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類
-
-
-
-
土地環境攝影:周明文
防震密碼
最近全球強震不斷,鄰近的日本熊本發生7.3強震,南美厄瓜多、緬甸和阿富汗都發生了七級以上的強震,地質學家指出,環太平洋地震帶已經進入了活躍期。日本幾天內連續兩次強震,造成嚴重災情。但專家們指出,日本為了防震發展出的精密地震預警系統,嚴格的建築法規,其實已經大大減緩地震的傷亡。而台灣呢?根據國家地震研究中心估算,台北只要發生了6.2級以上的地震,將有1850棟的房子會倒塌。
內政部統計,全台超過三十年以上的老屋,有370萬戶,它們的耐震係數都不足。為確保民眾住的安全,營建署決議對民國88年底前興建的住宅,給予健檢補助。未來政府要如何輔導耐震力不足的住宅進行補強或拆除重建,是520即將上任的新政府所要做好防震減災的重要課題。
第443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
-
-
-
-
人物故事系列報導:在勞動之外,更清晰的移工面貌!
移人的夢田
-
青年世代系列報導:台灣設計嶄露頭角攝影:黃政淵
發明之島
-
-
教育系列報導:在勞動之外,更清晰的移工面貌!
再見四方報
國內唯一用東南亞新住民、移工熟悉的語言發聲的四方報,在四月底、五月初全面停刊。 新住民,移工、外勞,在台灣已經二十多年,過去幾乎沒有什麼發言權,一直到2006年,已故的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成露茜,率先捐五十萬元,找來剛從越南學四個月語言的張正,還有廖雲章、邱德貞,在大家不支薪的情況下,讓四方報從零到有。
這十年來,四方報也從越南文、泰文一路增加到有印尼、菲律賓、柬埔寨到緬甸文,六種語言,發行最久的越文版,還曾經被視為是紙上的「FACEBOOK」,四方報陪伴這些在台灣各個角落的異鄉人及新住民,成為他們重要的精神糧食。
但是四方報這兩年,一直面臨最現實與殘酷的經費問題,在幾項補助結束之後,社方宣布四方報停刊,朝社會企業公司法人的型態規劃,四方報會就此消失嗎?一起來看四方報的停刊號及轉型後的未來。
第445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 -
政治經濟攝影:周明文
工地裡不能說的祕密
今年2月6號小年夜的南台大地震至今兩個月了,地震在瞬間就摧毀家園,但重建卻是條漫漫長路,獨立特派員一直持續關心守候。
在今天的南台震後六十天特別報導中,我們要走進工地,檢討施工品質和審視建築法規;我們陪伴生還者,一起面對心靈與家園的重建之路;我們更要還原救災現場,公開搜救不為人知的困難與挑戰。
首先要來看的是維冠大樓倒塌,震出了很多建築結構設計與工地施工的問題,獨立特派員記者張筱瑩和周明文後來跟著結構技師一一去看了很多在地震受損嚴重的房子,發現大部分建築在鋼筋綁紮以及混凝土的作業上都有問題,究竟為什麼會這個樣子,原因出在台灣的建築管理流於形式,造成私有住宅興建時幾乎處在沒有人管的狀況,整個工程品質全都仰賴建商與建築師的良心,工地裡更充斥著不能說的祕密。
第441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
-
系列報導:恐懼的總和攝影:羅盛達
恐懼的總和 - 聖戰士之都
本週帶您來關心比利時發生恐怖攻擊後,警方持續調查,確認嫌犯和巴黎恐攻一樣都是IS伊斯蘭國的恐怖分子,比利時身為1100萬人口的西歐小國,是歐盟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所在地,然而它現在備受矚目的另一個焦點卻是離首都布魯塞爾不遠的一個小鎮莫倫貝克,警方才剛在這裡逮捕巴黎恐攻主嫌阿部岱斯蘭,而比利時恐攻嫌犯也證明和巴黎恐攻是同夥。
這個人口只有九萬的小鎮,過去是比利時的工業區,也是許多外國移民到歐洲落腳的第一站,來自全世界135個國家的人在這裡生活,但莫倫貝克是比利時最貧窮的區域,人口組成複雜,近年歐洲的恐攻事件幾乎都和這裡有關,甚至被稱為恐怖分子的巢穴,聖戰士之都,但這些稱號對莫倫貝克的居民來說,卻是無法承受之痛,獨立特派員恐懼的總和,歐洲的難題系列報導,今天就要深入比利時莫倫貝克,看看鎮上居民們面對恐攻的矛盾與掙扎。
第440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
-
-
-
-
-
政治經濟文字:婁雅君攝影:賴振元
漁業黃牌
去年十月,歐盟執委會針對台灣非法漁業的情況,列入黃牌警告名單當中,眼看著半年觀察期即將屆滿,四月之前,台灣能不能從警告名單中除名,還是會面臨接下來的紅牌經濟制裁,得看相關部門的監管系統和法令是否改善。
一旦祭出紅牌,歐盟將對台灣進行經濟制裁,影響所及,不只是大約五億元產值的水產品,還包含周邊的倉儲、運輸、補給等產業鏈。漁業署研擬遠洋漁業條例做為回應,但還沒通過行政院審議,就傳出歐盟對內容,有不同意見。
鄰近的韓國,也曾經列為黃牌警告名單。他們進行一連串修法、改善監控管理系統、縮減船隊規模,一年的時間,就從警告名單中剔除。而台灣能不能擺脫非法漁業的惡名,已經進入倒數計時。
第438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振元 -
教育攝影:張智龍
偏鄉兒有愛
台灣偏鄉有很多弱勢孩子,根據兒福聯盟最新資料,有五成五的偏鄉老師,得幫孩子籌下學期的學費。超過三成六的偏鄉孩子放學後沒有直接回家,在外遊蕩成了「偏鄉遊童」。
「偏鄉遊童」中,有將近一半需要自理晚餐,有一餐沒一餐幾乎成了常態。偏鄉弱勢孩子除了生活貧窮,學習貧窮的狀況更令人擔心,有一成的孩子認為自己只能讀到國中畢業。
不過在東部地區有地方團體,看到孩子除了物質匱乏,長期缺乏關愛才是最大的問題,因此他們透過共食,課後輔導等不同的方式,幫助孩子的課業及生活,甚至讓孩子下課後有另一個溫暖的家,同時也教導孩子要懂得回饋,幫助他人,這份來自愛的生命教育,是偏鄉孩子最珍貴的禮物。
第438集
文字:王惠敏 / 攝影:張智龍 -
-
-
社福弱勢攝影:張智龍
野球孩子練習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