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類
-
297
2017-03-28在東德獨裁專制時期,許多人民長期被監控,生活在白色恐怖中,甚至可能因為一個線民的密告就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而「我們要把被偷走的人生要回來」這是東德人民的訴求,他們發起和平革命,要求拿回改變他們一生的祕密檔案。
於是兩德統一之後的第二年,德國國會就通過「東德祕密警察檔案法」,也就是史塔西檔案法,並成立史塔西檔案局,為德國處理前東德獨裁政權轉型正義問題,跨出最關鍵的一步。根據史塔西檔案法的規定,民眾可以申請調閱自己的檔案,知道當年的告密者是誰,而這些檔案資料也可以協助被害人進行司法訴訟爭取平反。
二十幾年來已經有三百萬人看過檔案,而從1991年到2015年,德國全國各行政機關為了進行公務人員人事審查,向史塔西檔案局申請調閱檔案更多達175萬件。值得一提的是史塔西檔案局預算雖然來自聯邦政府,但是它是獨立單位,三位局長都來自民間。
第一任高克是人權牧師,第二任畢特納也是東德人權鬥士,第三任楊恩局長,是前東德異議人士,當過記者,三位局長反應史塔西檔案局不同階段的任務。現任局長楊恩積極推動加害者與被害者和解,還主動邀請史塔西軍官一起來參加檔案局的座談會。
第485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 -
297
2010-06-17每年約有三成大專生,必須靠就學貸款才能註冊,這群青貧一族,一畢業就背負幾十萬的債務。申請就學貸款的人數越來越多,從1994年的4萬人次,到2007年已經攀升到將近80萬人。
這些大專生,一畢業就必須背負幾十萬的債務,他們還有築夢的機會嗎?而教育部的就學貸款補助,就是根本的解決之道了嗎?補助真的幫助到所有有需要的人了嗎? 教育部去年編列了29億的特別預算,不分貧富,不分需要不需要,全面性地補助免費營養午餐,卻沒有經費擴大就學貸款補助範圍,監察委員認為,政府預算的分配不符合公平原則,而提出糾正。而這些青貧一族,沒有政府政策的支持,只好自己找出路,邊省錢邊築夢…
第152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羅盛達 -
297
2010-01-02肚皮舞?瘦身舞?埃及東方舞蹈?到法國學人類學十二年的蔡適任,如何變成一位舞者?又為何把那截肚皮藏起來?透過自信的肢體舞動,她想說些什麼?
做任何事情要能夠有熱情,恐怕有時候是需要帶點準備豁出去的傻勁。 譬如說這位東方舞者蔡適任,一開始立志成為人類學家,留學法國十二年帶回來一個博士學位,卻願意投身中東舞蹈教學。 不過她教的有點不一樣:別人跳這種舞,要穿得華麗、露一截肚皮。但她偏把肚皮藏在衣服裡,甚至還嘗試用台語歌來伴奏,照樣舞得自信而性感! 別人都說這是肚皮舞,她很堅持說,這是"埃及東方舞"。她要讓這個舞蹈不再被誤認為是低俗的情慾表演,也要帶動台灣女人敢於擺動姿態。 一起來看蔡適任跳舞吧!
第130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余榮宗 -
296
-
295
2020-07-15台北市立動物園去年成立了穿山甲館,保育許多瀕危物種,而瀕臨滅絕的穿山甲是全世界走私最多的哺乳類動物。根據「國際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貿易調查委員會」(TRAFFIC)的調查報告,2010年至2015年間,全世界共查獲1,270起穿山甲走私案件,涉及67個國家或地區,查獲超過120噸的穿山甲,大多以中國為最終目的地,被用來入藥、食用。
走私的穿山甲如果是因為被查獲或野地救傷而來,人工照養不易,穿山甲因為食性特殊、生性緊張,一緊張就會捲成一團,像球一樣,可愛卻很難照養,所以世界動物園界能順利照養的例子很少見,更別說要成功繁殖。
不過台北動物園成功繁殖穿山甲到第四代,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成功養育並繁殖穿山甲的動物園,香港、日本、德國團隊都來取經。獨立特派員到有106年歷史的台北動物園實際走一遭,來瞭解動物園的運作,以及動物園裡動物生活的真實樣貌。
第655集
文字:鄭淑文 / 攝影:許中熹 -
295
2017-03-28經濟不振及離婚率升高,讓不少孩子的成長過程也受到影響。台灣目前約有3千多位孩子被安置在121家的兒童及少年安置及教養機構。
不過實際上,在這數字以外,有更多孩子,因為家庭功能不彰,寄養在親屬家庭或是流落在外。這些孩子到達法定年齡十五歲以上,如果沒有繼續就學,就必須離開安置機構,自行謀生養活自己。
這些才十幾歲就必須獨立生活的「自立兒」,因為要維持生計,多半無法升學,成為就業市場中的弱勢者。經濟、居住、就學、就業、情緒等各方面的壓力,造成貧窮及暴力循環。其中只有不到兩成的孩子,可以完成大專學業,但他們努力升學,半工半讀,在困難的環境中出人頭地,也成為許多自立兒的榜樣。
第478集
文字:王惠敏 / 攝影:黃政淵 -
295
-
295
-
295
-
294
-
292
-
290
2014-05-06五一勞動節又有民眾上街頭,反低薪禁派遣,你有沒有發覺台灣近年一波波的街頭運動越來越頻繁,是政府失能還是民眾集體焦慮?讓大家覺得眼前台灣好像前途混沌,但這也是因為我們長年在自由民主的氣氛下,培養出來一種表達個人意志的方式。
不管它是不是叫做公民不服從運動,這股巨浪早在社會各角落深耕許久,獨立特派員從南到北觀察了不同的公民平台,小小的,卻都很有個性,他們有的叫獨立書店、有的是咖啡店,不約而同都在推展公民運動,做為上游思想的培力,談反核、談都更、談環境,談台灣在地與全球觀點,老闆不光為了賣書也不只想煮咖啡,而是想跟消費者互動,因為共同興趣搭起交流意見的平台,經過反覆的討論、思辯,讓小小的地方上的力量就此萌芽壯大,你看到匯流成河的反對運動,上游就是這些涓涓細流。
第346集
文字:劉伯姬 / 攝影:賴勳毅 -
290
-
289
2015-06-02各地縣市長上任半年以來,為了兌現住者有其屋的政見,紛紛宣布推出社會住宅,但在台北市有一些聯合開發住宅的屋主反對,認為一旦大樓有部份變成社會住宅,將會破壞社區行情。
這場風波當時鬧得不小。 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是為了讓弱勢民眾有個棲身之地,如果沒有公部門的協助,許多人想要找個住的地方真的相當困難。一般家庭如此,特殊機構更是到處碰壁。就拿收容愛滋病友的關愛之家來說,他們成立三十年以來,在國內外總共有三十幾個據點,但是沒有一個申請到長照或兒少機構的執照,原因是一申請就曝光,附近居民的抗議和排擠馬上隨之而來,連房東也不想惹麻煩。
另外,像是崔媽媽要幫老人或單親媽媽租房子,也是困難重重,房東擔心收不到房租,或發生什麼不好的事,乾脆一口回絕。莫名的排擠不需要理由,到哪裡才能找到包容的好鄰居呢?
第400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 -
289
-
289
2010-01-09她的美術課離經叛道 、她的畫布上 金門王是永遠的男主角、茶孃以聖母的姿態走進教堂。她是劉秀美 ──天生反骨,還沒有自畫像。
最近有藝術家推廣「泡美術館」的活動,希望告訴大家,走進美術館,就像泡咖啡店一樣稀鬆平常。其實在台灣,早就有這麼一位畫家,二十年來,一直在推廣國民美術。 在劉秀美的課堂上,甚麼都可以成為繪畫的主題。
您可能很難想像吧:從日常生活的衛生棉,到抽象概念的血拚、購物,對這些事物的想法,在她那不像課堂的課堂上,經過婆婆媽媽對話討論之後,都可以透過豐富的想像力詮釋成精彩絕倫的畫作。 這位非學院出身的畫家,還有些反骨。她為了悼念被迫歇業的淡水夜梅花茶室,故意在畫作上,將茶孃畫進了教堂,形成強烈的對比。她說自己是社會運動型的畫家,我們一起來看看她的畫,和她的世界。
第131集
文字:其他 / 攝影:其他 -
288
-
288
-
286
-
286
-
286
-
283
2021-02-10近年文創成為流行話語及產業,不過真正做得好,能生存下來的文化產業,都有些關鍵原因或重要推手。
台灣受到少子化、高齡化、城鄉差距等影響,許多地方城鎮面臨消失危機。因此政府大力推動地方創生,希望藉此讓過去曾經繁榮的區域,重新活絡起來。目前台灣在做地方創生的區域多達一百多個,但常面臨規劃與執行的距離很遠,效果不如預期。
位於桃園市的博愛特區,是桃園市最早發展的商業街區,曾被稱做是桃園的西門町,三十多年前開始日益凋零。幾年前,一群有志之士著手改造計畫,但他們發現改造之路,只想硬體,沒有顧到軟性層面,商圈老闆根本無法同心。因此設立了文創陪伴師,藉由諮詢輔導與陪伴成長,商圈才慢慢恢復生機。
第685集
文字:林佳慧 / 攝影:許中熹 -
282
2011-07-29 -
282
2010-01-20小劍劍成了大佃農,然後咧?在網路上搞 kuso 賣米賣出名的「小劍劍」謝銘鍵,最近的身份「由小變大」,當然,並不是變成「大劍劍」。 兩年前,農委會開始推行「小地主大佃農」的政策。這是總統馬英九在競選時所提出的農業政見,現在更被政府視為第三次農地改革,主要是希望解決台灣農民老化以及耕地面積太小的問題。
28歲的小劍劍一聽到這項政策,一口氣租了十幾甲地,成了花蓮玉里鎮最年輕的大佃農。他雖然肯定這項政策,但是似乎也遇到了一些困擾。 當然,還有一些農民不認同這項政策。他們覺得「小地主大佃農」沒有對症下藥,解決他們的問題。 這則報導請大家一起來看看,沒有響應這項政策的農民,是為了甚麼原因;而成為大佃農的小劍劍,目前的狀況又是如何。
第133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羅盛達 -
281
-
280
-
280
-
280
-
278
-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