾的三代習題。
第254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羅盛達 -
1732012-07-25
-
118
-
762012-07-18今年6月中開始,金門廈門全日通,兩門成為一體經濟圈。
曾是反攻大陸的前線金門,變為錢線!
不僅地價漲幅全台第一,房價更直逼新北市,
不過在繁榮的背後,金門還是有它的隱憂。
就在大家感受薪資停滯,物價上漲,生活更苦悶更困難的時候,金門人的幸福恐怕讓很多人好奇也羨慕。小三通12年來,金門其實一直走自己的路,跟廈門往來頻繁,今年6月中,金廈更開通夜航,等於全日通了,兩邊成為一體同城經濟圈。錢多了,金門有了極大的轉變!過去是單打雙不打的戰地,現在則成為連鎖服務業和房地產的一級戰區,內政部公告地價,金門漲幅全台第一,房價直逼新北市。不過金門也有它的徬徨,徘徊在兩門之間、兩岸之間。獨立特派員的觀察報導!
第253集
文字:黃淑敏 / 攝影:李金龍 -
151
-
1872012-07-18離島發展博弈事業引發許多討論話題,7/7公投過關,後續仍有一連串的難題要面對,博弈真的能給馬祖一條新的出路嗎?獨立特派員帶您遍訪馬祖四鄉五島,聽聽當地人的聲音。
離島發展博弈事業引發許多討論話題,馬祖人對博弈公投,贊成或反對,各有不同主張。7/7公投過關,這是他們長期被邊緣化後的選擇。一家分三國,三代有不同的看法,很多老人家說,他們是為下一代尋找未來的機會,博弈真的能給馬祖一條新的出路嗎?公投結束,後續仍有一連串的難題要面對,賭場預定地在北竿,這裡到處是至少五千萬年前的火成岩地質,沈默的螺蚌山能經得起炸山、剷平嗎?
博弈草案還躺在行政院,水電、交通、基礎建設問題一籮筐,最少五年後才看得到,那麼當馬祖駐軍越來越少了,當地居民要怎麼觀光自救?
第0集
文字:其他 / 攝影:其他 -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