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類
-
1182014-01-20幾個月前屏東永達技術學院老師領不到薪水抗議,後來雖然暫時解決,但台灣面臨少子化及本地學生流失的問題仍然存在,而且越來越嚴重。教育部估計,105學年大一新生只有24萬7千,117學年只剩17萬不到,比起100學年減少三分之一。
招不到本地學生的學校,只得努力招收境外生,有的已經私下到對岸拜訪,或讓老師到那裡兼課,目的就在找活路,連馬總統也表示應該檢討三限六不政策,並提高陸生比例,但這樣真能解決問題嗎?
20年來台灣廣設大學,專校升格技術學院,技術學院升科大,大學由23所增為120所,不但如此,原本的大學也競相擴增學生人數,台大就從2萬多人增加到3萬。這樣下去,當然在面臨少子化的今天會搞到有學校快撐不下去了。除了屏東永達曾積欠教師7個月薪水,高鳳技術學院更借貸700多萬無力償還,被查封校產,上百件設備被法拍。
獨立特派員在過去半年多,持續關注南部幾所大學院校,點滴記錄他們從招生、開學、開董事會、學生選課上課的狀況,有的教室早就鎖起來,因為沒人上課,有的班級只有一個人,得跟另外一班只有四個同學的併班上課,學校花了很多錢做硬體卻沒人用,老師還得發展第二專長,這些光怪陸離的現象誰能解決?
第331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 -
1182012-05-31楊逵,近代台灣草根文學、社會運動的先驅,
他的後代不斷爭取在他的故居-東海花園,
成立楊逵文化紀念園區,卻始終沒有結果。
文學家留下來的文化遺產,
是他自家的事情?還是公共財?
文化部520上路了,象徵台灣邁向文化大國的企圖心。一個進步的城市,文學家的地景往往被視為一塊瑰寶。楊逵,無疑是近代台灣草根文學、社會運動的先驅,一生為弱勢發聲,他很多作品編成教科書、譜成詞曲,影響深遠。楊逵大半人生都在台中度過,去世後,他的後代不斷爭取在他的故居—東海花園成立楊逵文化紀念園區,卻始終沒有結果,還被畫進「中科特區」裡的殯葬用地。一個文學家留下來的文物該怎麼保存和珍惜,到底是他自家的事?還是公共財?獨立特派員帶您到東海花園,一起想想這個問題。
第246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羅盛達 -
118
-
117
-
117
-
117
-
117
-
117
-
116
-
1162011-07-22
-
116
-
116
-
115
-
115
-
114
-
114
-
1142010-01-02肚皮舞?瘦身舞?埃及東方舞蹈?到法國學人類學十二年的蔡適任,如何變成一位舞者?又為何把那截肚皮藏起來?透過自信的肢體舞動,她想說些什麼?
做任何事情要能夠有熱情,恐怕有時候是需要帶點準備豁出去的傻勁。 譬如說這位東方舞者蔡適任,一開始立志成為人類學家,留學法國十二年帶回來一個博士學位,卻願意投身中東舞蹈教學。 不過她教的有點不一樣:別人跳這種舞,要穿得華麗、露一截肚皮。但她偏把肚皮藏在衣服裡,甚至還嘗試用台語歌來伴奏,照樣舞得自信而性感! 別人都說這是肚皮舞,她很堅持說,這是"埃及東方舞"。她要讓這個舞蹈不再被誤認為是低俗的情慾表演,也要帶動台灣女人敢於擺動姿態。 一起來看蔡適任跳舞吧!
第130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余榮宗 -
113
-
113
-
112
-
1122010-01-20小劍劍成了大佃農,然後咧?在網路上搞 kuso 賣米賣出名的「小劍劍」謝銘鍵,最近的身份「由小變大」,當然,並不是變成「大劍劍」。 兩年前,農委會開始推行「小地主大佃農」的政策。這是總統馬英九在競選時所提出的農業政見,現在更被政府視為第三次農地改革,主要是希望解決台灣農民老化以及耕地面積太小的問題。
28歲的小劍劍一聽到這項政策,一口氣租了十幾甲地,成了花蓮玉里鎮最年輕的大佃農。他雖然肯定這項政策,但是似乎也遇到了一些困擾。 當然,還有一些農民不認同這項政策。他們覺得「小地主大佃農」沒有對症下藥,解決他們的問題。 這則報導請大家一起來看看,沒有響應這項政策的農民,是為了甚麼原因;而成為大佃農的小劍劍,目前的狀況又是如何。
第133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羅盛達 -
111
-
111
-
110
-
1102012-11-22我要自立生活,不要靠爸靠媽!
一群身障者走上街頭,為自己發聲。
台灣外勞45萬,最近菲律賓方面要求台灣雇主要支付仲介費、來回機票及體檢費,被勞委會拒絕,每年一次的台菲勞工會議因此取消,會不會因此凍結菲勞來台呢?台灣依賴外勞太深,一定要有替代性思考。以19萬重度身心障礙者來說,更是時時刻刻身邊得有人,當父母家人年紀大了沒法照顧的時候,除了全天候的外勞,有沒有其他選擇?能不能自立生活?
記得孫嘉梁這個人嗎?他重度殘障,卻從建中台大一路念到博士,他不想一輩子靠家人,於是自己到外面租房子住,但是要自立生活,必要條件就是得請個助理,替代身障者手和腳的功能。五年前,國內引進了個人助理制度,讓身障朋友除了活著,還能過著人的生活,不過政府只提供一個月60小時,一小時120元的個人助理補助,錢少時間也不夠,怎麼實現他們自立生活的願望呢?
第271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 -
110
-
1102010-01-09她的美術課離經叛道 、她的畫布上 金門王是永遠的男主角、茶孃以聖母的姿態走進教堂。她是劉秀美 ──天生反骨,還沒有自畫像。
最近有藝術家推廣「泡美術館」的活動,希望告訴大家,走進美術館,就像泡咖啡店一樣稀鬆平常。其實在台灣,早就有這麼一位畫家,二十年來,一直在推廣國民美術。 在劉秀美的課堂上,甚麼都可以成為繪畫的主題。
您可能很難想像吧:從日常生活的衛生棉,到抽象概念的血拚、購物,對這些事物的想法,在她那不像課堂的課堂上,經過婆婆媽媽對話討論之後,都可以透過豐富的想像力詮釋成精彩絕倫的畫作。 這位非學院出身的畫家,還有些反骨。她為了悼念被迫歇業的淡水夜梅花茶室,故意在畫作上,將茶孃畫進了教堂,形成強烈的對比。她說自己是社會運動型的畫家,我們一起來看看她的畫,和她的世界。
第131集
文字:其他 / 攝影:其他 -
1092013-08-01台灣人在四川蓋大營盤小學
提供痲瘋村孩子一個希望學園
孩子們每天翻山越嶺
只為了一個念書的夢......
連續幾周,獨立特派員深入中國四川西南最偏遠的大涼山,報導那裏曾被遺忘的痲瘋村,今天繼續跟著痲瘋村孩子們的腳步,長征五百里! 涼山州一共有17個縣19個痲瘋村,五十年來痲瘋病人結婚生育,多出了好幾千名無辜的孩子,如果不是台灣人在那裏蓋學校,把一所始終沒有畢業生的大營盤學校重建起來,成為大涼山痲瘋村孩子的希望學園,他們的求學路可能更加波折。
在學校開學前,獨立特派員的鏡頭記錄二十幾個孩子一路翻山越嶺,轉乘大車小車共四五趟,走出痲瘋村的艱難過程。沒唸書的父母一路送行,巴在車窗邊叮嚀孩子好好念書乖乖聽話。有的得花兩天一夜才能抵達大營盤學校,獨立特派員全程記錄。在最苦難的地方讓人懷有更多希望。
今天7月31日恰巧是彝族一年一度的火把節,是祈禱幸福的節日,也是中國十大民俗慶典之一,走出痲瘋村就是彝族孩子幸福的開始嗎? 獨立特派員大涼山系列還有後續報導。狂犬病疫情還在發展中,獨立特派員下周提供您更詳實深入的分析報導。
第306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周明文 -
109
-
109