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類
-
政治經濟攝影:周明文
台北變臉
選戰開打,到底人人手中的一票能選出怎樣的公職人員?未來我們的居住環境能改善嗎?生活與工作條件會有怎樣的改變?從這週開始獨立特派員將走訪六都,包括年底即將升格的桃園,追蹤調查各個地方民怨很深、積弊已久的老問題,端看未來的地方首長如何接下這樣的挑戰。
首先來到台北市,首善之區的台北市其實已經年紀不小了,住宅平均屋齡29年,全台最老,甚至將近八成的建築物屋齡在三十年以上,其中五萬三千棟還高齡四五十,佔47.2%,沒有電梯、巷子狹窄,隨著居民年紀越大爬樓梯越困難,管線也常堵塞,有的連消防車都進不去,防災防震完全不合格,誰不想都更,換個新的有電梯的。
但是過去很多都更案喊了十幾年依舊吵不完,原因是建商為了取得多數居民的同意,多半私下個別簽約談條件,佔地一千多坪的永春社區就是個例子,日前終於通過審議會,預計年底前動工,多數拆除重建,少數4%不同意的就老房子拉皮,但是十三年吵下來,把原本四十年老鄰居的關係都吵壞了。
台北市的新房子能蓋的都蓋了,老舊社區都更無疑是未來都市發展的首要任務,過去缺乏整體規畫,任建商各顯神通,造成市容凌亂,公共空間不足,還炒高了房價,這絕對是未來台北市長應該給市民的改變。
第373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
-
-
政治經濟文字:婁雅君
租屋之障
-
政治經濟攝影:賴振元
遺落的機場
台灣近年因為不停的開發,引起一連串土地抗爭,這些開發真的有必要嗎?新市鎮吸引很多移入人口,但是整體環境真的能容納得了?
成功大學做了一份土地容受力的調查,發現北部地區普遍植生地減少、建地增加、整體景觀破碎,無計畫性的人口湧入,也連帶造成住房需求增加,市中心房價高漲,其中以桃園地景地貌的變化最大。
記得中秋節桃園曾經辦了一場地景藝術節,特地請做黃色小鴨的荷蘭藝術家霍夫曼,量身訂做玉兔,躺在當年黑貓中隊、紅狐中隊的基地—桃園機場的草地上,吸引了246萬人次參觀,很多人跟玉兔拍照,卻對這裡的歷史一知半解,未來隨著桃園航空城的開發,這座日據時代就啟用的飛行場很可能大半被拆掉。跟著獨立特派員探訪被人遺落的機場。
第372集
文字:劉伯姬 / 攝影:賴振元 -
-
司法人權文字:李婕綾攝影:張智龍
異鄉人
不管是產業界或家庭,台灣好像真的離不開外勞了。正在立法院審查的就業服務法修正案,將放寬外勞居留台灣工作的時間,最長可以待十二年,只是每三年必須出境後再入境。如果這個會期能夠順利三讀,最快明年就可以實施。這項修法讓許多急需幫手的家庭鬆了一口氣,但多數人看事情的態度都是從自己方便的角度出發,卻忽視了為我們賣命效力的外勞,身心也需要休息。
獨立特派員長期觀察記錄外勞的生活,眼看著從去年五月廣大興漁船事件,到今年513越南平陽暴動,台菲以及台越之間的關係緊張,外勞處在夾縫中尤其為難。因為語言隔閡、還有工作地位較低等原因,他們的聲音很少被聽到,跟台灣人互動時也經常受到有意無意的歧視,像是在印尼開齋節期間,外勞聚集在台北車站,卻引起許多本地人不滿,主管單位只好拉起紅龍,隔出特定區域,不管合不合理,如果你是外勞,恐怕也會覺得不太舒服吧!隻身在異鄉打拼,他們需要更多人性的溫暖。
第371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
2014-10-28教育
拚科展
最近兩年層出不窮的食安問題和一連串的抗爭事件,讓許多人心情低落,但是看看一些青少年在國際比賽的出色表現,還是對台灣的未來有所期待。其中包括英特爾國際科學展,今年建中和北一女的學生,一個研究植物一個研究颱風,拿下了雙首獎。
另外,台灣學生也經常在物理數學等國際比賽以及各項發明展得第一,拿金牌,但通常大家只看到他們領獎的風光場面,卻不知道背後的辛苦過程。獨立特派員為了報導拚科展這個主題,花了很長時間,從全國科展前老師帶著學生準備,到科展當天成績揭曉,紀錄下值得觀察的一點一滴。我們看到孩子們的努力,也看到了資源相對偏少的一些非菁英學校,師生們如何克服城鄉差距,從生活體驗中開發科學研究的可能性。
第371集
文字:劉伯姬 / 攝影:賴勳毅 -
政治經濟攝影:鄭仲宏
未來護理之家
2016年台灣有甚麼大事?大家第一個反應可能是選總統,但現在我們要說的是跟你我生活最緊密相關的一個數字,它叫做扶老比,也就是年輕人要照顧65歲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將達到18%,首度超過扶幼比。在2016年,每一百個有生產能力的人口,得扶養18名老人加17.8個孩子,您想想看這個負擔沈不沈重。
上個月的日經Business雜誌就以【隱形照護 一千三百萬人的強震】做封面: 內卻報導戰後嬰兒潮今年全面邁入65歲,日本將進入下一個世代,但是多達20%的白領階級陷入白天上班、晚上回家還要照顧年老父母的困境。其實台灣也正一步步走向同樣的道路,但是長照喊了十年,卻總是看不到什麼明顯的進度,而被我們視為標竿的北歐國家,長照規格在這段時間又已經升級。獨立特派員這個星期開始,將從北歐快遞最新的相關報導,介紹在地老化的新做法。
第371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
政治經濟攝影:賴振元
無良 ‧ 滅頂
頂新集團混油案,彰化地檢署出動十餘名檢察官,包括辦過大統長基跟富味鄉混油案、瘦肉精案的幾位,經驗豐富,短短八天起訴收押魏應充,可說是破了紀錄。
全台滅頂行動連馬總統也響應,當然最主要因為頂新從去年起,接連三次混油、餿水油事件都榜上有名,以台灣數一數二的食品大廠,年營業額在兩兆以上,卻一再出錯,牽連中下游廠商、消費者無數,尤其讓人氣憤。在一片撻伐聲中,不管是不是豬油,只要味全的產品都被抵制,味全鮮奶原本市占率第一,消費者拒買後,滯銷三分之一。生產線停擺、庫存暴增,最無辜的是員工。
這幾天最新的調查發現是: 頂新不是唯一從越南進口不明油品的廠商,過去三年半,最少四千三百萬公斤的越南飼料油流入台灣十五家工廠。在全球化物流四通八達的今天,顯然我們的邊境管制太寬鬆、有問題,即使南僑從澳洲進口非食用牛油最後檢驗過關,沒有毒害,但為什麼明明要給人吃的,報關單上卻寫著: industry use,industry這個字究竟是工業還是南僑解讀的產業?但不管怎麼說都絕非正規食用油,而是便宜的回收油,這樣的原料各式各樣來到台灣,還得加工添加各種化學成分,你說有多複雜,怎麼查?找誰查?食安形同國安,看似報關合法卻目的在法之外的邊境管制得趕快落實。
第370集
文字:劉伯姬 / 攝影:賴振元 -
政治經濟攝影:周明文
與自由共舞
台灣從北到南現在正積極規劃八個自由經濟示範區,裏頭有很多食品加工廠 ,包括肉鬆肉乾茶葉等等,我們本地產的哪有這麼多?以後很多都得進口大陸的,因此將開放中國830項原料進來,包括茶葉,在台灣加工後掛上MIT,再賣到國外。
雖然出口數字可能推升得很漂亮,但會不會影響到本地一級產業的生存?消費者要選擇真正本地食品會不會更困難?台灣以小搏大,為了與國際市場自由競爭,這是一場冒險之旅。
就因為食安問題,現在消費者覺醒,很多人想自己動手做,很好,但實際上有困難,比如花生油,好的花生一斤要三百,得三斤才能榨出一斤油,你願意花這樣的成本?有這樣的功夫嗎?更重要的是,現在市面上已經充斥著來自不同地方的產品,如果自由經濟示範區開了,可以進口便宜的原料,真正台灣產、台灣製的只怕被淹沒更看不到了。
我們要食品安全,要修復台灣美食的國際名聲,都得講求品質。政府一再表示,推自經區是為加入TPP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做準備,這是朝野唯一有共識的政策方向,TPP是強調高質量、高標準的自由貿易協定,但為什麼自經區卻變成爭論不休的戰場,在立院召開五次公聽會後仍有82個版本需要整合。
第370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土地環境攝影:羅盛達
濕地樂園
講到荷蘭,風車、木鞋是它典型的印象,很多人去那裏玩必定帶回來的伴手禮,但是你也許不太知道風車木鞋是做甚麼用的,這正是低地國與大海抗爭的工具。荷蘭半數以上的國土低於海平面,很多形成了濕地,隨處都是,農民住在風車裡,要抽水,他們穿木鞋好踩在泥濘的地上。
荷蘭人造陸,排水、圍堤、填海、開採泥炭,曾經讓世人十分崇拜,但是濕地因此被破碎分割,卻從來沒人說他們是破壞自然。十年河東十年河西,荷蘭人如今大大逆轉他們的觀念和做法,由過去凡事以人的角度出發,到今天積極推崇自然,除了撤除人為設施,還主動復原做環保,引進野馬野牛等大型動物,就如同非洲大草原般,讓整個生態系統回復自然運作,獨立特派員親眼看到了濕地上的奇蹟。
第369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
政治經濟文字:婁雅君
新店溪左岸
往新北市碧潭的路上,一邊是漂亮高大一坪45萬起跳的美河市,一邊是破爛的違章建築溪洲部落,三十多年前阿美族人就從花蓮遷來這裡討生活,一房一瓦都是自己蓋的,但確實住在河灘地很危險,從台北縣政府到新北市政府都想重新安置溪洲部落,在部落旁劃了一塊地,八月底動工,但因為換了首長換了作法,原先周錫瑋說只租不售,朱立倫市長上任後卻變成只售不租,提供333購屋方案: 政府補助三成,另外三分之一居民自備頭期款,剩下三成向銀行貸款。
今年初部落開始努力每戶每月存五千塊,但沒幾個月,很多人繳不出錢了,恐怕不但拿不出頭期款,將來也還不起貸款。新北市是僅次於桃園,都市原住民最多的地方,部落散居好幾處,所以新北市政府想用一套模式一體適用在其他部落搬遷問題上,真能如此嗎? 實地來看看。
第369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秉寰 -
2014-10-13青年世代
少年做大戲
最近有很多負面新聞,不過讓人感到些許振奮的就是仁川亞運,中華隊摘下十金18銀,他們都是長期苦練才有今天的果實。其實不少需要苦練的行業,比如歌仔戲,不約而同,幾個叫得出名字的歌仔戲團這兩年都在交棒中,將長年培養的子弟兵推上舞台,讓戲迷們認識新面孔,驗收他們的成績,他們都是90年後的孩子,這也代表葉青、楊麗花的那個年代過去了,現在和未來將創造出新的歌仔戲明星。
台灣歌仔戲團很多是家族經營,也讓子女傳承衣缽,從跑龍套一路演到主角,只要肯努力、練出本事就可以順利接班。但有些孩子家境不好,因為可以減免學費進劇校,也有的有興趣,不過沒有家族劇團的背景,想吃這行飯就更得有決心,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歌仔戲新生代如何才能留在舞台上,給後起之秀多些掌聲。
第369集
文字:劉伯姬 / 攝影:賴勳毅 -
2014-10-06土地環境
失落的25年
延續25年前第一代的無殼蝸牛運動,上個周末巢運夜宿台北市仁愛路豪宅帝寶前,訴求五大居住改革,包括要求廣建社會住宅與擴大租屋市場。當年帶領十萬人夜宿忠孝東路的李幸長這些老蝸牛,25年後都已經由青年而中老年,他們感嘆政府長年來在住宅和土地政策上沒有太多作為,以至於台北市房價25年間漲了三倍,已經不是年輕人負擔得起的,即使租屋市場也有限。
人生能有幾個25年? 2010年政府曾計畫廣建社會住宅,但是到底蓋了多少?真的能實際解決住的問題嗎?無力跟上房價的民眾還是得用錢,向銀行貸款二、三十年來購買,後來還鬧出A7合宜住宅問題。政治人物老是講無地可蓋,但都市空地或閒置的宿舍都相繼規劃成商業區,寧可BOT,說可以促進繁榮也不願釋出,總把社會住宅擺最後,歷經幾任總統與財政部長都如此。雖然25年前夜宿忠孝東路有十萬人,這次巢運只來了兩萬,不免讓推動都市改革的人感到失望,但他們會堅持下去。不管你是無殼蝸牛或是揹著沉重房貸的有殼一族,每天庸庸碌碌工作,這樣的社會環境很難感受到快樂和幸福吧。
第368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 -
2014-10-06政治經濟
蝸牛的家在哪
接下來我們要介紹巢運的幾個人物: 除了大家比較認識的李幸長,還有固守社會住宅運動25年的呂秉怡,以及莊文毅、林秀美這對第一代無殼蝸牛夫妻,他們都是當年無殼蝸牛運動撒下的種子,長年耕耘崔媽媽基金會和OURS都市改革組織,除了關心公共住宅問題也幫弱勢者租屋。巢運現場也出現很多年輕新面孔,他們都感受到世代不公平,很多有房有產的人不是靠薪資,而是用錢滾錢,靠冒險靠投資不動產帶來暴利而致富!
相形之下傻傻努力打拚的就只有望塵莫及,這是一個社會價值觀的扭曲與悲哀,因此相繼加入第二代無殼蝸牛運動。 最近中央地方政府都約略回應巢運,表示正研議房地合一、實價課稅等改革制度,也將致力提高租屋比例,為什麼25年經歷三任總統15位財政部長,住屋房價問題還是持續惡化?
第368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 -
土地環境攝影:羅盛達
荷蘭人的抉擇
風車、木鞋是典型的荷蘭印象,很多人去荷蘭玩必定帶回來當伴手禮,但是大家也許不知道風車木鞋到底是做甚麼用的,這正是低地國與大海抗爭的工具。荷蘭半數以上的國土低於海平面,很多形成了濕地,隨處可見,荷蘭人因此造陸,排水、圍堤、填海、開採泥炭,曾經讓世人十分崇拜,但是濕地也因此被破碎分割,卻從來沒人提到這是破壞自然。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荷蘭人如今大大逆轉他們的觀念和做法,由過去從人的角度、被動做環保,變成今天極度尊崇自然,積極保育,除了撤除人為設施,還引進野馬野牛等大型動物,讓整個生態系統自行運作,就如同非洲大草原般,獨立特派員親身看到了濕地上的奇蹟。
荷蘭人造陸,過去再怎麼自豪,卻很快的從自然中學到教訓,學會謙卑,台灣人不知上了多少堂大自然的課,卻還一再犯錯。面對大自然,人真的很渺小, 應該試著與萬物共生,但是在人的社會,卻依舊有強弱之分,其中部分就顯示在居住問題上,要不分階級的平權,是個理想,怎麼落實?
第368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
政治經濟文字:李婕綾攝影:張智龍
誰殺了消防員
8月1日高雄氣爆事件,至今整整兩個月了,失蹤的兩名消防隊員上星期終於找到了他們的骨骸,算起來近十年因公殉職的消防員有28人,並沒有因為科技進步設備更新而減少傷亡,讓人非常遺憾。
要當一個人民的守護者,必須有相當的勇氣和正義,把自己暴露在危險中卻不退縮,但前提是必須讓他們清楚知道為何而戰?敵人是誰?危險在哪?而不是硬著頭皮不得不幹。前一陣子有消防員出來嗆聲、吐苦水,大家才注意到他們的工作困境。
我們的治安靠警察,防救災和緊急救護靠的是消防員,但是你知道嗎?日本一名消防員服務的民眾是935人、新加坡七百人、紐約五百人,台灣呢,以這次發生氣爆的高雄為例,一個消防員服務一千八百多人。算起來目前全台消防人員還缺一萬三千多名,近四成的分隊每天上班不到五人,怎麼應付得過來?
兩年前他們就有人挺身而出,要爭取合理的工作條件,高雄氣爆後,九月一號再度上凱道,但是很多人這天缺席了,因為當天他們同時被調動職務,這是怎麼回事?他們為什麼有這麼多怨氣?高雄氣爆殉職了六名隊員,一次又一次我們學到教訓了嗎?人民的守護天使─消防隊員不該白白犧牲。
第367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
司法人權文字:李婕綾攝影:張智龍
英雄太沉重
獨立特派員還實地跟著竹東消防隊,看看他們一天到底做些甚麼。抓蛇捕蜂救貓狗,還幫民眾開鎖尋人,平均一天有七件緊急救護與一件為民服務,救火救災反而是其次,只要打電話來服務就到,還做出了口碑。講起來消防員好像超人,萬能、無所不能,但實際上他們做得好累,因為人力時間都有限。三五年就該更新的裝備,卻穿戴了十年;多少次與死神擦身而過,回家都不敢告訴家人。
誰想做這樣的英雄? 消防員是公職,有一份穩定的收入,還曾一度被當成猛男拍宣傳海報,但這都是表面,實際上他們需要紮實的訓練、專業的技能和無比的勇氣來面對隨時發生的災難。近幾年災害類型及規模越趨複雜,但服務性的消防工作有增無減,相對的讓專業訓練減少,或者得拖著疲累的身體去救災,如何在生死攸關之際做出正確判斷?他們真的不是超人。
第367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
2014-09-29政治經濟
蝸牛未退 巢運再起
巢運104夜宿仁愛路行動已進入緊鑼密鼓的階段。25年前無殼蝸牛運動被視為台灣解嚴後,第一個由小市民點燃的都市改革運動,25年不算短的時間,高房價問題卻不曾改變反而更形惡化,第一代的蝸牛生了下一代,還是無房可住,怎麼叫人不感慨。
長久以來台灣稅制不公、政商掛勾,由於房地產持有成本太低,報酬過高,所以建商拚命蓋,投資客拚命買,吸引其他行業不務正業,只要有錢都靠炒房炒地來生財,誰都知道這是穩賺不賠的生意。
無限制的開發土地卻永遠做不到漲價歸公,使得住屋問題始終高居民怨之首。看不到未來的年輕人這次也站出來,就算當年他們可能還沒出生或才襁褓,但也深刻體會到貧富差距的擴大,如果不改革,時代的掌控權永遠不在他們手上。我們支持巢運,應該喚醒社會,集中火力撻伐所有人頭炒作房價的行為,並幫助政府徹底解決房價問題改革稅制,這絕對是一場土地和正義的革命。
第367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 -
-
司法人權攝影:周明文
油影無蹤
餿水油新聞連報了三個星期,這次最要感謝的是那位舉發郭烈成地下油廠的農民,讓大家正視這個長久存在,卻一直視而不見的食安問題。雖然說這是食品問題,但源頭卻是跟環保有關的廢油回收,這個部份長期以來根本沒人管,而獨立特派員追蹤這個荒唐的現象,查訪賣炸雞排的業者,他們說,買一桶油要七八百塊,但是用過以後的廢油,一桶竟然還值兩百到兩百五,只要有人上門收購,哪個攤販會拒絕,看誰的價錢高就賣給誰。
環保署說了一句話,表示廢油既然有那麼高的回收價值,就不算廢棄物,這樣的說法恐怕很多民眾都無法接受,因為主管機關連工業、飼料、食品用油都不分,當然也就無從管理。依據現行的廢棄物清理法,必須申報列管的都是資本額五千萬以上的連鎖速食店,一般餐廳、攤販和夜市小吃、都不在管理名單上;保守估計,每年全台有七成的廢油不知去向,其中不知道有多少已經在我們的肚子裡。
第366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土地環境攝影:羅盛達
翻轉吧 魯爾
連續幾個星期,獨立特派員報導穿越歐洲九個國家、萊茵河的整治過程,今天繼續帶您來看沿岸最大的重工業區—也就是德國的魯爾區、怎麼樣從黑翻白, 由重度污染城市搖身一變、獲選為歐洲文化之都。
德國一向以重工業聞名於世,原因包括他們有發達的航運、像萊茵河,也有豐富的地底資源、像魯爾區的煤礦。在全盛時期,魯爾區有多達3200個礦坑、250座礦廠,工業產值佔全德國40%,有一千萬人口住在這個地方。但是、在快速發展的同時、重工業也帶來嚴重的污染。
有一位作家曾經描寫、煤炭工廠不斷冒黑煙、鑄造廠不停排出紅褐色的水,空氣中的懸浮粒子讓所有東西蒙上一層灰,萊茵河更像是調色的雞尾酒。看了這段文字,您眼前浮現什麼樣的畫面呢?在經過反思之後,1980年代、德國開始產業轉型,實施環保政策,魯爾這個地方徹頭徹尾地改頭換面,礦坑工廠變成了展覽休閒場地,每年八月到十月中旬、舉辦魯爾藝術節,在廢棄的廠房演出馬克白,讓很多德國人覺得不可思議。現在、我們也跟著獨立特派員、走進由大型洗煤機改裝的博物館,見證這裡驚人的轉變。
第366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
2014-09-16政治經濟
宅到青年
今年是無殼蝸牛夜宿忠孝東路25週年,25年來無殼蝸牛已經是第二代了,人數有增無減,超過七十個民間團體發起巢運,10月4日要號召萬人夜宿全台房價最貴的台北市仁愛路帝寶門口。高房價已經是台灣民怨之首,也促使提供便宜租金的社會住宅政策成為年底選戰候選人爭取選票的主要政見,尤其雙北市長的參選人,相繼喊出要蓋公共住宅青年住宅,還在興建地點以及租金多少上競相喊價,但是真的能讓房價合理化?能解決青年住屋問題嗎?
去年新北市推出第一起青年住宅,只提供十一戶,台北市以老國宅改成的公營住宅,要租給年輕家庭,年底才能搬進去,供需比較之下仍然僧多粥少。來看看幾年下來,政治人物的競選支票兌現了多少? 比較亞太地區社會住宅數量: 香港29%、新加坡8.7%、日本6.1%,我們不到1%嚴重不足。記得過去總統選舉、五都選舉,政治人物都說要讓青年安居健全房市,匆匆推出A7等平價住宅案,不過都是以出售為主,還不見得便宜。為甚麼我們的政策始終停留在興建的思維上?台灣租屋市場估算每年一千兩百億以上,租,最重要的是要有完善的管理辦法以及專業服務,確實比蓋棟新的來得困難。這次進化的巢運,是否真能扭轉高房價,獨立特派員會持續報導。
第365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 -
土地環境攝影:羅盛達
咆哮萊茵河
-
-
土地環境攝影:羅盛達
鮭魚的難題
人經常站在自己的高度,輕視其他物種,但終究還是無法違逆自然,古今中外的許多經驗,不斷提醒我們這個鐵律。金門小水獺的走失是一項警訊,而遠在歐洲的萊茵河流域,也有一段鮭魚無法迴游的歷史,背景是工業化產生的嚴重污染。但我們今天要帶大家來看看,這幾年當地如何亡羊補牢。
在工業革命後的兩三百年間,世界人口迅速增加,為了發電為了航運,萊茵河流域沿途築起十座水壩,以穩定水量與流速,但如此一來,雖然馴服了大河,河裡的生態卻受到衝擊,五十年前盛產的鮭魚從此絕跡。
可能有些觀眾朋友還記得,獨立特派員先前曾拜訪美國奧林匹克國家公園,那裡的印地安人有個古老傳說:相信鮭魚消失的那天就是世界盡頭,這個故事還真的有科學根據,因為鮭魚的確是一種環境指標,當河流不適合鮭魚生存,又怎麼能養活人類呢?於是美國人動手拆除艾爾華流域的大壩,讓鮭魚重返,而歐洲人現在也想讓萊茵河的鮭魚回來,但是從北海迴游返鄉,得游上千里路,萊茵河的鮭魚辦得到嗎?
第364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
2014-09-09食品安全
餿水油風暴
台灣又發生食安風暴,這次是餿水油混製成豬油,透過大盤和中盤商流向全台,甚至還外銷到了香港,不只像味全維力這樣的大食品企業中標,還有知名的糕餅店以及更多小吃餐飲都被捲入風暴。
豬油這種油品,耐炸又有濃郁的香味,台灣人吃的很多食品都用得上;到目前為止,被發現使用餿水油的產品至少有一百多種,合理的推論是,沒發現的可能更多,而這些東西,不知道已經被我們吃進肚子多少年。
令人無奈的是,距離上一次食安風暴,也就是大統混油事件才一年不到,還記得當時,政府修改了食品衛生管理法,信誓旦旦地要對不肖業者開罰,但言猶在耳,又發生了影響層面可能更廣的餿水油事件,消費者不只是失去信心,而是灰心了。
獨立特派員找出以前的新聞資料,台灣第一起餿水油事件發生在29年前,當時位在台北市雙連街的德泰油行,長達十年以低價向養豬戶收購餿水油,做成劣質沙拉油,再以幾倍的價格賣給餐飲食品業,十年間賣出了220多萬公斤,獲取暴利上億元。但是各單位查了半天,最後這一家黑心油商只被判刑七年,再比較一下他所獲得的利益,也難怪其他不肖商人肆無忌憚,有樣學樣。過了這許多年,經歷這許多事,食安管理在台灣仍然是原地踏步。
第364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 -
土地環境文字:婁雅君
金門向右轉
金門這幾年大興土木,為了金廈百億商機,不少開發案陸續進行。以今年五月試營運的昇恆昌來說,規模號稱亞洲第一,綜合了免稅商店、影城、旅館,但因為開發面積2.2公頃,還不到5公頃,所以不需要經過環評。
這只是其中一個案子,其他還有不少大大小小的開發案,讓當地民眾非常憂心。因為金門過去長期的戰地管制,讓野生動物得以被保護,像是歐亞水獺這種可愛的小東西,台灣本島已經找不到了,金門也只剩下一百多隻,但是最近的開發卻恐怕會危及他們的生存。今年就有三隻小水獺先後走失,被送到台北動物園。
獨立特派員想要了解歐亞水瀨的棲地面臨了甚麼樣的挑戰,特地來到美麗的太湖,這裡也是水獺的天堂,但是因為水獺警覺性很高,多半夜晚活動,不太容易觀察到,我們使用了夜視鏡才拍攝到他們的身影,也請大家一起珍惜來這個瀕臨絕種的保育動物。
第364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陳民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